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蒋家,一个家族的沉浮

在茫茫的大海上,载着蒋氏父子的江静号,随波浮荡,向着一个前途未卜的远方,孤独地驶去。然而,这一天后,身后的海岸,再也没有见过他们父子返航的帆影。 1949年5月7日早上6时整,蒋介石所乘坐的江静号由上海复兴岛启碇出发,顺着奔涌的黄浦江,向吴淞口驶去。当轮船驶入大海时,蒋经国曾这样描述他们父子看到的景象:“太阳高照大海,显示着美丽而雄伟的晨景。”(《蒋经国自述》) 然而,正如前不久他们离开老家溪口时所喟叹的,“家园虽好,未可久居”,这般壮美的山河也更加触动起蒋介石失落的心怀,因为在大陆的失败,他正踏上一段黯然的逃离之路。 当陆地上的高楼树木、各色景物渐渐消失在视线里,恶劣的情绪也开始充满他的心灵。当天,蒋介石在日记中痛苦地写道:“今日的仇敌,是坚强、恶毒、凶险的共党,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敌人呢?我旧的创痕还未愈,新的创痕又深了。” 惆怅的情绪,同样感染着在他一旁的长子。蒋经国看着父亲的身影,不由感到一些凄凉,他说,父亲此行,“如这大海中的孤舟,四顾苍茫,又如漫漫的长夜里,一灯微照”。蒋经国痛感“国事已不堪设想”,“只有向天祷告,保护我父的安全和健康”。 就这样,在茫茫的大海上,载着蒋氏父子的江静号,随波浮荡,向着一个前途未卜的远方,孤独地驶去。倔强的蒋介石,依然还有一丝不甘,他说:“这一条革命大路,已由先烈用他们的血来铺平了,我们今天要前进,莫退,莫退,前进!今天黑暗重重,危险艰苦,但凭着一线光明的希望,及我对总理的忠贞,我一定要不屈不挠地奋斗下去。” 然而,这一天后,身后的海岸,再也没有见过他们父子返航的帆影。 四散飘零 当蒋介石离开的时候,他或许还会想起,近四十年前,就是在上海,他与陈其美义结金兰,并跟随他度过了一段出生入死的青年时光,从此与陈家结下了不解之缘。22年前,也是在上海,他与宋美龄的婚礼在大华饭店举行,这次婚姻使得蒋介石与宋子文的家庭、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的家庭,乃至孔祥熙的家庭联结成一体。 由于这些缘故,“四大家族”的说法便跟随着蒋介石政权的兴起而流传开来。在中国现代史上,分别于政治、军事、工商界最有权势的蒋、宋、孔、陈四个家族以蒋介石为中心,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格局。他们显赫一时,势力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影响到国民党的命运,而且还深刻地影响到了中国的命运。 然而,随着局势的败坏,这样一些曾经紧密相连的家族也慢慢露出了裂痕。抗战后期,孔家的丑闻不断被揭露出来,一桩桩走私、舞弊大案令舆论大哗。国民党内部与孔祥熙素有矛盾的政学系、CC系、军统组织以及孔的大舅子宋子文等群起而攻之;一些爱国民主人士也愤怒声讨孔家以权谋私、大发国难财的可耻行为。一时间,孔祥熙成了众矢之的,1944年11月,孔祥熙被免去财政部长之职;1945年5月以后,他又先后失去了行政院副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四行”联合办事处副主席和中国农民银行董事长等重要职务。孔祥熙下台后,住在上海老宅,门庭冷落,郁郁不得志。为了谋求东山再起,孔祥熙多方活动,在1946年当选为“国大代表”,但由于政学系、CC系的抵制,孔的复出依然遥遥无望。 而也是在这时,他“精明”的妻子宋霭龄就已在上海对孔家家族的财产进行了最后的清理,并在美国的里弗代尔独立大道购买了一幢新的住宅,作为自己流亡海外的居住地。1947年年初,在最后告别故土之前,宋霭龄来到南京看望小妹宋美龄。在南京期间,宋美龄陪伴大姐,常作竟夕长谈,回忆几十年来宋氏家族的兴衰沧桑。最后,她开始在北方四处巡游,先后到北平、天津、太原、青岛等地访问,仿佛是在跟这片土地上的城市一一作别。 1947年秋,孔祥熙更感觉到日暮途穷,蒋介石也越来越表现出对他的不满和厌恶。孔祥熙便以陪护宋霭龄治病为由,由上海赴美国纽约定居,从此夫妇二人再未踏上中国大陆一步。有人说,从前宋氏家族中,宋霭龄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蒋介石的南京政府,从而催生了“蒋家王朝”。如今,宋氏家族中又是宋霭龄第一个离开了“蒋家王朝”漂洋过海到美国。她的离去为蒋家在大陆的前途涂上了黯淡的一笔。 几乎与此同时,由于蒋介石发动内战而造成的经济问题,也令宋子文成了替罪的羔羊,使他离开了行政院院长的职位。一片声讨之下,他曾于1947年,向国民党中央党部捐献了他个人在“中国建设银行”的全部股份–价值五千亿法币的股票,但是仍然难以抚平各界对他的谤议与指责,特别是蒋介石又在随后任命他担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省主席,媒体“捐官鬻爵”的批评更是铺天盖地。1949年1月,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的宋子文向蒋介石递交了辞呈。4月下旬,解放军攻占南京,停留在香港的宋子文于5月16日乘机飞赴法国,同年6月赴纽约定居。而他的两个弟弟,宋子良、宋子安也在1947年前后定居美国。 又何止是这两个家族,政治的背弃、亲信的疏离和越来越多的反抗,令蒋介石这个独裁者愈发孤独起来。就在四年之前,因为领导这个国家取得抗战的胜利,他一跃成为整个东方世界的英雄,和这个民族备受尊崇的领袖,而此刻,他所有的荣耀已荡然无存。曾经的人民都纷纷站到了他的反对者的行列,将其视为这个国家正在经历着的沉重灾难的罪魁祸首。 曹聚仁在《蒋经国论》中谈到当时的形势:“局势一变坏,蒋介石对左右的信赖便越来越差,左右对他的离心、裂痕越来越宽。……到了1948年冬天,谁忠心耿耿,谁有二心?已很难说。就是一向奉元首为神明的股肱之臣,也摇着头叹气,希望蒋先生回去休息了。” 1949年初夏,曾经唇齿相依的“四大家族”,除了陈立夫还在跟随着国民政府辗转迁徙外,其他人都飞鸟投林,找寻他们各自的出路去了。 重建王朝 5月10日,蒋介石乘船抵达普陀,当夜,天晴风暖,蒋介石“独坐舷头,澄怀伴月,大有‘月光如水水如天’之情景”(《蒋经国自述》)。次日,游佛顶山慧济寺、登菩萨顶灯塔,又下山游览古佛洞、梵音洞、天福庵。 其实,自“引退”以来,蒋介石便着意表现出一种不问政务、寄情风月的雅兴,然而表面的平静,却无法抚平他内心中的波澜,正如蒋的侍从秘书曹圣芬所说,“这是他一生中最烦恼最紧张的自我反省时期”。在这逍遥山水的闲适时光里,蒋介石思考着种种问题的所在,于是,一项“重振革命大业”的计划,也在他的头脑中渐渐浮现出来。 5月17日,在定海的蒋介石,收到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来电,请他“打销遁迹远隐之意”。6月24日,蒋介石来到台北,在台北市北面的草山上,选定了一所名叫“士林”的别墅作为自己的落脚之地,在此,蒋介石也开始了对于这个政权的一番彻骨的改造。 几乎是随着国民政府一迁到台湾,蒋介石首先就进行了一番重大的人事更迭。原来国民党内派系力量错综复杂,经过一场大动乱的淘汰清洗,到台湾后已经是七零八落,这为蒋介石铲除各派势力提供了最好时机。蒋介石一复职,便免除了阎锡山行政院长的职务,与此相似,之前的军政要员,胡宗南、白崇禧、何应钦、汤恩伯等元老们也都尽弃不用,被驱离了权力的中心。 蒋介石认为在大陆溃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个对武装部队实施政治控制并进行政治教育的机构。为此,他建立了“国防部”总政治部,由蒋经国出任主任,并在每个部队设置政治军官。 经济上,国民党的官员们已经在大陆见识到中共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贫农对地主的不满情绪来反对政府的,因而,蒋介石到台湾后最主要的经济措施便是推动了土地改革。正如主持这一改革的陈诚所说:“允许佃农和长工在地主的剥削之下呻吟,不仅是个土地和经济问题,而且是个社会和政治问题。这个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必然会影响局势的稳定甚至国家的生存。” 政治上,蒋介石则直言不讳地流露出对他的对手–共产党的欣赏,如共产党的组织、纪律、宣传和精神道德,正是国民党所匮乏的。因而,蒋介石坚定地宣称:他将不惜牺牲感情与颜面,彻底改造本党,“以便重新组织我们的革命机器和重新振奋我们的革命精神”。 国民党改组,显然带有人事的倾轧,蒋要打击的主要目标是一直以来把控党务的CC系。二陈兄弟,陈果夫卧病已久,虽然膺选评议委员会,但这仅是个由元老组成的顾问机构,姿态多于实质,一年之后,他便病死台北。而真正的CC系巨头陈立夫,则被迫离开台湾,远赴美国新泽西以经营农场为生。国民党改造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清理党籍,那些投奔共产党的国民党知名人士,如傅作义和宋庆龄等均被除名;许多没有投奔中共但又与台湾保持着距离的人们,也被蒋介石认为不够忠诚,而遭除名,这就包括他的亲戚孔祥熙和宋子文。 对于绝对的独裁而言,这还远未结束。1953年,吴国桢因与蒋氏父子矛盾重重而远走美国。2年之后,身兼台湾“防卫总司令”与“陆军总司令”两项要职的孙立人,也以“武装叛乱”“密谋犯上”等罪名,被剥夺军权、长期拘禁。由于吴、孙二人与海外的宋子文家族关系密切,所以,一般认为他们是蒋氏父子排除党内异己的政治斗争中又一牺牲品。至此,在台湾军政大权上,形成了蒋家一家独大的局面。 1956年10月中旬,宋美龄以替蒋介石过70大寿为名,邀请孔祥熙夫妇来台。孔祥熙由于身体状况欠佳,不适远行,仅由宋霭龄赴台为蒋祝寿。在士林官邸举办的茶会上,宋美龄专门给孔夫人介绍起台湾各界的要人,宋霭龄发现,那些新晋的陌生面孔都已姓蒋,“四大家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一系列动作下来,蒋介石又重新获得对于这个政权的控制,蒋介石对国民党的组织与运作,有了比大陆时期更紧密的控制,这正是他在台湾所要完成的第一步目标。蒋介石曾在1949年6月12日的日记中写道:“余在台决不放弃革命领袖之职责与权力,无论军政,必尽我监督与指导之职责,任何人亦不能加以违抗也。” 在蒋介石的权力日益巩固的同时,他又重新走上神坛。那个年代,台湾小学生的国文课本里,几乎每一册,都有颂扬“总统”蒋介石的课文,在这位“总统”身上汇集着“爱国”“忠勇”“自强不息”“不怕劳苦”“光辉伟大”等种种光环,蒋介石渐渐化身神明。那时,“蒋公像”陆续出现在各个城市的广场中,为了领袖形象的神圣庄严,台湾当局专门制订了厚厚一大本的《总统蒋公铜像制作办法》,“细致到半身铜像只能做到三个扣子”。据统计,“蒋公”的铜像,在台湾竟一度高达四万多座。 在学校、军营、医院、机关,在熙来攘往的街头,在孩童们传唱的歌谣里,蒋介石的影子亦随处可寻。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通过一系列意识形态的宣传及狂热的领袖崇拜,蒋介石已将他的影响遍布台湾的每一寸空间,烙印在百万人的心灵。 1972年,蒋介石又要连任“总统”,为了营造“全国拥戴、万众一心”的气氛,政府举行大学生朗诵比赛,于是,每一所大学,有文采、懂音乐、有表演天分、声音优美的学生都走到一块,用最大的热情,集体创作作品,来歌颂领袖的伟大、民族的伟大。那时20岁的龙应台是个“国语标准、声音优美”的大学女生,便负责了朗诵,于是,她一遍又一遍用字正腔圆的北京话朗诵着“领袖”“长江”“黄河”“长城”这样的词汇,而每次高喊出“领袖”时,还要“配上激越的手势、虔诚的表情、流动灵转的眼神”。龙应台在《走过的路》一文中写道:“我们的感情真挚,我们的信仰诚恳,我们的动机纯洁,因为我们完全不知道最悲伤的黑暗就藏在那美丽凤凰木的阴影里。” 像龙应台这样,“糊里糊涂”地爱着“国家”,爱着“总统”,几乎是那个时代共同的记忆。另一位台湾作家朱天心还记得在念高中的时候,如果朝会唱“国歌”的时候看到有人在讲话或者聊天,朝会结束,她就会去找他们理论,甚至跟他们打架。她说,“当时,我一直很担心我们的老‘总统’会死掉,我觉得如果他死了,我们的‘国家’就没有前途了……” 子承父业 那时,蒋介石已是台湾无可争议的领袖。1960年,蒋介石第二届“总统”任期届满。按规定,“总统”连选连任只能一次。但此时,“国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修改“临时条款”,规定:“动员戡乱时期总统连选得连任,不受宪法第47条连任一次的限制”。这样,蒋介石不仅第三次连任,而且还为他成为“终身总统”提供了法律依据。 蒋介石的连任,引起了以《自由中国》杂志为核心的一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强烈不满,他们称蒋介石任意修改宪法,与过去的军阀简直没什么两样,在共和时代,却依然实行家天下的政治。一些异见人士的指责并没有令蒋介石有所改变,在谋求自己“终身总统”的同时,一项重建蒋家王朝的重要部署亦在有条不紊进行着,那就是“子承父业,培植蒋经国接班”。 在蒋介石的精心策划和大力支持下,蒋经国在党、政、军、青、特各条战线全面出击,相互渗透。短短几年,蒋经国就已在台湾国民党政权的核心中站稳了脚跟,成为令人刮目的新一代政治强人。 1965年,蒋介石的另一亲信,68岁的陈诚去世,也是这一年,蒋经国出任“国防部”部长。至此,蒋经国将成为蒋介石的唯一接班人,已是岛内的人尽皆知的“秘密”。1969年,蒋介石提名蒋经国为“行政院副院长”,三年之后,出任“行政院院长”,承担起全面管理“政府”的正式领导角色。于是,这样一幕便出现在台湾:父亲做“总统”,儿子做“行政院”院长。蒋氏王朝在专制独裁的道路上达到了高峰。 蒋介石将手中的台湾和无限的权力传递给儿子,以来延续家族的荣耀,然而,随着深入处理国家事务,这个蒋介石着力培养的继承人,却在工作重点和统治方式上,与他的父亲表现得迥然不同。 蒋介石所代表的是传统儒家的施政方式:家长作风、远离群众,对群众施恩并要求群众对他本人效忠相报。而蒋经国“已谋求在官僚体制的范围内,建立较明确的责任制,而不太强调派系背景和同领导人的个人关系”(《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如果说,台湾,对于蒋介石,始终只算个反攻大陆的基地的话,那么,对于蒋经国来说,它却是成就自己平生抱负唯一的选择。于是,蒋经国对父亲越来越像念经般喊叫的“反攻大陆”也不全然置信,他更注重实际的问题,更加实干,而抛弃了父亲一直以来枯燥无味的反共理论说教和伦理道德的宣扬。 然而,几乎是蒋经国刚要开始主掌政局,一系列的打击便接踵而至。1971年10月,联合国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驻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1972年尼克松访问北京,发表“上海公报”。同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然后,一个个的国家纷纷与台湾“断交”,台湾陷入了战后最大“外交”危机。“外交”挫败的直接后果便是让国民党失去了国际正当性,而他在台湾统治的合法性也开始受到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台湾需要打造一个更为开放的社会,吸引外人投资,以通过经济、文化等各种非官方的渠道,继续与国际社会保持往来。与此同时,发展经济成为台湾未来唯一的生路,假使继续保持高水准的经济增长,人民安居乐业,则无虑反对分子的挑战。蒋经国说:“我们勤勤恳恳地为老百姓做事,我们是不会完蛋的。”他认为,只要在经济文化上取得进步,必然得到人民的支持。 繁华难继 然而,蒋经国无论如何也不会料到,他的务实而又不失英明的决策,最终却在一点一点地瓦解着他的统治。 蒋经国的“十大建设”,是最为人称道的成就,但他却不得不面临着一个崭新的台湾所带来的挑战。一条纵贯南北长达四百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开始第一次出现在这座海岛之上,加之先后完竣的机场、港口、铁路等工程,它们构建起一个更加完善更加通达的网络,联系起城市与村落、海洋与山地、陆地与天空。于是,一个人群流动更加频繁、节奏更加快捷的台湾便催生出来。 台湾与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并没有因为“外交”问题而间断,反而因其良好的投资环境日益吸引着外来资本的注意。1971年至1978年间,台湾地区与美国间贸易总额由13亿美元,激增至74亿美元。经济上的联系,使得“美国制造”成为整个台湾最不陌生的一样东西。 人们对美国制造的东西,“从可口可乐、冰箱、电视机、汽车到好莱坞电影,皆有一份说不出的,直觉的向往和喜好”(杨泽《有关年代与世代的》)。那些好莱坞电影及美国流行音乐,大量炮制了美国的生活方式与意识形态,慢慢渗透到台湾,一些不同以往的元素开始在这个沉闷死板的政权控制下潜滋暗长。 那时的年轻人用10块钱新台币即可拥有一张盗版的《鲍勃·迪伦》,他们开始蓄起长发,穿牛仔裤、绿色美军外套;普遍听着美国民歌和摇滚音乐;开始在外头租房子同居,追求自由。这是一代1950年代出生,1960年代受小学、中学教育,曾一径顺着体制不敢须臾离经叛道的青年。而一进入1970年代,他们便急躁地穿上喇叭裤,女孩子登上“恨天高”,“长发嬉皮”“奇装异服”地走在台北的街头,嬉闹玩耍。他们不再尊重权威,而更加关注与自己相关的事物。舒国治在《台北游艺》中说,一种东西在他们胸中渐渐涌出来,愈来愈强,“孕育完成想要爆发似的”,正是当时青年人生命状态的写照。 那时的青年,虽则也稍稍允许热切地讨论政治,但那更为明确的诉求,还来自另一个阶层–中产阶级–的表达。从1970年代开始,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展开,及产业的升级,各种文教、科技人员、经济行政管理人员、会计师、律师等知识分子群体迅速扩大,他们因所得财富、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相似而形成一个社会阶层。他们在重新分配某些方面的权力,更多参与政治发言的要求日益强烈。 而在依然“戒严”的台湾,所有这些变化,都开始无一例外地化作游行、集会、抗议等种种运动,冲击着蒋经国。1977年,由于国民党在桃园县长选举投票过程中做票,引起中坜市民愤怒,上千名群众包围中坜市警察分局,捣毁并放火烧毁警察局。1979年,《美丽岛》杂志在高雄集会,要求当局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报禁,参加和围观群众约两万人。国民党以“涉嫌叛乱”为由,将其镇压。 对蒋经国最沉重的打击来自江南案。1980年,一本名为《蒋经国传》的单行本开始流传。它的作者江南曾是蒋经国的老部下,对蒋氏家庭内情比较了解。该书对蒋氏父子的秘史首次作了揭露,但也有人认为这本传记毁谤了“总统”,破坏了“国家形象”。此书之后,江南还计划为吴国桢、孙立人写传,可还未动笔,他便于1984年10月遭人暗杀,死在旧金山的自家车库里。 “江南案”一出,迅速震惊了海内外。根据美国政府的调查结果,此案的策划者正是蒋孝武,台湾的情报机关雇佣黑帮势力实施了此次暗杀行动。蒋孝武是蒋经国极力培养的次子,被认为是意在培养的下一代“蒋家接班人”。“江南案”令蒋孝武名誉扫地,经过考虑,蒋经国不得不把儿子外放新加坡。蒋经国一度在治国上得到的掌声,日益湮没在那响彻岛屿的批评声浪里。 1985年,自蒋孝武远走岛外的那一刻起,这个家族与这个政权,度尽劫难、流转两岸、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交缠,便注定结束了。 来源:看历史 作者: 刘永峰 因为盗链严重,而我们服务器带宽有限,所以图片设置了防盗链,请见谅。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23030/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蒋家,一个家族的沉浮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2/04/07, 08:02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c5d85dad8496c5aa16731e645eaa0010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蒋介石逃生密道开放供游人参观 还原蒋介石的本来面貌 蒋介石最爱的“秘密花园” 蒋介石重庆官邸被“保护性拆除” 蒋介石抗战胜利讲话:宽容才是拯救这个国家的良药 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狂乱家族壁纸第二弹 (@hexieshe) 马氏家族 (@fanjian) 团子大家族的短裤和妹臀团子大家族 (@hexieshe) 金山快写 – 快盘家族推出的在线文档服务(10枚邀请已送完) (@syncoo) 云笔记 – FIT 家族的跨平台云记事本工具 (@syncoo) 无觅

阅读更多

文明的细节

@李开复:每次骆大使节省公费,都会成为社会事件。有人说是不是美国太穷了?有人说是不是作秀?有人说大使怎可能有标准?这里是美国外交官报销酒店每晚的限制(http://t.cn/amoo8m ):海口181美元,北京258美元,丽江只有71美元。所以骆大使只是在一个比较严谨细腻的系统里奉公守法。 【骆家辉:当了大使 我才真正看见中国人的生活】 在中国居住下来,和一年内飞来中国四五次的感受相比很不同。我做商务部长的时候,每次我只是待在酒店里。但是作为驻华大使,我和家人住在这里,才能真正看见中国人日常是怎么生活的。(南都) @优游狐狸:再次跟骆大使同一个航班!骆大使果然每次都是坐经济仓 因为盗链严重,而我们服务器带宽有限,所以图片设置了防盗链,请见谅。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22926/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文明的细节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2/04/04, 15:37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c5d85dad8496c5aa16731e645eaa0010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视频:实拍城管小贩混战捅路人2刀,称文明执法 通过这些小细节看清你身边的人 《西游记》的细节小知识(下) 夏天的99个细节 文明,就是停下来想一想自己在做什么 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新木桶理论:细节决定产品成败 (@yixieshi) 从滚动条消失看细节设计 (@yixieshi) 产品细节、用户体验和学习的态度 (@yixieshi) 产品设计中细节派vs大条派 (@yixieshi) 25个注重细节的网页设计例子 (@uuhy) 无觅

阅读更多

网民嘲笑韩大学早餐寒酸,天朝人民情何以堪

韩国《中央日报》4月2日报道称,忠北永同郡永同大学一名新生因为感慨该校早餐寒酸而拍下早餐的照片,随后照片被传到网上,并引发韩国网民的指责和日本网民的嘲笑。《中央日报》更是表示这样的寒酸早餐“丢人丢到国外去”。 报道称,永同大学宿舍食堂的早餐只有3个面包、汤、草莓牛奶、草莓酱、卷心菜。一名今年入学的女生用照相机拍下早餐,并发送给了她的姐姐。她的姐姐在当天下午把该照片发到了互联网上,并写道:“问妹妹‘你是不是没胃口啊,只挑了些喜欢吃的’,妹妹回答说‘实际上我把所有的都拿来了’”,“看着新生妹妹发来的照片,好心疼。” 照片所在的门户网站上陆续出现了指责的留言。网民们嘲讽道,“部队的汉堡都比这强”,“是让大学生提前体验兵役生活吗?”。该照片还被刊载了在日本介绍韩国消息的博客上,惹来了嘲笑。日本网民们留言道“是监狱里吃的东西吗?”。 报道称,永同大学于去年被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归类为“财政支援受限大学”。当时,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通过就业率、教育费占学费比重、在校生比率等8项基准,淘汰了全国346所学校中的43所,从今年起中断了政府的所有财政支援。今年永同大学的学费为747万韩元(1万韩元约合56元人民币),一学期的宿舍费为43万韩。餐费包含在宿舍费中,每月提供40顿,每学期餐费共计39万5000韩元。 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负责人指出,“据我所知,虽然财政支援受限对象大学竭尽全力改善教育环境,但只关心评价指标、忽略学生福利的情况不在少数”。 该大学的宿舍食堂经营负责人解释称,“每顿饭2500韩元,一盒牛奶550韩元、一个面包220韩元等,仅原价就达1700韩元以上”,“餐费由学校规定,无法上调”。换言之,学校结构导致食堂很难随意提高饭菜质量。永同大学企划处长陆哲(音)表示,“食堂经营企业今年还首次应学生要求推出了西餐,但菜谱看起来很寒酸”,“今后校方会重新调查学生的满意度,并积极改善菜谱”。 来源: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2-04/2580793.html 因为盗链严重,而我们服务器带宽有限,所以图片设置了防盗链,请见谅。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22923/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网民嘲笑韩大学早餐寒酸,天朝人民情何以堪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2/04/04, 15:05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c5d85dad8496c5aa16731e645eaa0010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身为一方之民的领导,您没有孩子们吗 国内外网游游戏的区别 日本网民推特活动:我没有男朋友 天朝人民不富裕的原因 天朝最贵的房价是大学寝室 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天朝宅民等于亲日派嘛? (@hexieshe) 爱的初体验 – 网友教你玩转百度网盘 (@ipc) 冰上美女引发日韩网战,楼市春晚折射房价现状 (@hexieshe) 成都CD7 天朝校服图鉴第一集中奖名单公布 (@hexieshe) 百度正式推免费网盘 – 初始15G空间支持多平台 (@ipc) 无觅

阅读更多

东德人穿越柏林墙的古怪方法

这堵如今只剩下名字的墙,最初由铁丝网和东德军人的AK47组成,此后它变成了一堵由钢筋混凝土、电网、探照灯组成的巨大的障碍物。有着相同 血统的德国人被一道柏林墙硬生生地划分为两个国家的公民。不了解那段长达二十八年的历史的人,永远无法了解在那些时间里发生了什么,无法了解柏林墙一侧的 德国人为了能够越过这堵被诅咒过千万次的冰冷的墙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 实验室一个德国同学和我聊天,问我对二战以后的德国知道些什么。我想了很久,回答说,德国足球,柏林墙。当这家伙发现德国足球我确实知道不少以后,就问,你对柏林墙知道些什么? 柏林墙?我努力回忆着,嗯,柏林墙是苏联和东德秘密计划修起来的,一夜之间,柏林墙就树立在柏林市中心。此后,肯尼迪总统在柏林发表了著名的讲话:“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为防范外敌,而为防范自己人民的墙。”“今天,我们都是柏林人。” “其他呢? 差不多了吧,柏林墙作为冷战的象征,意义不就在这里么? 德国同学摇头,你不了解柏林墙,你不知道柏林墙真正的故事和意义。对于德国人来说,柏林墙所代表的不是“肯尼迪”、“冷战”这样的大字眼,而是数以万计的小人物的故事,这些小人物在这堵墙边,用自己的生命,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传说,这个传说的名字,叫做“自由”。 谨在此记录他所讲述的故事和我自己在柏林墙博物馆主页上读到的一些故事。 常常觉得,我国和西方的历史,记录很不一样。在我国的历史记录里,少有这样详尽、乃至繁琐的小人物的记录。所以读西方的历史,经常觉得过于平淡,过于拘泥细节而不见大方向。然而,却自有一种力量在。 柏林墙的故事,在西方的历史里,感觉不但不惊天动地或者剑拔弩张,反而多有幽默。当然,是黑色幽默。 第一个逃亡者 1961 年8月,一个沉闷的夏天。对于大量东德人经柏林逃往西方已经忍无可忍的东德人和苏联人搞了一个漂亮的突袭。8月12日凌晨1点,两万多名军人突然开到东西 柏林边境,立刻开始了修筑柏林墙的工程。应该说工程准备还是很充分的,绝对不是豆腐渣,仅仅到13日凌晨,第一期工程全部完工,整个东西柏林被铁丝网和路 障全部分割,柏林墙正式树立了起来。 历史记载,柏林墙初步完成,即东西柏林正式分 割,在13日中午12点37分,以最后一个路口宣布封锁为标志。但就在这一天,最早明白过来的东德人已经开始用生命搏击柏林墙,有人跳过还没有来得及树立 的铁丝网奔向西柏林,有人跳进运河游到了西柏林。当西德人发现铁丝网另一侧的同胞需要帮助时,他们纷纷涌向柏林墙,向墙那边的同胞投掷自己的通行证和身份 证件。到苏联军队能够阻止这一举动前,数以千计的证件已经被扔到了东德同胞的手里,大批东德人借机混在返回西柏林的西德人中间逃离了东柏林。 13 日下午,柏林墙树立以后,第一个强行逾越柏林墙的人出现了。一个青年在光天化日之下,用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向铁丝网。但是,三名警察追上了他,将他打倒在 地。谁也没有想到,被打倒的青年竟奇迹般又站了起来,夺过警察的枪,在厮打中继续向西柏林奔去。警察是尽职的,他们不顾这个年轻人的枪,又一次冲上去和他 扭打成一团,并且一刀刺进青年人的膝盖。这个年轻人面对三个警察,结局已经注定。 然 而,上天决心要给大家看一幕喜剧而不是悲剧。就在此刻,西柏林群众雷鸣般的怒吼惊醒了三名警察,他们发现自己已经越过了柏林墙,那么他们现在就是在西德的 土地上,他们不再是警察,而成了违法越境者。他们扔下青年跑回柏林墙的另一侧。这个青年拖着残废的腿,一边拼命呼救一边爬到了西柏林。 事 后证明,这是一个大大的误会。事实上柏林墙并不是沿东德西德的边境修筑的,而是偏东德一侧,这是为了保证,即使你越过了柏林墙,你仍然在东德土地上,警察 和军队仍然能够开枪将你击毙。当时那三位警察并没有越界,他们大可以合法地将那个青年绑回东德。第一个越过柏林墙的年轻人凭借这个误会,奇迹般的逃脱了厄 运。后来,在柏林墙西侧属于东德的这片空地上,发生过很多悲剧,因而这片空地曾被称为“死亡开阔地”。 这是第一个通过柏林墙的逃亡者。也许这第一个人就定下了逃亡柏林墙故事的基调。在柏林墙传说里,有眼泪,有悲壮,有无奈,但同样也有幽默、滑稽和令人含泪微笑的故事。 最可爱的逃亡者 要说“最可爱的逃亡者”,颇有几个竞争者。 首先是两位大情圣,他们俩在西柏林,但他们各自的情人都被困在东柏林。这两位情圣GG,一个是澳大利亚人,一个是阿根廷人。大家看看他们逃亡的手段就可以知道,也就是他们能做出来,死脑筋的德国人就是打破头,也想不出这么幽默的计划来。 柏 林墙并不是铁板一块,东西柏林之间,仍有些必需的往来交通,所以要有留有几个门,几个交通站。汽车通过交通站的时候,要打开行李厢接受检查。情人被困在东 柏林的澳大利亚帅哥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交通站用作路障的栏杆虽然结实,撞不断,但是栏杆比较高,如果汽车足够矮,可以从栏杆底下直接钻过去。 澳大利亚帅哥找了辆车身足够矮的汽车,合法地进了东柏林,然后把自己的MM放在行李箱里,来到交通站,趁着警察不注意,猛轰一脚油门,就从栏杆下面钻回了西柏林。 如果故事到此为止,那就不算幽默了。但是这时候,阿根廷帅哥出场了。 这位阿根廷帅哥充分表现了南美人民热情洋溢但不爱动脑子的特点。阿根廷帅哥觉得澳大利亚帅哥的创意非常不错,决定照办。说是“照办”,严格讲是“照搬”,他居然连车子都是直接找澳大利亚人借的同一辆车,车牌都没换! 阿根廷帅哥就这样大摇大摆地开往东柏林。东德警察怎么看这辆车都有点儿眼熟,便问这车以前是不是来过东德。阿根廷帅哥脸不红心不跳地回答当然没有来过。警察自己也糊涂了,大手一挥,把阿根廷帅哥连人带车放进了东柏林。 结果是,仅仅相隔一个星期,同一辆车,把两对情侣,用同样的方式带到了西柏林。在阿根廷帅哥举行婚礼的当天,悲愤的东德警察把栏杆下面加装了密密实实的铁条,别说是车,就是条蛇也休想从栏杆下面再钻出去 “最可爱的逃亡者”的另一位竞争者是一个五岁的小男孩,他家经过地道从柏林墙的下面钻到了西柏林。 由 于东柏林到处都是警察和便衣,地道是由这一家人在西柏林的亲友从西柏林开始挖掘。为了避免被警察发现,挖掘工作在地面上进行测量,且深入地下达十二米。这 个地道挖了整整六个月,最后毫厘不差地按计划挖到男孩家的厕所里。这样庞大的工程,这样长的时间,这样精确的施工质量,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当男孩拉着家人的手钻出地道口出现在西柏林时,他面对记者和救援者人群发表感想如下:“这个大洞怪吓人的,不过没有野兽。” 最悲惨的逃亡者 写可爱是容易的,面对冷酷的现实,人类用自己的信心和幽默来反抗,说起来即使是最大的冷酷,也压不下那希望和温暖。然而要写悲惨,实在有些下不了笔。 在柏林墙的逃亡者中,那些功败垂成者无疑是悲惨的。1961年,18岁的彼得·菲西特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已经爬到了柏林墙的顶部,只需要再加最后一把劲,就可以达成目标,就在这个时候,枪声响了……彼得滑落回柏林墙东侧。 悲剧还没有完,身中数弹的彼得倒在柏林墙下,血流如注,我不知道东德的警察是一时不敢承担责任,跑去请示上级,还是真的就已经下了杀心(我宁愿相信是前者)。彼得就这样在墙下躺了50分钟,没有一个东德警察前来管他。 彼 得的呼喊声一点一点的低下去了,西柏林的人群爆发出愤怒的抗议声。西德的警察冒险跑到柏林墙边,把急救包扔向彼得——前面已经说过,这是极其危险的,因为 柏林墙西侧的一段距离之内依然是东德的土地,西德警察已经“越界”,完全可能遭到枪击——但是太晚了,彼得已经失去了自救的能力。 彼得终于停止了呼吸,东德警察抬走了他的尸体。 如果说彼得最大的不幸在于他最终没有成功,我不知道下面这个最后“成功”的例子,是不是算幸运。 在柏林墙刚完成的那一年,由于墙还不是很坚固,有人就想出了办法,开重型车辆直接撞开柏林墙进入西德。 1961年,这类事件多达十四起,但这十四次尝试无一成功。因为逃亡者要面对的绝不仅仅是坚固的高墙,还有来自军警的枪林弹雨。 开车撞击柏林墙的故事中最悲惨的,是一辆装有数十人的大客车在距墙最后一米处熄火,车上的人全部中弹身亡。 布鲁希克驾驶的大客车是唯一闯进西柏林的“成功者”,但他与车上的伙伴也都在弹雨中全部殒命。 布鲁希克和他的同伴们利用大客车冲击柏林墙的行动从一开始就被发现了。军警从多个方向向客车密集射击,客车起火燃烧,弹痕累累!还好,客车质量过硬,不但没有熄火,还在布鲁希克的驾驶下奋勇加速,一声巨响,柏林墙被撞开了一个大缺口,整个客车冲进了西柏林 欢呼的人群拥上来迎接,却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驾驶座上的布鲁希克身中十九弹,已经停止了呼吸。他是用生命的最后意志坚持加速,冲向柏林墙的。 柏林人开始讨论,布鲁希克究竟有没有看到他梦想的西柏林?现场录像显示,客车驶入西柏林的土地之后,布鲁希克还有一个抬头的动作。德国人的结论是,那时候他还活着!他的眼睛最后映出的,是他梦想中的西柏林——他是一个成功者! 这 个镜头我也看了,我觉得,“身中十九弹的布鲁希克在驶抵西柏林土地时还活着”这个结论不够严谨。柏林人宁愿相信布鲁希克那时还活着,而不愿相信那只是由于 车身的颠簸造成的。德国人作出不严谨结论的时候很少,这一次的结论虽然不严谨却可爱而美丽。谁又不希望这个年轻人生命的最后时刻是快乐的呢? 柏 林墙倒塌以后,新建成的文化宫设计很特殊,建筑之间均用伞状结构连接,原柏林墙西侧的“死亡开阔地”成为一个罩在伞下的广场。我的德国同学说,这是因为, 在这片开阔地上,无数逃亡者因为没有任何隐蔽物,只好强行穿越枪弹织成的火网而失去生命。现在,德国终于可以为自己的公民提供隐蔽物了,尽管,已经太迟, 太迟…… 德国人都是工程师 上面那段太沉重了,来一点轻快的。 德国人的机械设计和制.造能力举世闻名,在柏林墙逃亡中,也充分体现了德国人民的技术水平。要按现在流行的歌来唱,那就是:“咱们这嘎都是德国人,咱们这嘎特产工程师,咱们这嘎香肠配啤酒,咱们这嘎都是活奔茨”(奔茨,即奔茨汽车创始人,德国工程师)。 1968年,一位东德青年利用河流潜水到达西德。大家心目中的潜水是什么样的?潜水服?潜水镜?总之,他一个人能有多大本事?一切都必须自己造,那么他最多是造一点粗糙的个人潜水工具吧?非也,这位青年自己造的是:潜——水——艇! 他 用钢板自.制了艇体,配的是摩托车马达,还有自.制的导航、压缩气体等系统,就这样,他硬是在家造出了一艘小潜水艇。质量如何?我看可以通过 ISO9002国际认证。因为这艘潜水艇在水下航行了五个多小时,才从西德那边冒出来,其间没有发生任何故障。有人说了,五个小时是不是太长了一点?航速 不行呀。那是没办法的事情,你拿个小摩托的马达安在潜水艇上试试看! 这小潜水艇当然是一个奇迹,该青年的逃亡过程使他立刻在西德找到了工作,各大机械公司竞相聘用该青年为设计师。听说后来他还真在机械设计上大有成就。 有人能造一艘小潜水艇也就算了,没想到后面来了个更狠的,逃亡中一不小心,愣搞了个吉尼斯记录出来。 1979 年的一个夜晚,从东德一个家庭的后院升起了一个巨大的热气球。气球下面的吊篮里装着两个家庭——两对夫妇和他们的四个孩子。这个气球完全由这两个家庭花了 数年时间手工制成,在此期间,两个家庭自学成才,从材料学、工程学、气体动力学、气象学……最后他们成功地在家庭的后院里制作完成了这个充气后可以高达 28米的热气球。经调查,此热气球是欧洲历史上最大的热气球,因此被记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这 个热气球在通过柏林墙的时候,被警察发现了。警察目瞪口呆之余,还算记得开枪射击。枪声一响,这个热气球良好的工艺水平就充分表现了出来。逃亡者操纵热气 球一下升到2800米以上的高空,不但枪打不到,连探照灯都照不到!警察只好紧急呼叫空军支援,“米格”战机立刻出动,但是热气球在28分钟的飞行以后, 已经完成了使命,安全落地。 问题是,当气球被发现以后,两家人决定立刻降落,以避免被战机击落。这一“紧急降落”,就打乱了原定的航向航程,降落的地点无法确定。到底是已经到了西柏林,还是被迫降在东德,谁也不知道。 估计在他们数年的学习中没有学习过心理学的功课,面对未知的前景,八个人都失去了验证的勇气。他们不敢走出这个气球,亲自揭晓自己的命运,唯一能作的,就是祈祷。 在他们降落二十四个小时之后,前来搜救的军人揭开了气球,他们对这躲在吊篮中的八个逃亡者说出了他们盼望了多少年的话:“你们自由了,这里是西德领土。”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钻研 下面这个故事,证明了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些事情,你是连想象都想象不出来的。 如果让你把一个人藏在小汽车里偷越柏林墙,你会把他藏在哪里?后箱?底盘?座位下面? 恐 怕没有一个人会想象得出来,把人藏在汽车的引擎部分。不要说那里因为发动机的缘故,温度高,废气多,人放那里多半不烫死也得憋死,就算没这些问题,您随便 掀开哪辆车的引擎盖看看,怎么可能放得下一个完整的活人?也正因为如此,汽车通过交通站时,警察不会掀开引擎盖检查。 然而事实证明,那里可以放下一个人,而且这个人可以在引擎旁边至少呆两个小时以上,还保持清醒。九个从汽车引擎盖下逃越柏林墙的东德人可以作证——他们的故事甚至连金庸先生描写的‘缩骨功“也相形见绌。 据 资料显示,他们都是把自己扭曲成……成……很难说他们把自己扭曲成什么形状了。总之他们把自己像塞橡皮泥一样一点点地塞进了引擎与盖子之间的缝隙里。然后 就这样逾越了柏林墙。到达西柏林以后,他们要用一至两小时的时间,再一点一点把自己“还原”。先出来一条腿,再伸出一个头,逐渐的,一个人的形状硬是从引 擎里升了起来。在录像上,一大群西德的热心人在旁边帮忙。但是很快,“不许帮忙”就成了规矩。因为逃亡者的姿势实在太古怪,只能由本人来逐渐恢复,没有经 验的人只能是越帮越忙。 在香港电影里,警察或者匪徒经常从人行天桥上一跃而下,正好落在驶过的汽车顶上。这对于我们来说是电影,对于柏林人却是生活的一部分。 凡 靠近柏林墙的高楼,都成了东德人“跳楼”的场所。不必担心,这里的跳楼可不是求死,而是求生。只要有东德人爬到楼上,表示出逃亡的意图,西柏林的同胞们就 抬着床单被子蜂拥前来接应。逃亡者只要并且把握准方向一跃而下,就可以在空中逾越柏林墙,落到床单上。这可真正是名符其实的“飞越柏林墙”。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高的“运动天赋”。曾经有一家三口一起跳楼,六岁的孩子成功了,父亲和母亲却摔到了地面,一个摔伤了内脏,一个摔断了脊椎。在短短的“跳楼时代”,有四个人因跳楼而死亡。 年纪最大的跳楼者是一位77岁的老太太。她站到窗口往下一望,吓得瘫倒在地上。就在西柏林人失望地准备撤退时,东柏林的警察发现情况,冲进了大楼。警察破门的声音给了老太太无穷的动力,她冲向窗口,飞身而下……她成功了! 前 面我说过,柏林墙西侧的一段空地仍属于东德,东德一再抗议西德群众侵犯了东德领土,接应的西德人只好换了一种方式。每当有东德的跳楼者表现出逃亡意向后, 便会有一辆顶部放有海绵垫的汽车突然起动冲向柏林墙,跳楼者就把握这一刹那,裹着被子跳向汽车顶部。汽车又马上退回西柏林境内。直到东德痛下决心,把柏林 墙东侧几百米内的高楼全部夷为平地后,居然还有人延续了这个“跳楼逃亡法”:一位德国工程师设计了一个强力弹射装置,他从东柏林市内的高楼上借助这个强力 弹射装置起跳,“弹”了数百米到达西柏林上空,然后利用自己制.造的降落伞缓缓落地——德国人的机械设计和制.造能力,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这一出空中飞人 的好戏,也成为“跳楼逃亡法”的落幕绝唱。 俱往矣 在竖立了二十八年的柏林墙前面,我只看见过柏林人两次泪水。 一是在1961年,柏林墙正在竖起,那个时候,柏林墙还是“透明”的铁丝网,就隔着那一道铁丝网,千万德国人交谈着,互相安慰着。我注意到很多这样的镜头,一对衣冠整洁的中年夫妇,镇定地安慰着对面的年轻人,而那青年已经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问德国同学,回答是,那是一个个家庭,那一天,儿女或者因为工作,或者因为上学,或者只是一时的游玩,从东柏林走到了西柏林。而父母还在东柏林。 他们走到柏林墙边,来见对方最后一面。那对镇定的父母一定是在告诉儿女,从此你就要靠自己了,千万不要回东德来,你要在西德坚定的生活下去! 这样的父母一眼望去,竟然有那么多。 再 后来,是19**11月9日,东德宣布开放整个柏林墙。一时间,德国人疯狂地的涌向柏林墙。两德的居民拥抱在一起,哭泣在一起。我首次看见德国人这样的失 控。人那么多,有的奏起音乐,于是人们一起跳舞,唱歌,欢呼和笑声响彻云霄,仅仅片刻之后,也许,不知道是谁,为了什么,忽然哭泣起来,也许,是为了二十 八年以前送别自己的父母,永远不能再回到柏林墙边,再告诉自己一次,“你要坚强地活下去”。 于是哭泣声越来越大,千万人一起哭泣起来——在这堵墙下面,掩埋了一个时代。德国人毕竟是幸运的。柏林墙见证了德国人的痛苦,全世界分担着他们的痛苦,他们被关注着。然而,还有那么多的人,他们的痛苦竟然是完全默然的。 就在德国人面对柏林墙之后数年,数以百万计的越南船民逃向大海。没有录像,没有文字,更没有如德国那样,有同胞的援助。他们抱着和德国人一样的梦想,以一样悲壮的方式逃亡。而他们的死亡比例,高过德国人不知多少倍! 他们在哪里?他们的“柏林墙”何在?今天,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就陈列着一段柏林墙,但是,谁曾经为那些越南船民记录过什么? 现在,世界的其他地方,还有没有看得见或看不见的“柏林墙下的悲剧”? 当我告诉那个德国同学这些的时候,他沉默了,然后说,“也许,总会一点点的好起来。”无论如何,柏林墙的故事已经结束了。而且,是喜剧性的结束。人间的故事,如柏林墙这般悲惨的并不少,能够最终这样收场的,已经很不错了。 因为盗链严重,而我们服务器带宽有限,所以图片设置了防盗链,请见谅。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22814/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东德人穿越柏林墙的古怪方法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2/04/01, 18:47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c5d85dad8496c5aa16731e645eaa0010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323哈医大杀医犯还原求医过程 湖南一所中学学生不堪补课压力集体烧书 社会实拍:某些地区办丧事不堪入目的表演 北京高速救狗:狗血的真相 视频: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我们 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真相只有一个 (@ermiao) 二次元名监督的三次元真相 (@hexieshe) 泰迪熊推倒…柏林墙 (@ermiao) 26张反映社会贫穷的摄影照片 (@uuhy) 97张记录真相的纪实摄影照片 (@uuhy) 无觅

阅读更多

历史上最坑爹的提问,你给父母买墓地了吗?

视频:拍客你买墓地了吗?我敢问,你敢答吗? (您也可以在优酷网观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c0MjMwNDA4.html ) @上海新浪乐居:【买墓地要预定?!网友表示比买房子更难】都说买房贵买房难,现在买墓地比买房子更难。经调查,多家公墓借墓碑、风水等因素,提高价格。另外,某些公墓已预订到2014年!墓地每平米动辄就一二十万元,更有四百万元的家族墓地,天价墓地令百姓头疼不已。买墓地真的比买房还难吗? @头条新闻:【山东多地墓地价格超房价市民买活人墓防涨价】齐鲁晚报报道,山东多城市墓地价格赶超房价,济宁墓地价格最低8800元,是住房成交均价2倍多,青岛市内墓地价低于3万元的已不多,比海景房单价都贵,济南市区墓地3万已算便宜。因为买不起墓地,70%青岛市民将亲人骨灰寄存殡仪馆。 @创业家杂志:[北京买墓地比买房还难,无现墓,期墓25万1平米】清明节将至,刘群梅(化名)的母亲去世将近一年,骨灰至今未能入土为安,”都说北京买房贵买房难,买墓地比买房子更难”。没现墓,不得已她花了25万元买了1平方米,产权20年的期墓 @财经网:红底白字的横幅上写着”上坟引发火灾,坟墓一律拆除”。有网友感叹,当地政府真是太狠了,要是上坟不小心引发火灾,还会殃及祖宗。这条横幅挂在乐清市柳市镇电器城一单元大门前。副镇长表示,今天就安排工作人员把这横幅撤下来,发现有内容不合适的也一并撤下来。(温州日报) 来源: 因为盗链严重,而我们服务器带宽有限,所以图片设置了防盗链,请见谅。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22812/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历史上最坑爹的提问,你给父母买墓地了吗?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2/04/01, 18:17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c5d85dad8496c5aa16731e645eaa0010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名人的墓地 很不幸,墓地一直是参照着别墅定价,所以很贵 十大天价墓调查 底层社会里的“精神贵族” 视频:18分钟讲述宇宙历史 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墓地惊现腐烂女尸 胆小误进!!恶心组图 (@zhishi9) 超有爱的动物墓园 (@ermiao) 26张反映社会贫穷的摄影照片 (@uuhy) 微博营销服务汇总:孔明社会管理、微助手、微博易等 (@yixieshi) 神奇发现 英国多塞特郡出土的墓地中尸骸 发现牙齿上有刻痕(图) (@zhishi9) 无觅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