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自由

默克尔在华的真实讲话

    在中国各大媒体上,赫然登着这样的标题“中德发布公报,德支持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看了这样标题的中国人,一定会产生这样的印象:德国支持欧盟通过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决议。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 事实上,访问期间,在此问题上,默克尔始终维护着布鲁塞尔的立场,并予以否定:“我认为,目前还没有达到所有条件都满足的地步。”她还表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还有待澄清,“我们必须能够确信,不发生歧视现象。”而且,如果中国对此采取相应措施,她将为达成“公平、目标明确的谈判”做出努力。 中国媒体刊载的中德联合公报第八款对此问题的表述是:“德方将积极支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将与欧盟就此继续对话。”而德国中文媒体的表述则是:“德国将为欧盟承认中国的经济市场地位继续做出积极努力。中国将就这一问题同欧盟继续展开频繁对话。” “支持”和“继续努力”差之千里。谁更忠于默克尔的原意,大家业已是不言自明。 另据德国《时代报》报导,访问期间,默克尔要求中国政府,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内市场。她曾指出两国企业的不同境遇,即中国企业可以很方便地进入德国市场,而德国企业在中国却不享有同等便利。默克尔还强调说,双方在经济领域还有很多重要问题需要澄清,比如知识产权保护、防止压价竞争以及制定合理汇率等。对此,中国媒体基本不见报导。 会见中国民间人士,探讨言论自由 7月16日,默克尔总理还会见了四位中国民间人士,探讨互联网自由和言论自由的重要性。他们是博客作家安替、法学教授贺卫方、于建嵘和崔卫平。四人在慨叹德国社会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向默克尔反映了互联网自由对中国社会的重要性。尽管旅途疲惫,但默克尔仍认真倾听,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自然,这个部份中国媒体当然不敢着墨。 党校对话,上民主教育课 7月16日下午,默克尔来到了中共中央党校与毕业生座谈。中国媒体刊发的皆是中新社记者撰写的通稿。在这篇通稿中,作者写道:“从中德关系、中欧关系到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甚至还有个人问题,默克尔与四位中央党校学员坦率问答。既有犀利的机锋,更有轻松的笑声。”报导更多着墨在默克尔与学员就女性政治家的对答上。 而德国媒体的报导则侧重在默克尔是如何给党校毕业生上了一堂民主教育课上,这当然也在中国媒体中寻不到踪迹。 德国媒体报导称,默克尔在回答学生提问时讲到了中德两国政治体制的不同:“我们(德国)一直有多个党派不停地公开竞争,有时这个党执政,有时那个党,这是由选民来决定的。”她还列举了德国不同党所代表的不同理念和人群。而中国始终是同一个党执政,对此默克尔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个党能够做到四、五个党派共同做到的事吗?”“一党专政长期下去能行得通吗?” 德国《南德意志报》认为默克尔这样阐述民主理念很有策略,既没有指责也不挑衅,而是用友好的提问,让在座者去深入思考和回味。 此外,对于有学员询问欧盟不久是否可能取消对华武器禁运时,默克尔同样给予否定回答。她表示,这事关中国的国内局势,与国内的人权状况和百姓权益密切相关。同样,这样的对答也被“和谐”了。 “被和谐”了的默克尔中国之行的报导再次印证了中国媒体是如何为政治服务,如何蒙蔽中国百姓的。很有意思的是,访问期间,默克尔与温家宝还一起参加了“德中论坛”发起的媒体角色的对话活动。 在座谈中,中方对德国媒体的中国报导尤表不满。温家宝希望媒体“多报导德中两国友谊和合作的光明面”,而默克尔虽然也强调要“促进相互理解”,但却明确指出为何双方在媒体的争论中没有交集。因为威权体制和民主体制下媒体的作用有很大不同,在民主体制下,媒体应该是“批评性和调查性的”。 看来,想要中国媒体不再隐瞒事实,并成为“批评性和调查性的”媒体,还需从根本制度上改变啊!

阅读更多

政府丑闻: 连岳:我们就是体制

是的,如果我们有言论自由,如果我们有选择及罢免政府的自由,如果我们有强大且独立的媒体,如果我们有游行示威的自由,如果我们有免于恐惧的自由……是的,这样的体制才能保护我们。 我们有没有这样体制?没有。 所以可以很自然地说出那句话:这是体制的 …

阅读更多

BBC中文:解密中共的英文书大陆遭禁

澳大利亚人马利德的新书《党:中共统治者的神秘世界》似乎在中国遭禁。 虽然中国有关当局并未发出正式禁令,但是在中国的读者已经不能在网上邮购马利德的这本书。马利德曾是金融时报驻中国记者。 在购书网站亚马逊购买这本书的读者会碰到“网页不能显示”的提示。在中国在网上搜索诸如“六·四”、“达赖喇嘛”等敏感词都会得到类似的信息。 据信,这本关于中共的新书在网上遭屏蔽是网警所为,显然监管当局认为,虽然马利德的新书只有英文版,大多数中国读者仍然不能阅读英文,但是在中国这本书仍然应该被禁。 马利德对此评论说,照常理,这本书遭禁属过度反应,一本海外出版的英文专门书籍对中共主宰的强大国家不构成威胁。 他还说,他的书在中国遭封锁也算是一种另类的恭维,也是对他书中揭露了秘密的某种证明。 马利德目前是金融时报在伦敦的记者。他有长达20多年的亚洲报道经验。

阅读更多

冯永锋:北大还有多少名节可供金光使用

我的一个小师弟,自然也是北大毕业的,前不久去采访了北大前任校长许智宏。许院士在北大担任了将近10年的校长,亲和力比较强,经常与同学们一起唱个流行歌曲什么的。退任之后也仍旧比较亲和,欣然接受媒体的采访。所说的话题,无非是大学的精神、北大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之类。 稿件见报之后,这位小师弟收到了北大党委宣传部的严厉谴责。似乎不是稿件出了什么差错,而是“程序正义”上出了问题。这位小师弟没有像所有以梦为马的记者一样,把稿件送交北大党委宣传部审查。给我这位小师弟打来谴责电话的是一个更小的师弟。不知何故,这位小小师弟在北大党委宣传部混得人模狗样起来,居然想要审查世界上所有的媒体。 回忆起很多年前,我在北大上中文系的本科的时候,分在了古典文献专业,而文学专业当时的班主任,有一个是韩毓海师,韩师当年英气勃发,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写了一篇讨论北大危亡的文章,结果北大恶狠狠地要求《中国青年》杂志道歉,理由,似乎也有一条,是该文没有经过“党委宣传部”的审查。 最近去北大的次数不多,让我畏惧的是两个,一是门口的查证件,要求登记才能入内,查证件对我的精神元气很是冒犯,原来美滋滋的情绪,顿然消失,迈进门的一只脚,想赶紧迈出了事。二是图书馆也要查证件,食堂需要学生卡,这都让我觉得一个大学存心要与世界隔膜,闭起门来自称伟大。再加上拆南门一带古建筑,拆未名湖北边的天然草地和森林,都让我觉得这所大学真的缺乏最基本的人文素养,缺乏最基本的“大学为公”的胸怀。 于是很自然地,觉得北大其实原来没有多少气节,在战乱时代,这稀少的气节会有些人很稀罕地保存和发挥,因此反而令人感动。而经过“和平时代”这五六十年的持续磨损,外力耗尽,内神全失,结果,整个大学一片迷茫,校长成了副部长,教授们为向学校提供经费而战,遇上时代的苦难,少有人出来响应。一个不敢响应时代苦难,表达知识分子群体智慧和勇气的大学,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大学。 在全球“毁天然林造人工林”、“大量排碳以少量汇碳”闻名全球的金光集团,最近一直在干损坏政府名节、公众名节和学校名节的事。他们出巨资做投资,让云南政府、海南政府、广西政府闻钱下马,彻底把“管理权”和监督权拱手相让。他们又在云南海南广西大量布施慈善,让少数贫苦公众受了供养之后为其所惑,说出来不伦不类的话来。他们又出巨资赞助一些大学,盖大楼,做协会,结果,让大学的党委书记和教授们,纷纷在他们面前俯首称臣。 北大的东门之外,赫然屹立的金光大楼,属于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算来也算名校名系,不知道为何院长和教授们老是嫌办公条件不好,需要盖大楼以显身份。钱不太够,于是2002年,校党委书记闵维方就去找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校友、“爱国华侨黄奕聪之子”金光集团董事长黄志源。黄当年以印尼华侨的身份,在北大数学系混过几年,因此,北大校友资助北大建设,是世界上最顺理成章的事。 这座大楼其实金光集团没有出多少钱,虽然猛一看数字很大,6000万元。但建过大楼的人都知道,金光的公益教育投资,在本楼所有投资中所占的股份不高。但或许在是这座大楼竖立在人间的动力源,或者是当年的谈判条件,因此,2007年,大楼竣工交付之后,北大非常慷慨地把这座大楼命名为金光大楼。 北大这样做并不是第一次,你在校园内逛一逛,一会儿是邵逸夫楼,一会儿是廖凯原楼,一会儿是邱德拔体育馆。人家给了钱,用显赫大字把人家的名字涂在墙上以示纪念和感恩,也算是大学懂得回报的一种方式。全世界都很能行,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卑鄙可耻。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大学可以公然销售的一种最好产品和服务。资源互换,以有换有,多多益善。 如果说大学可公然销售的一个东西是大楼上刻人名的话,那么大学另外一个可卖的东西就是文凭。中国的很多大学都在卖文凭。北大从古到今,其实也干过卖文凭的勾当。想当年十九世纪末期,北大新成立时,本来就是给富家子弟购买文凭的“国立京师大学堂”。后来几经改造,在民族危难面前,还算有些血性与气节。“表面和平友好,内部激烈残杀”的时代轰然到来之后,北大又仍旧经常为权贵子弟、富家子弟、明星子弟偷偷地颁发各种他们想要的学位和毕业证。这样的事儿几十年来大家心知肚明,没有人去计较;或者说在整个北大的毕业证书发放过程中,所占的比例较少,因此也为社会所容忍。 然而卖“名誉博士”之类的事情,就做得很是堂皇和流畅了。名誉博士这个东西,本来没有什么意义,一个人是不是博士,其实无关紧要;一个学校是不是给一个人授予了博士,其实都是浪得虚名之举。学校以为自己很重要,其实根本不重要;获取者以为把博士学位压在桌面的玻璃下,可以镇妖辟邪,似乎也是痴心妄想。 金光集团老总可谓机关算尽,他们出了一点钱,购买了两大筐名声。把大学所能卖的两件商品,全都收纳在筐内。这样的买卖,真是做得断子绝孙。 金光集团是一个非常可笑的集团,他们不知道去应尽企业本身的环境责任,却只知道在制造灾难之后拼命掩饰。掩饰就掩饰吧,不承认罪过、逃避处罚是人类的共同本性,大家都可以理解,却又在掩饰的过程中,采用的办法又是如此的让人拍案叫绝,不是打击报复有识之士,就是贿赂挟持公职人员,不是污染弱势群体,就是亵渎公益大学。 北大本来就没有多少名节,现在又多了一个金光,真真是岌岌可危矣。 热烈欢迎北大党委宣传部来找我。不过找我,我不可能把稿件让你审查;而且很可能,作为北大出身的老同志,我会把你找我的记录,全程录音录像,公布在网上。同样,热烈欢迎金光集团来找我。一切来找我的人,我都会照此办理。(2010.7.14)    另外,绿色和平最近在就老虎灭绝的事情,找金光集团算账,具体可见这个网页: 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zh/news/tiger-auchan-story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