涨价

叶檀 | 可笑的消费品不涨价宣言

可笑的消费品不涨价宣言   2011-4-13 每日经济新闻       民众希望生活在物价稳定的社会里,但物价稳定如果要付出失去企业与消费者失去市场定价权的代价,将得不偿失。       据媒体披露,4月13日上午,全国工商联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各个商会可能集体宣布,为了抑制通胀预期,保证重要消费品不涨价。       该消息并非空穴来风,行政控价之风愈演愈烈。4月2日上午,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再次会同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约请17家协会负责人,召开了重要消费品行业协会座谈会,强调维护价格稳定。4月8日有报道称,生产金龙鱼等小包装食用油的益海嘉里已被要求暂缓涨价,这一措施还将影响到其他食用油同行。去年11月,相关企业被要求在今年3月前不要涨价。更确凿的信息是,继康师傅宣布暂缓桶装面涨价后,跨国日化企业联合利华3月31日傍晚也发表声明称,“暂缓原定于4月1日执行的价格调整。”       行政控价得不偿失。       通胀得不到有效控制,抑制消费品价格无法持久。此轮消费品的涨价风由通胀导致,通胀导致企业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去年制造企业人力成本大约上升30%、原材料价格上升30%到50%,企业依靠内控已经无法消化成本上涨因素,最终出现没有定价权的下游终端消费品企业的涨价风。抑制消费品价格上涨,其实质是让企业为通胀买单,为原材料价格上升买单,为社会转型买单。       长期控制终端消费品价格只能导致以下结果:或者是资金力量较为薄弱的企业倒闭,短缺经济回潮;或者政府进一步控制上游原材料价格,最终使所有的价格都处于行政控制之下物价;或者企业阳奉阴违,表面不涨价,实际上质量下降短斤缺两,形成实质上的涨价。       行政控价在内部将使经济模式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大家凭票购买平价产品的短缺时代,从外部而言,实际上即便想回去我们也已经回不到过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除非中国闭关锁国,否则无法避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的影响,更不可能免受英美等国不负责任的宽松化币政策的冲击。4月11号,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秘书处公布,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价上周再创新高,达到每桶117.39美元,是自2008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行政控价下必然顾此失彼,终端消费品价格受到严格控制,而重要的原材料价格照涨不误。就在央行宣布加息的次日,4月7日,发改委宣布再次调整汽柴油价格的通知,其中,汽油每吨上涨500元,约合人民币0.37元/升;柴油每吨上涨400元,约合人民币0.34元/升,这也是发改委今年以来的第二次上调成品油价格,国内成品油价格创出历史新高。成为国内日用品价格上涨的重要推手。人们有理由质问,为何石化巨头涨价?日化巨头涨不得?这正是阿Q的不平,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不公平感加剧,恶性影响不在通胀预期之下,发改委偏袒到极点的父爱主义将使市场的定价体系彻底失衡。       令人关注的是,此次重要消费品不涨价的是全国工商联,而不是行政机构,试图最大程度地消除行政控价的负面影响。如此一来,恰恰暴露了全国工商联名为会内企业的娘家人,关键时刻却成为企业的敌人。这个民间社团组织,其民营企业的娘家人的身份受到严重质疑,表面上由全国工商联下属的商会出面进行行业价格自律,实际上是由行政机构操纵全国工商联出面进行实质上的行政控价。无怪乎,越来越多的商会自谋出路,按照国家民政部一份文件的要求,全国工商联下辖的28家全国性行业商会正在进行脱钩。这些商会涵盖了冶金、石化、基础设施、医药、房地产、环境水务、纺织服装等行业的民营企业。       抑制通胀的治本之术,一是控制泛滥的货币,二是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提高效率。前者意味着严厉而明确的加息,直接改变目前的负利率状况,后者意味着中国市场改革的深化,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劳而获的市场食利阶层。       温家宝总理近日在调研时指出,稳定物价总水平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称将综合运用多种价格和数量工具,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这是治本之术之一,而尽快落实非公经济三十六条,是另一个重要的抑制通胀手段,两者不可偏废。       消费品不涨价效果最多只有几个月,既不能说明企业爱国,也不能说明市场宽松,更没有显现政府通过货币与市场改革从根本上抑制通胀的决心。   注:控制价格走火入魔,成一闹剧。       本来说好,休息两天,但现实改变一切。     各位博客下的留言、评论基本都看,多谢。     无力一一回复。一方面,时间切割成一寸寸的,另一方面,我不大喜欢将自己的碎片端出来献宝。       下午同事替我网购电脑,京东商城,这才知道现在网购必须先付钱,再拆包。     既然是京东商城的物流,为什么不能拆包验明货物后再付帐?     送货小弟一付憎恨的表情,因为万一顾客拆包而不买就得由送货者自掏腰包买单。     他似乎痛恨公司,也痛恨消费者,看来从来没有从工作中得到过乐趣。     当笔者表示这不公平时,他的意思很轻蔑,想怎么投诉就怎么投诉吧,不过,没用的。     看来这家急于上市的网购公司渴求现金到了疯狂的程度。     没想到网购变成如此不愉快的经历,决定摒弃这家苛刻的公司。     

阅读更多

成都听证会专业赞成各种涨价的四大专业户曝光

四大听证专业户合影,从左至右依次是:胡丽天、廖冰虹、唐厚义、张见远 下面分别介绍: 胡丽天 :63岁,退休文员。加上最后一次的成都地铁票价听证会,她从04年到现在一共参加了19次听证会。 “谁占道,谁埋单。”听证代表胡丽天对城区机动车临时占道停放差别化收费方案完全表示赞同。她认为,提高占道停车收费标准后,市民出行就会考虑成本问题了,“成本一比较,肯定开车的就会减少,乘坐公共交通的人就会多起来,自然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 此老妇号称听证专家。听证代表由抽签随机选出,此老妇竟十八次选中,这运气不买彩票都可惜了。每次听证,均与有关方面保持高度一致,先后支持过涨水价,涨的士价,涨停车费,摇号购车,限制增加的士等。 此人名言:人活着就是占用、消耗资源,所以ZF收任何费都有理。 张见远 :出租汽车特许经营权出让方案听证会、成都3年内新增2000辆出租车听证会、高污染汽车限行区域扩大至绕城高速公路内听证会、成都地铁票价听证会。 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人事科查实,该院没有名为“张见远”的医生或工作人员。华西医院统宣部表示,张见远已经不是第一次打着华西医院医生的头衔,出现在各大听证会上。医院曾经对其身份进行核查,但在医院7000余名医护人员和职工的资料中均查无此人。 廖冰虹 :一名自由职业者,曾参加《成都市公园条例》草案听证会、《四川省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实施办法》草案听证会、四川省居民生活用电价格调整听证会、成都地铁票价听证会、多次参加过新增出租车听证会。 唐厚义 :中心城区居民生活用水价格调整方案听证会、成都地铁票价听证会、城区机动车临时占道停放差别收费方案听证会。 via 让我们一起来胡扯吧: 2012成都版 周冬雨真实高考成绩曝光,二十大当红明星的考试成绩大曝光 牛逼如帮主,高中也在写情书:乔丹高中情书内容大曝光(图) 乔布斯传记漫画部分内容提前曝光 曾和刘翔闪耀大运世界冠军,因盗窃被拘役沦为乞丐 无觅 © 胡扯吧 | 订阅 | 查看原文 | 新鲜资讯传播媒体与分享平台

阅读更多

通货膨胀: 联合利华涨价不果反遭中国发改委罚款

联合利华涨价不果反遭中国发改委罚款 联合利华涨价不果反遭中国发改委罚款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郑汉良       中国大陆为了显示压抑物价的决心,首先将日用品和食品生产商联合利华Unilever开刀,指其「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上海市物价局对联合利华开罚人民币200万元(约21.5万欧元)。     总部设在伦敦和鹿特丹的联合利华,旗下产品包括肥皂、洗衣液、护肤品和饮品等。这是大陆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开出的首张高额罚单。联合利华不但涨价未果,还成为这次涨价风波中唯一被开罚的企业。  据内地传媒报道,联合利华3月下旬公布涨价消息后,包括美国宝洁P&G、广州立白集团、浙江丽水的纳爱斯集团等中外日用品生产商都相继称将在4月初涨价。但在发改委介入调查后,皆宣布缓涨。发改委经过1个多月的调查后在6日证实,联合利华有「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行为。而上海市物价局对联合利华开罚人民币200万元。  发改委官网6日刊出新闻稿指出,今年3月底,联合利华相关业务负责人多次在新华社、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发表「日化行业进入涨价周期」、「不排除第二次涨价的可能性」等言论。新闻稿指出,这些行为增加消费者对日用品涨价的预期,引发民众抢购,期间联合利华产品在部分超市的销量,远超正常的几倍至十几倍,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发改委又指出,日用品业者依法享有自主定价权,但调价应严格遵守《价格法》,不得相互串通操纵价格、联合涨价,不得散布涨价资讯,不得借散布涨价试探市场反应等。对散布涨价资讯引发市场波动,特别是造成抢购等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都将严惩。  这是发改委惩处近期涨价行为对生产商开罚的第一宗,宣布将桶装面涨价14%的康师傅方便面,曾遭发改委「提醒告诫」,而紧跟联合利华宣布涨价的美国宝洁、立白和纳爱斯,则仍在处理之中。  大陆发改委对速食面龙头康师傅的涨价调查结果说明,指康师傅作为具有市场优势地位、在行业内影响较大的企业,调价幅度相对过高是不妥当的。为此,已对康师傅公司予以「提醒告诫」。  今年来大陆消费者物价指数连月上涨,3月CPI为5.4%,创32个月新高,也宣告第一季CPI破5%,远高于全年CPI控制在4%的目标。通膨问题严峻,发改委对所有涨价讯息都更加关注,并对所有行业加强价格检查及处罚。   关键词 经济

阅读更多

洋奶粉涨价多少信用就值多少价

  洋奶粉涨价,自4月以来部分品牌提价10%.媒体发出惊呼,在发改委纷纷约谈国内企业,洋妢粉顶风作案,底气何在?   洋奶粉的涨价理由颇具本土特色,声称受成本上涨、配方改变等因素推动。但媒体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即便不涨价,洋奶粉的毛利率在60%左右,成本上涨的理由根本说不通。   洋奶粉之所以顶风涨价,根本原因就在于国内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极度恐慌。   2011年3月,海关总署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八成以上的国内消费者认为,国外奶粉质量优于国内奶粉,大部分消费者选择购买国内生产的进口奶源奶粉或通过网购等方式购买国外原装奶粉,甚至越来越多的国内乳品生产企业,为适应国内消费需求也开始使用进口奶源,导致对进口乳制品的需求居高不下。报告指出,当前洋奶粉已垄断一线城市市场,洋品牌已占据国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80%以上的份额。而我国近2000家乳企中,规模较大的200家企业30%在亏损,其余1800家规模较小的企业绝大部分亏损、甚至停产。   洋奶粉层层进逼的过程,就是国产奶制品安全信用节节败退的过程。   据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莹透露的数据,截至2010年11月底,中國奶粉进口总量达到37.06万吨,进口奶粉已与国产奶粉平分秋色;预计到2011年,进口奶粉的市场占有率有可能超过50%,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被蚕食。今年1月10日,在中國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与全产业链模式研讨会上,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莹再次披露,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国产奶粉的市场占有率达60%,而到2010年,进口奶粉已经与国产奶粉平分秋色。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刘佩智委员作大会发言时透露,三鹿事件后的2009年,我国乳制品进口由12.06万吨猛增到59.7万吨;高端婴幼儿进口奶粉所占份额接近90%.今年春节,由于内地客蜂拥到香港扫货,香港迎来罕见的“缺奶”春节,一些药房店主表示,由于货源紧张,他们提升了部分热销品牌奶粉的价格,从二三成到一倍以上,仍无法抵挡扫货客流。香港的缺奶春节,是对内地奶制品质量的黑色控诉。   拜三聚氰胺所赐,洋奶粉已经彻底拥有了中國高端奶粉市场的定价权。   国内的消费者并非不爱国货,但市场信用已经影响到生存质量。三聚氰胺事件刚消停,两年后蒙牛、伊利的A股股价恢复常态,迎来了双汇瘦肉精事件;瘦肉精事件未了,蒙牛再曝中毒事件,榆林榆阳区食安委公布的检测结果显示,出事的蒙牛奶并未检出致病菌,但没有解释学生不适的原因,暗示臆症集体发作遭到媒体炮轰。此外,墨汁粉条、毒素腊肉等等,让消费者如坐针毡。不要说到香港扫货,只要能力所及,就是到北极扫货,中國的家长们也会义无反顾。   处于食品安全恐慌之中的中國消费者,正在给食品信用最高的溢价。这是一个简单的市场规则,洋奶粉价格上涨,并非成品上升或者利润下降,而是在收获信用溢价,试探中國消费者愿意为信用支出多少。只有信用食品获得了高额溢价,中國的企业才愿意付出成本打造信用体系,如果信用一文不值,企业就会视信用如弊屣,从这个角度说,洋奶粉涨价刺激国内企业,未必不是好事。   一个市场的质量底线是食品与药品,都与生命息息相关;一个社会的秩序底线是公平的法律,两大底线受到挑战,社会也就失去了安全边际。   面对洋奶粉涨价有两种做法:或者斥责国外乳制品企业趁火打劫、顶风作案,游说政府部门约谈国外乳品企业,让这些企业打消涨价的念头;或者加强制度建设,在制度上让造假者付出终身难忘的代价,从文化上让全民族对普遍的失信进行深刻的反思,对民族的诚信刮骨疗毒,从市场上对于信用给予高价。只有三管齐下,才能治愈造假顽疾。否则从上到下的造假者将食髓知味,从历史到食品,无处不假。   笔者坚定地支持后一种做法,并且,正是出于爱护民族品牌的本心,希望为洋品牌涨价放行。无论国货洋货,都应该享受同样的信用溢价;无论消费者贫贱富贵,都应该有起码的安全保障。   来源:2011-4-30南方都市报   作者: 叶檀 中国报道周刊 , 2011-05-01.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洋奶粉涨价多少信用就值多少价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百家争鸣 . 欢迎大家投稿, 点这里 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鸟巢、大剧院、黑砖窑、毒奶粉 (39) 领导有特供,百姓无生理 (23) 近观“特供”,遥忆“三同” (30) 谁是三鹿奶粉事件的真凶 (43) 谁吃了三鹿奶粉? (14) 让我无语的三鹿奶粉 (8) 要公告,不要上报! (8) 蒙牛OMP风波的“台前幕后” (0) 蒙牛教训 (0) 蒙牛事件凸显中国商业文明缺失 (8) 考问“三鹿事件”公关——中国媒体的“谎言大接力” (18) 老子戏说之三鹿奶粉 (12) 结石婴儿,有一些疾病是穷人的专利 (14) 祸起政府自身免检 (32) 祸国殃民中宣部是始作俑者 (9) 石家庄市政府的道歉太有才了 (34) 相信政府是中国人的胎教吗? (25) 监管部门应对毒奶粉事件承担责任 (9) 监管官员缘何不与田文华同堂受审? (0) 牛根生,你何必要撒谎 (0) 牛奶掺假物检验26招 (8) 泛滥的有毒食品分明是国家纵容出来的 (6) 沐猴而虎与指鹿为奶 (5) 毒奶事件中的官员表演 (33) 毒奶事件与中国环境危机三定律 (8) 敦促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辞职书 (57) 政府有毒怎么办? (50) 拜托,能帮助我戒毒么? (9) 我为什么要公布问题奶粉“三鹿”的名字 (39) 对牛奶,消费者知情多少? (6) 可怕的牛奶 (12) 凭什么相信你们的宣言? (21) 假蛋白、假民主和假道德 (0) 伪良心是怎样炼成的? (1) 从泰国政坛大戏到孩子的奶粉问题 (44) 为了那些被活活疼死的婴儿 (46) 中国灾难公式 (13) 中国急需一场政治革新 (60) 中国人的生命不如美国的猫狗吗? (32) 业内认为“不法奶农添加三聚氰胺”说法存疑 (14)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