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之六十二精选

共识网 | 秋风:社会治理中的数据迷信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近日公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监测》研究的初步结论:2010年中华民族复兴指数为0.6274,已完成了62%的复兴任务。该数字一经公布,舆论哗然,普遍的反应是:民族复兴怎能用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的百分比来形容?其实,类似的研究在这几十年并不罕见,迷信GDP数字就与其异曲同工。各级政府也正是以此类数字作为评估政绩的指标。这揭示了我们这个时代社会治理理念与模式的弊端:科学主义,而科学主义一定会导致严重偏颇。   根据媒体的介绍,杨宜勇先生的这个研究建立了三级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度,一级指标为民族复兴指数,二级指标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国民素质、科技创新、资源环境、国际影响等6个方面,三级指标由GDP与人口份额的匹配度、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人均教育年限、万人拥有专利申请量、森林覆盖率、国际竞争力等29项指标构成。媒体没有具体解释一级指标如何构成,但二、三级指标已足以说明这种科学主义的严重偏颇。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在《知识的谮妄》中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以市场为例指出,市场是无数人互动构成的“复杂现象”,对决定着市场过程之一个结果的所有情况,人们几乎永远不可能进行充分的了解或计算,也即不可能进行全面的测量、量化。   但是,现代人却具有一种无可救药的科学主义倾向,他们迷信理智,其具体表现之一就是迷信数据,以为只有通过数据可以体现的事实,才是关于市场、社会的最重要事实。由此,诸多重要的、可能对于市场状况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实,仅仅因为其难以量化,就忽略甚至刻意回避,从而导致严重后果。   具体说来,迷信数据的科学主义学者和决策者仅仅重视那些看得见的因而可以量化的指标,这通常是表达物质要素的指标。他们会忽略看不见的因而不能量化的指标,这通常是表达结构、制度的指标。他们的眼睛盯着前一种指标,在立法、决策过程中只重视物质增长,比如紧盯GDP指标,而忽略文化与制度调整。   当然,所有人都明白:GDP指标其实与民众的幸福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对应关系,而看不见的文化、制度等因素与民众幸福感的关系倒更为直接。也就是说,数据迷信导致了政府活动与民众需求之间的严重错位,也就导致双方关系之紧张。   近期发生的一些事件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地方政府引进大型投资项目,相信借此可以造福一方,因为大幅提升本地GDP增长率,这是可量化的,可被明明白白地计入政绩考核指标中。他们相信,这可以极大地带动本地经济发展,民众也可从中得到巨大好处。至于污染,他们相信科学的计算,而计算的结果是没有问题。   然而,民众不是石头,民众是人,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对污染的可能性有自己的评估。他们认为风险很大,因此表示反对。对于相关企业及地方政府来说,这本是最为重要的社会事实,但这个事实好像没有GDP数字那么直接,那么清晰,就没有被认真对待。结果,双方认知错位,酿成群体性事件。   说到民族复兴,就更复杂了。杨宜勇先生列出的那些物质性指标当然是重要的,但还有一些指标恐怕无法量化却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比如法治制度:公正的法律体系与公正的执法体系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塑造人们的政治忠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法治的现状,每个普通民众其实都会形成相当明确的感受,但要用数据来描述难度是较大的。)   民族复兴中还有更为微妙的因素,比如,人们对于本民族圣贤的认知,对于自身文化的信心,以及文化的开放心态。这些事实简直没有办法测量,即便测量,也可能出现严重偏差。然而,这些事实对于民族复兴而言是最为重要的。忽略这些因素,物质因素的堆积可能让专家、决策者误以为民族已经复兴,但公众却根本不认账:这也就是这个研究目前面临的窘境。   公众对这个研究的哄笑说明,迷信物质性指标的治理模式及为之服务的政策研究体系已经难以为继了。必须实现治理理念的转型,从物质导向转向非物质导向,也即,政府从追求GDP的快速增长,转向制度建设,维护正义、公平。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戴建业:犯贱

戴建业:犯贱 进入专题 : 民主复兴 62%    ● 戴建业 ( 进入专栏 )        前天在微博上偶然看到央视“名旦”张泉灵的一条微博:“@张泉灵:七八年没犯胃病了,昨夜疼了一夜,遵医嘱吃了药、喝热粥,好了62%。”平时我虽然对央视多有微词,但对张泉灵本人却颇有好感,没有想到她竟然也在微博上一派胡言。胃不过就是“疼了一夜”,难道还疼坏了大脑不成?我马上对她这条微博进行了调侃——   “@戴建业微博:称自己‘胃病好了62%’,没有这种正宗的央视幽默,谁能说出如此妙绝天人的神句?没有中国统计局的祖传秘方,谁能将胃病康复比率统计得如此精确?”   不少网友在我后面跟帖热议,很快就有网友告诉我这是场误会,张泉灵也是在讽刺一位专家。美国华人专栏作家顾猷先生看了我的微博后,同样觉得张泉灵让人大跌眼镜。为了避免以讹传讹,我马上回复@顾猷说:“顾先生,我们有点误会,张泉灵是在调侃一位砖家,我误会了才调侃她。请看一位极品砖家,网址:http://t.cn/zWp8KzX”顾猷先生了解实情后也立刻发了另一条微博:“@顾猷: 第一,张泉灵足够幽默;第二,戴教授您的调侃超越了误会与非误会,是具有超越性与独立性的幽默评论。”称我这条微博“具有超越性与独立性的幽默评论”,是顾先生谬奖,本人愧不敢当,但用这条微博来评价那位砖家倒也贴切。我们还是先来见识这位极品砖家。   “中国新闻网”载,在中国科学院与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监测》报告,他在这份报告中公布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2005年和2010年的数据对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监测评价指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2005年民族复兴指数为0.4644,即已完成46%的复兴任务;2010年民族复兴指数为0.6274,已完成62%的复兴任务,复兴进程明显加快。”此论一出,举世皆惊,“62%”很快成了全社会的笑谈,这就是张泉灵胃病“好了62%”“典故”的出处。   肯定有许多朋友和我一样觉得杨宜勇所长很搞笑,“中华民族复兴”怎么可能用精确的数字来量化?声言中华民族复兴完成了62%,比说爱情已经实现了62%还要荒唐。衡量一个衰落的民族是否已经复兴,既要看本民族的民族活力、经济文化、社会制度,更要看该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位置。这里有许多动态的变数,也有很多不可量化的参数。我们常以“汉唐盛世”为荣,一是它们物质繁荣和文化昌明,一是它们在各自的历史时期都是“世界老大”,在很多方面都独占鳌头。孤立地看,汉代没有电视,唐代没有电脑,汉唐都没有导弹和核武器,科技文化和军事实力根本不能与今天的中国媲美,可它们在当时都堪称“世界超强”:军事上汉唐都在不断“扩边”,文化也不断向四周扩散,制度更是周边国家的典范。汉唐不仅使外国人十分向往,更让国内臣民非常自豪,敦煌词中甚至喊出了“生死大唐好”!汉族今天之所以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民族,很大原因就是很多外族乐意被同化,很多外国人愿意主动归化。这不仅仅是我们祖先强大,更因为我们祖先文明。与同时代的国家相比,汉唐的生活方式最为人性,汉唐的社会氛围最为宽容,汉唐的社会体制最有活力。那时当然也有腐败,但你骂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没有人请你喝茶;那时权贵有的也很讨厌,可你高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也不至于丢掉饭碗。盛唐没有今天的网络,即使有互联网也不会有今天这么多“敏感词”。看看眼下,我们科技还只会抄袭,我们的工业产品只会山寨,我们很多优秀青年最向往欧美。钱学森先生临终还在忧心:“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们的社会制度虽然十分优越先进,可人家腐朽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此既不可能理解,更不可能承认,连港台同胞好像也不太领情。   一个国家的落后与先进,一个民族的衰败与复兴,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鉴定”,更不能通过“忆苦思甜”来自我肯定,必须经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相互比较中进行评定。民族复兴不是自己与自己比,“关键是要和别人比”,这一点杨专家自己何尝不清楚?晚清鸦片战争前夕的经济总量,占了世界的三分之一,无疑也超过了汉唐盛世,我们为什么说它衰弱落后呢?因为它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别人强行用洋枪洋炮叩关,我们只好用赤手空拳闭关。今天我们街上车水马龙,可是这些车的发动机都是洋货;我们天上不时有飞机掠过长空,可这些飞机几乎全是进口;我们到处办公桌上装有电脑,可这些电脑主机都是外国造。总之,我们差不多所有科技产品,全都无“心”无“脑”。美国人说要与中国打“代际战争”,这就是说我们与美国虽然空间上处于同一个地球,但在文化科技上并不是处于同一个“时代”。   可杨专家拍胸说他能监测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还为此建立了所谓“三级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为民族复兴指数,二级指标包括6个方面,三级指标则由29项指标构成。看起来十分“科学”,说起来更言之凿凿,无奈大众全不买账,网上几乎一边倒地嘲笑,“62%”很快成了最火的调侃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监测》这一课题,从学术上讲毫无价值,就社会而言毫无实效,在学理上也荒唐可笑,杨专家为什么要“知其不可而行之”呢?难道他喜欢别人戳自己的背脊?有人说他是犯傻,有人说他是谋利,有人说他是谄媚。   “犯傻”一说完全可以排除,能混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显然不会是一个混混和傻冒;“谋利”一说杨专家自己已经出面否定,扬言自己“没有花国家一分钱”;“谄媚”则能明于心却难明于口,我们最多只能说有62%的可能。   杨所长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课题呢?我们来听听他的真情告白:他“在研读中共主要文献时注意到,到21世纪中叶,即建国100年左右,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蓝图’的一个重要节点”。中共规划在建国100年左右“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按他“在2005年将46%的数字向高层汇报时,得到的反馈是低了”。2005年中共建政56周年,民族复兴大业还只完成46%,每年完成的百分比还不到1%,这既不符合党“多快好省”的方针,又暗示了过去党中央的无能,这当然不会讨得“高层”的欢心。如果还是延续过去每年不到1%的速度,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至少还要60年才能完成。为了继承我党总是“提前完成任务”的光荣传统,杨专家对高层的意图自然心领神会,于是他就“让”复兴大业“加快”了速度:从2005至2010这五年间,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竟然完成了16%,每年完成的百分比达到了3.2%,复兴大业完成总比率也一下子从46%提升到了62%。杨专家说“今年尚未向高层汇报,目前也没收到官方层面的反馈”。不过,这次呈报的复兴进度,可以想象“高层”肯定非常满意,也可以想象专家也一定会“再接再厉”,“让”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完成得更快更好。看了这条消息后,我立即又发了一条微博:   卫生部长陈竺表示称我国医保已覆盖96%的国人,专家杨宜勇称2010年中华民族已完成了62%的复兴任务。无怪乎中国人都喜欢数学,因为“数字”比“儿子”还听话,叫它干啥就干啥。   也许是它说出大家的心声,这条微博很快被雅虎等多家网站转发,还被很多文章引用(http://news.cn.yahoo.com/ypen/20120807/1231443.html)。按杨专家这种速度发展下去,中华民族复兴十几年后就大功告成。专家给我们描绘了各方多赢的结局:我们党成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救星,我们百姓乐得坐享其成,我们专家成了复兴功臣。只可惜,复兴进程还是纸上的画饼,政府也还在全力维稳,“62%”成了民间的笑柄,杨专家成了“砖家极品”。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声称自己的研究是“给专家看的”,他的妙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测算》,就发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年第3期上,我这个经济学外行都觉得卑之无甚高论,仅仅拿这样的文章还不太好糊弄我们百姓。其实,杨宜勇先生不在乎民间的吐槽,也不在乎专家的理解,他只是想求得“高层”的高兴。像他这样的“专家”现在满街都是,有的专家说申诉无门的上访者99%有精神病,有的专家说吃点毒胶囊对身体不要紧,有的专家说毒大米轮换着品牌吃不会得病,有的专家说现在的国产牛奶最安全,有的专家说76%大众对反腐效果十分称心……网上常有美女晒“裸体照”求包养,这些“专家”也是在晒“裸神照”求宠幸,求包养的美女最后成了大款的“生活二奶”,求宠幸的这些专家大都成了官方的“政治二奶”。   有人说二奶为了金钱,出卖了尊严。实际上,无论“生活二奶”还是“政治二奶”,他们既无人格也无尊严,大官或大款包养二奶,谁还去买他们的尊严?谁都知道,他们的尊严不值一钱!“生活二奶”只是满足款爷官爷的兽性,“政治二奶”只是为官家涂脂抹粉。   尽管杨所长振振有词,但网上到处骂声一片,更要命的是由于拍马屁拍得太过肉麻,连主子也全身都起鸡皮疙瘩:“@人民日报:【你好,明天】专家最近宣布,经三级指标体系测评,民族复兴任务已完成62%。然而,当湖南永州遭强暴幼女的母亲因上访被劳教的新闻传出,这一数字显得如此苍白。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应只有GDP和奥运金牌,复杂的数理模型中,更应包含百姓的权利与尊严、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网友说拍马拍到这个分上砖家真该撞墙,当然更多人说杨所长是个傻逼,拍马屁拍得两头都不是人——在上头讨没趣,在下头背骂名。其实,这种类型的砖家没有一个是傻逼,他们都是见风使舵的人精,同时又有二奶讨好卖乖的奴性——从来不会“犯傻”,只是常常“犯贱”!      参见: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08-03/4082518.shtml   http://news.cn.yahoo.com/ypen/20120807/1231443.html   http://news.qq.com/a/20120804/000116.htm   http://stock1.cf8.com.cn/news/20120806/499996.s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5b40ad19650e52ea55189802.html 进入 戴建业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民主复兴 62%   

阅读更多

Male Gebi News | 中华民族复兴完成62%研究者:曾报46% 高层嫌低

2012-08-06 12:27:05 来源:  东南网 (福州)  有 48268 人参与 核心提示:8月3日,发改委专家杨宜勇称,2010年中华民族复兴完成62%。用量化指标衡量复兴进度引发广泛争议,进而有人质疑杨宜勇从中获利。日前,杨宜勇回击称自己没有花国家一分钱。杨宜勇还透露,自己曾在2005年将复兴46%的数字上报高层,高层认为太低,今年数据尚未上报。 作为民族梦想,中华民族还有多久才能伟大复兴?”最科学”的说法是,已经完成了62%。 8月3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称,2010年中华民族复兴指数为0.6274,即完成了62%的复兴任务。 用量化指标衡量复兴进度引发广泛争议,”62%”一度成为调侃用词,甚至有人质疑杨宜勇从中获利。 杨宜勇昨日接受专访时回应,2007年,他们就发布了第一份民族复兴报告,5年之后,他和同事花了一个月时间完成了这份新的报告,其间没有花国家一分钱,纯属”业余爱好”。 一问:”复兴”可否量化? 本报记者发现,此次公众对于”民族复兴”能否量化争议最大。而古今中外,也未有将”民族复兴”作为一项指标体系来考量的先例。 杨宜勇对此回应称,国际上没有不代表中国不能做此类研究。在国外比较主观的”幸福指数”都可以测量,国内安徽也出现了”科学发展观指数”,那么”民族复兴指数”又有何不可? 杨宜勇说,他在研读中共主要文献时注意到,到21世纪中叶,即建国100年左右,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蓝图”的一个重要节点。如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目标,那么它就是可量化的;如果它不是一个目标,就不可以量化,将来也无从检验,那么提出”民族复兴”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就像奥运会,不仅是自己跑,还要看你跟别人怎么赛跑。’伟大复兴’不是你自己和以前比提高多少速度,关键是你和别人比。” 本报获得的《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显示:首先将复兴指数作为一级指标;其次选择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国民素质、科技创新、资源环境、国际影响等六大指标为二级指标;最后,将二级指标再分解,最终选择了29项三级指标,构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 其中,”经济发展”指标权重最高,为0.25,包括:GDP与人口份额的匹配度、人均GNI、全球500强中国企业营业额、上市公司市值占GDP比重;另外像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等重要指标都在其中,尤其是,大量指标都备注了”同年度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等。 不过,记者注意到,不少指标与国家统计局2008年公布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全面小康”指标相似,后者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生活 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等6个方面23项指标组成。杨宜勇告诉本报,他本人也是全面小康指标的专家顾问,”民族复兴”的指标体系的确受到了小康指标的启发,”不过,我们选取了更有特色的指标”。 二问:何谓”伟大复兴”? 另一个争议焦点是,民族复兴的内涵是什么,是不是要恢复到中国历史上大汉、大唐的地位才算”复兴”? 杨宜勇解释说,”复兴”不是简单地回到中华民族古代曾经的辉煌,而是要”恢复”出崭新的时代内容,其中包括:以经济为主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各领域整体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和法制更加完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实现祖国统一。 “1820年,我们的GDP是全球的1/3,唐朝时GDP可能占全球的60%,这种意义上的民族复兴是不存在的,我们的指标是GDP与人口份额的匹配度,而不是GDP数量。”杨宜勇也坦陈有些指标难以量化,比如民主政治,最后只能选择可以量化和在国际上找得到参照数据的指标。 三问:五年何以复兴16% 2007年,杨宜勇发布了第一份民族复兴指数报告,以2005年数据为基础,得出的结论是完成46%的复兴任务。 五年后的”光速复兴”速度由此引来了质疑。学者肖余恨 问道 :中华民族的复兴从近代开始,也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在仅仅五年内,复兴指数就提高了16%,占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复兴指数的1/3强,这客观吗? 杨宜勇的解释是,此次和2007年的测算标准一样,但实际上应该有所变化了,比如人均GNI(国民总收入)确定的现代化目标值是8000美元,这是2006年世界银行中等收入国家的边界标准,而最新标准已达到12000美元,所以原来的目标低了。此外,城市化率目标(60%)也被低估了,目前中国已经有51%。 当然,”复兴”速度快也不是没有道理。”这五年中国GDP平均增速达到11.2%,这也是历史上没有的。” 杨宜勇说,2005年将46%的数字向高层汇报时,得到的反馈是低了,今年尚未向高层汇报,目前也没收到官方层面的反馈。 杨宜勇说,国际上也是报告结果与大众感受相验证,偏离太大将对标准做适度调整,但是调什么,调零点还是调刻度,或者两个都要调,需要反思。”这个测算每5年一次,目前不考虑增加更多的指标,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新闻回顾: 专家称中华民族复兴任务2010年已完成62% 8月3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称,2010年中华民族复兴指数为0.6274,即完成了62%的复兴任务;2005年民族复兴指数为0.4644,即完成了46%的复兴任务。 (本文来源:东南网 )

阅读更多

奇闻录 | 中华民族复兴进度究竟是怎么来的

(中华民族复兴完成62%研究者:报告仅花1个月)作为民族梦想,中华民族还有多久才能伟大复兴?“最科学”的说法是,已经完成了62%。 8月3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称,2010年中华民族复兴指数为0.6274,即完成了62%的复兴任务。 用量化指标衡量复兴进度引发广泛争议,“62%”一度成为调侃用词,甚至有人质疑杨宜勇从中获利。 杨宜勇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回应,2007年,他们就发布了第一份民族复兴报告,5年之后, 他和同事花了一个月时间完成了这份新的报告,其间没有花国家一分钱,纯属“业余爱好”。 一问:“复兴”可否量化? 本报记者发现,此次公众对于“民族复兴”能否量化争议最大。而古今中外,也未有将“民族复兴”作为一项指标体系来考量的先例。 杨宜勇对此回应称,国际上没有不代表中国不能做此类研究。在国外比较主观的“幸福指数”都可以测量,国内安徽也出现了“科学发展观指数”,那么“民族复兴指数”又有何不可? 杨宜勇说,他在研读中共主要文献时注意到,到21世纪中叶,即建国100年左右,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蓝图”的一个重要节点。如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目标,那么它就是可量化的;如果它不是一个目标,就不可以量化,将来也无从检验,那么提出“民族复兴”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就像奥运会,不仅是自己跑,还要看你跟别人怎么赛跑。‘伟大复兴’不是你自己和以前比提高多少速度,关键是你和别人比。” 本报获得的《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显示:首先将复兴指数作为一级指标;其次选择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国民素质、科技创新、资源环境、国际影响等六大指标为二级指标;最后,将二级指标再分解,最终选择了29项三级指标,构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 其中,“经济发展”指标权重最高,为0.25,包括:GDP与人口份额的匹配度、人均GNI、全球500强中国企业营业额、上市公司市值占GDP比重;另外像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等重要指标都在其中,尤其是,大量指标都备注了“同年度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等。 不过,记者注意到,不少指标与国家统计局2008年公布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全面小康”指标相似,后者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等6个方面23项指标组成。杨宜勇告诉本报,他本人也是全面小康指标的专家顾问,“民族复兴”的指标体系的确受到了小康指标的启发,“不过,我们选取了更有特色的指标”。 二问:何谓“伟大复兴”? 另一个争议焦点是,民族复兴的内涵是什么,是不是要恢复到中国历史上大汉、大唐的地位才算“复兴”? 杨宜勇解释说,“复兴”不是简单地回到中华民族古代曾经的辉煌,而是要“恢复”出崭新的时代内容,其中包括:以经济为主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各领域整体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和法制更加完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实现祖国统一。 “1820年,我们的GDP是全球的1/3,唐朝时GDP可能占全球的60%,这种意义上的民族复兴是不存在的,我们的指标是GDP与人口份额的匹配度,而不是GDP数量。”杨宜勇也坦陈有些指标难以量化,比如民主政治,最后只能选择可以量化和在国际上找得到参照数据的指标。 三问:五年何以复兴16% 2007年,杨宜勇发布了第一份民族复兴指数报告,以2005年数据为基础,得出的结论是完成46%的复兴任务。 五年后的“光速复兴”速度由此引来了质疑。学者肖余恨问道:中华民族的复兴从近代开始,也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在仅仅五年内,复兴指数就提高了16%,占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复兴指数的1/3强,这客观吗? 杨宜勇的解释是,此次和2007年的测算标准一样,但实际上应该有所变化了,比如人均GNI(国民总收入)确定的现代化目标值是8000美元,这是2006年世界银行中等收入国家的边界标准,而最新标准已达到12000美元,所以原来的目标低了。此外,城市化率目标(60%)也被低估了,目前中国已经有51%。 当然,“复兴”速度快也不是没有道理。“这五年中国GDP平均增速达到11.2%,这也是历史上没有的。” 杨宜勇说,2005年将46%的数字向高层汇报时,得到的反馈是低了,今年尚未向高层汇报,目前也没收到官方层面的反馈。 杨宜勇说,国际上也是报告结果与大众感受相验证,偏离太大将对标准做适度调整,但是调什么,调零点还是调刻度,或者两个都要调,需要反思。“这个测算每5年一次,目前不考虑增加更多的指标,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阅读更多

共识网 | 熊志:“民族复兴”能否用指数衡量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3日在北京联合主办第10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在论坛上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监测》报告透露,根据专家完成的一项测算结果显示,2005年民族复兴指数为0.4644,即已完成46%的复兴任务;2010年民族复兴指数为0.6274,已完成62%的复兴任务,复兴进程明显加快。   “民族复兴”是一个现代意义的词汇;在公共话语体系中,它也与各种宏观政策、计划、目标等关联,是彻头彻尾的宏大叙事,现在,这个耳熟能详的表述被数理量化后,反倒让人摸不着头脑。GDP、CPI哪怕是幸福指数,毕竟也还是可以具体感知的,但民族复兴指数,用个体的观感却很难判断,62%算高了还是低了,怎么才算100%复兴,这些都难以说清。   按测算方法,复兴指数有五项内容,包括综合国力、社会进步程度、民主法制完备度、人与自然是否和谐、国家统一以及为世界和平的贡献大小,这些项目无一例外取于宏观视角,与“民族”、“复兴”的词语本意甚为契合。谈到民族、谈到复兴,自然是整个国家改变积贫积弱的状态,实现崛起,崛起与否首先看国家实力、经济实力、社会、制度建设、国际地位等,都是重要视角之一。词汇从整体切入,这也是我们惯常的思维模式。   不过,与国家崛起伴生的是,现代意义上的发展与复兴,被注入了新的人本内涵。几十年的飞速发展,也是一个把人逐渐从国家视角中解放出来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GDP世界第二被淡然视之;与金牌象征的国家荣誉相比,人们更加在乎全民体育;公共政策首先要问计民意,等等。这些都说明,整个社会的思维模式已经有了转变,公民也开始更加注重自我,注重自我在国家、社会中的位置,注重个人的权利、生存状态、生活质量等。以往,我们更多从国家视角看个人,国家怎样,则个人怎样,个人难以感知真实的自我;现在则更多从个人视角看国家,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你怎样,则国家怎样,发展与复兴,有了微观意义。   显然,所谓的民族复兴指数,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这正是其未能收获舆论认同的原因。能够被认同的“复兴”,也必然能从充斥在社会空间各个角落的细节感知,公民意见能被及时采纳,城市整洁靓丽、诗意栖居,交通出行方便,不必苦于房子的挣扎,帮扶互助成为共有价值,走在水泥地不必担心水患之害……这些场景更为真实细腻,更符合人们对民族复兴的体悟。脱离了个人,民族复兴指数再高,也是模糊了个人的全景照,是难以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大命题。   民族复兴的成绩,确实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怎样评价它,却蕴含了转型社会不同的思维模式和价值指向。发展是人的发展,民族复兴首先是公民的复兴,任何试图为发展作整体总结的评价体系,首先应弄清楚,让个人变得丰满、立体,才是发展走向纵深的必然脉络。  

阅读更多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