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分党

一五一十 | 从“Kony 2012”看网络语言生态的失衡

作者: 韦三皮  |  评论(0)  | 标签: Kony , 2012 我在第一时间转发了这个视频,虽然我很不认同“Invisible Children”的一些做法。 第一,“注意力经济”的确是非常有效的,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Invisible Children”将这一概念延伸到了公益领域,可以说是一项创新。但这种公益形式在实践中还是存在很大的风险。他们通过网络传播、街头行动等形式力图使Joseph Kony出名,实际上是创建了一个“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平台,并在此基础上组织群众运动,有一定的广场效应。广场效应的危害就在于,即使广场上每个人都是抱着良好的愿望来参与活动的,但整个群体的活动却极有可能发生失控的危险。 第二,中非局势之复杂不亚于中东,宗教、政治、能源等容易引发战争的因素一样不缺。Joseph Kony固然罪大恶极,但杀掉他肯定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不试图从深层次分析、解决问题,一个Joseph Kony倒下,还会有另一个站起来。我不是说他们的行动毫无意义,只是说做公益、花钱也是一件很有技术含量的事,如何能将钱和精力用得更有效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尽管这个行动存在这么多缺陷,我还是转发以示支持,原因后面再讲。倒是这次事件引发的争论给了我一个很好的观察角度,让我可以对网络空间的生态有进一步的了解。在我看来,当前网络语言存在以下变化趋势: 一,两极化。整个网络语言的分布模型就像一个计时沙漏,两头大,中间小。支持者和反对者的声音都比较极端。在一些网络论坛上,所谓的“五毛党”和“美分党”相互攻击,旗帜鲜明。有意思的是,由于网络热点不断转移,许多人发现在某场争论中的“队友”忽然成了另一场争论的“对手”。所以这种站队行为往往令某些同学非常尴尬,罗永浩老师就是一枚标准案例。在方舟子反中医的时候他是无限支持,对方舟子每条微博都不加讨论地转发;现在方舟子大棒打到自己头上了,又不分对错地无限反对,说人家是臭流氓。所以说站队有风险,跟风需谨慎。罗素曾经说过,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生活的本源。因此对网络空间我们可以说,参差多态是健康网络生态的本源。这种不允许异己存在的发言方式无疑是对虚拟空间的健康发展很不利的。 二,情绪化。在现实生活中很和气的人,到了网上也会变得极富攻击性。大家都缺乏认真讨论问题的耐心,一开口就是“傻B”。这让我想到了黄侃和章太炎的故事。话说有一天黄侃同学尿急,直接就对着窗户小解了起来,让楼下读书的章太炎惹了一身骚。两人就此对骂起来,谁料越骂越感觉相互佩服,最终黄侃折节拜章太炎为师,传为佳话。但“佳话”毕竟是“佳话”,大多数人并没有两者的肚量和才气。我见过不少同学在网上跟朋友起了争执,结果闹得现实生活中也有了隔阂。情绪化的危害虽是在虚拟空间中产生,但完全可以影响真实生活。所以希望大家在出口成脏之前先冷静一下,别像吴法天和五岳散人那样搞到非“约架”不可的地步。 三,泛道德化。在这种争论中,阴谋论总是不会缺席。“五毛党”们认为这又是一个美国政府的阴谋,想要从乌干达的石油资源中分一杯羹;“美分党”们认为“五毛党”的阴谋论本身就是中国政府下的一大盘棋。这种现象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因为所有人都在反对些什么,但谁也说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反对什么。也就是说你不喜欢狗,但你首先应该定义一下什么叫狗吧,总不能举着一只猫说你看,这狗长得真他妈丑。有时候我在跟别的网友讨论问题的时候,往往感觉非常困惑,因为许多人特别容易跑题或是答非所问。甚至有些人骂人都骂不到点上。用一句网络用语讲就是,“我都替你捉急”。在这个事件中,很多事情都是纯技术层面的问题,比如此次活动的运作方式、收费方式是否合理,这都是可以讨论的。但很少有人能够就事论事,而是将所有问题都往道德上扯,努力占据道德制高点。 至于这些失衡状况出现的原因,我暂时想到了以下几点: 一,中国人整体精神生活状态堪忧,大家在现实生活中积累了大量压抑的情绪。世俗道德的作用压制了这些负面情绪,使之无法转变为负面行动,却没有为之提供有效的疏导。而网络空间是一个可以毫无顾忌的发泄场所,因为大家都处在一群陌生人中间,世俗道德对语言的约束力不再起作用。从这个角度讲,网络语言的暴虐倾向反而有可能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可以有效地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减少其在现实生活中的破坏力。 二,国内网络空间的架构不够合理,各大网络社交平台都在努力“造星”。以新浪微博为例,它虽是twitter的翻版,但又与twitter有很大的区别。新浪微博的技术架构呈现垂直化的趋势,将平台的核心位置交给了少数的明星用户,而普通用户之间的横向交流很难获得别人的关注。这就使得大多数普通用户要么缺乏参与热情,进而沦为“沉默的大多数”,要么尽量采用极端语言“搏出位”,以获取别人的注意力。 三,中国政府的负面作用。网络空间是如今少有的中国人可以自由讨论一些敏感问题的场所,因此对敏感信息的渴求促进了一些网络平台的急速发展。中国政府也试图参与其中以引导舆论,这本无可厚非,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会忽视舆论的力量。然而政府参与引导的方式却有大问题。它并非以增加透明度、提供真实信息的方式引导舆论,而是通过雇佣网评员发帖的方式进行舆论监督与控制,这无疑更加削弱了其公信力,并且导致了所谓“五毛党”和“美分党”等网络用语的出现。 现在再来说我为什么转发“Kony 2012”。在看它的宣传视频之前,我刚刚看过一部与之内容十分相关的电影:《机关枪传教士》(《Machine Gun Preacher 》)。这部电影根据山姆·奇德斯(Sam Childers)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事实上,与“Kony 2012”相比,我更欣赏Sam的做法,因为他的做法更直接、更有效,甚至更传奇(虽然以“传奇”作为理由会受到很多人的批评)。但“Kony 2012”让我感动的地方在于,这种形式激起了成千上万人的同情心。虽然同情心很有可能被滥用,但其本身的高贵毋庸置疑。 有一本禁书叫《戴晴文集》,里面详细描述了戴晴的一九八九。里面有一个镜头让我热泪盈眶。那些参与运动的学生们,并不知道自己将要为了理想而付出多大的代价。当戴晴带领着一些德高望重的学者们试图与学生领袖们进行对话的时候,学生们紧紧地将他们围住,请求他们所敬爱的戴晴老师、李泽厚老师为自己签名。在那场惨剧里,有没有真正心怀鬼胎的领导者?肯定是有的。但我们不能就此而否定所有学生们的单纯和执着,以及他们为中国的未来而付出的热血。 因此,当人们在讨论八九年的学生,或是今天支持“Kony 2012”的人们时,这样一种论调是我极度厌恶的:这群傻B,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钱。他们有没有可能是被利用了呢?完全有可能。但这恰恰说明了他们的单纯和执着是多么的可贵。你如果能够识破阴谋者的诡计,那就应该理性地将其中的道理讲给他们听,而不是在一旁冷嘲热讽。因此我想对那些自以为看透世故的人们说:你可以沉默不语,但请对人类最高贵的情感怀有一丝敬畏之心。

阅读更多

译者 | 全球之声:只是谈谈革命

核心提示:2011年末,韩寒的三篇博文激起了网络上的大讨论。本文是”全球之声“收集的回应,加上我们收集的更多回应,存档备查。 原文: China: Only Talking About a Revolution 作者:John Kennedy 发表:2011年12月26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补充收集 赛车手、作家和中国最受欢迎的博主韩寒本周末以三篇分别谈中国的革命、民主和自由的可能性的博文扔下了一枚炸弹。 陈卫因为写了四篇文章而刚刚被判刑入狱九年,和他不同,韩寒和他对改良vs.革命的讨论以及中国公民是否能够(至少是在当前)适应民主自由的机制的这些观点,则引起了关于中国未来的更广泛的讨论,参与者涵盖学者、“异议人士”、也充斥主流的博客门户以及所有微博网站。 在这三篇文章中,韩寒坦率地谈到了一些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经常受批评不敢谈的问题,但是他自己却受到攻击,不适合代表许多倡导进行严肃政治转型的中国人。 东南西北博客的博主宋以朗已经翻译了他的三篇博文(中译英见 东南西北博客 )。 我们希望能够跟踪来自公共知识分子和网民们的成百上千的对韩寒的批驳,我们把这些归纳如下。韩寒的父亲、韩仁均有时会充当小韩在新浪微博上的发言人,他说: 我电话问韩寒,你为什么这么取题目,谈革命和说民主,又大又危险。他说,两篇小文章哪里说的明白啊,只是这样取名字,让人可以开始敢于谈论这些以前不太敢触碰的词语,能争鸣总是一件好事。我一想也是,无奈有些学者不解风情,大谈什么读书少,学术差,不专业最好闭嘴,肤浅不配这些标题啊,真滑稽。 我还是觉得那些不解风情的朋友不能因为韩寒读书少学术差不专业就要求他闭嘴;韩寒说的话再肤浅,也不能不许他用这些词作标题,就像你姓金的话生了儿子哪怕智障也大可文不对题取名正日、日成,只要不讳本朝就行;韩寒两篇博文只是一些问答,大家有才能有兴趣尽可以去写专著系统论述,供全国人民学习。 (媒体评论人、博主)安替: 韩寒这篇《谈革命》的文章没什么,就是他读书太少而已。台湾1980年代党外运动推动民主化的时候,国民党的启蒙者改革者拒绝民主化都是类似的腔调:不遵守公德的人如何能谈民主、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之类。结果都是屁话,还不是正常民主化了? 《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 韩寒连发博客,他“不认为天鹅绒革命能发生在中国”,认为“革命的最终收获者一定是心狠手辣者”,因此支持“更有力的改革”。他还认为中共有8000万党员,3亿亲属,“已不能简单被认为是一个党派或阶层了”,“党组织庞大到一定程度,它就是人民本身,人民就是体制本身”。当下中国难得听到的大实话! 另,《环球时报》发表谢文文章: 韩寒博文引争议是中国之幸 和张颐武的评论: 韩寒化蛹为蝶,超越“左”与“右” 知名艺术家艾未未: 没有看到辩论,就文章而言,太落俗套的腔调,向权利倾斜的立场,乏于认真的论述,过于默契、几近谄媚的论断,主动放弃和偏颇的贬褒……适合环球时报采用。 韩寒的出版商路金波:(有人怀疑他出了这个主意,用这三篇文章来进行炒作) 几日没怎么上网,各种文章都没看。我先说一句:在这甜腻腻的岁末季节,韩寒用两篇合计四千字博客文章,成功掀起了关于政治、民主的网络大讨论。这本身就是载入史册的大事件。 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崔卫平,她中断了对哈维尔的国葬的现场直播推发表了以下感想: 仅仅说一句,通常革命是突然爆发的,不可预期和难以逆料。因此,就目前而言,即使是革命论者,也不可能提前进入难以预料的未来之中,显得与他人有什么不同。 当时许多的捷克人有住房,有小汽车,但为什么还要起来革命?天鹅绒革命是一场人的尊严的革命,存在和价值的革命。这场革命远远没有结束。哈维尔也并非是一个成功人士,也许是一个失败的典型。他是一个永远异议者,令权贵们不舒服,也刺痛一向自满的人。 学者薛涌(他对韩文的观点全文见《 中国的革命恐惧 》和《 拯救革命 ): 我劝韩寒多读些书,去哈佛。我并不主张谁都要读书。但他要纵论历史、革命,基本的书还是要读的。否则只会拿共产党教他那几个概念胡乱演绎。什么东方社会不能革命。日本,韩国、台湾等,都已经是现代民主社会。其生成过程有许多革命(当然不仅仅是革命)。 中国的商人和网络名人贝志诚: 常识1:民主靠得不是民众的素质,靠的是人贪婪的本能;贪婪的本能决定了人会把选票投给他认为能带给自己最大利益的政客。所以你要说有个什么地方的人连这种本能都木有了,那真是邪门鸟。 常识2:老有人抱怨说“我身边的朋友不关心政治,只关心自己涨工资卖房子”。错了,你的朋友只是胆小而已,等到他真的能自由选择了,再有人告诉他你每年交的税有2万块是去养一帮无用的官员,你买房的房价里有70%也是养他们,现在你如此如此就可以不承担这些,你看他们不一蹦三丈高的。 我老在想动不动说中国人素质低农民根本不懂维护自己利益,和乌坎村一有骚乱就大喊这样的暴民太不理性了的是不是一拨人啊 独立思考本身是种可贵的品质,但不是为逻辑不通辩护的理由,也不是为不读书辩护的理由。一个人物理就小学水平,当然会独立思考出“宇宙怎么会有边界呢?宇宙怎么可能起源于一个奇点呢?”,这时候你应该劝他却学习,而不是夸奖“很欣喜他确实在独立思考”。 别拿中国民众的素质说事,要说民主制度下民众素质低的例子容易得很。英国贵族统治早早就废除了奴隶制没有种族隔离,美国白人老百姓就是看黑人讨厌经历了血腥内战还又过了百年才搞定种族隔离。这是不该实行民主的理由吗?不是,因为你避免了这些缺点会有更可怕的东东等着你,例如“三年自然灾害” 我认为韩寒是个很好的作家,出道以来一直保持独立思考不被拥趸所裹挟,对于社会问题他善于站在普通人的感受角度漂亮的批判;但是他的确在社会科学知识储备不够,复杂的问题容易绕晕。 如果看完韩寒三篇文章,可以看出他是改良主义者,作为中产阶级和父亲担心彻底改变政体的变动带来的动荡和不可知的后果,这是可以理解的。可以先把之前举出的他的逻辑不清放在一边。事实上,如果他期望的改革能成功,革命派应该也能接受。只怕执政者顽固到底把改革派都变成革命派。 《南风窗》的记者熊培云: 韩寒没有有些朋友批评的那么差,但也没强到可做救世主。他只是个有独立人格的正常人。一个正常人能在这个国家成为时代偶像是这个时代的悲剧,但也说明这个时代悲剧正接近尾声。韩寒谈革命一文,我读到更多的是无奈、诚恳与责任。这些年我们批评政府很多,却忘了建设社会同样是关键,甚至是最重要一环。 今之时代,一个人如果指出国王没穿衣服,他是勇敢的批评者;如果他指出民众可能也没有穿衣服,那么他就成了懦弱的背叛者。这样的思维是非常可怕的,这也恰恰是统治者思维。最理性的方法,我仍旧认为是对于政府与社会,都要坚持批评。舍此,我们不可能有可靠的进步。 媒体评论人五岳散人: 绕口令:韩少的粉丝面对别人对韩少批评时的态度,正好给韩少所有的论点补充了论据。奇怪的是,韩少提出问题是寻求某种解决,而崇拜他的很多人恰恰是解决问题的阻力。仿韩少说一句:你们就是那些会车时从来不关的远光灯。 韩寒的两篇文章出来之后,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我心目中那些大知识分子基本都反对他,而中小知识分子以及我这种知道分子最多是对其某些论点不同意,大方向上是赞同的(胡锡进就算了,他无法归类)。我不知道谁对,但我觉得这就是目前的现状与韩寒文章最好的注释。 每个人最大限度的、不伤害其他人的自由,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民主是目前所有试验过的手段中,最有效达成这个目标的方式,而宪政则是保证民主不演变成“大多数的暴政”的防波堤。我个人理解这三者的关系是:宪政为民主之基、民主是自由之路——就教于方家。 韩寒新文章《要自由》比前面两篇好,有妥协也有要求、有威胁,是个讨价还价的路子。其实我个人欣赏的恰恰就是这种看上去不彻底的东西,当年那些学生就是想一夜之间全部翻盘,最终才造成的不进反退。只谈应该如何、不谈合理妥协的,不是政治白痴就是别有用心。 个人而言,非常欣赏乌坎的这次对抗与结果。我也想看着那里的村民完胜,但谁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这事儿牛逼在于村民的组织与决心,以及最后求得一个目前所能达到的最好结果,为以后的解决做了范例。结合韩寒这三篇文章看,暗室之灯看来真的点亮了。 ***更多回应*** 叶匡政:《 也谈革命 》全文  多年来,我也对革命一词也充满疑问。直到前几年,读到阿 伦特对革命的论述,我才对革命的某些悲剧之源有了一些认知。在阿伦特看来,革命真正的动力是人类对自由的渴望,这种渴望催生了革命这种创新的能力。然而所 有的革命都有缺陷,我们衡量革命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是要看它能否创造和扩展人的政治自由空间。 革命,从本质上讲是人类对自由的实践,它的目标就是寻 求免于压制的自由,以及与自由相适应的制度。如阿伦特说的,革命意味着人类能在任何逆境下重新开始并自由行动,让所有人能自由地进入到公共事务中。人类要 获得这种伟大的自由,希望仍然在革命。 李承鹏:《 民主就是不攀亲 》、《 民主就是有权不高兴 》全文 暴力革命其实都是高素质的人干的,比如朱闯、李闯和毛闯,低素质的人才去干民主和自由。 可见中国之民主,不是多与少、快与慢、轻与重、急与缓的问题,而是要不要的问题。不存在时机问题,而只有一而再、再而三错失良机的问题。 何清涟:《 民主政治距离中国有多远? 》全文 这次韩寒革命、民主、自由三论在网上遭到强烈批评,并非韩寒的思想发生了急转弯,而是中国的社会条件正在发生急剧变化,网上舆论的主流由过去那种轻松的讽刺调侃,正悄悄演变成沉重的愤怒与绝望。 Gady A. Epstein 采访韩寒后发表在《经济学人》上的 相关文章 ,和一期谈乌坎和韩文的 Sinica Podcast : 韩寒告诉《经济学人》的记者,他在2012年不会做任何过于激进的事情。“我觉得这真的像赛车,我首先认为没有推动力,就没有变化。但其次我认为,如果你推的太猛,你的成绩可能变差。有时你可能推的过于猛烈导致车祸。” 另,在这期Podcast 中Jeremy Goldcorn谈韩寒,“如此聪明、有趣的一个人,却只是想要那一点点点点的(出版)自由,而且认为这是可以乞求到,可以靠主动撤退而获得的。“他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界很令人失望的表现。 在《纽约客》上发表过韩寒的 人物专访 的驻华记者欧逸文(《韩寒成功地激怒了另一群人》 译文 ): 去年冬天至今年春天,我曾与韩寒进行一系列对谈,他多次提到几个同样的观点:中国即使有选举,也会被共产党的金钱、权势所主宰;……他的言论之所以在网上引发如此骚动,是因为韩寒拒绝了人们对他形象的一贯解读。 台湾政治评论人张铁志:《 韩寒的对与错 》全文 韩寒是自我矛盾的,因为他始终没有说,现在中国该如何提高国民素质。事实上,正是因为民主的复杂,所以现在需要不断地透过民主实践中学习,不论是独立参选、是民�抗�、是成立独立的NGO,或是社会的自我组织──这其实就是公民社会。 媒体人彭晓芸:《 作为现象的韩寒:市场与体制共谋的产物 》全文 韩寒符合消费主义与反抗者标签等市场需求要素,于是成为了媒体及互联网争相供起的“神器”。而疯狂的崇拜者,不少是教育的受害者,在一个公民教育严重匮乏的时代,即便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的思维也未必比韩寒健全,于是,粉丝们甘愿接受韩寒戏谑式的安抚。 笑蜀: 革命需要啄木鸟——兼论韩寒《谈革命》 全文 韩寒对革命的批评,仅仅是抛砖引玉,比卢森堡差了不知几万里。他还需要成长,最好是成长为卢森堡那样的双向啄木鸟:既啄公权力之树,亦啄革命之树。只有当这样的双向啄木鸟愈来愈多,才能把对传统革命的革命进行到底,才能真正开启新时代的革命即实质意义的转型。 网络独立译者、散文作家南桥 谈《谈革命》 全文 如果你的见解彪悍有力言之成理,谁在乎你读书多少?问题是韩文中有很多观点说不通,特仿他的问答体,阐述我的观点如下: ……问:你是美分党么? 答:不是。 问:你和韩寒有仇么? 答:没有。 问:那你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难道是想革命么? 答:当然不是,我不过是希望国家的领导者越来越开明,应该考虑到老百姓的民生和权利,理性改革,让国家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更新换代,真正成为一个受国内群众拥戴,受国际尊重的国家,这符合所有人的利益,是对子孙后代负责。一个小小软件尚且需要升级,需要补丁,何况一国的治理方式?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 这里 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阅读更多

敏感词库|新浪微博搜索禁词:“习太子”,“倒台”,“带路党”,及其他 2011-11-28, 29, 30_

[测试时间:2011年11月30日,在此时间点,以下所有词语均为新浪微博搜索禁词(不包括“找人”)] 共青团中央,习太子,习王储,忠党国,垮台,倒台,颜色革命 [测试时间:2011年11月29日,在此时间点,以下所有词语均为新浪微博搜索禁词(不包括“找人”)] 辛子陵,余慧文(黄菊妻子),郑恩宠 (上海律师,曾因“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而入狱),江氏常委,博讯...

阅读更多

維基解密: 中國線人之謎

作者: 阳光时务  |  评论(0)  | 标签: 时事观点 文/陈文森 维基解密的美国外交电文为访谈人加注「保护」字样,被左派网站污名化为「线人」,在中国公共舆论界掀起波澜。但不少毛左和亲体制人士却也赫然列名「线人」,「锄奸」活动搬石砸脚。其实,使馆通过与驻在国各界人士进行交谈,从而了解并搜集该国政情,是正常外交活动,也是外交官的职责所在。 一个常任工作人员只有数人、处事神秘的媒体组织,却能撬动各国內政外交的种种敏感秘辛,引发一轮又一轮波及全球的政治与传播风暴。维基解密(Wiki leaks)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在过去两年间可谓是声名大震於国际。 凭著不断释出的大量机密档案,维基解密所製造的种种效应,不仅如其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预期的那样令政府和强权感到恐惧,令更多的谎言与欺骗被拆穿,更在许多意想不到的地方衍生出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维基解密近日的外交密档,更在中国掀起一场揪查「美分党」、「汉奸」的轩然大波。然而,这些在外交密档里被提及的中国人,按照使馆的本意,本来就是使馆官员在驻在国的访谈对象,外界將之污名化了。 外馆电文掀风波 从2010年底起一直陆续公佈到今天的大批美国外交密电,犹如杀伤力惊人的霰弹。在超过25万份的美国机密外交电报中,维基解密把美国国务院与驻各国使领馆之前的通讯记录、情报汇整都编好顺序,一一上载。 按照《纽约时报》评论的说法:「25万份机密美国外交电报为外界提供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机会,了解位於全球各地的美国大使馆的幕后交涉、对国外领导人的坦率看法以及对核问题、恐怖威胁的真实评估。这些电报还揭示了奥巴马政府內部对危机和衝突的意见交流。」 外交密电的影响范围,就不仅限於美国一国了。美国驻外人员在加密的情形下,口无遮拦地任意点评驻在国人物,或是將各国政坛秘辛回传华盛顿。 驻柏林大使认为德国外长缺乏外交经验,「思维背后很少有内容支撑」。阿塞拜疆总统夫人酷爱整容导致脸部僵硬。阿富汗副总统马苏德曾携带著5200万美元现金的提包被美国缉毒特工拦获。法国总统萨科奇在就任前会见美国大使时,追著儿子的宠物兔子跑。美国以奥巴马会见为条件,交换斯洛文尼亚接受安置关塔那摩囚犯。 各路电文一出,美国政府忙不迭地跟各国政要打电话道歉,一时烽火四起。国务卿希拉里更是到处出动,將维基解密称作对世界各国的攻击。不过希拉里本人也没能幸免。密电显示她曾经下令暗中调查各国驻联合国外交官,并指示收集各国高级外交官的生物信息(DNA)。 即使在信息开放程度较差的中国,维基解密透露的外交电文也颇有看头。如一份2009年11月使馆工作人员走访甘肃的电文就显示,地方官员为了迎接胡锦涛的考察,刻意造作。官员们不仅命令被考察的农户「连鬍子都不能刮」,用於作秀的与农民炸油条的油也只有70度,已避免胡锦涛被油溅伤。最后吃到嘴里的油条根本不是当场所炸。 又如美国前国务卿赖斯曾接获情资,称朝鲜载有导弹的货物正以飞机运输的方式从北京运往伊朗。赖斯要求美国使馆「最快」、「以最高层次」说服中国阻止运送。2007年,美国总统布什在和胡锦涛的一次见面中还亲自提出相关问题。 这样信息丰沛的海量外交密电,却只是通过一位美国大兵就轻鬆泄露出去的。1987年出生的布莱德利·曼寧,在2009年於巴格达担任美军情报分析师时,趁接入美军內部信息网的机会,將大批外交电文下载。据曼寧本人对朋友描述,他假装在听一张贴有Lady Gaga標籤的CD,然后迅速地在电脑中操作,把CD里的音乐抹去,將机密档案下载並刻录到CD中,並最终转移至一个移动U盘里。虽然曼寧已被美军逮捕并面临重刑,但他的判断并没有错误,「国务卿希拉里和几千名美国外交官在早晨醒来之时,看到这些全球公开的外交密电,肯定会心臟病发。」 2011年中,由於阿桑奇在接受卫报记者採访时,向记者提供了一段维基解密用来保护密件的真实密码,而记者又將密码放入公开出版的书籍中,导致维基解密自己也被解了密。竞爭对手网站將密码破译,大批电文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上线,阿桑奇也被迫跟进,改变了原先会对密电可能伤害到的人物进行保护处理的办法,又一次大批推出了原始外交电文。其中中国的部份,可以一直上溯到1989年六四事件前后美国使馆人员发回的分析与访谈。 「Protect」与电文可靠度 在不少美国外交电文中,使馆工作人员会在一些报告的谈话对象中加注「protect」(保护)或「strictly protect」(严格保护)字样。在一些媒体的早期报导中,这样身份的人被冠以「线人」的头衔,用来指代美国使馆访谈的联繫人。 这样的称谓放在中文语境中,却不免给人以「里通外国」、「汉奸」式的不当观感。事实上,美国使馆通过与驻在国各界人士进行交谈,从而了解并搜集该国政情,是非常正常的外交活动,也往往是外交官,即密电中出现的政治官员(Poloff)的职责所在。 即使是中国的外交官,在驻在国活动时也不可避免地要访问当地专家学者,了解驻在国的社会政治动態。只要搜集的信息都在驻在国法律允许范围之內,对联繫人和使馆工作人员而言,都没有问题。 最为可笑的是,维基解密的外交电文在中国的公共舆论界,居然还能掀起一场內斗的波澜。左派网站乌有之乡转载《谁是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中国线人》一文,將所有被使馆加注保护字样的访谈者都称作「线人」,还號召网民一同来挖掘。 不少毛左和亲体制人士更欣喜若狂,以为找到了「西奴」、「带路党」的证据,却不料隨著深挖下去,包括《环球时报》主笔王文、《中国不高兴》作者王小东等左派活跃分子也都赫然列名「线人」。本来兴高采烈的「锄奸」活动搬石砸脚,不得不收小声势。 美国为访谈人加注保护字样,一般有出於多种考量的可能。这其中包括受访谈人身份敏感,被披露后会受到伤害或困扰——美国於中东地区访问许多女权运动人士即属此例。也可能是谈话內容太过敏感,透露出去会造成外交上的尷尬或被动——许多交谈中品评外国政要的电文属於此类。 还可能是谈话內容並非完全翔实,仅供参考,故此不能被泄露,以免发生以讹传真。维基解密的中国电文各自属於何种情况,并不甚明確。但阅读各个电文中的访谈內容,并没有泄露国家机密或违背中国法律的事实。 相反,如藏族僧侣就奥巴马会见达赖表达喜悦之情的电文,很可能正是害怕僧侣受到违背中国宪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的迫害,而特別加注保护的。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少公共知识份子在曾和美使馆谈论的消息曝光后受到的污蔑与困扰,以及左派分子在被发现曾和美使馆接触后的尷尬,或许也说明美国人在电文中加注保护的「体贴」或是「別有用心。」 对外交电文的解读,也要秉持更为小心和客观的態度。由於每份电文的长度有限,所以外交官的汇报可能无法完整地重现与访谈人交谈的全部內容。甚至可能发生断章取义,或者引述语句脱离语境的状况。 美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霍格兰德在维基解密事件后,就被媒体发现曾要求手下像记者一样写作。「电文的前三到五个字是读者在瀏览海量信息时最先注意到的內容」,他还撰书详述如何让电报的行文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书名就叫《大使的电报起草技巧》,在这种背景下,电文敘述不完整、挑选有衝击力的內容陈述是完全可能的。 此外,特別是在中国这样的非英语国家,外交官的访问即使专业,也可能存在文化和日常交流中的误读。由於中国大陆的电文当事人大多拒绝发表看法,外界无从得知电文的准確性。 以台湾部份为例,美国外交官员的电文显示副总统萧万长在答应出任马英九2008年总统大选副手后,仍然表示不看好马英九选情,就曾在岛內掀起疑问。萧万长本人回应以不合逻辑,但有报刊就指出可能是外交官误读了萧万长的谦虚之辞,属於中美交往中的文化差异。 在美国外交系统的默认下,外交电文的真实性应该是毫无疑义,但表象的真实,是否能够避免不全面、甚至恶意的解读与宣扬,就是维基解密这阳光下的惊雷所不能控制的了。 本文原载《阳光时务》电子杂誌第3期 http://isunaffairs.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2278.html 声光影像,多维体验,越互动、越精彩,都在《阳光时务》iPad版。弹指之间,触摸真相。 iPad: http://ipad.isunaffairs.com Android系统: http://android.isunaffairs.com PC电脑: http://emag.isunaffairs.com 手机:请下载Zinio阅读器,并确保已在PC上访问并注册http://emag.isunaffairs.com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阳光时务的最新更新: 我們怎樣被洗腦?——專訪牛津大學研究員凱瑟琳·泰勒 / 2011-09-30 16:27 / 评论数( 0 ) 十年進退兩茫然 ——「9.11」以來的美國與世界 / 2011-09-30 15:53 / 评论数( 0 ) 中國民間金融貧血症 / 2011-09-30 10:28 / 评论数( 0 ) 金三角勢力大洗牌 / 2011-09-30 10:26 / 评论数( 0 ) 你可以不信神,但不能不對話 / 2011-09-28 22:59 / 评论数( 0 )

阅读更多

常青:网络评论员是当代阉党–五毛是这样出笼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有一个特殊的人群——阉党。是指那些在皇宫服务的被阉割了的男人们。当代的五毛阉党被阉割的不是做男人的能力,而是他们独立思维的能力,即做独立人的能力。但从失去自我、凭任他人摆布且自我感觉良好,甚至有时还耀武扬威角度说,并没有质的区别。常青先生不仅展示了古今阉党的共同本质,更揭示了当代阉党出笼的过程,值得一读。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