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阉割拜登文章

中国在引进外国的文艺作品时,时常会以“意识形态”为由对原作做一些删节,而中国官媒在刊发一些外国媒体的文章时,也少不了做一些“编译”处理。编译二字来头不小,文章中的一些关键信息就在这“编译”的过程中悄没声息了。美国副总统拜登为纽约时报撰写的评论文章就在环球时报的“编译”后成了被阉割的删节版。 纽约时报9月7日刊发了美国副总统拜登的评论文章“ 中国的崛起不是我们的终结 ”。拜登回顾了他上个月的中国之行,谈到了他亲眼目睹的中国过去32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并反驳了一些人对于中国的兴起会使美国走向末路的观点。 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第二天发表了这篇评论文章的译文,不过译文明显经过精心处理。拜登的原文有16段,环球时报编译后的文章只有12段。除去合并了两个自然段外,有三个完整的段落被删除,另外还有一些句子也被选择性地遗漏。 *被删节部分原文* 被中国媒体删除的这三个段落分别是: “和我会面的中国领导人清楚,中国必须从一个以出口、投资和重工业为依托的经济转变为一个靠消费和服务带动的经济,这包括重估人民币币值、提供公平进入中国市场的持续步骤。随着美国人的储蓄增加,而中国人的消费增加,这一转变将会加速,将为我们提供机遇。” “美国的优势正是中国目前的劣势。我在中国时曾说过,为了能向创新经济转型,中国必须开放它的体制,这不仅限于人权方面。基本权利是普世价值,中国人民渴 望这样的权利。自由可以释放人们的全部潜能,没有自由就会引发动荡。开放而自由的社会最能促进长期增长、稳定、繁荣和创新。 ” “我们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我们需要确保任何想工作的美国人都能找到好工作;我们需要继续吸引全世界的顶尖人才;我们必须继续对我们实力的最根本的来源进 行投资。这些来源是教育、基础设施和创新。但是我们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我们采取大胆措施,美国没有理由不会比以往更加强大。” 此外,拜登的评论文章中还有一些语句或许也因触及了当局的敏感神经而没能逃脱被删除的命运。 例如,拜登写道,中国引人瞩目的兴起还在持续引发辩论。他还提到,美国的优势之一是法治保护私有财产,为投资提供可预见性、确保问责制度。拜登还明确表示,美国欢迎那些有技术、有雄心、有过更好生活愿望的移民。 *金玉米:“编译”之风由来已久* 中国媒体观察人士、单位网创始人金玉米(Jeremy Goldkorn) 对美国之音说,中国媒体在编译外媒文章时采取选择性“编译”由来已久。他说:“可能最早的一个例子是《参考消息》。(这家报纸)很早就开始把国外媒体的文章翻成中文,但是这个翻译过程中,一般来说,对中国写的不太好的东西都不会翻、不会登。这是一个很早就成风的习惯。” 金玉米说,尽管近年来,中国大陆的媒体开放了许多,很多人也具备一定的外语程度,可以直接或“翻墙”去阅读国外的报章,但是大多数的人还是不会花时间去这么做。 在金玉米看来,中国的老百姓其实并不信任官媒,不管是中央电视台还是《参考消息》,反倒是中国的官员,尽信这些“删节版”文章,听不到批评声音,无法了解外界的不同观点。 *周兵: 文章被删与特定时机有关* 香港城市大学新闻与传播学教授周兵说,媒体在构建人们的认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周兵说:“传媒环境和传媒所提供的信息构成大家的一个信息源。这个信息源如果总是出现扭曲或不准确的话,大家对别人的评价和对自己的看法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陌生的事情和陌生的人说的话,因为前后的逻辑无法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知识来判断,这个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的理解和错误的判断。” 周兵认为,拜登文章被删节的部分并没有涉及特别敏感的话题,也没有使用格外激烈的言辞。他说,这篇文章之所以依然被断章取义,可能是因为文章发表的时机正值中国政府换届。周兵说,当局为了求稳而收紧言论,对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规定了统一口径,对中国体制的批评意见和对领导人的评价等敏感话题都采取了“少登为妙”的政策。

阅读更多

《环球时报》英文版 对农村穷孩子来说,知识不再改变命运

核心提示:今天,”鲤鱼“们通过刻苦学习来”跳龙门“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原文: Knowledge no longer power for rural poor   作者:Huang Shuo 发表:2011年8月24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Nina翻译 在中国“知识改变命运”的名言曾经激励了成千上万的农村孩子,他们用学习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学习意味着前途。另一句常用的谚语是学习能让你“鲤鱼跳龙门”,但是在今天的社会,”鲤鱼“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近期一位有着15年教龄的教师在一个网上论坛说到:“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年轻人越来越难以成为中国社会精英的成员”,他的评论引起了新一轮关于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争论。 自1990年代以来,农村学生在中国排名前列的高校中所占比例迅速下滑。在北京大学,的该比例从之前的30%下降到近10%。对清华大学2010年新生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来自农村的学生仅占清华新生总人数的17%,而参加高考的农村学生占到62%。 教育专家和大众传媒关注为什么进入顶尖学校的农村学生如此之少,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城镇农村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城镇孩子可以上公立或私立幼儿园,而农村孩子的学前教育依旧是空白,这就意味着在起步的关键阶段农村孩子就落后了。 农村教育存在着资金短缺,教师缺乏,管理不善及其他大量的问题。而与此同时,城市的教育却有着改进,尤其是富裕家庭的小孩如今可以进入一流学校,接受国际化教育和私人教师家教。特殊班和额外的课程教育带来的优先录取政策和高考加分只是更加拉开了城镇农村的差距。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推动城镇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农村教育改革中最优先的应是义务教育和扩大受教育的学生范围。而对城市教育而言,教师和行政人员应把精力集中于管理、招生和班级集中化上。 这些不同的优先权以及城镇农村的贫富差异已经扭曲了中国的教育。农村教育关注的是给学生提供基础教育,而不是为他们能够进入好的大学,提供全面和入的教育。 日益枯竭和老化的农村缺乏教育所需的人力资源。 20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早期,来自农村的毕业生可能还会返回农村从事自愿或其他形式的教育工作,而今天毕业生大量的流入大城市,鲜有从事公共服务的。 经济学家黄亚生指出,与中国傲人的教育成就相反,农村的文盲人数在2000至2005年之间增加了3千万。 社会公平不仅指财富分配公平,也包括机会平等,每一个人不论出身如何,都应有机会去改变他们的命运。 教育是这一过程的基础。我们不能让一代农村孩子,在他们生命的最初就因低质量的教育而受损,无法跨跨越他们与城市孩子之间的鸿沟。 政府正在努力缩小城镇农村教育的差距,然而方向不清晰依然阻碍着改革取得成效。 大众的关注,以及顶尖高校不再能够反映出中国的人口构成,这些都给教育部敲响警钟,并应将推行真正的改革。 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译者的音频博客已登录iTunes,到 这里 即可收听往期的译者音频节目;下载更新需翻墙。

阅读更多

译者 | 《环球时报》英文版 对农村穷孩子来说,知识不再改变命运

核心提示:今天,”鲤鱼“们通过刻苦学习来”跳龙门“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原文: Knowledge no longer power for rural poor   作者:Huang Shuo 发表:2011年8月24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Nina翻译 在中国“知识改变命运”的名言曾经激励了成千上万的农村孩子,他们用学习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学习意味着前途。另一句常用的谚语是学习能让你“鲤鱼跳龙门”,但是在今天的社会,”鲤鱼“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近期一位有着15年教龄的教师在一个网上论坛说到:“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年轻人越来越难以成为中国社会精英的成员”,他的评论引起了新一轮关于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争论。 自1990年代以来,农村学生在中国排名前列的高校中所占比例迅速下滑。在北京大学,的该比例从之前的30%下降到近10%。对清华大学2010年新生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来自农村的学生仅占清华新生总人数的17%,而参加高考的农村学生占到62%。 教育专家和大众传媒关注为什么进入顶尖学校的农村学生如此之少,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城镇农村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城镇孩子可以上公立或私立幼儿园,而农村孩子的学前教育依旧是空白,这就意味着在起步的关键阶段农村孩子就落后了。 农村教育存在着资金短缺,教师缺乏,管理不善及其他大量的问题。而与此同时,城市的教育却有着改进,尤其是富裕家庭的小孩如今可以进入一流学校,接受国际化教育和私人教师家教。特殊班和额外的课程教育带来的优先录取政策和高考加分只是更加拉开了城镇农村的差距。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推动城镇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农村教育改革中最优先的应是义务教育和扩大受教育的学生范围。而对城市教育而言,教师和行政人员应把精力集中于管理、招生和班级集中化上。 这些不同的优先权以及城镇农村的贫富差异已经扭曲了中国的教育。农村教育关注的是给学生提供基础教育,而不是为他们能够进入好的大学,提供全面和入的教育。 日益枯竭和老化的农村缺乏教育所需的人力资源。 20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早期,来自农村的毕业生可能还会返回农村从事自愿或其他形式的教育工作,而今天毕业生大量的流入大城市,鲜有从事公共服务的。 经济学家黄亚生指出,与中国傲人的教育成就相反,农村的文盲人数在2000至2005年之间增加了3千万。 社会公平不仅指财富分配公平,也包括机会平等,每一个人不论出身如何,都应有机会去改变他们的命运。 教育是这一过程的基础。我们不能让一代农村孩子,在他们生命的最初就因低质量的教育而受损,无法跨跨越他们与城市孩子之间的鸿沟。 政府正在努力缩小城镇农村教育的差距,然而方向不清晰依然阻碍着改革取得成效。 大众的关注,以及顶尖高校不再能够反映出中国的人口构成,这些都给教育部敲响警钟,并应将推行真正的改革。 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译者的音频博客已登录iTunes,到 这里 即可收听往期的译者音频节目;下载更新需翻墙。

阅读更多

李国斌:刑诉法修正的进步与倒退 ——评环球时报社评:《刑诉法修正草案并非“倒退”》

尽管刑诉法草案把强制措施不通知条款限制在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但却留下一个“等严重犯罪”的后门与口袋,方便了警察任意实施。更为严重的是,在否定权力制衡体制的中国,只要存在缺口,公权力就可以把缺口予以无限制的扩大以至于摧毁大坝;只要有不通知条款的存在,警察就有办法让通知的义务形同虚设。谁能保证警察不会以莫须有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借口将嫌疑人失踪,最后以其他罪名予以指控?《环球时报》不应该忘记自己评论所提及的AWW案偷税案。该案有没有什么部门对警察对不通知家属的违法行为进行追究?有无责任人为此受到制裁?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三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顶端新闻|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

更多文章总汇……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