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ers | 虚假的安宁
社会显得“安宁”,只是因为所有异见的声音俱被极权粗暴的压下,可是,被噤声的人民,就算行尸走肉,精神萎靡,翻腾过的人心,终归是无法扭转过来。
阅读更多由%s发布 | 10月 24, 2020
社会显得“安宁”,只是因为所有异见的声音俱被极权粗暴的压下,可是,被噤声的人民,就算行尸走肉,精神萎靡,翻腾过的人心,终归是无法扭转过来。
阅读更多由%s发布 | 11月 27, 2019
CDT编者按:Facebook上有一个专题页面“内地生撑香港”,据称是和Twitter帐号『中流青年』合作发起的树洞活动,旨在收集并匿名发出内地在港或者在外国升学就业的朋友关于反修例风暴的个人心声。页面上有很多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和身份的内地人分享出自己痛苦的处境,但同时他们也在积极声援香港抗争者。在如今陆港民众被审查和宣传机器剧烈撕裂的时局下,他们建立起了宝贵的沟通、共情的桥梁,给更多人带来了慰藉和力量。
阅读更多由%s发布 | 11月 13, 2019
在香港中文大学、城市大学等高校遭遇警察暴力围攻的黑暗一天过去之后,品葱网友发起了网络连侬墙,身在世界各地的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的学生证、毕业证和身份证等声援中大、城大。
阅读更多由%s发布 | 10月 23, 2019
个体经验是关注、支持、反对任何议题的重要触发点。不同于未曾居港感受社交压力、仅以价值来决定观点者,任何经历过「香港多数本地人」歧视性对待的群体,即使同样赞同民主价值、运动诉求,要把个人切身经验同这些香港本地人主导的运动诉求的看法割裂开来,以第三者姿态分析与评价,多少需要一些时间来克服「心槛」。难免纳闷:像我这样的人们是香港的一部份吗?主流群体的运动成功之后,平时已经饱受挤压的我的位置在哪里?遑论从意识形态便根深蒂固不在乎人权、民主与民族自决权利的一些居港或旁观群体了,其自身或群体「被香港人歧视」的悲愤经验,可以很自然地服务他们反向的蔑视。香港人在政制上长期缺乏「主导自己未来」的渠道,社会运动与其语言环绕反对与反抗,舆论缺乏对于香港未来的主动想像。乐见这次运动开始出现对「香港人共同体」与「我城」未来图景的反思、讨论与主动的描绘。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