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 | 反日示威规矩:表情严肃 别玩手机
嚴控反日示威 禁官發動參與 【明報專訊】內地多個城市連日出現保釣反日示威遊行,當局嚴加控制,長沙有派出所通知轄區內的政府單位,要求「做好員工思想工作」,不能發動及參與保釣反日遊行活動,若有情况即要上報。廈門據稱也有保釣人士遭警方打壓。北京媒體高層透露,上級通知「可報道愛國情緒,但要嚴控上街新消息,更不准採訪保釣人士」。...
阅读更多发布者Sandra Severdia | 9 月 15, 2012
嚴控反日示威 禁官發動參與 【明報專訊】內地多個城市連日出現保釣反日示威遊行,當局嚴加控制,長沙有派出所通知轄區內的政府單位,要求「做好員工思想工作」,不能發動及參與保釣反日遊行活動,若有情况即要上報。廈門據稱也有保釣人士遭警方打壓。北京媒體高層透露,上級通知「可報道愛國情緒,但要嚴控上街新消息,更不准採訪保釣人士」。...
阅读更多发布者一国两智 | 9 月 14, 2012
日本“爱国右翼”并不怎么受待见 导语:9月10日下午,日本政府正式通过钓鱼岛“国有化”方针。日本非法“购岛”后,中国政府坚决反对,要求日方撤销错误决定。并公布钓鱼岛领海基线,终止了一系列的与日本的官方交流活动。 钓鱼岛冲突至此达到沸点,中国国内民众也纷纷通过游行示威、抵制日货等行动表达爱国情绪,用外交部发言人洪磊的表述,“举国上下对日方错误行径义愤填膺”。 知己知彼,方能占据国际竞争的主动,那对于钓鱼岛冲突,日本民众的反应又是怎么一个状态呢? 一、对比中国,日本民众的确不够“爱国” 1、领土主张:仍有民众不认可政府立场 1972年日本外务省《关于尖阁群岛领有权的基本见解》详细阐述了对钓鱼岛的领土主张。 日本民众对此的接受程度如何?这并没有很严格的调查结果。但日本不少电视台都有一些不太正规的调查方法,比如说在街头随机找人询问之后统计,大致看来,支持日本政府在钓鱼岛和竹岛主张的民众大概是70%多,是主流认识;剩下的15%的人,认为“不懂”或者“不关我事”;也有人反对政府立场的,还不少,大约有10%。 按照中国的语境,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日本奸”,不过,他们的生活没受什么影响,对日本人来说,有这种认知分歧被看做是很正常的。 2、爱国基调:多数人不会从“领土不可侵犯”、“爱国主义”去考虑问题 钓鱼岛、竹岛这种争议领土,日本民众大多数不会首先从“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爱国精神”的角度考虑问题。日本问题专家俞天任与众多日本同事交流这些问题,通常听到的话就是:“这个小岛离台湾这么近,真的是日本的吗?这个小岛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有很多经济价值,可以让政府不惜和中国搞得如此僵硬吗?”说到韩国的独岛:“无非是一点水产资源,日本人口现在已减少了,反正也消耗不了那么多资源,分点给韩国也没关系。” 从这一点可以看到,日本民众的确不像“中国人”这样,把“爱国主义”看做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石原慎太郎这样的“爱国右翼”就曾感慨,“日本没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日本已经堕落为个人主义之国,(国家与个人之间的)连带感已经消失了。” 事实上,日本战后,“爱国主义”很长时间内斗是一个有点负面意义的词,直到安倍晋三当首相,才在2006年把“爱国主义”写进了日本教科书。 3、批评政府:政府把中日关系搞得乱七八糟 一位民俗学的旅日留学生,询问了一些亲中派人士,他们对于争端最主要的态度并不在钓鱼岛本身,而是批评政府的处理方式。“岛是谁的先放一边,日本政府处理方式糟透了。” 一期日中友好协会报纸,上面严厉谴责了购买钓鱼岛事件对中日关系的恶劣影响。然而有趣的是此新闻并未指出“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只是认为日方对钓鱼岛的处理上“太恶劣”,“没有考虑中方心情”。而对中国友善的朝日新闻,也多次批评日本政府不顾风险触及中方的底线。这写观点代表很多温和派日本人的态度。 4、抵制中国货:没有因为钓鱼岛抵制中国货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数据,2011年中日贸易总额高达3449.1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4.3%,连续两年刷新历史最高纪录。进口总额增长了20.0%,达1834.22亿美元。除通讯设备、衣物和食品外,生产不断向中国转移的汽车零部件等高附加值产品也有所增长。 至于抵制中国货,现在日本满地也是中国制造,对绝大多数的日本民众来说,不可能因为钓鱼岛纠纷而做这样的事情,只能产品质量、安全、性价比等市场因素进行自己的选择,因此,除了“毒饺子”事件,日本没有出现过大规模抵制中国货的行动。 5、中国人安全:游客和留学生生活不受影响 这是一个留日学生的描述:早上我穿着印有中文的原大学文化衫坐地铁,打工的时候,日本老太太还是每天会送我自己亲手做的饭团,来开会的客人也不会因为看到我带着印有“宋”的名牌而横眉竖眼,在饭店吃饭的时候也依旧和同学用中文聊天。因为我上班的地方就在靖国神社的边上,8月15号那天,路上被戒严,警察也不会因为我们用中文聊天对他们拍照而给我们什么特别照顾。 旅日学生阿徽,在询问日本民众对于钓鱼岛的态度时候,这些日本民众即便知道双方立场是有冲突的,也会很友好的对待对方。大部分日本民众潜意识里是认为一对一的民间交流和领土纠纷时两码事。“你们在日本没事吧,最近乱,别没事出去,多注意安全啊”,一些中国人担忧的这个问题并不存在。 6、 游行示威:“爱国主义”的右翼没多少人搭理 东京也会有针对钓鱼岛的示威游行,但通常都是几百人的规模。大部分日本人对这个问题态度其实是不感兴趣,天天在银座新宿竖着彩旗拿着喇叭喊的日本右翼,并不怎么受人待见,旅日人士张志浩描述,“好几次我都发现围观拍照的是中国游客,日本人行色匆匆,没工夫搭理他”。 不过,就算日本最流氓的政治流氓—右翼,在举行抗议活动时也不敢采用过激行为,“打砸抢”等方式来宣扬自己的爱国情绪,而是老老实实守规矩,游行示威秩序井然。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比较,中国的爱国青年实在有理由耻笑这些日本民众了,和他们比起来,日本民众的确表现的不够“爱国”。 二、“不爱国”的日本人怎么炼成 1、日本战后,防“爱国主义”如洪水猛兽 战败后,日本开始反思,他们认为是教育的错是很大的一个原因。军国主义的教育,让年轻人效忠天皇,天天唱君之代,升日章旗,宣扬武士道精神,崇尚国粹主义和皇国史观用狂热的爱国主义把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培养成了敢为国家献身的人肉炸弹。 教育领域成了日本社会开始反省的排头兵,而大中小学校的教师,可能算是社会中思维最活跃最开放的人群。日本的教师们成立了发起运动的组织——日本教职员组合,这个组织在战争结束时的规模非常大,参加的日本教师比例甚至达到了90%。他们反对一切战争时期的教育模式,国歌,不要唱了,国旗,不许升了,天皇,不许提了,甚至连“爱国”这两个字都成了教育界的屏蔽词。 2、“宽松教育”:培育青少年自主精神,整体、团队、服从精神进一步削弱 日本战后对教育的重视,除了对专业知识、技术方面人才的培养之外,同时高度管理化、机制化了的教育体制培养出了日本整体民族的团队、勤奋、敬业的精神,在快速成长的发展态势下,这些精神不断输入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教育舞台中去。但后来的政府对教育环境进行的“宽松政策”给日本孩子们的国际竞争力带来了冲击。 “宽松教育”实施之后,一方面,导致学生学力降低;另一方面,学生们越来越趋向根据个人喜好、个人选择个性化的发展,这也削弱了强调整体、团队、服从、敬业等和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相契合的东西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分量。 三、“不爱国”的另一面:关系切身利益毫不退让 1、日本人更在意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 经过战后60十年的发展,日本国民已经养成了独立自由的思维方式,也很难因为“爱国主义”而产生巨大的群体效应,更不可能因为“爱国”而让渡个人的利益,但是,这样的国民却更加让日本政府“头疼”。因为,这些国民在捍卫自身切身利益上,几乎在时时刻刻在找日本政府麻烦。 去年大地震后,日本各地连续掀起了大规模反核电游行,规模为日本近年来所罕见,完全不是钓鱼岛、竹岛示威的规模可以比较,这是因为福岛核泄漏之后,民众认识到核电政策关系到自己的安全,必须站出来为自己说话,维护自己的利益,否则可能会成为利益集团的牺牲品。直到现在,“反核”的游行示威还在持续,每到周末。首相官邸挤满了游行示威的人群几乎成了惯例。 在其他诸如食品安全、官员廉洁等关系切身利益的方面,日本民众也发挥出这种坚持不懈、丝毫不退让的品质,对政府实现零容忍。 结语:这里不做价值高低的判断,只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两个国家,两种不同的“爱国”方式,给您留下怎样的启发? 链接:http://news.qq.com/a/20120914/000309.htm
阅读更多发布者一国两智 | 9 月 14, 2012
日本政府收买钓鱼岛是为了制约日本的极右势力。你们在这里是在帮助日本的极右势力。中日双方当局都不希望事态扩大,两国内部都存在希望事态扩大的势力。日本是政党斗争的需要,中国是无知民众的情绪化宣泄;和一些自己不会去,也不允许自己孩子去的意见领袖的战争煽情和炒作。 就钓鱼岛问题一次性回答所有不知道实际情况就愤的人:日本将钓鱼岛劃為沖繩縣石垣市,不论国有私有日本都视为自己的领土,同样不论国有私有中国都不承认是日本的领土。说任何形式的购岛都是强化其侵占领土之实,难道日本过去把岛卖给私人是淡化侵占领土之实?先弄清楚事实后在愤。 钓鱼岛本来就在日本人手里。从栗原家族手里变成石原手里都仍然是日本人控制。私有和国有对日本政府的承认和保护没有区别,而私有后的开发会让钓鱼岛问题的解决更难。 古贺善次1932年向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1972年,栗原国起向古贺家陆续买下钓鱼岛;所谓买下并不是属于私人领土,因为买下后仍然要对日本政府交纳租金。交纳租金是给日本政府不是给中国政府,同样涉及主权问题。 国有化前,一直在钓鱼岛收土地租金难度不是同样说明钓鱼岛一直在日本的有效统治中? 古贺善次向日本政府缴纳租金,至1932年成功向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1972年,栗原国起向古贺家陆续买下钓鱼岛;所谓买下并不是属于私人领土,因为买下后仍然要对日本政府交纳租金。现在是石原慎太郎向从栗原国起手里买下钓鱼岛,日本政府阻止后是回归国有化仍然不是领土问题。 中国政府现在能够做的,就是不放弃钓鱼岛的主权,就是不承认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而不是行动上改变现状。 只能是保持现状,共同开发。政治上相互不刺激,有关海域的渔业和石油等共同开发。 战争?经济制裁?伤害的是中国自己。 外交不能只看桌面上的,中日双方政府都不希望事态扩大,就决定了事态可以控制,也一直没有失去控制。表面文章仍然要做。冷却需要时间,外交是内政的继续。只要两国内部不乱,外交冲突的势态发展不可能失控。 日本执政党必需面对现实,反对党可以找茬。美国也一样,现在选举时利用中国话题可以强硬,执政后不得不回归现实。政治是妥协的艺术,外交就是博弈中求妥协,妥协中搞博弈的进进退退。 日本政府的国有化就是为了防止石原私有后的开发。日本政府为了消减民族主义在国内的影响,避免激怒其邻居中国,不得不从钓鱼岛的实际控制者——栗原家族购买该岛收归国有,并承诺不做开发。 钓鱼岛私有化时中国政府可以和拥有钓鱼岛的栗原家族谈判?钓鱼岛私有和国有,都只能国与国的谈判,而私有还会让日本政府多一些麻烦,如果到了石原手里经更麻烦了。你仍然只能和日本政府谈判,而岛属于石原,日本政府还必需和石原谈判 钓鱼岛在栗原家族私有前,日本认为钓鱼岛属于日本,日本今天国有化后日本仍然认为属于日本,有区别吗?钓鱼岛在栗原家族私有前,中国认为钓鱼岛属于中国,今天日本国有化后中国仍然认为属于中国,有区别吗? 外交不能只看桌面上的,幕后的更重要,民间闹一闹可以给当局谈判对一些本钱,但一不能打砸抢,二别太投入。中国和越南一会是朋友加兄弟,一会是刀兵相见,小百姓别太认真。 马列主义意识形态的淡出后当局需要爱国主义的凝聚力,但一爱国为基础的民族主义如果突破了可控制的底线,凝聚力会转变为破坏力。希望不出现利用民粹和爱国民主主义的野心家,这是中国之幸,也是世界之幸。 历史遗留下来的领土纠纷只能是保持现状通过谈判解决,而通过谈判解决的后果就是长期不变,这是无可奈何的。通过战争解决领土纠纷不会符合人民的利益。而用恨激发的爱国主义在现代史中已经用多次的人间惨剧给出了答案。
阅读更多发布者Sandra Severdia | 9 月 11, 2012
@郎遥远:[一个被辽宁所有报纸封杀的保钓广告]日本悍然宣布购钓鱼岛,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中国人民义愤填膺。沈阳中街九龙港欲投50万元,在辽沈七家纸媒刊登<我们庄严宣示:钓鱼岛是中国的!>爱国广告,结果无一家报纸敢登。辽宁日报社答复:钓鱼岛事件一律遵循新华社发稿。国民宣传保钓,必需审批。
阅读更多发布者老子到处说 | 8 月 28, 2012
韩晓清说,中国保钓人士所做的登陆钓鱼岛行动,并非爱国,而是“害国行为”。 中共党报《人民日报》驻日本分社社长韩晓清称,港台和中国大陆保钓人士所做的登陆钓鱼岛行动,并非爱国行为,而是“害国行为”。有关言论引起中国网民热议。 韩晓清在人民日报旗下《环球时报》发表文章说,“如果在现阶段提出解决钓鱼岛问题,与日本彻底闹翻,只能使中国失去战略发展机遇,做出中华民族子孙后代后悔莫及的蠢事。” 文章认为,日中关系的稳定对中国极端重要。而目前中国最急需的国家战略目标并非夺回钓鱼岛。 文章说,在过去30年里,日本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今后,日本的对华投资、技术转让和日本的市场对中国来讲仍然非常重要。 文章还指出,保钓人士一次又一次在钓鱼岛被日本当局逮捕和遣送出境,变相向全世界传达日本有效控制钓鱼岛的信息,这对中国非常不利。 韩晓清的文章引起中国网民的热议,尽管有人表示“支持”韩晓清的言论,但绝大多数网民提出了强烈批评。 福建一位网友在新浪微博评论说,“是日本人先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挑衅中国,才有中国人登岛捍卫主权的行为。请韩社长不要颠倒黑白,发表似是而非的言论。” 另一位“杭州风声”网友说:“要不中央政府公开声明,目前不是解决钓鱼岛的正确时机,请国民不要给政府添乱。好不好?对外无用,对内欺诈!” 一位匿名网友在21世纪网上则说,“这就是一个典型汉奸言论,谈发展可以不顾领土,谈交往可以不顾日本的手段。谈到保钓,你却说是害国。你是一个典型的日化分子。人民日报的败类!” 人民日报的官方微播也就“保钓人士爱国还是害国?”为题发表了博文,并介绍韩晓清是人民日报社驻日本分社负责人。这篇文章是由她任社长的《日中新闻社》推荐给环球网转载。 该博文还指出,“爱国还是卖国,应由全国公众评判。”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