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

艾未未是中国知名的艺术家、活动家和评论家。他以其大胆的艺术创作和对中国政治体制的批评而闻名于世。

艾未未是中国著名诗人艾青的儿子。他曾在中国电影学院学习,并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从事艺术创作。艾未未的作品涵盖了多个艺术形式,包括雕塑、摄影、装置艺术和建筑设计等。他的作品常常具有政治和社会意义,批判了中国政府的权力滥用、人权问题和社会不公。

艾未未的艺术作品和活动吸引了国际关注,他曾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艺术机构展览和举办个展。然而,他的政治立场和对中国政府的批评使他成为中国政府打压和监控的目标。在2011年,他因为对政府的批评而被拘留数个月,并受到持续的监控和限制。最终,他决定离开中国,目前定居在德国。

艾未未也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发声,通过推特等平台表达他对社会问题和人权的关切。他经常利用艺术和社交媒体来揭露中国政府的不公和违反人权的行为,并呼吁民主、自由和言论自由。

艾未未的作品和言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他被一些人称赞为勇敢的艺术家和人权捍卫者,但也有人批评他过于激进和偏激。无论如何,他的存在和艺术作品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对话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时间馆公民行动馆真理馆
人物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開放討論艾未未 陸網友議論

大陸網站對藝術家艾未未行蹤不明的事一直噤若寒蟬,但這兩天「網易」網站意外地開放了對艾未未的新聞評論。有人認為此舉是當局默許,也有的認為是欲擒故縱地在「釣魚」。

阅读更多

就“艾未未被押”中国对德媒提出批评

北京 中国外交部对德国媒体就中国艺术家艾未未被关押一事的报道提出批评。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周二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指出,中国希望,德国媒体能够客观地看待此事,并尊重中国司法部门的主权和独立调查该案件的权力。她还说,有关的调查还在进行之中。外部世界不应当对此妄加评论。此前,德国外交部长韦斯特韦勒以及美国政府都要求立即释放艾未未。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

【装聋作哑之49】北京现代商报:艾未未:诚实简朴的生活(2003))

艾未未:诚实简朴的生活 2003年09月09日 北京现代商报   艾未未的家是自己设计监工的,房屋面积有400多平方米,院子占地两亩。整个建造用了13万块砖、180吨水泥、7.5吨钢筋、45方沙石、34块预制板,外加别人退货不要的木料。建造用了60天,刷墙40天。未未的“第三种生活”是:诚实、简朴、充满个人乐趣地生活。他家的设计也是秉承这一方式。   在未未的家居观念中,家首先应该保证的是它的实用性,而其他不相干的因素在他这里都被看做是繁琐重复,一概毫不犹豫地删减。   未未家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二层工作间的洗手间。那是一个完全开放的洗手间,马桶、洗手池就好像房间里的一件家具,被随意地摆放在那里。未未认为,二楼的空间本来就是相对稳定的私人空间,那么就没有必要在这里再加一道外墙。   未未家里的墙是简单的砖墙,窗是简单的磨砂玻璃。因为需要墙壁陈列作品,暖气都做在地下。由大厅通向二层的楼梯是简单的水泥预制板,底部还保留着脱离模具时的原始状态。楼梯向一层转折的部分省去了扶手,别人家装修都讲究铺地砖、大理石、木地板等等,未未只要求水泥地。可是操作起来才发现,未未要的水泥地根本不简单——他要平、光滑,并且不起尘土。先后三次砸掉重铺,最后一遍,是在地面涂了一层清漆,才算勉强通过。   大厅边门进去是间仓库,天花板用玻璃制成,阳光射下来,照着未未的作品。最瞩目的是用自行车拼合的一个园环,没有耐心,你甚至数不清楚他究竟用了多少辆自行车来完成这个作品。还有一张上好的红硬木料制成的四头床,让人感到似乎有很多头绪。未未善于随心所欲地把两种不相干的事物嫁接到一起,使它们产生一种新的含义,这种思维方式被他多次地应用到作品当中。   未未的工作台是用拆房子剩下来的废料做的。当时这些木料要被扔掉,被他拦住了,做工作台并不需要多么好的木料。未未房间里铺的地板也都是别人退的货,因为木纹不匀之类的原因。未未却认为这对自己最好,因为木头就应该是不匀的。   未未乐于远离城市,他说这个城市跟我毫无关联。而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朋友们驱车来看他,他也乐于享受这种“有朋自远方来”的快乐。他的兴趣也很多,古董是他的主要爱好。对于古董,未未很熟悉,但是他不会津津乐道地去给你介绍年代来历。这些古董摆放在他的家里,更像是一些闲坐的家人,很亲切,很随意。六十年代的功放机,那些晶体管都是露在外面的,相机脚架改装成的电灯,北魏的古佛、整块石头挖成的元代油灯……房间里的桌椅多半是他历年从民间收集来的古旧家具。未未说,收集古董就是一个乐儿。 来源:http://goo.gl/Q6OsZ

阅读更多

【装聋作哑之50】金羊网:艾未未与舒勇关于“泡泡”的对话(2007)

艾未未与舒勇关于“泡泡”的对话 金羊网 2007-01-05 艾未未:从2000年开始,“泡泡”成为你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线索。你是喜欢它吹起来的瞬间还是破灭的瞬间,还是下一个连续? 舒勇:从无到有,然后瞬间又没了,然后又能持续。我觉得很神奇,所以特喜欢那种东西。因为它那种漂亮的、瞬间的。 艾未未:还折射着周围的,或者说溅上一两滴凉的水在脸,呵呵,对,突然很清新,有这种感觉:迷惑、清醒,迷惑、清醒。 舒勇:那种感觉特有意思,所以我就想,泡在我们心里是一种亚文化,每个人心里都有这种东西,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有。 艾未未:但所有的泡泡都不持久。但一定永远有泡? 舒勇:永远存在。不管哪个年代,泡都会存在。然后我觉得社会上、每个人心里到处都是 艾未未:所以这个泡实际上跟美丽、跟瞬间、幻想跟死亡、跟消除是相关的。 舒勇:呵呵,是是。我觉得光吹泡泡可能不行,我想把它放大,也想把这个泡的概念放大,因为通过放大和传播的过程才能让这个泡变活了。因为仅仅是我一个人吹泡,仅仅是一个游戏的话,它可能没有办法成为一个活的东西。我希望激活泡的力量。 艾未未:这就是道家,“泡可泡,非常泡”,是吧? 舒勇:呵呵,对,很有意思。然后我就想以一切方式让泡跟大家发生关系,以一切的方式来放大传播泡。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就是我自己的梦想,就是说我想通过我自己,通过这些场景,通过参与建立一个自己的理解,对这个社会的理解。因为我觉得解读社会的方式很多人是用文字的,都是用历史或叙事性的方式来做的,我可能是用行为的方式来叙述这样一个社会的历史。其实我的每个作品都是跟社会息息相关的,这种息息相关是我用我的方式去见证或者去说明它的现象,最后它可能形成舒勇理解这个社会的一种方式。 艾未未:对。我不认为一张作品挂在美术馆就是成功的或者说一张作品在苏富比拍卖出去就是成功,我从来不会这样认为。那么我也不认为一个作品本身有什么好坏和评价之处,因为我觉得如果一个作品没有反映艺术家本身和社会的关系或精神状态的话,这个不具有涵义的。因为世界上的物质太多了,我们不需要另外制造,除非它对我们的生活品质有影响。 来源:http://goo.gl/OyUJ5

阅读更多

【装聋作哑之51】中国商报:艾未未:让个性景观在自然中游走(2003)

艾未未:让个性景观在自然中游走 2003-11-11 胡 啸 中国商报 引子: 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记住了一个很另类的名字:艾未未。但是采访他的冲动,缘于目睹了以他为景观总体设计师、有“当代建筑博物馆”之称的“长城脚下的公社”。这是一片在长城边上一个8平方公里的山谷里,由十几位中外青年建筑设计师,根据各自对建筑的理解,依坡就势、拓荒而成的十几栋建筑群。这组建筑既不同于必须被动地接受固有次序感的“城市建筑”,又有别于完全服从环境压迫的“农村方式”。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位设计师独立完成,带有明显的实验性质,而且形态怪异、个性张扬。如何把这些不和谐、不统一的“个性”,规划在一种和谐统一的人文环境中呢?艾未未的做法是,无为而治。因为他相信:人只有在最大程度地剔除了人为的干扰之后,才能回到自己本性的原点上去,做出合乎“自然”的举动。 1. 我是人类性情中最弱的一种 “我是人类性情中最弱的一种,听其自然。我刻意地避免各种设计潮流,能够做到线条简洁,不拖泥带水就可以了。我喜欢阳光的感觉,埃及金字塔就是阳光与建筑的平面和力量的结合。在那里,人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时节感受到不同的阳光哺育的滋味。”笔者是在由艾未未自己设计的家——北京郊外一栋高大简易空旷的灰房子里与他见面的。据说,这间诚实、简朴、充满个人乐趣的生活居所,对中国未来家居观念具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因为未来的家居观念中:家,首先应该保证它的实用性,而其他不相干的因素,在未来的家里都被看做是繁琐重复,应该毫不犹豫地删减。 和电话里轻声细语、不急不躁的声音不同,敦实、粗壮、面部表情单一的艾未未,明显比一般人粗一圈、矮一头,再配上那副刻意修剪出的大连鬓胡子,让人很容易想到中国古典小说里经常浓墨重彩地出场的绿林好汉。但是通过他的作品,特别是笔者的观察,发现艾未未在骨子里却是位好奇心很重、对陌生的事情喜欢探讨个究竟、且心思细腻的人。这一点,从他听到按快门的声音,就问摄影师光圈有多大、快门如何;看到采访机的显示灯亮着,磁带却不转,也会抄起来搞个明白——原来是声控的。采访他最出乎意料的是,在和他谈话的过程中,虽然他说话的语调不高、语速也不快,但是一连串新奇的观点、概念,会产生一种澎湃而至的压迫感,让人呼吸急促、手忙脚乱。这可能与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建筑、雕塑、绘画、家具、编书、策展等多方面,而且“把个人兴趣当成生活的理由”的人生态度有关。但是在公众的视野里,他已经定位成著名建筑师和实验艺术家。 看他的作品,除了建筑之外,最瞩目的是用自行车拼合的一个圆环,看了半天,笔者还是数不清究竟用了多少辆自行车才完成了这件作品。还有那张用上好的红硬木料制成的四头床,让人感到似乎有很多头绪,但又无所适从。艾未未就是这样,善于随心所欲地把两种不相干的事物嫁接到一起,使它们产生一种新的感受和涵义。 在未来的半年时间里,艾未未会相当忙,而且他的工作,也像他涉及的领域一样,多且杂:他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的特别顾问,还要完成浙江金华和广东东莞的城市规划,以及两个工厂、一个公园、一家酒店、两所住宅设计和内部装修;同时还要筹划在瑞士的个人作品展、出两本书……艾未未是怎样协调自己,完成这么一大堆事呢?“兴趣就是理由,在别人眼里这么多的领域、这么多的事,在我这里就是一个领域、一件事——我感兴趣的领域和我感兴趣的事。再说,我的性格是人类性情中最弱的一种,像水一样,顺其自然,便可以承载一切;一旦被堵住了,就可能成为洪水猛兽,危害一方。我做事,十分顺着自己的性子来。比如我在中国上过大学,在美国也上过大学,但是都没有毕业。我对现行的教育方式不认同——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由同一个人,对着完全不同的人,讲同一个话题,这样的教育可能可以完成某种技术层面的传承,但对我这样一个不想把艺术视为一种手艺,而是自己认识世界、表达自我手段的人来说,绝对是一种扼杀,我更关心自然的汲取和自己感知上的经验。得不得文凭是一回事,有没有真情实感是另一回事。人,一旦学会了放下,那种举重若轻的感觉,正如老子所言,是一种‘治大国如烹小鲜’般的快感。” 2.实验艺术是穷则思变的过程 艾未未称,自己没有固定的艺术观,也不会刻意去扮演什么角色。看别人写的对他的采访文章,会发现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有的时候,他甚至怀疑:“我说过这样的话?”但是,他认为:这样才能反映他的状态:美是不确定的、模糊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和矛盾,就像你喜欢一个姑娘,由衷地赞美她,希望娶她为妻,并信誓旦旦地要一辈子和她在一起。但是,当你和你的赞美对象生活在一起之后,肯定会发现原来不过如此。苏格兰有一条古老的法律:你娶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并和她一起生活,只要可以证明你不后悔,便可以获得一条火腿的奖励。然而在这项法律确立六百多年间,很多情侣有勇气申请过这项奖励,但最终还因不能证明自己确实没有后悔过,而被判败诉。其实细想起来,不是你变了,也不是你的赞美对象变了,而是时间、地点和身份的变化,给人的审美带来的巨大差异。所以,中国人讲:人无十日好,花无百日红。西方说:仆人眼里无圣贤。实验艺术与传统美学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实验艺术不相信人可以寻找到艺术和生命的最佳配置和所谓的“最佳点”,不相信人可以对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事物做终极的拷问。艺术也应该像科学技术一样,在不断地实验的过程中,变通求异。 艾未未认为:艺术实验的特质,就是想把从事艺术的人,从人类或者是时代的代言人的社会角色中,拉回到人性的原点上来;把一些根本不适合这些人身份的,诸如“心灵工程师”之类的称谓,还给更适合扮演这样角色的人;艺术实验的特质就是用感知完成内容,并赋予形体某种涵义。“我们实验,是因为我们把自己放回到一个凡人的位置上去创新求变,并通过自己感知和智力方面的经验来实现这样的愿望。穷则思变,但变最起码有三个结果:变好了,变坏了,变的像邯郸学步一样面目全非了。我不明白,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却被现在的人单向肢解成: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化的奥妙,其实在于它的不可知性——彼岸在哪里?我们甚至不可能为他悲哀——实验艺术可能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放松和直面失败的理由,因为我在实验吗?“666”是经过666次的实验成功,但从今天的观点着眼,这样的成功对人类来说是福是祸还很难说,确实“666”抑制一些由蚊蝇等传播的传染病的蔓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又有多少人因此失去了生命。就是因为有了“666”,一位环保主义者告诉他,现在40岁左右的人,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中毒最多的一茬人。道理很简单,以前的人没有“666”,而以后的人不敢滥用了。“科学技术的实验如此,艺术的实验也如此,谁最终也不可能对未来负责,因为你看不到未来,除非你是巫师神汉。所以,我更喜欢用自己的感知去填充,在实验中游走。” 来源:http://goo.gl/2JykJ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