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英杰

百度百家|魏英杰:洋快餐的幻象与真相

美国新奥尔良没有新奥尔良烤翅,也没有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这不是笑话,而是一个事实。那个地方,出名的美味是小龙虾。 但这并不妨碍以新奥尔良为名的烤翅、汉堡一“鸡”风行,流行全国。在国内各地大大小小的肯德基快餐店里,这两种食物每天不知要卖出多少万份。问题是,肯德基似乎从没告诉过消费者,新奥尔良烤翅就来自于美国的新奥尔良。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自行“脑补”,将二者关联在一起,那也是消费者自己的事。 (漫画来自网络)...

阅读更多

魏英杰:我的学历问题

唐骏学历涉嫌造假的事件,到今天差不多已经水落石出了。有趣的是,这场风波涉及的西太平洋大学,引起了人们高度关注,海外非正规大学收钱卖文凭,以及在国内办班开课的现象,由此也进入公众视野。 有媒体查证发现,国内不少人也是从这家大学拿的学位证书,其中不仅有旅游局长、企业老板,甚至还有和尚。(7月12日《羊城晚报》)在记者穷追猛打下,一时间这些唐骏的校友们搞得人人自危,避之唯恐不及。 据悉,在美国办一家类似的学校方便得很,不过由于难以获得权威机构认证和社会认同,买张这种文凭其实也没啥意思。这一点,从西太平洋大学一纸证书仅售二千多美元(还不够国内有些大学一年学杂费),也可略知一二。可在国内就完全不同了,别说来自美国的学位证书,只要这张纸头上写着洋文,估计走到哪里都管用,可见学历这东西在咱们这个国度所受重视的程度。 重视学历当然是件好事,可是什么事情一旦做过了头难免变调走味。现在社会上种种唯学历现象,以及不时冒出的新读书无用论(这也是重视学历的作用之体现),正是学历崇拜的真实反映。在走样的社会观念以及扭曲的用人体制下,唐骏等人的遭遇其实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 在这一点上,我个人的经历和体会尤其深刻。高考落榜后,我在老家一家大学自费读了两年书。当时不懂得,学校颁发的根本不是教育部认可的学历证书,而只是大学进修学院自己敲敲章的一纸证明。这让我在以后找工作的问题上吃尽了苦头。每次应聘的时候,一说到学历问题都得解释半天,告诉人家这是怎么回事。 然而不管这是怎么回事,这一纸证书压根就没多大用处。没有大学学历,没有档案,没有城市户口,我这样的“三无人员”刚开始只能到处碰钉子。到了后来,想要招收我的单位都得在这些问题上特事特办,凭空多出不少麻烦。比如我在上海的时候,由于不是本科生,户口问题自然无法解决,而社保等也只能按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办理,享受农民工待遇。直到最近一次进报社,还有相关人员在嘀咕:怎么从社会上招了这么个“黑人”? 这些年来,惟一值得自诩的是,尽管碰到不少麻烦,我从来没有去混一张党校文凭,或者干脆花钱读个什么学历。(期间读过自考,过了几门后由于工作调动放弃了)这并不是因为清高,我也曾经动摇过,不过最终总是这么想:人这一辈子,总有些原则是不能去碰的。这就是我不肯在学历问题上像很多人那样想办法“解决”的原因。 类似问题肯定也困扰着许多人,最终迫使他们不得不夸大学历、伪造文凭。可想而知,如果不投这个社会所好,他们的人生可能会更加艰难一些。 话说回来,这并非低学历者的唯一出路。没有高学历,也许会处处碰钉子,但这不仅是一种磨砺,所取得成功也会更让人自豪。左宗棠一辈子都纠结于非科班出身的履历,但这也成了他不断进取的精神来源。韩寒高中就辍学,可他的人生境界却为许多人所无法企及。我想,这种成功才是真的成功。否则的话,即便依靠学历造假获得一时便利,这也将成为人生的一个污点。 有人说,唐骏今天的成功并不靠这一纸文凭。但是,很难说他混得不那么如人意之时,就没有过这样那样的想法。还不得不说,在学历上存在问题的人实在不在少数,无非有些人是被动选择,而有的人是主动迎合。遗憾的是,面对既成事实,唐骏不是坦诚布公,而是选择了继续抵赖。这等于是把自己永远钉在了诚信的耻辱柱上,因此也就难以得到人们的谅解。 2010年7月12日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1 个评论 魏英杰的最新更新: 学术打假切忌陷入派系之争 / 2010-07-12 22:18 / 评论数( 2 ) 不妨借“汪晖事件”理顺学术监督机制 / 2010-07-12 05:48 / 评论数( 6 ) 但愿“根叔”真的只是一个传说 / 2010-07-11 00:19 / 评论数( 2 ) 诚信还需要争论,真悲哀! / 2010-07-10 08:49 / 评论数( 10 ) 物价统计要先经得起市场检验 / 2010-07-09 14:54 / 评论数( 2 )

阅读更多

魏英杰:但愿“根叔”真的只是一个传说

熟悉几个网络热词,就能这么受欢迎?这到底说明了一个大学校长的开放,还是体现了国内大学校长总体上的保守? 我并不觉得这个演讲有什么独到之处。对着讲稿念台词(虽然由他亲自撰写),这在国内可谓司空见惯,却不能说是真正的演讲。何况,任由台下欢呼雀跃,这位校长始终面无表情,也没有什么肢体语言。这要是上场进行演讲比赛,恐怕只能打不及格。 当然我也理解学生的心态。见校长一面不易,校长能说几句体己话更不易,眼下又值毕业时刻,人比较容易动感情,因此把自己对大学的美好回忆寄托在校长头上,这是很自然的一种情感流露。但我仍然想说,“根叔”并不是什么大学校长的理想造型。 大学校长应该是什么样的?别的不说,肯定不是光会演讲就够了。除了听他说什么,还得看他做了什么。遗憾的是,从演讲中只能看出“根叔”对社会现象和校园文化颇为熟悉,却看不到他做过些什么——事后相关报道也没有提及多少,所以在这问题上只能暂且存疑。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谈论大学应当去行政化,在这其中,大学校长去行政化尤为关键。按照“教授治校”的理想,大学应当由教授这个学术共同体来负责,而不应由官僚(包括学术官僚)来管治。这在如今可能并不现实,但是有些要求却不过分。比如说,大学校长可能兼具管理者、学者、师长等角色,而不管以什么身份出现,他都应当具有包容异见的品格和作风。 梁文道写过一篇回忆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高锟先生的文章。他提到,高锟当校长时任由学生怎么批评,甚至把套上避孕套的玩偶塞到他手里,他都是笑脸以待。不仅如此,他每年都会亲笔写信给学生会和学生报的同学,感谢他们对他的批评(包括骂他“八年校长一事无成”),而且担心这些热心搞事的学生没时间在暑期里打工,每年都自掏腰包捐钱给这两个组织,让他们能够“年年拿钱年年骂”。 然而我们看到,“根叔”很认同的一句话是:“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这种话学生说说,无非表现了对母校的热爱之情,但从一个大学校长口中说出,却不妥当。大学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只允许自己骂不允许别人批评,这无疑是典型的小圈子作派。试想,北大、清华等高校敢说这种话吗? 作为现象来解读,“根叔”走红网络,大概只能说明好的大学校长实在太少了。“根叔”也许是难得一见的大学校长,但他的做法也很容易让人误解,以为只要说几句学生爱听的话,或者像某些校长那样唱首流行歌,就能迎来满堂喝彩,乃至于认为大学校长就该是这个样子。看到有报道称:众高校毕业典礼再现“根叔”式致辞,“潮”语不断。这样也行的话,不如举行一场大学校长演讲比赛,谁说得好听,就给他一个“最佳大学校长“的称号。 但愿,“根叔”真的只是一个传说,而不是国内大学校长的真实写照。 2010年7月9日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1 个评论 魏英杰的最新更新: 诚信还需要争论,真悲哀! / 2010-07-10 08:49 / 评论数( 9 ) 物价统计要先经得起市场检验 / 2010-07-09 14:54 / 评论数( 2 ) 电子阅读时代的版权问题 / 2010-07-08 21:30 / 评论数( 1 ) 学前教育义务化并非灵丹妙药 / 2010-07-07 09:27 / 评论数( 1 ) 管理网络经济宜粗不宜细 / 2010-07-04 14:39 / 评论数( 5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