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颐

德国之声 | 红卫兵道歉促“文革”再反思

自《炎黄春秋》杂志今年第6期刊登“文革”时期一个红卫兵的道歉广告以来,《南方周末》、《潇湘晨报》、《新京报》等媒体先后刊发红卫兵的忏悔故事。 (德国之声中文网)8月7日出版的《新京报》讲述了一个女人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1790年2月,方忠谋在家中表达了批评毛泽东、支持刘少奇的意见,被丈夫张月升和儿子张红兵举报,两个月后被枪决。 张红兵回忆说,他和父亲在举报说,就知道母亲将被枪毙。他眼睁睁看着”军代表和排长进来,对着我母亲就踹了一脚,她一下跪地上。然后大家像捆粽子一样,把她捆了起来”,但他当时并不后悔,”而是觉得家里出现了一场阶级斗争,我和父亲站稳了立场,我们的政治表现经得起考验”。 直到中共批判”四人帮”之后,张红兵才直到自己错了,开始了内心的痛苦挣扎,最近决定公开忏悔。 今年第6期的《炎黄春秋》杂志刊发的一则”郑重道歉”广告,”文革”中的红卫兵刘伯勤通过广告向在”文革”中受到自己批斗、抄家和骚扰的众多师生、邻里道歉。他在道歉广告中说,”垂老之年沉痛反思,虽有’文革’大环境裹挟之因,个人作恶之责,亦不可泯。” 6月20日出版的《南方周末》刊登文章《我也来道个歉》,作者宋继超为河北邯郸市委宣传部退休干部,称读了刘伯勤的道歉广告后百感交集,也想道个歉,”跟初中时的语文老师郭楷说声对不起”。他在1966年揭发郭楷老师的”反动言论”,导致其遭受批斗,备受磨难,未满60岁就离世了。 7月20日出版的《南方周末》再次报道,北京文化研究者王克明历时5年,遍访民间,搜寻了一份”文革”忏悔者的名单,共计32人。这些昔日的作恶者选择写下罪行,准备结集出版,以寻求宽恕。 7月27日出版的《潇湘晨报》报道,湖南退休教师温庆福登报就”文革”中参与批斗同事致歉。今年已经87岁的张琼英,曾是益阳市三中教师,”文革”中受到抓捕和批斗,温庆福是参与者之一。 张红兵因母亲在家中表达了批评毛泽东、支持刘少奇的意见而告发她,母亲两个月后被枪决 反思”文革”,前进还是后退? 历史学者、《炎黄春秋》编委雷颐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文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浩劫,中共在历史文件中已予以否定。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社会对”文革”有过一阵反思,但是还没有深入即被中止。现在研究”文革”受到很大的限制,相关书籍必须报批才能出版。这导致人们对”文革”逐渐淡忘,有些年轻人不知道历史真相。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式否定文化大革命,将文革定性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动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但是,官方一直压制对于”文革”的深入反思。雷颐说,官方否定”文革”,是希望大家忘掉历史,不再计较,”往前看”,只是抽象地反思,具体的罪恶很难说出。 雷颐说,很多人写”文革”回忆,不是为了忏悔,而是为自己辩解。因此这些个人忏悔很有意义。它们和制度反思可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他希望能通过个人忏悔激发集体反思。 2013年1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讲话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两个时期不能相互否定。习近平对毛泽东时期的肯定,被外界质疑为”文革”翻案。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批评说,”新领导人肯定前三十年,对整个国家存在危险,因为当前中共对毛时代的错误反省不够,毛时代的种种错误至今没有公开披露检讨”,”‘文革’从来没有结束过,不仅在重庆重演,目前社会很多做法也都是沿袭文革做法,比如人治、发文件治理、个人崇拜等”。 红卫兵的忏悔故事在中国网络上激起很大的反响。作家章诒和对此现象的评论被多次引用:”这种对生身父母的无情与绝决,对政治、对政治运动的向往与狂热,都是毛泽东以革命的名义捉弄孩子,扭折天性的结果。” 有人进行更加深入的反思,网民”咖啡甜甜的”说:”是谁把好好的人变成了畜牲不如的东西?文革当然是一个因素,但仅仅是文革吗?即使文革前流行的革命价值观,从本质上,都是反人性的”。 网络上也有很多人肯定”文革”的声音。一个叫”帅哥叮当当”的人在新浪微博发表了很多评论,认为”文革”被人歪曲了,事实是那时候老百姓日子很好过,当官的受到监督,都很客气。方忠谋错在”介入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之间的恩怨,我不表同情”。 雷颐认为,在反思”文革”的问题上,中国面临往前走还是向后退的问题。 作者:张平 责编:苗子

阅读更多

信力建 | 信孚电讯(7.31)——自由的倒错

作者: 信力建   1.木然《自由的倒错》:自由的倒错就是通过自由断送自由,通过自由奴役自由,或者辩证地说奴役即自由,自由即奴役。为了克服自由的倒错,弗罗姆解决的办法一个是加强民主,让民主”只进不退”,第二个是搞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从历史经验来看,他强调民主的发展,通过民主保障自由是对的,强调计划经济,通过计划经济为自由提供经济基础是错的,因为计划经济已经让自由走上了奴役之路。另外,通过伯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一味强调积极自由,而忽略消极自由的前提性和基础性,也是走向通往奴役的另外一条道路。计划经济与积极自由都是通往奴役之路。 2.28日,张海山在沪杭高速登出“南京政府偷拆房子,何时还我”的户外广告牌。张称,四年前房子被拆迁办偷拆,一直未获赔。南京鼓楼区副区长回应,广告牌内容不实,房子并非被偷拆而是误拆,赔偿未谈妥因其要价太高。目前,该广告已被警方拆除。 3.早前大批游客在杭州西湖洗脚照片引争议。近日一组国人在法国卢浮宫水池中泡脚照片网上传开。有网友认为这“煞风景”的举动是“素质低”表现。有网友认为有不少外国人也在卢浮宫泡脚,不能摘出国人来横加指责。 4.针对天价黄鹤楼”中国梦”香烟”千元一盒”,湖北中烟回应,该款烟是一款职工自行研发的创意产品,而非推出的正式商品,不存在定价,”所谓1000元1盒的天价黄鹤楼香烟的说法,与事实不符”。 5.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消息,正在全国范围开展的规范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秩序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自 5月9日以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已依法关闭“人民内参网”、“大众社”、“记者新闻网”、“中国百姓网”、“民主法制监督网”等107家非法网站。 6.部分官员迷信似乎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一著名案例是山东省泰安市原市委书记胡建学。有大师预测其可当副总理,但命里缺桥,因此他下令将已按计划施工的国道改道,使其穿越一座水库,并顺理成章地在水库上修起一座大桥,帮助其飞黄腾达。(凤凰周刊) 7.昨天,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约13万元,预计2030年前我国有3.9亿农民需要市民化。粗略计算市民化所需公共成本约51万亿元。 8.中共中央政治局昨天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要求,今年下半年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节奏,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 9.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房价并不决定于货币供应量,而决定于房地产供求关系。他表示,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是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而不是任何一特定商品的稳定。货币供应影响价格总水平,不决定单一商品价格。 10.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约有2404余万人;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00余万。 11.环保部数据显示,上半年,京津冀地区整个空气质量达标的天数只有31%,重度污染天达到了26.2%。环保部称,京津冀地区上半年无论是PM2.5还是PM10,所有城市都不满足国家二级标准。从全国74城市的总体监测情况看,上半年全国达标天数也只有54.8%。 12.一名持有中国护照的女子30日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高等法院遭起诉,罪名为破坏公共财物罪。该女子涉嫌在华盛顿国家大教堂等多处地标景点建筑上泼绿漆。 13.昨日,广州上半年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中称,体现经济增长的税收占财收80.8%。税收收入436.52亿元,增长近两成。其中房地产是增收大头,增收41.2亿元,占财政增收总量的52%。卖地收入则达307亿元,同比增长了2.2倍。 14.据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失踪儿童家长并不知道要到公安部门免费进行DNA采血。DNA采血并录入全国打拐DNA数据库,是一种相当有效的寻找失踪儿童的方法。请大家积极转发,也许多一个失踪儿童家长知道,就会多一个孩子回家!(@宝贝回家) 15.中央编译局的前任、现任领导们看好了,我郑重声明:我手里还有东西。如果我哪天不慎发出去了,根本不是生活作风的问题,老祖宗的脸会被丢的光光的,在全球裸奔!(@常艳博士31号发博文) 16.【老毛反思斯大林的错误】他说过:斯大林晚年把封建主义的精神实质带进了共产主义运动,他所推行的那种政治方法是以在党内进行间谍活动为基础的,不仅造成了一系列无端的怀疑与不信任,迫使同志们干出许多卑鄙的和恐怖的行为,而且使人民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转自《百年潮》) 17.【婴儿哭声破译仪】巴塞罗那一家公司推出了一款能分析婴儿哭声的App,它能把婴儿的各种哭声归纳到:“饥饿、累了、无聊、生气、感到压力”几种模式中。软件还有一些搞定婴儿的小窍门。第三方测试显示,在104个不同种族和语言背景的婴儿身上,软件正确率高达90%。 18.截至7月24日,95家部委在其官网公布2012年“三公经费”情况。在公布出国(境)人次部门中,中国侨联人均出国(境)费最高,7.05万,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最低,3100元。在出国(境)费用支出方面,国家体育总局位列中央部门之首,达到2.09亿元。 1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珏林表示,大家对政策理解不准确,中国从来没有提出把房价调下去,一直提房地产市场稳定、房价保持稳定增长,还有“增长”两字呢。房地产调控一是解决市场过热,二是把涨幅缩小。(南方日报) 20.@雷颐:一边高调高调批判别人“不爱国”,一边却将自己的子女送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掌权者比比皆是。古希腊有句谚语:“告诉我,你和谁在一起,我就告诉你,你是谁。”恕我仿造一句:告诉我,您把子女送到哪里,我就告诉你,你心中理想的国度、制度其实是什么。行胜于言,“用脚投票”才是最真实的选择。

阅读更多

爱思想|雷颐:周恩来文革接待外宾 服务员背“魔鬼会被消灭”

  “文革”刚刚结束时候的相声《如此照相》曾轰动一时,姜昆由此声名鹊起。直到现在,人们谈起相声曾经有过的辉煌,还总是以此为例。不过,现在偶尔重播这段相声时,没有经历过“文革”荒诞时代的新一代虽也哈哈大笑,但总认为这只是一种艺术的夸张。的确,非亲历者很难相信,买东西时买卖双方都要先背一段毛主席语录才能交易;有时,正如《如此照相》那样,甚至每说一句话对话双方都要背一段语录;而诸如问路、打电话等,彼此也往往要先背语录然后才能说话。   作为那个时代的亲历者,“此情此景”我当然记忆犹新。但生活的荒诞有时竟超出想象,我确实没想到,当时在外交场合居然也曾经这样。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管、中共党史学会主办的《百年潮》杂志,在2003年第1期刊登了那时在外交部工作的李达南先生《我所知道的周恩来与十年浩劫中的外交》一文,回忆了那种后人可能哑然失笑、而亲历者可能会有不堪回首之感的怪状。   李达南先生回忆说:“1967年12月17日,周恩来在接见学生时说:毛主席语录不要乱用,不然就没有什么针对性了。那天我到钓鱼台(国宾馆)陪巴基斯坦空军司令吃饭,刚坐下,服务员就读‘一切魔鬼统统都会被消灭’那条语录,你这样做就等于骂他。巴基斯坦是我们的间接同盟军,这样做不对,牛头不对马嘴。吃饭时也读语录不恰当。每个民族都有民族自尊心,强加于人,适得其反。”服务员背的这条语录是毛泽东1964年11月发表的《支持刚果(利)人民反对美国侵略的声明》中最著名的一段,当时多数人都背得出:“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全世界人民要有勇气,敢于战斗,不怕困难,前赴后继,那末,全世界就一定是人民的。一切魔鬼统统都会被消灭。”这篇回忆文章没有说那位服务员是用中文背还是外语背,如果是用中文,是否译为外语,巴基斯坦空军司令听懂了没有,反应如何,等等。巴基斯坦是我国的友邦,也一直是美国的盟友,所以巴基斯坦后来才能成为中美“破冰之旅”的秘密渠道。周总理当场的尴尬,可想而知。否则,他不会在“文革”最激烈的1967年劝红卫兵“不要乱用”毛主席语录,在当时这可是要冒相当风险的。虽然贵为一国总理,却也只能如此委婉相劝,委实无奈。   然而,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这种状况并没有根本性改变。当时“红卫兵小将”在北京街头遇到外国人时往往强送毛主席像章和“红宝书”,作为“宣传毛泽东思想”、“输出革命”的一部分,引起外宾反感。但在“左”的影响下,我国外交人员居然也如此“强送”,影响更坏,毕竟,红卫兵只是“群众组织”,而外交官则代表国家、政府。所以当1969年夏回国参加“文革”的驻外大使们陆续返回所驻国时,周恩来利用接见他们的时机,针对“文革”以来外事活动中对外滥送毛主席像章和毛主席语录等情况,特别向他们强调要善于做对外宣传工作,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一定要注意别国国情,要慎之又慎,等等。   当时,所有的报刊头版每天都要登一条有“针对性”的毛主席语录,新华社出的内部刊物《参考资料》也不例外。1970年9月2日,周恩来对外交部等单位的领导成员说,《参考资料》是否有必要每天登一条毛主席语录?第一,看的人不多;第二,针对性很难办。后来经过外交部领导研究,并请示了毛泽东,才从9月5日起不登语录。今天看来不足挂齿的区区小事,当时连总理都不能决定,必须小心翼翼地请示主席才能最后拍板,足见兹事体大,非同一般。   周恩来总理日理万机,处理的国家大事何可胜数?文中所述从1967到1970年这三年间他严谨慎重地处理的这三件事情,相比而言可谓不足挂齿的小事。然而,唯其“细小”,则更典型地反映了当时的氛围,反映了周总理当时的处境之艰难。现在,人们很难理解为何曾经如此。其实,在执意要“全面专政”的年代,几乎没有私人领域,官方政治话语就是要力图渗透、侵入、掌控从政治生活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日常生活也充满一种具有“神圣”色彩的表演性政治仪式。   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德国思想家卡西尔对这类表演性政治仪式的功效和目的就作过入木三分的分析:“它们就像我们在原始社会里所看到的仪式一样固定、严厉和不可抗拒。每一个阶级、每一个性别、各个年龄,都没有自己的意志。不表演一种政治仪式,谁都不敢在大街上行走,谁都不能招呼自己的邻居或朋友。就与原始社会一样,忽略一个规定的仪式就意味着痛苦和死亡。甚至在年幼的孩子那里,这也不能仅仅看作是一种疏忽罪,它成了反对领袖和集权国家威严的一种罪行。”“这些新仪式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没有什么东西能比该仪式的不变的、统一的、单调的表演更能销蚀我们的全部活动力、判断力和批判的识别力,并攫走我们人的情感和个人责任感了。”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什么人都必须参加这种表演,“他们表演着同样规定的仪式,开始用同样的方式感觉、思维和说话。他们的姿态是强烈而狂热的,但这只是一种做作的假的生活。事实上,他们是受外力所驱动的。他们的行动就像木偶剧里的挂线木偶,他甚至不知道,这个剧的绳子,以及人的整个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绳子,都由政治领袖们在那里牵动。”(恩斯特·卡西尔:《国家的神话》,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345、347页)   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在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我们日常生活最明显的影响之一、最有意义的成果之一,就是政治渐渐从日常生活的领域退出,人们开始享有更多的生活的自主性。   “文革”刚刚结束时候的相声《如此照相》曾轰动一时,姜昆由此声名鹊起。直到现在,人们谈起相声曾经有过的辉煌,还总是以此为例。不过,现在偶尔重播这段相声时,没有经历过“文革”荒诞时代的新一代虽也哈哈大笑,但总认为这只是一种艺术的夸张。的确,非亲历者很难相信,买东西时买卖双方都要先背一段毛主席语录才能交易;有时,正如《如此照相》那样,甚至每说一句话对话双方都要背一段语录;而诸如问路、打电话等,彼此也往往要先背语录然后才能说话。   作为那个时代的亲历者,“此情此景”我当然记忆犹新。但生活的荒诞有时竟超出想象,我确实没想到,当时在外交场合居然也曾经这样。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管、中共党史学会主办的《百年潮》杂志,在2003年第1期刊登了那时在外交部工作的李达南先生《我所知道的周恩来与十年浩劫中的外交》一文,回忆了那种后人可能哑然失笑、而亲历者可能会有不堪回首之感的怪状。   李达南先生回忆说:“1967年12月17日,周恩来在接见学生时说:毛主席语录不要乱用,不然就没有什么针对性了。那天我到钓鱼台(国宾馆)陪巴基斯坦空军司令吃饭,刚坐下,服务员就读‘一切魔鬼统统都会被消灭’那条语录,你这样做就等于骂他。巴基斯坦是我们的间接同盟军,这样做不对,牛头不对马嘴。吃饭时也读语录不恰当。每个民族都有民族自尊心,强加于人,适得其反。”服务员背的这条语录是毛泽东1964年11月发表的《支持刚果(利)人民反对美国侵略的声明》中最著名的一段,当时多数人都背得出:“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全世界人民要有勇气,敢于战斗,不怕困难,前赴后继,那末,全世界就一定是人民的。一切魔鬼统统都会被消灭。”这篇回忆文章没有说那位服务员是用中文背还是外语背,如果是用中文,是否译为外语,巴基斯坦空军司令听懂了没有,反应如何,等等。巴基斯坦是我国的友邦,也一直是美国的盟友,所以巴基斯坦后来才能成为中美“破冰之旅”的秘密渠道。周总理当场的尴尬,可想而知。否则,他不会在“文革”最激烈的1967年劝红卫兵“不要乱用”毛主席语录,在当时这可是要冒相当风险的。虽然贵为一国总理,却也只能如此委婉相劝,委实无奈。   然而,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这种状况并没有根本性改变。当时“红卫兵小将”在北京街头遇到外国人时往往强送毛主席像章和“红宝书”,作为“宣传毛泽东思想”、“输出革命”的一部分,引起外宾反感。但在“左”的影响下,我国外交人员居然也如此“强送”,影响更坏,毕竟,红卫兵只是“群众组织”,而外交官则代表国家、政府。所以当1969年夏回国参加“文革”的驻外大使们陆续返回所驻国时,周恩来利用接见他们的时机,针对“文革”以来外事活动中对外滥送毛主席像章和毛主席语录等情况,特别向他们强调要善于做对外宣传工作,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一定要注意别国国情,要慎之又慎,等等。   当时,所有的报刊头版每天都要登一条有“针对性”的毛主席语录,新华社出的内部刊物《参考资料》也不例外。1970年9月2日,周恩来对外交部等单位的领导成员说,《参考资料》是否有必要每天登一条毛主席语录?第一,看的人不多;第二,针对性很难办。后来经过外交部领导研究,并请示了毛泽东,才从9月5日起不登语录。今天看来不足挂齿的区区小事,当时连总理都不能决定,必须小心翼翼地请示主席才能最后拍板,足见兹事体大,非同一般。   周恩来总理日理万机,处理的国家大事何可胜数?文中所述从1967到1970年这三年间他严谨慎重地处理的这三件事情,相比而言可谓不足挂齿的小事。然而,唯其“细小”,则更典型地反映了当时的氛围,反映了周总理当时的处境之艰难。现在,人们很难理解为何曾经如此。其实,在执意要“全面专政”的年代,几乎没有私人领域,官方政治话语就是要力图渗透、侵入、掌控从政治生活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日常生活也充满一种具有“神圣”色彩的表演性政治仪式。   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德国思想家卡西尔对这类表演性政治仪式的功效和目的就作过入木三分的分析:“它们就像我们在原始社会里所看到的仪式一样固定、严厉和不可抗拒。每一个阶级、每一个性别、各个年龄,都没有自己的意志。不表演一种政治仪式,谁都不敢在大街上行走,谁都不能招呼自己的邻居或朋友。就与原始社会一样,忽略一个规定的仪式就意味着痛苦和死亡。甚至在年幼的孩子那里,这也不能仅仅看作是一种疏忽罪,它成了反对领袖和集权国家威严的一种罪行。”“这些新仪式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没有什么东西能比该仪式的不变的、统一的、单调的表演更能销蚀我们的全部活动力、判断力和批判的识别力,并攫走我们人的情感和个人责任感了。”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什么人都必须参加这种表演,“他们表演着同样规定的仪式,开始用同样的方式感觉、思维和说话。他们的姿态是强烈而狂热的,但这只是一种做作的假的生活。事实上,他们是受外力所驱动的。他们的行动就像木偶剧里的挂线木偶,他甚至不知道,这个剧的绳子,以及人的整个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绳子,都由政治领袖们在那里牵动。”(恩斯特·卡西尔:《国家的神话》,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345、347页)   文章摘自:《历史的进退:晚近旧事与集体记忆》,作者:雷颐,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阅读更多

Co-China周刊 | 孙展:历史书写:民间的努力与探索——雷颐、章立凡对谈录

“ 很多人认为,在互联网上写史很随意 、 不专业。但我觉得历史写作和历史研究是两回事,不要把这两个混为一谈,每个人都有写自己经历的权利,这些经历为历史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史料,怎样研究史料,是历史研究者通过专业手段实现的。 ”       80 年代:精英的个人反省与时代反思   雷颐 :1949年后的历史叙述是意识形态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进行思想改造运动,就有了一套规范要求,知识分子要按照一定的角度来反省自己的历史,但这个不能称之为个人写史,因为它是按照国家的意识形态指导的。此外,1960年代还有一个“写三史”运动,实际上这是跟“四清运动”紧密结合的,它怎么写都有一些具体要求,当时出了一些册子,指导大家怎样写村史、怎么写社史,写这种史的时候怎么样进行加工,哪些要舍去、哪些内容不合适,这实际上就是把所有的内容都纳入到国家的意识形态话语系中,要把个人史编织到国家的话语建构中去。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东西不能称之为我们今天意义上的个人写史。 我们今天的个人写史是从个人意愿和诉求出发的写作。这是个人主观认识和选择的结集。你可能是同这个意识形态完全一致,也可能是不一致的,这是你个人一种主观认识和选择的结果,不受干预不受限制。我觉得这是从1978年之后开始的,因为在那之前,人们根本不敢如实地谈自己经历的人与事,这一切都是有可能带来杀身之祸的。所以只有经过了稍微宽松一点的环境之后,才有了个人写史的可能。 章立凡 :以前的个人写史,多数是想自证清白,外加自我批判,再就是认罪或者辩诬。 雷颐 :改革开放以后,政权对社会结构的控制方式和从前那个全能社会比还是有所不同,放松了,就给个人写史留下了空间,至于写了能不能发表是另外一回事,起码可以印成书,真实地记录下来。人们是从反思 “文革”开始一步一步走向了反省。 章立凡 :这股反省潮应该是以名人和高层的精英为主,因为话语权比小人物要大,所以他们就先行一步了。说到这里,我觉得巴金的《随想录》对我们这种读者来讲,影响是比较大的。 雷颐 :我们读巴金的时候,很少接触到巴金那种三十年代的文风,他还有当年那种文采。(让我们)感到一种新奇吧! 章立凡 :而且他是有延续性的,我们能从中看到一个人的变化,他从接受无政府主义开始,五十年代又接受了主流意识形态,到“文革”期间又开始反思,“文革”后他写出这个作品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思想过程。 雷颐 :很详细地写一段真实的历史是对历史的一种负责。 章立凡 :八十年代初还有一本书,就是刘晓庆的《我的路》,影响大极了。《我的路》说的是一种个人奋斗的人生观,就是她个人的经历。但是中国人觉得这与传统观念不同,写个人经历的,只能是一个英雄、模范、典型,她就写自己怎么样从一个知青慢慢成为一个名演员,里面还带有自责,所以这是当时意识形态所不能容忍的,说她宣扬个人奋斗什么的,这本书也是个人写史的比较早的一个。 雷颐 :八十年代还不能不提报告文学,像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理由的《扬眉剑出鞘》等等…… 章立凡 :报告文学在整个八十年代都是非常热闹的一个门类。作为一种纪实文体,报告文学可以对个人史和社会史,进行一种全景式的描述。 雷颐 :还有一种形式是口述。张辛欣和桑晔合作曾写过一本《北京人》,就是随机采访一些普通人做口述。这种形式在美国早就存在,但当时在中国还比较新颖,中国后来做口述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章立凡 :还有一本书是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讲述小人物在“文革”时的经历,也是采取口述的形式,把大块的个人自述放在其中。 雷颐 :八十年代的个人写史潮,就像后浪推前浪,可以说是互相衔接,也可以说是一浪接一浪。 章立凡 :我觉得八十年代有个基本特点,是在一定的框架之内叙事。虽然要表达一些个人经历和不同的感受,但还是尽量让作品趋同于主流,总体来讲不是对体制的反思,也不是对时代的彻底反思。因为那时候还是有发表条件的制约,要有发表的载体,必须要通过书或是杂志、报刊这类形式。所以须遵守一定的尺度。 雷颐 :并且也跟当时的认识水平有关,八十年代是一个朝气蓬勃、向上的时代,对体制是充满信心的,觉得虽然经过“文革”,但通过这个改革,社会是往前走的。 章立凡 :对,那时候是有朝野共识的。    90 年代:民间社会催生民间写史 章立凡 :九十年代基本是个分化过程,一部分人正式地跟主流分道扬镳了,完全按自己的方式搞个性化写作了。当商品经济发达以后,人的谋生方式也多样化了,八十年代还是很单位化的,脱离了单位你就没饭吃了。九十年代以后,全民经商这拨改革潮,确实给了个人写史的一个经济条件。个人可以不靠国家来养活,自由度就高了。 雷颐 :简单概括就是民间写史和民间社会是紧密联系起来的,没有民间社会就没有民间写史。 章立凡 :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市民社会就开始出现了,为民间写史提供了条件。 雷颐 :包括发表平台。 章立凡 :这里不能提到两个杂志,一个就是《百年潮》和一直坚持到现在的《炎黄春秋》…… 雷颐 :还有一个是《随笔》,好多个人写史是在《随笔》上发表。 章立凡 :还有《人物》杂志,上面也有一些个人史的内容,不见得都是大人物。那个年代的杂志很多最后都消失了,能够延续自己的风格保存到今天,还不被读者抛弃的,都是很不容易的。 雷颐 :那个年代一些报纸的副刊也是很大的平台。 章立凡 :当时大家都不知道《南方周末》,只知道《羊城晚报》,就因为《羊城晚报》有个很不错的副刊 雷颐 :当时影响很大的还有《文汇报》的“笔汇”。 章立凡 :《北京晚报》的“五色土副刊”。 雷颐 :我记得《北京晚报》还有一个“回忆我的票证时代”栏目,有很多很不错的文章,但可惜后来停掉了。 章立凡 :九十年代还曾出版过很多有冲击力的回忆录。 雷颐 :实际上,这个情况从八十年代后半期就开始了,人们从谈“文革”到“反思”文革,进而到更早期的一些历史。比如李锐的《庐山会议实录》,夏衍的《懒寻旧梦录》,还有其他一些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著作,都在八十年代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九十年代,又有韦君宜的《思痛录》、季羡林的《牛棚杂记》、周一良的《毕竟是书生》等一大批回忆录出版。 章立凡 :实际上,那个时候的出版条件也发生了变化,书商,也就是民间出版人进入了市场,原来垄断的出版体制被打破,他们成了许多出版物的幕后推手。九十年代有一套《思忆文丛》,是牛汉和邓九平主编,就和民间出版人的努力分不开。 雷颐 :对,但是也有很多很宝贵的特殊经历没有机会出版,这让人觉得很遗憾。像谢韬,他的经历很有趣,也很复杂。因“胡风案”被关进监狱,在监狱里当上了马列教员,还在监狱里去给国民党战犯上课,我曾鼓励他早点写下来,但他当时忙于一场讨论,觉得日后写的时间还很多,但没有想到再也没有机会写了。 章立凡 :名人有一个问题,就是社会活动太多,有好多东西可能没来得及写出来。一方面是他时间不多,我们作为记录者自己没有抓住。还有记录条件的限制,想核对一些事情也很难。还有的是他愿意写他想说的,不愿意写他不想说的,特别是有些不便说的,因为有些跟他同时的人还在,有忌讳不愿说,有的是因为他自己觉得心里有愧不愿意写。有些事情无法与当事人对证,实际上口述史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对真实性的质证,质证有时需要参照一些史料和档案来核对。因为有各种条件的欠缺,在某些时候就很难进行。 雷颐 :说到回忆录,一方面我鼓励大家都写,写出来才能互相印证互相校勘,才能互相补足。一定要保持一种警惕,尤其一些辩诬性书籍,很多都是在替自己辩解。但只要写出来就为另外的人提供了一个参照,或者提出不同的说法,这样就可以让以后的研究者研究。 章立凡 :历史就像一张拼图,每个人只是其中的一块,历史想完全还原是做不到的,但是我们还是要尽量地还原,实际上就像是一个拼图作业。很多人把他自己经历的某一段历史集中地写出来的时候,这一段历史会越来越清晰,这个工作不是靠一两本官修正史就能概括得了的,也不是编一两本历史教科书就能概括得了的,历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每个人其实都有权书写,而且写出来的东西,和主流的表达的东西可能是不尽相同的,它就是一个正史的参照系统。   2000 年后:互联网上的记忆库   雷颐 :2000年之后,对于个人写史,有个很重要的事物,就是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 章立凡 :过去所有的出版渠道都是纸媒,都是国家以书号的形式,要经过编辑加工和审读,个人想发表这些东西很困难的。但是自从有了互联网以后,情况就有了很大的不同。一些文字可以通过无纸化的方式在虚拟世界传播了,而且这种传播的速度不亚于书籍,甚至超过书籍,它的成本比书还小,这种传播的便利就造成了第二波写史潮。虽说大家一开始还不是很重视,说我要白纸黑字,我要落在纸上。可是越来越多的人一旦用上了互联网,就发现这个东西的力量很大。互联网为很多好的写作提供了第一道平台。互联网还提供了一个作者和出版者之间结合的平台。 雷颐 :很多人认为,在互联网上写史很随意、不专业。但我觉得历史写作和历史研究是两回事,不要把这两个混为一谈,每个人都有写自己经历的权利,这些经历为历史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史料。怎样研究史料,是历史研究者通过专业手段实现的。 章立凡 :可以看到,近年出现的比较畅销的历史书,也不是单纯地记录或简单地演绎一下历史,作者的水平不见得比专业的差,有很多人还是很有史识的,有些人有观点,文采也还是很不错的。 雷颐 :写这种回忆录未见得就是研究,比如说互不认识的人,写到同一个事情,很多细节能符合,那么就能得出一个大致相同的结论来。 章立凡 :或许有的只是个人情愫,很个性化的,甚至有些私人化的,但是一旦社会注意到的时候它的价值就出来了。也有些人指责怎么可能把细节记得如此清楚。但一旦这个细节对个人有重要意义,就有可能记忆很清晰。个人记述的写法应该是多样性的,不见得要像教科书或者国史似的写法,完全可以是很多种笔法来写,所以我觉得这个不应该有一定之规。 雷颐 :鲁迅也曾说,光有正史是不够的。 章立凡 :除了文字,包括影像记述的历史也很重要。影像有时候比你写多少文字都管用,它是非常直观的,视觉一冲击,不用说什么就明白。互联网为影像历史的传播也提供了便利。 雷颐 :对,前不久出版了一本《红旗照相馆》,可以看做是影像记录历史的一部分。当然,作者是有特殊的条件,过去能用影像记录历史,和平台、技术等一切都有方方面面的关系,需要有天时地利人和。很多人拍了照片,但未必能用影集的方式出版,因为这个成本很高。八十年代曾有一些人拍了不少老百姓生活的照片,但那时没有互联网,这些没有出来,他们个人保存了。 章立凡 :你还可以注意到一个现象,很多老记者都会转成历史的书写者,因为他们亲历历史,他作为记者和过来人,本身对那个时代有很多的记忆和记录。还有他的专业是新闻,但是到他年老的时候,再把写过的这些新闻重新拿来作为素材,那就变成历史了。 雷颐 :我觉得这种个人历史写作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元化,大部分人也许只是一个线索,但我觉得公民写史或者是个人写史为以后的历史研究提供的是不可或缺的细节。 章立凡 :对,历史的真正精彩之处就在细节之中! (雷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研究,出版有《被延误的现代化》《历史的进退》《历史的裂缝》等著作。 章立凡,近代史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北洋军阀史、中国社团党派史、以及中国现代化问题及知识分子问题等。 孙展,《看历史》副主编。原文刊载于《看历史》2011年3月刊。 原文链接: http://www.xfgjls.com/?action-viewnews-itemid-26500 )

阅读更多

推特饭否语录精选0425:老子吃过的皮鞋比你穿过的都多

推特饭否语录精选0424:这个世界不是没有节操,只是都摆在地上 @on1yc 这真是一个奇怪的国度,80块只能买到4份盒饭,却能买到5本最新的正版畅销书。 @nmbyh: – 贵校存在毒品问题吗? – 有啊,最近供货不太足。 @fufuji97: 雷颐:据说,在现实面前,现在许多大学生准备就做两件事:一,混日子,准备考公务员。二,考上公务员,混日子。 @Scswga: 要过圣诞节了。一对新婚夫妇完全不懂繁琐的节日仪式,于是丈夫叫妻子去愉看邻居铁匠家是怎么做的。 妻走近窗口,看见铁匠正在用煤铲打老婆呢!妻子回家后,丈夫问她看见了什么,她死也不讲。 最后丈夫气极了,拿起煤铲打她,她哭道:“既然你全知道,还让我去看什么?” @77vaart: 梅西nb了一赛季 sb了一星期 毁了巴萨一赛季。托妞2b了一赛季 nb了五秒钟 救了车子一赛季… @oran_ge: 中国的盗版问题严重到了什么程度?白送正版都没人要的程度…… @X___G: 别跟我争了,老子吃过的皮鞋比你穿过的都多。 @gnaggnoyil: 最强的ACG后宫男——第一次见面就把被自己偷了衣服的一国公主推了而且一发入孕;把差点捅死自己的傲娇权二代富二代女骗的死心塌地;抱住第一次见面的loli部族少主并且最后拐带成功。现在的哪个男主能做到呢?这个男人后来成了救世主、一帮之主、最强人间体之一。这个男人叫李逍遥 @KenWong_: 网友嘲讽美国外交:“你敢打我”— “啪” “你真敢打我”— “啪” “你还真敢打我”— “啪” “我严正交涉!” “啪” “我强烈谴责!” “啪” “求求你,别打我了,我求饶还不行吗?” @Scswga: 一个村长抱怨现在这世道太不公平:首长的女人叫保健医生;省领导的女人叫秘书;市领导的女人叫情妇;县领导的女人叫相好;乡领导的女人叫二奶;和尚的女人叫开光;凭啥俺找的女人叫破鞋?村会计安慰村长说:叫破鞋已不错了,我找的女人都叫失足妇女。脚都没了,破鞋都穿不了。… @asusmt: 转:摇晃着被洗过脑的脑壳,舔一下挂在嘴角的那颗新型地沟油,打一个塞满肚子毒食的饱嗝,听着到处吵杂的谣言,看着满大街黑压压的敌对势力,往嘴里丢进几粒嚼着带鞋劲的皮革胶囊,眼眶一热,嘴里喃喃自语“抵制日货!灭英屠美!”…! @fantastic_liu: 小时候,如果出门在外,没有地方尿尿的时候。妈妈会拿一个矿泉水瓶子,让把小弟弟伸进去尿。长大后,偶尔想回味一下那份童趣,却发现再也伸不进去了。不禁一阵怅然,时光一去不返,这就是残酷的青春啊。 下面一神人回复: 现在还能伸进去的才残酷吧! 老班长把最后一块皮鞋让给了一个虚弱的小战士,自己却装作吃的很饱的样子。看着小战士嚼着皮鞋,老班长心想,等解放了,一定要让全国人民吃上皮鞋。 @dongdongqiang: 近十年我有两件事做得较出色,一是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二是骗自己相信自己真的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你每次卸妆我都以为给浇了硫酸。@巴拉香蕉 你要掏心掏肺,就要做好撕心裂肺的准备。@虎耳草 吃一堑长一智?有些人就是吃个一堑,长个弱智。@妹er 人在无助的时候,特别渴望奇迹发生。为此奇迹也感到很无助。@敖败 我为了你俩肋插刀,后来你反过来插我俩刀。@如小果 最大的装逼就是不必要的自我牺牲。@胸有小痣 每一场高调炫耀的背后,都将迎来一个众人耻笑的结局。@爱因斯染 人不会倒在绝境,却往往死在十字路口。@王小初 不是睡不着,只是在通往睡眠的路上迷了路。@乔大猫 美好的经历像钻石,多了就不耀眼了。@梅二十一 因为盗链严重,而我们服务器带宽有限,所以图片设置了防盗链,请见谅。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23871/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推特饭否语录精选0425:老子吃过的皮鞋比你穿过的都多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2/04/26, 11:58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c5d85dad8496c5aa16731e645eaa0010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推特饭否语录精选0419:修正药业,专注皮鞋30年 推特饭否语录精选0421:雷军的祖坟是着火了? 推特饭否语录精选0424:这个世界不是没有节操,只是都摆在地上 推特饭否语录精选0420:月经是子宫寂寞的眼泪 推特饭否语录精选0422:人都是逼出来的 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关闭一年多的饭否fanfou.com正在逐步恢复访问 (@yixieshi) 饭否重返微博市场:坚称不走新浪模式 (@yixieshi) 优秀项目推荐:懒猫网、往链点点通、饭饭、心语等 (@yixieshi) 王兴:创业要讲四纵三横 (@yixieshi) 10个精选的黄金纹理背景下载 (@uuhy) 无觅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