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评论

BBC | 大家谈中国:禁止民工用餐 到底在歧视谁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场所,制造如此氛围,如何培养高素质学生? 5月29日,网友爆料称,江西一所高校食堂贴告示禁止民工在此用餐,有学生在换餐牌的时候问了缘由,对方解释称农民工在食堂用餐影响卫生。对此,食堂承认张贴禁令,称民工有专属食堂。(5月30日《大江网》)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既然公然的张贴“禁止民工在此用餐”的通知,这无疑在一定的程度上告诉我们的学生,民工与我们是界限分明的,他们的地位是低下的。显然是对农民工的不尊重和歧视。若学生是在这种氛围下被教育的话,那么学校凭什么来培养一群综合素质高尚的学生呢? 我们不否认,通常在挥汗如雨的建筑工地、在尘土纷飞的马路、在恶臭扑鼻下水道工作的农民工,他们给人一种脏兮兮的形象。但是,若没有他们这种辛勤劳动的精神,我们也就没有条件来享受温室的温暖、风扇带给的清凉。按理来说,民工为学校出力,学校就应当关注他们的饮食。因此,我们在享受的过程中,都要不时的反思一下,谁才是背后真正的奉献者。 谈到农民工的奉献,我想还是用事实来说话吧!据一份来自中国社科院人口经济研究所专家的报告中的一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到这支“产业大军”的威力。 报告说,改革开放近30年,劳动力流动对GDP贡献率达21%。同时,报告还说,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民工已占第二产业的57.6%,商业和餐饮业的52.6%,加工制造业的68.2%,建筑业的79.8%。换言之,如果没有农民工,超过一半的饭店要停业,近七成的生产厂家要关门,近八成的大楼建不起来。 大家看到了吗?这就是那些受歧视的民工们给予这个社会、你、我的奉献,那么我们到底在歧视什么?我们的生活起居都有他们的贡献。 既然他们在你们的眼里,是如此的卑微,为何我们还是需要他们给予呢?这样推理下来,我们是不是比他们更卑微,因为我们是间接被他们养活的。因此,我想问一句“我们到底在歧视谁?” 注:《大家谈中国》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大家投稿,请把文章发送到:按键 tougao@bbc.co.uk

阅读更多

BBC | 大家谈中国:“赶客”告示背后的看病难问题

时下中国很多地方的医患关系紧张 日前,网友称深圳市儿童医院在挂号处张贴一张手写告示,“不管你是发烧、拉肚子、咳嗽或者手足口病,都要等6—8小时,如果你能等待就挂号,不能等待请去其他医院!”网友纷纷质疑该院的服务态度。该院负责人澄清,告示是工作人员擅自手写,已对其通报批评。(5月23日《央视》) 从时下的医患关系、医患矛盾来看,这次医院“赶客”告示的张贴,无疑是火上浇油。医院本来就是救死扶伤的地方,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又有谁真正的站在过医生的角度来考虑过问题呢?我们一般人只是一味的认为,医生拿了纳税人的钱,拿了国家的俸禄补贴,本来就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并且要温柔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病人。我们甚至认为,医生对待病人应该像侍奉上帝一样,无微不至、绝对的服务。而病人呢?也可以心安理得的来接受这种侍奉。 有人说:“医院出现‘赶客’告示,无疑昭示了医院和其工作人员的傲慢。”很多人也会说,现在的医生就是喜欢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审视他的病人、命令他的病人干这干那的。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我看未必吧。我觉得,人们之所以会把这一切的不和谐归咎于医生,是因为人们对医生期望过高,这些期望完全是超出他们的能力。同时,人们似乎从来就没有把医生当做过平凡人看过,以为只要有工作人员在,他们就应当给予病人们一切的帮助,就应该满足病人的一切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平时是不是对医生的要求有点苛刻呢?从中我们需要看到的是“看病难”的社会现实,而不是把这个现实问题嫁接到医院及其工作人员身上。 据有关数据,深圳儿童医院成立于1997年,当时是按400万人口的城市建设的一所儿童医院,日门诊设计是2000人次。但现在深圳人口已达1400万,而且年轻人居多,近几年出生的新生儿长期在18万左右。今年一季度门诊接诊病人35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0%,在这期间,儿科医护人员人数并未增加。今年5月份,由于流行性感冒肆虐,门诊部日均接诊量超过4900人,比去年每天多了500个病人,而其中5月12日接诊病人为5673人,达到峰值。单单这多出来的500个病人,就需要8到10个专业医生才能填补就诊,困难的是,儿科医生太难招聘了。因此,让有限的资源提供无限的服务是对医院的不公。 因此,为了缓和医患关系,并且在解决“看病难”问题上有所作为的话,我们的国家就应该加大在医疗这方面的投资,以及加强对未来人才的培养。 注:《大家谈中国》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大家投稿,请把文章发送到: 按键 tougao@bbc.co.uk

阅读更多

BBC | 大家谈中国:古建筑拆真建假,谁之过?

在中国的各个城市都有古建筑,那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符号 5月20日早上,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前,聚集着一千多人,他们从全国各地匆匆赶来,送罗文哲老人最后一程。罗文哲老人在我国文物界如雷贯耳,是古代建筑的“守护神”。他为保护古代建筑奔波七十年,通过新闻我们知道,当今社会对古建筑的拆真建假,令老人痛心。我们在悲感老人离世的同时,也不得不思考,我国古建筑的出路,在哪里?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是,我们真正保护了多少民族的文化?古建筑被肆意拆毁,然后模仿古建筑建起新的建筑,这样的建筑,可以俗称为“山寨建筑”。而山寨建筑没有历史的沉淀,失去古味。这样的建筑,只是建筑,不是文化。 在中国的各个城市都有古建筑,那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符号。只是这些古建筑,保护和使用都特别麻烦。所以,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当地旅游业时,会选择拆除这些古建筑,建造更符合现代社会娱乐休闲需要的山寨建筑。这样的山寨建筑,也许在某一点时间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但是,赝品就是赝品!不会具有太大的历史文化价值。祖宗留下的东西被破坏殆尽,我们还有何面目面对后人?保护古建筑,不能太急功近利。 地方政府应该积极保护该地的古建筑。在面对古建筑时,不要仅凭一腔热情。尊重该地古建筑的实际状况,力求保护本真,才是真正有效的方法。同时,地方政府也要避免进行形象工程的建设,不要因为追求政绩而破坏古建筑。 保护古建筑,需要法律的支撑。我国的《文物保护法》应该被落到实处。同时,避免古建筑的拆真建假,也需要人员的支持。现如今,古建筑方面的专家越来越少,存在人才断层的现象。古建筑的维护,是一个技术活,要求从业人员有精湛的技术,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培养更多古建筑保护方面的人才。 每年,我国都要大量的人员外出旅游,去看罗马的古斗兽场,埃及的金字塔。充满历史文化的建筑,永远都拥有摄人心魄的力量。我们明白历史文化的可贵。那么,在国内,也应该积极保护古建筑。这些古建筑,已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拥有历史的积淀。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应该仅仅是一句口头语,应该被落到实处。借用罗文哲老先生的一句话:我们现在留下来的东西太少了,再不保护就没机会,没时间了。 注:《大家谈中国》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大家投稿,请把文章发送到: 按键 tougao@bbc.co.uk

阅读更多

BBC | 大家谈中国:理性看待美国的文化对抗

孔子学院在国外办学,遇到一些阻力,也很正常。 根据美国国务院5月17日发布公告,目前在该国持有J—1签证的孔子学院中国教师将于6月30日离境。美方称不会为他们续签签证;如果他们愿意,可回到中国再申办适当的交流项目签证。人民日报称,美国存在一些政治势力,不断抹黑孔子学院的教学活动。(《人民日报》5月24日报道) 美国对在美的孔子学院中国教师,暂停办理续签证手续,此举引起不小争议。中国国内的声音,既有反思孔子学院办学是否存在不够规范的地方,也有民族主义者借机鼓噪反美。美国的这个决定,体现的是美国的国家利益,体现的是美国管理理念。 比如,美国的法律禁止外国教育机构进入其中小学课堂。数据表明,目前美国已有3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其中127个为孔子学院所设。 这是导致美国国务院拒绝给孔子学院中国教师办理续签手续的直接原因。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应反思海外的孔子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如何与所在国的法律相吻合,尊重所在国的教育政策。只有这样,孔子学院才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同时,要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有没有比办孔子学院更经济、更具影响力的办法。这方面,我们不妨学习一下美国,生产出质量上乘的电影、音乐和图书,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播形式,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 而孔子学院的办学形式,更多是语言的学习。中国对英语的重视,未必是西方人主动传播的结果,是中国教育制度引导的结果。同样,传播中国文化,学习汉语,应该是他国自觉的行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把自己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好,等他们主动来学习才是上策。 捍卫国家利益是政府的义务。因此,我们不必指责美国的做法,关键是在文化输出的方式上下功夫。 就像西方国家,没有在中国开始专门的“耶稣学院”、“安拉学院”,他们通过教堂的宗教活动,每天在宣传耶稣和安拉。文化对抗,是智慧的较量而不是语言的指责。面对美国方面的决定,表示尊重比单纯地批评更可取。面对文化摩擦,“我们要克服毛时代的斗争思维,要换成和谐的儒家思维。主观和客观,可控的是主观。我们要在可控方面下功夫。当然也不能急,不应该埋怨,存在什么问题尽量解决,倡导‘危机意识’,提高解决问题效率。” 注:本文有删节,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阅读更多

BBC | 大家谈中国:“公厕苍蝇”:标准虚胖务实态度却消瘦

北京回应公厕苍蝇不超2只:“不会派专人数”。 5月22日,北京市发布公厕管理行业标准,其中公厕中苍蝇个数不得超过2只的规定引发热议。市民称管理人员要专门去数苍蝇吗?对此,北京市政市容委称不会派专员数苍蝇,规定只是行业标准,不具有强制性。(5月23日新华网) 北京回应公厕苍蝇不超2只:“不会派专人数”。换言之,诚如北京市政市容委所言,规定只是行业标准,不具有强制性。再简朴直白点的解析话:麻烦诸位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千万莫就事论事的当真讨论,“公厕苍蝇不超2只”等规定徒具观赏价值而已。 寥寥几字虽诠释尽市政市容委的立场、态度与观点,却纾解不了我等草民“一地鸡毛”似的疑虑。一者,有着政府的权威与公信兜底,以政府形式发布的规则规定,竟然是一场游戏“作秀”——不具强制性,只是参考答案。这般拿政府的名声开玩笑的规定,岂不让我等草民为政府捏一把汗?二者,“苍蝇不超过2只”的规定本来不现实,有着“屁股决定脑袋”之虞,以此,不具强制性的解答亦在情理之中。不过令人纳闷的是,明知是妄谈,那不具强制性的规定为何成为规定?是想向上级邀功的欲望使然,抑或想耍一些低智商的小把戏糊弄一下公众,显摆一下——你看,我都“为民的厕所服务”了? 综上所述,“万疑归宗”之下,无非系政府部门规定标准的情感意向虚胖,而务实、落实的态度与理念却很消瘦。 典型的明证即是,市民的一些建议——如一些商场、超市里的公厕,蹲坑的数量太少,坐便器大家嫌脏谁都不愿用,建议减少坐便器,增加女厕坑位……却置若罔闻,起码尚未倾心尽力纾解,却聚精会神于制定一些妄谈的、不具强制性的“公厕苍蝇不得超过两只”,如此错位,叫人情何以堪? 而标准虚胖务实态度却消瘦的尴尬景象,“公厕苍蝇”显然只是个缩影。譬如,近日在广州东部(增城)城市副中心规划咨询研讨会上,冒出的城市规划“1000年不落后”的“豪言壮语”,与当初大跃进期间“赶英超美”等言论似乎如出一辙——脱离实际,夸夸其谈,一厢情愿。再看问题层出不穷的食品、药品领域,缺的并不是原则上做要求、做约束的法律条款,缺的是务实、给力的监管,缺的是法律效力的发挥。以此,网友言的“立法依赖症”、“中国缺的不是法律,而是法治”等等,言辞略显刻薄,却不无道理…… 切实“为人民服务”,真正“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需要的是政府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将纸面上的权威与苛刻规定,置换于现实里工作之上,而不是无味的、本末倒置的“夸夸其谈”,抑或错位的注重于标准、条款之徒。 本文并不代表BBC立场。 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