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

自曲周刊 No.003

最新一期的自曲周刊,非赢利性网络杂志,由自曲同仁集体编辑 封面专题:拆迁经济学,载录傅国涌《难道人民只剩下了自焚的权利》、长平《不被承认的抗议》等评论,以及修法、按例回顾、反拆范本等介绍 阅读链接 目录: 卷首语 拆哪儿? 新闻串 新闻串 点春秋 刘少奇在死前为啥想到了《宪法》? 天价维稳成本为何降不下来  不义之财 专题 拆迁经济学 评论 难道人民只想到了自焚的权利? 不被承认的抗议 没有胸襟的大城市 修法 新法出台前夜疯狂突击拆迁 案例回顾 最强拆迁公司调查 开发商为私营企业,政府为何对拆迁如此强力介入? 西丰“大市场案”再调查 密云李各庄拆迁死亡案 反拆范本 五百业主成功反拆迁记 以下内容略 相关新闻 暂无相关日志

阅读更多

2009年十篇最值得重温的评论(转帖)

2009 年十篇最值得重温的评论(转帖) 由《时代周报》选出,刊登于该报 2009 年 12 月 24 日   在一个速朽的时代,写作已然是一种行动。    这些学者或传媒人以其桀骜的坚韧保持了面对公众写作的激情,不厌其烦地传播着常识,与流行的种种谬误作战。他们是一大批的公共知识分子,行动者,而不仅仅是这里有限篇幅列举的十个。如果你在过去的这一年里,没有来得及好好地获得知识与真理的浸润,那么,至少可以从这里的一次小小总结提示的路径,去重温那些值得记取的声音和它们背后的那个孤独的写作者。    1 、以人权的名义公开震亡者大名单 《南方都市报》社论 2009-04-15    摘要:就在即将迎来大地震周年祭祀之际,仍然没有一份完整的名单,尽数将罹难同胞和失踪者收录在内。震恸尚且不绝,无名伤逝尤其悲哀。以国家人权计划为衡量标准,任何将遇难者和失踪者名单作为秘密的举动都是不可理喻的,更违背这一人权行动计划所象征的民众要求。    入选理由:从响应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完美延伸到对公布震亡名单的呼吁。舆论监督和政府的契合点或在于:在理性思维和建设性监督之下,政府如果宣告了某种规划或理想,我们有让他履行并达成的权利和义务。 ( 特邀点评人:冒安林 )    2 、说理教育从小学开始 徐贲 《南方周末》   2009-04-29    摘要:在美国学校里,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有一个不断持续的说理教育过程,从小学四年级算起,光必修课就有 9 年,可见培养说理的习惯不容易。尤其重要的是初中 3 年,这个时期的学生,教育可塑性最强,有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很快将学到的知识吸纳并转化成为习惯。说理的民主秩序与理性公民的高素质是相辅相成的。美国之所以能有比较高的公民素质、国民独立思考能力和公民社会理性,重视说理教育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入选理由:旅美学者徐贲以其海外观察的视野,写作了一批对中国颇有启发意义的文章,这只是其中一篇。文章视角从细微处入手,却事关公民素质、公民理性培育。中国的教育问题一直被多方诟病,根源在于我们缺乏有效的公民教育,而公民教育到底该怎么搞,这篇文章给出了参考答案。 ( 特邀点评人:彭伟步 )    3 、天价维稳成本为何降不下来 笑蜀 《东方早报》 2009-06-29    摘要:天价维稳成本已经是沉重的包袱。它最终必然分摊到每个纳税人的头上,对经济危机阴影包围下的中国经济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危害人人皆知,但天价维稳成本为什么就是降不下来呢?最重要的原因只有一个,即国家基本制度一定程度的失灵。    处于转型期即新旧社会问题交汇期,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增长已是不可遏制。既然正常渠道不正常,社会矛盾和冲突一旦发展到了不能不解决的地步,就往往只能法外解决,特殊处理。法外解决、特殊处理就这样成了处置群体事件的惯例,国家基本制度被冷落,而越来越边缘化,越来越失去公信力。    入选理由:这是一篇探究当下社会治理问题的力作。作者从地方政府处理社会矛盾的方式出发,揭示了转型中国目前的尴尬局面:伴随市场经济成长,我们的社会治理基本制度却在各地频频失灵,地方政府往往只得诉诸非正常渠道即法外解决或曰特殊处理来试图缓解社会矛盾,以至于维稳成本高昂得成了天价,而且还在飙升。作者对社会治理者的告诫极具现实意义:要降低天价维稳成本,就要建立国家与社会的正常关系,完善法律制度、媒体制度和代议制度构成的国家基本制度。 ( 特邀点评人:展江 )    4 、天使的倾斜 崔卫平 《经济观察报》 2009-07-29    摘要:“美德”所拥有的是一种千锤百炼的光芒,与美德这种“人工打造”的东西处于同一个层面的,是人类的社会制度、法律等。它们不如“人类天性”听上去那么有魅力,那么吸引人,但却是一些恒常的、稳固的、触手可及和可以期待的东西。    入选理由:面对引起大众同情的血色事件,思考者崔卫平在这个寓言般的故事中,坚持聚焦秩序而非伦理。她指出,将自己置于一切规则之上的“善”,与不加节制的恶其实处于同等层次,具有同样暴力和破坏性。当下的中国,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引刀成一快的对决和冤冤相报,而崔卫平提醒,无论善与恶,不讲规则,则致暴政;终结暴力的,只能是良好法治。 ( 特邀点评人:李军 )    5 、抱怨是一大成就 长平 《金融时报》中文网 2009-09-25    摘要: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抱怨是因为有通过抱怨获得好处的期待。这也可以反过来解释政治的沉默,人们不抱怨是因为看不到抱怨的希望。在一个民主政体下,抱怨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参与,人们通过抱怨可以改变社会。如今中国社会的抱怨多了,至少可以看作是还没有窒息至死。    入选理由:长平这篇文章好在他一贯的不抽离,不高高在上,却能以自我反省的角度犀利地点出政府与人民之关系的健康递变。在为人民的“抱怨权”辩护的同时,也善意地慰藉政府不用对人民出于自身权益的怨言感到过度不快。然而,正因为他写得这么好,我才不能不感到一丝悲凉;原来我们抱怨的权利也是要一步步来的。 ( 特邀点评人:梁文道 )    6 、思想解放的下一个突破口 徐友渔 《时代周报》 2009-09-30    摘要:今后思想解放的聚焦点或突破点在哪里?最起码的要求是言论的解放,舆论的解放。因为,所谓思想解放,高的要求是发现新的东西,低的标准则是解除压制而已。放开言路,既是宪法条款保障的,也是落实十七大报告尊重表达权必须做的,它是思想解放最基本的保证。如果说, 30 年前的思想解放是自上而下进行,那么以后的思想解放能自下而上或者上下结合就更好。集思广益,能调动更多的积极性,增大凝聚力。    入选理由:“我们需要回到和考察思想解放的原点。”这是非常正确的命题。原点在宪法规定的保障言论自由或者是十七大文件宣称的尊重“表达权”。什么时候不用再提倡思想解放?不会言者有罪的时候。至于表达权不以说的话正确不正确为前提,更是常识。 ( 特邀点评人:袁伟时 )    7 、意见充分表达是成熟社会的标志 梁文道 《时代周报》 2009-11-05    摘要:政府不怕人民,人民也不怕政府,大不了街头推撞一下,回头还得坐下来好好将对方当成伙伴般交谈。不管你是左派还是右派,不管你抱持何种政治立场,你我大概都会同意现代的政治生活应该更文明一些,政府不靠恐惧来统治人民,人民也不靠恐惧来威胁政府。    入选理由:首先要向文道报喜,如他所期待的,广州成了“下一个厦门”,甚至比厦门更令人欣慰——番禺居民反对的垃圾焚烧项目已经停止,番禺区及广州市领导把民众的对话要求看作是公民社会的成长。集会游行示威是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但是很多政府官员一直在害怕这项权利妨碍社会稳定。这篇文章以香港的历史为镜鉴,从事实和逻辑上为这项权利正名,具有重要的价值。 ( 特邀点评人:长平 )    8 、还有多少墙需要拆掉 秦晖 《经济观察报》 2009-11-09    摘要: “世界上的围墙都是防止外面的人闯进来的,只有一种围墙是防止里面的人出去的,那是什么?那就是监狱的围墙!在这样的墙里面是什么地方?那不就是监狱吗?” 今天在柏林墙保留下来的最著名的一段“涂鸦墙” ( 正式名称是“东边画廊” ) 上,有一幅很大的墙画最引人注目,它画的是一群各种肤色的人正在兴高采烈地拆墙,标题是“还有许多墙需要拆掉”。    入选理由:秦晖的这篇大作言简意赅。柏林墙的兴建和倒塌是二战后人类命运大搏斗的侧影。祸根是苏联栽下的。与西方占领西德的政策截然不同,苏联把计划经济、专制统治强加给东德。于是,统治者用高墙与机枪对付芸芸众生。在历史洪流冲击下。柏林墙坍塌了。马克思地下有知,必然喟叹:我为之奋斗终生的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不料播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 特邀点评人:袁伟时 )    9 、屋顶上的悲剧 熊培云 《东方早报》 2009-12-03    摘要:自杀式的维权表达,对个体而言,终究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做减法,甚至也是在给自己的不幸命运“落井下石”。我之所以常说“悲观是卧底”,即是因为我意识到悲观会与这不如意的世界、貌似强大的侵权者构成合谋,里应外合掀翻我们的斗志,甚至像唐福珍一样,因绝望而消灭自己的身体。    入选理由:没有什么比“屋顶上的矿难”更能用来形容 2009 年年底发生在成都的那起因暴力拆迁而起的不幸事件了。“看到绝望站在高处,看到高处不胜寒”,看见物权的天空塌了,我们什么都看见了。我们经常这样看见,我们又经常看不见。“矿难”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这是时代的新伤痕。谁来治理心灵的“矿难”呢?培云说,有生命就有希望。但愿如此。 ( 特邀点评人:周虎城 )    10 、一桩难题 一个机遇 贺卫方 《财经》 2009-12-07    摘要:民主是让国民决定自己的事务,包括让国民作出错误的选择;民主是人民之治,而非真理之治。不能容忍异议,缺乏合理的决策程序,压制和平的反抗,最终只能导致国民在两个极端中选择:或者极端地忍受;或者极其暴力性地反抗。    入选理由:贺卫方以法理为基础,敏锐地捕捉到番禺垃圾焚烧厂事件背后的程序缺陷,又不失时宜地指出了这次事件背后所蕴藏的能够践行审议民主的契机。文章以理性审慎的态度对民主这一命题进行了阐释,指出人民之治与替民做主思维的根本差别。 ( 特邀点评人:杨锦麟 )  

阅读更多

从脚下到远方 [爱枣报:692期]

十篇新闻十分钟,美好一天轻松开始。爱枣报,比早餐还重要,今天是2010年5月18日,星期二。
[1] 当革命成为家常便饭
尽管泰国政府对红衫军下了最后通牒,双方的枪战依然持续,死伤数字

阅读更多

哀思过后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2328 2010 年04月23日 07:06 AM 哀思过后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徐达内 2010年4月22日 中国媒体浓墨淡彩地回忆哀悼日的场景,用充满诗意和感情的语言,描述各地降半旗和民众默哀、呼喊玉树不倒,青海长青的画面。人民日报这样的机关报和辽沈晚报这样的都市报,都将中共政治局九常委低首肃立的图片放到了最大尺寸。媒体人也继续用黑白报头向遇难同胞致意:在两年前经历巨创的四川,成都商报许愿汶川重生,玉树也能;燕赵都市报选用了天安门前降半旗的画面,写下志哀;人民日报海外版引用那句通稿中的开篇八字作为主题:山河齐哀,举国同悲;晶报继承昨日风格,以烛祝呼应;京华时报在石碑般的头版上留了一半给广告商,美的电器为玉树加油的口号是我们在一起,生活会美的。 默哀完毕,向所有地震受灾点位、边村远乡纵深挺进,展开最后一次大规模拉网式搜救这是国防部网站一则消息的导语部分,四大门户发现了其间的新闻价值,全数推上头条。人民日报和新闻联播都发表评论鼓励灾区党员干部作出最后努力,受灾群众生活逐渐恢复正常,一切都在重现生机坚持,就是责任。坚持,就是力量!坚持,就能让受灾群众早一天过上舒心的日子。根据通报数字,截至4月21日17时,玉树地震遇难人员已达到2183人。 新京报没有再走封面创意路线,而是通报玉树5年重生的政府承诺。根据新华社引述的抗震救灾指挥部消息,青海计划将用五年时间建设一个新玉树。目前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已起草完毕,将很快上报国务院。来自青海省的具体计划是,三年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再用两年时间,把玉树州首府建成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的中心城市和青藏高原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地区。 这份首都畅销报纸还用社论继续表达对举国哀悼的感动,不仅希望在灾区重建工作中先建校舍,把握效率与公义;更称赞这份休戚共鸣将使得中华民族更加命运与共、心灵相通、血肉相连,所以而更加坚强。这,也是一种重建。 更多评论员于此引用胡锦涛承诺,鼓励生者坚强前行。两地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和大众日报说 重建家园是对逝者的最好纪念、玉树,一切都会有的。潇湘晨报社论标题更加直白--哀思过后,好好活下去,文末写道:一个在灾难中不流泪的民族是没有良知的民族,一个在灾难中流泪了却不知往何处去的民族是没有智慧的民族。我们每一个人,都将经历灾难对于心灵的荡涤,而我们所有人,必将经历并见证,灾难如何确立一个民族的道德自洁与思辨能力。 在一个举国哀悼的日子里,即使对玉树震区的房屋质量、救援重建、慈善捐助有所异议,但绝大多数时评家和把关人们都选择暂存一天,跟随全民沉默祈福。而今天,终于可以一抒胸臆了。 南方都市报标明前日采访的报道在今天得到刊登,记者记录与青海地震局宋晓明的对话。文中,这位监测预报处处长称,4月14日凌晨5时39分第一次小震发生后,地震预报部门成立应急预案,迅速对地震的下一步趋势进行研判和会商,正在会商期间便发生了7.1级强震。 这份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最大胆敢言的纸媒还允许北大副教授胡泳发表题为捐赠:与其说是付出,不如说是收获的头条评论,而腾讯更允许编辑将题目改为更能刺激观感的变了味的地震捐助,并荐于新闻首页。胡教授根据央视那场募集21.75亿元的活动画面,批评有些企业好像不是真正为灾民,而是趁机博宣传;批评有些媒体大搞捐款排行榜,沦落成了逼捐的势利工具;更将网民群体逼捐时的多数人暴政放上了审判台:在玉树赈灾中,捐款再次变成网民分辨许多事情高下的试金石凸现了国人过于拔高道德基准的倾向。文末点题,倡议民众改变自己的慈善观感:我们向灾区人民提供的物质帮助是可以估量的,但灾区人民面对灾害的顽强精神对我们的激励是无法估量的。我们对地震灾区的捐赠,与其说是付出,不如说是收获。 还有一些不那么契合万众一心,举国同悲气氛的消息也在今天等到了公布时机。晚间,网易地震专题的下方,编辑推荐以下消息,民政部否认捐款收手续费、物资分发初期秩序较乱。另一个用来启示国人的特刊名为当日本遭遇地震。 根据民政部的新闻发布,面对玉树这样一个藏族聚集区,指导灾区工作的第一条原则便是尊重民族习惯。事实上,喇嘛的红黄身影在过去一周里频繁地出现在中国各式媒体平台中,虽然总结模式略有差异,但党报党台和市场化媒体都大力赞扬了这些僧侣们在面对灾难时的巨大作用。今天出版的南方周末虽然没赶上全国哀悼之日,但亦以黑白报头和异常版式致意。在唵嘛呢叭咪哞的藏传佛教六字真言之下,新闻主角之一便是喇嘛救援队,记者发自玉树的稿件中描述了政府与喇嘛互相交叉的救援,称喇嘛们的徒手挖掘和诵经祈福与政府和军队的现代化救援并行不悖,玉树民众则各取所需。 在新闻观上与南方周末有天壤之别的环球时报也在今天描述藏区救灾中的外媒杂音。在重建玉树!中国加油! 的报眼标语和举国致哀令世界动容的头版标题下,文章批评了少数西方媒体从汉藏关系视角评论救灾的行为,指责西方一直误读中国的藏区局势,得到引述的西藏问题专家强调:多数中国人在对同胞救助或捐款时,首先想到他们是灾民,而不是首先想到他们是藏民。某些西方媒体并未设身处地地了解中国人的感受,他们总以为灾难最容易挑起民族及不同人群之间的矛盾。 在环球时报的母报人民日报上,编辑们还为抗震救灾特刊提供了一条和西藏更加紧密相关的记者手记西藏紧急驰援玉树:我们是一家人!除了描述西藏救援人员的率先增援外,还引用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秘书长平措次仁的表态:西藏是藏传佛教的发源地,我们正按照传统仪规为灾区同胞礼行各种法事。请海内外万千佛家僧尼放心,我们会为亡者作完美的超度,为生者作永世的祝福!此时,中共中央机关报海外版的头版评论正是民族团结战危难。 除了哀悼玉树同胞外,另一则逝者的消息也得到了中国媒体的重点处理。昨夜传来消息,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病故。从头版到体育版,编辑们为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离去送上满版故交回忆、生前影像。新闻联播以胡锦涛江泽民唁电为头,向中国民众播报了这位宣布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的西班牙人的一生。邓亚萍、何振梁、魏纪中被广为邀请讲述萨翁对中国的情意,腾讯今日话题回溯其在奥运会招商中引入全球商业机制的过程,赞叹这是拯救奥运的那个人。搜狐更是提供独家对话国际奥委会中国事务首席顾问的记录,用大标题强调正是萨马兰奇当年把也许二字去掉,明确认可北京奥运会就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奥运会。 与中国人民有三十年交情的萨马兰奇在中国哀悼日走了,像约好的一样李承鹏勇于提供缅怀之外的视角。在东方早报发表的这篇评论中,这位体育评论员认为,萨翁真正最大的遗憾是:让中国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金牌大国,却没有让中国成为哪怕前五的体育强国。文章嘲笑:中国运动员堆金如山之后,吾国人民满足了,继续回家打麻将、斗地主,以及上按摩院被运动。 像约好的一样哀悼过后,时评作者又开始抨击楼市乱象,以及那位生气于政协委员发言调子过高的湖南双牌县委书记。最新的舆论监督对象还有辽宁庄河市委、市政府,在网络广为流传上千民众政府前下跪图片之后,中国日报引用大连官方消息,称已对庄河市领导不能及时接待群众上访问题给予严肃批评,而经过民主议定,半数以上的居民代表同意对土地补偿的分配方案。 冰岛那座给数万航班带来安全威胁的火山这一周来不断出现在国际版乃至头版之上,虽然其喷发的火山灰日渐散去,中国赴欧航班恢复正常,但却传出了一则与旅行者之外的中国民众也息息相关的消息。媒体引述气象局及专家们的回应,否认冰岛火山灰将引发750年一次的酸雨。 事实上,早前深陷干旱之苦的西南地域近日确实正逢甘霖,而作为云南宣传工作的主管者之一,伍皓在今天遭遇了一场公开的羞辱。现场图片显示,这位年轻的新闻官员来到北京人民大学作专场演讲,刚刚开口,便被扔了一身的五毛人民币。由成都传媒集团主办的网站成都全搜索为这则原限于论坛流传的消息提供了更加正式的媒体平台,并得到搜狐网易等在晚间新闻首页推荐。根据报道描述,大喊伍皓,五毛!的男子王仲夏自称人大毕业生,系中午专门从银行兑换了总额30元共60张面值五毛的人民币,以便向伍皓先生致敬。因组织躲猫猫网民调查团等闻名天下的伍副部长,被其批评者斥为伍皓,字毛,意指其在立场上完全站在公权力一方,为官方粉饰太平。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联系邮箱:xudanei@gmail.com。)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三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顶端新闻|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

更多文章总汇……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