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

爱思想 | 安惠侯:阿拉伯世界政治和社会动荡的原因及影响

  选择字号: 大 中 小                      本文共阅读 54 次 更新时间: 2011-09-13 10:45:57 安惠侯:阿拉伯世界政治和社会动荡的原因及影响 标签: 中东变局 利比亚危机 ● 安惠侯       2010年底开始于突尼斯的政治和社会动荡几乎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动荡迫使突尼斯总统出逃国外,埃及总统宣布辞职下台;美、欧大国利用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对利比亚发动空袭战并支持反对派扩大内战,打倒卡扎菲;也门局势混乱,反动派和总统派争斗激烈,基地组织趁机闹事,使得局势更加复杂;巴林的群众抗议活动在沙特和阿联酋出兵镇压后,平息下来;叙利亚反政府游行声势越来越大,反对派组成统一阵线,扬言要通过和平手段推翻巴沙尔政权。除卡塔尔和阿联酋两国外,其它阿拉伯国家也都出现一些抗议浪潮,但较快地平息了下来。也门、叙利亚等国动荡迄今未息,而利比亚的战事则陷入僵局。          一          这次动荡的原因十分复杂,各国情况不尽相同。首先,物价上涨、就业困难和民生艰难是引发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突尼斯15-29岁的人群失业率高达52%,埃及近一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也门被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其次,领导人长期执政,高度集权,贪污腐败,不思改革,缺乏民主,激起民众强烈不满。本•阿里、穆巴拉克、萨利赫和卡扎菲分别执政23年、30年、33年和42年。再次,美国的中东政策损害了阿拉伯民族利益,伤害了阿拉伯民族感情。因为美国偏袒以色列,阿、以冲突至今没有解决,以色列仍非法占领部分阿拉伯领土,巴勒斯坦迄今不能独立建国。美国发动反恐战争,矛头指向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美国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悍然发动了伊拉克战争。美国提出“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向阿拉伯国家推行美国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公然干涉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内政。而有些阿拉伯当权者不仅不能维护民族利益,反而对美国的中东政策予以配合,使得阿拉伯民众有着强烈的失落感和屈辱感。第四,一些国家内部的部落、教派、民族矛盾激化。第五,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潮和西方国家极力推行的“民主”、“自由”思潮从相反两个方面对阿拉伯世界形成冲击。多种因素引发了阿拉伯世界的激烈动荡。     上述种种因素长期存在,此时集中爆发,还应从更广的视角加以考察。一是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冲击,这场危机加剧了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困难,导致物价上涨,失业率居高不下,致使民生问题点燃长年积累的民众愤懑的干柴,形成燎原之火。二是美国因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以及经济危机等因素,开始从其霸权的顶峰滑落,对国际事务的主导能力减弱。奥巴马总统调整对外政策,将美国全球战略重点向亚太地区转移,在中东地区实行战略收缩,投入减少,主导能力也相应减弱。三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群体性崛起,对阿拉伯国家产生了强大的示范和激励效应。四是新兴网络的普及,给抗议民众的串联提供了便利,也为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发布不实消息,甚至制造谎言,挑动民众情绪,火上浇油提供了可能。          二          动荡发生后,美国及一些欧洲大国积极介入,给中东乱局增添了许多复杂因素。奥巴马政府虽决定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向亚太东移,在中东实行战略收缩,但不会放弃中东,脱身而去,而要继续保持在中东的主导地位。美国并不希望中东出现大的动荡。阿拉伯世界动荡发生后,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首先是防止动荡危及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和战略利益;同时,从推行“民主”、“自由”等西方核心价值观出发,极力将动荡引向“民主运动”和“颜色革命”的方向。这种取向使得美国对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政策,实行双重标准。在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出逃后,美国开始是力保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不希望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出现问题。但随着埃及民众抗议活动愈演愈烈,美国担心局势失控,转而迫使穆巴拉克辞职,将权力交给美国信赖的埃及军方,以确保美国对埃及的控制。在巴林,掌权的逊尼派穆斯林只占人口的30%,70%的无权民众是什叶派穆斯林,并与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有着密切联系。巴林的民众抗议活动引起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的担心,也令美国不安,于是美国默许沙特、阿联酋联手出兵,对巴林抗议民众实行军事镇压。利比亚主要是长期积累的部落矛盾激化而形成动乱。美、欧夸大卡扎菲对反对派的镇压是“屠杀”民众,予以制裁,并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随后又利用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对利比亚发动空袭战,支持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扩大内战,极力推翻对西方不很驯服的卡扎菲。战争造成利平民重大伤亡,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困难,大量难民逃亡国外。西方在利比亚的所作所为,完全不是在执行旨在避免平民伤亡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而是要推翻卡扎菲,控制利比亚。美国煽动叙利亚反对派扩大事态,继而宣称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丧失了执政的合法性。美国虽要求也门总统下台,但留有余地,担心也门演变成各派势力割据,四分五裂、群龙无首的又一个索马里;更担心基地组织趁乱发展,难以收拾。          三          阿拉伯世界的动荡既不同于摈弃社会主义,选择资本主义的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剧变,也不同于要摆脱旧体制,投向西方的颜色革命。这是一场原因复杂、目标多元、发展方向尚不确定的社会和政治动荡。这次动荡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和“草根性”,没有明确的纲领,没有相对统一的政党领导,也没有出现具有号召力的领袖人物。在突尼斯和埃及,民众因不满现状而举行抗议,最终导致最高领导人下台,政权更迭,确有些“革命”的味道;但在巴林主要是教派矛盾;在利比亚主要是部落冲突;在也门既有部落矛盾,又有南部分裂势力与中央政府的博弈,还有基地组织的介入;在叙利亚则存在着教派矛盾和民族矛盾。同时,在发生动荡的国家中,事态背后都有大国的插手,甚至操纵。笼统地将阿拉伯世界当下的政治和社会动荡称之为“阿拉伯革命”或“阿拉伯之春”并不妥当,既不准确,也与西方别有用心的称谓趋同。     这场动荡充分地暴露了阿拉伯国家面临的众多矛盾,阿拉伯精英不可避免地要探索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只有妥善地解决了这些矛盾,才有可能实现阿拉伯民族的真正复兴。因此,这场动荡有可能开创阿拉伯民众寻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公正民主,外交独立自主的新道路的历史时期。这将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必然要经历多次曲折与反复的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大动荡与大变革将成为阿拉伯世界的主旋律。人们期待在经历大动荡和大变革之后,一个繁荣、强大、文明、进步、充满活力的新阿拉伯世界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          阿拉伯世界将经历的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必然会分成若干阶段。当下这轮动荡是进一步激化和扩大,还是逐步平息下来,令人关注。     埃及走向稳定尚须时日,爆发“第二次革命”的危险虽不能完全排除,可能性并不太大。埃及现在是军队掌权,临时政府执政。原定9月举行的议会选举推迟,但仍计划在年内举行。在埃及除军队外,组织最为严密的是穆斯林兄弟会。世俗力量则分裂成反穆巴拉克派和亲穆巴拉克派。穆斯林兄弟会正积蓄力量以争取在议会选举中获得45-50%的席位,对街头抗议活动已不十分热心。反穆巴拉克的埃及青年运动多次组织广场抗议,也能动员十几万甚至二十多万人参加。他们一度提出要“打倒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后担心军方镇压,不再喊此口号。埃及当前面临的问题是,政府软弱无力,社会混乱无序;经济形势恶化,民生更加艰难。埃及民众经历动荡后,安全得不到保障,生活照样艰难,没有得到什么切实的好处。抗议活动对民众的吸引力在减弱,在部分民众中还出现了怀旧情绪。8月3日,埃及公开审判穆巴拉克及其两个儿子。这是军方在反穆巴拉克势力的强大压力下安排的。亲穆巴拉克派的民众上街对前总统表示支持,两派发生了冲突。穆巴拉克称雄一世,“主动”辞职,却落得个受审判的下场。对此,埃及民众情绪复杂,分裂加剧。[2]这对其它阿拉伯国家政局也会产生影响。如何妥善处理对穆巴拉克的审判和量刑,在反穆巴拉克派的诉求和亲穆巴拉克派的承受能力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对埃及执政当局智慧和能力的考验。临时政府组成后,对埃及外交政策有所调整,最突出的是表明了要与伊朗恢复外交关系的意向,解除了对埃及和巴勒斯坦加沙地区边界上的拉法口岸的封锁。这些调整顺应了民意,但违反了美国的意愿。     北约对利比亚发动空袭战已有5个多月,卡扎菲的军队受到重创,反对派在西方国家的支持和援助下,逐渐发展壮大。北约曾寄希望于“斩首行动”,炸死卡扎菲,未能成功;又企图策反政府军有生力量“起义”,未能得手[3];有人提议北约派出地面部队,直接推翻卡扎菲,但安理会决议明确禁止,而且出动地面部队的后果也难以预测,西方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7月31日,法国国防部长承认,利比亚反对派不可能凭借自身力量攻占的黎波里。尤其是,反对派的军事首领尤尼斯遇刺身亡,暴露了反对派内部严重的矛盾和分歧,使西方国家十分尴尬和无奈。北约内部分歧加剧,困难重重。英国空军上将承认,如轰炸持续下去,英军的资金和弹药将出现短缺。法国为此战已耗资1.6亿欧元。美国国防部长坦言,未来90天内,许多国家的军队能力将耗尽,它们会向美国求助来填补空白。[4]北约28个成员国,原本仅8个国家参与对利军事行动。从8月1日起,参战的挪威撤回了全部战机。[5]有舆论认为,如果没有北约的军事行动和对利反对派的支持,利比亚的内战早已结束,也不会有如此众多的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北约在利比亚的所作所为和处境,既凸显了西方大国的霸道和自私,也暴露了西方大国力不从心,不能为所欲为的困境。     美国公然煽动叙利亚反对派扩大事态并极力孤立叙利亚政府。8月2日,美国驻叙大使公开表示,他将执行奥巴马总统的指令,加大对叙政府的压力,并与各国一起孤立叙政府。他承认,美国一直在与叙反对派人士接触,评估其需求及美国所能提供的帮助。他说,叙利亚危机为美国提供了推进价值观和政治原则的机遇,美国应该考虑“后巴沙尔时代”了。[6]此前不久,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宣布:巴沙尔已失去执政的合法性。[7]叙政府为了缓和局势,召集各政治派别代表及反对派独立人士举行民族对话磋商会议,但主要反对派拒绝参加。政府还通过政党法和选举法,表示愿意加快改革步伐,反对派也不认可。叙利亚境内外多个反对派于6月30日宣布组成“叙利亚全国民主变革力量民族协调机构”,声称要推翻政府。反对派组织了多场大规模的游行抗议活动,参加人数多达百万。反对派的极端势力还发起暴力活动,遭到政府军警的镇压。7月31日,军队对动乱城市哈马市和代尔祖尔市采取行动时,与反对派武装分子交火,造成约140人死亡,成为自3月爆发抗议活动以来,伤亡人数最多的一天。这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西方积极要求安理会通过决议,予以谴责。经过闭门磋商,安理会最后决定发表主席声明,既谴责叙利亚政府的镇压行为,也呼吁各派势力停止暴力活动。[8]沙特等几个海湾阿拉伯国家对叙政府的镇压行动也予以谴责。美国等西方国家进一步加强对叙制裁。叙利亚局势还在恶化。人们关心的是西方大国会不会像对利比亚那样,对叙发动军事打击?一般认为,西方大国对叙发动军事打击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是:一,西方大国难以获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安理会1973号决议被西方大国利用,发动了对利比亚的空袭战。利比亚战争的教训使得安理会多数成员国不可能再同意对叙利亚通过一项类似1973号的决议。二,西方大国在利比亚战争中骑虎难下,不敢也无力再对叙利亚发动战争。三,利比亚得罪了海湾阿拉伯国家,在阿盟中处于孤立地位,而叙利亚与阿拉伯各国关系良好。阿盟新任秘书长阿拉比也批评美国干涉叙利亚内政。[9]四,叙利亚还与伊朗、黎巴嫩、以色列相邻,西方大国要对叙动武,不能不考虑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会作出何种反应。美国还要考虑可能对以色列安全产生的影响。     也门的形势十分复杂,存在着索马里化的危险。     海湾阿拉伯国家用强力平息巴林的骚乱,并用巨额石油美元改善民众生活,保持社会稳定。西方大国从稳定石油供应和价格考虑,也希望这个地区保持稳定。     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约旦等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缓解民众的不满,如修改宪法缩减国王的权力[10]、取消紧急状态法等,取得一定效果,较快地平息了动乱,恢复了社会秩序。     就美国而言,阿拉伯世界这次动荡虽不会改变它全球战略东移的决策,但打乱了它在中东地区战略收缩的步骤,牵制了战略东移的步伐。它并不希望中东乱局失控。但从其“民主”、“自由”等核心价值观出发,它又必然要支持各国反对派的反政府抗议活动。阿拉伯世界的动荡造成大量难民涌向欧洲。欧洲国家本来就经济困难,难以应对难民潮。这也会牵制欧洲大国在中东火上浇油的行动。     总的看来,阿拉伯世界当下这轮动荡由乱到治尚需相当长的时间,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的局势如何发展尤其值得关注。          五          各国由乱到治势将经历一个过程。首先要缓和因动荡而凸显的社会严重对立,包括政府与反对派之间的对立,各派之间的对立。政权实现了更迭的国家,要组成新的议会、政府,恢复秩序和法制。其次要恢复和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实现改革,扩大民主,等等。每一项都耗时费事,甚至还会引发新的动荡。     阿拉伯世界的几支主要力量——军队、伊斯兰势力、世俗民主派势力以及基地组织等极端势力,都会登台表演,参与博弈。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也会介入其中,施加影响。     几乎在所有阿拉伯国家,军队都是一支维护国家独立和统一的重要力量。只要军队不分裂,社会动荡就不致失控。军队走向前台,组成军政府的时代已成过去。军队只能退居幕后操纵,由政客组成政府。在当下的阿拉伯国家,如果得不到军队支持,至少是认可,任何政治势力都难以顺利执政。     伊斯兰势力往往会利用社会动荡之机扩大影响,壮大队伍。在本•阿里执政期间,突尼斯的伊斯兰势力遭到沉重打击,力量大大削弱,现在则快速发展。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在穆巴拉克执政时为非法组织,现在不仅合法,而且扬言要在下届议会选举中获得45-50%的席位。阿拉伯多数民众不接受极端思潮,伊斯兰势力要想发展,必须采取温和路线。因此,即使伊斯兰势力控制了议会,甚至主导组阁,也不会出现伊朗式的政教合一的体制。     世俗民主派势力也在发展。这股势力又分民族主义派和极端亲西方派。极端亲西方派不可能博得广大民众的支持。民族主义世俗民主派会联手军方,共同阻止伊斯兰势力掌权。     至于基地组织等极端势力,其破坏能量不容忽视,但得不到广大民众的支持,也不为西方大国所容忍,不可能成为一支参政力量。     西方大国的干预对阿拉伯国家的政局走向仍会产生重要影响。它们当然希望亲西方的民主派上台掌权,但考虑到民众的意向和各派间的力量对比,它们可能会选择支持民族主义世俗民主派与军方合作,以阻止伊斯兰势力得势。     可以预见,动荡后的政府,不论是原来的政府,还是新组成的政府,与过去相比,都将是弱势政府,或者说更加民主的政府。它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同派别的牵制,在决策时会更多地考虑民意。          六          阿拉伯世界经过这场动荡,元气大伤,内聚力减弱,在中东地区及世界上的影响力下降。本地区非阿拉伯国家,如土耳其、伊朗的影响力则相应增强。阿拉伯世界尽管内部矛盾、分歧很多,难以真正团结一致,但毕竟是22个国家的联合体,其影响和作用也不能小视。在阿拉伯国家为主体的中东地区,土耳其和伊朗都难以发挥主导作用。     穆巴拉克下台后的埃及仍处在动荡之中,已无法发挥阿拉伯世界的领袖作用,以沙特为首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在提升。但一旦缓过气来,不论是从政治、军事、经济角度,还是从地缘、人文、历史、人口角度,埃及仍将是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大国。     阿拉伯世界的动荡已经影响了石油的价格,动荡严重的国家经济明显下滑,这些国家与国际社会的经贸交往受到打击,这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产生了负面影响。     美国自冷战结束以来,长期在中东发挥着主导作用。经过这轮动荡,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和作用是加强,还是减弱?前文提到,美国已开始从霸权的巅峰滑落,对国际事务包括中东事务的主导能力在下降。美国迫使穆巴拉克交权,虽符合部分埃及民众的要求,但引起另一部分民众的不满,更使得其它阿拉伯国家的当权者寒心。美国的行为,证实了一位美国人的名言:“当美国的敌人不易,当美国的朋友则更危险。”美国主导对利比亚发动空袭战,公然干涉叙利亚内政,挑动叙反对派扩大抗议示威,只会激发多数阿拉伯民众的反感。阿拉伯民众长久以来蓄积的反美情绪,没有因这场动荡而减弱,而是在加强。通过这场动荡,不少国家的伊斯兰势力又有所发展。它们的理念与美国的中东政策格格不入。伊斯兰势力和民众的诉求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将加强,可以预计,动荡后的阿拉伯国家不可能像以往那样配合美国的中东政策。前文提到的埃及临时政府对外交政策的初步调整就能说明问题。美国在中东的主导能力还会继续减弱,但美国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包括中东事务在内的国际事务的主导能力虽有所下降,其主导地位尚未根本动摇。阿拉伯国家仍将重视对美关系,它们在政治、军事和安全等许多方面还会有求于美,但阿拉伯国家向东看的倾向会继续加强。          (安惠侯,外交部亚非司前司长,曾任驻埃及等五国大使)          注释:     [1]唐志超:《中东剧变及其战略影响》,《亚非纵横》,2011年第4期。     [2]黄培昭、张梦旭:《穆巴拉克躺在病床上受审》,《人民日报》,2011年8月4日。     [3]柳洪杰:《反对派难推翻卡扎菲 利变局还得靠“内乱”》,《解放日报》,2011年8月2日。     [4]《美防长称北约在利只能再撑90天》,《参考消息》,2011年7月13日。     [5]孙天仁等:《北约打击利比亚后劲不足》,《人民日报》,2011年8月3日。     [6]王恬:《美国积极接触叙利亚反对派》,《人民日报》,2011年8月4日。     [7]王恬等:《美宣称叙总统失去执政“合法性”》,《人民日报》,2011年7月13日。     [8]《安理会呼吁叙利亚各方停止所有暴力》,《人民日报》,2011年8月11日。     [9]《阿盟批美干涉叙利亚内政》,《参考消息》,2011年7月15日。     [10]《摩洛哥公投通过新宪法》,《参考消息》,2011年7月3日。          来源:《战略与管理》2011年第7/8期合编本。     责任编辑:杨春升 本文责编: 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评论 > 环球评论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44110.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www.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非经特别声明,本网不拥有文章版权。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安惠侯:阿拉伯世界政治和社会动荡的原因及影响 相同主题阅读 安惠侯:阿拉伯世界政治和社会动荡的原因及影响 张红:西方新殖民现身利比亚 马晓霖:中东乱局——制度设计与发展模式之误 吴澧:端起碗吃肉,吃饱了打倒卡扎菲 李玉东:真正的麻烦也许刚刚开始 国家重建会遇哪些挑战 利比亚面临怎样的未来? 张伟 孙闻:欧洲国家逐鹿“后卡扎菲时代” 张伟:利比亚局势的多重悬疑 弗朗索瓦·埃斯堡:利比亚:小战争,大影响 严庭国:后卡扎菲时代:利比亚往哪走? 国际观察:穿越中东动荡的迷雾 巴黎会议能否引导利比亚走出乱局 郭晓东:稳健的参与者:中国在利比亚战后重建中的角色定位 东方早报:给人民选择权,给所有人退路 聂振宇:卡扎菲“跑路” 中国外交更“现实” 杨元勇:利比亚不再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于时语:利比亚赢家输家大盘点 张文木:利比亚战局突变及其后果 李铁:卡扎菲误判了什么 李伟建:如何走出“被全球化”困境  

阅读更多

林彪暗杀毛泽东是制度的悲剧

           林彪暗杀毛泽东是制度的悲剧 2011-09-13 08:26:39  林彪在学习毛泽东著作(资料图片)  林彪在学习毛泽东著作(资料图片)  林彪在学习毛泽东著作(资料图片)  林彪在学习毛泽东著作(资料图片)  林彪在学习毛泽东著作(资料图片)                    1955 年 9 月 27 日 ,中南海怀仁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衔授勋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这一天有十位开国功臣被授予元帅军衔,其中最年轻的是林彪,时年 49 岁。 这一天,毛泽东主席不会想到——追随他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的林彪后来会精心谋划暗杀他,当时的林彪也想不到自己会有一天“调转枪口”成为“遗臭万年”的政变者,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1969 年 4 月 1 日 至 24 日,中共“九大”在北京召开。在“九大”通过的党章总纲中有这样一段堪称经典的文字:“林彪同志一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最忠诚、最坚定地捍卫毛泽东同志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林彪同志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 这个被党纲确立为接班人的林彪,谁也没想到他会准备发动武装政变以暗杀毛泽东的方式“接班”。 1971 年 3 月,林彪集团策划了一个“ 571 工程”计划。所谓“ 571 ”,即“武装起义”的谐音,图谋“夺取全国政权”。由于阴谋败露,当年 9 月 13 日,林彪乘飞机外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坠机身亡。 1981 年,林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林彪,为什么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他为什么最后要选择以暴力(强迫)的方式获得国家最高权力呢? 从中共后来公开的林彪集团《〈“ 571 工程”纪要〉及其实施》的秘密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披露的这样一些内容: ——(九届二中全会以后)政局不稳,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右派势力抬头,军队受压;十多年来,国民经济停滞不前,群众和基层干部、部队中下干部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不满情绪日益增长。敢怒不敢言。甚至不敢怒不敢言;统治集团内部上层很腐败、昏庸无能、众叛亲离。 —— B — 52 (注:代指毛泽东)好景不长,急不可待地要在近几年内安排后事。对我们不放心。如其束手被擒,不如破釜沉舟。在政治上后发制人,军事行动上先发制人。 ——当前他们的继续革 [ 和 ] 命论实质是托洛茨基的不断革 [ 和 ] 命论,他们的革命对象实际是中国人民,而首当其冲的是军队和与他们持不同意见的人。 ——他们的社会主义实质是社会法西斯主义,他们把中国的国家机器变成一种互相残杀,互相倾轧的绞肉机。把党内和国家政治生活变成封建专制独裁式家长制生活。 ——当然,我们不否定他在统一中国的历史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革 [ 和 ] 命者在历史上曾给过他应有的地位和支持。但是现在他滥用中国人民给其信任和地位,历史地走向反面。实际上他已成了当代的秦始皇,为了向中国人民负责,向中国历史负责,我们的等待和忍耐是有限度的! ——他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列主义者,而是一个行孔孟之道,借马列主义之皮、执秦始皇之法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封建暴君。 ——独 [ 和 ] 裁者越来越不得人心, …… 无须再引用了,以上足以表明:林彪是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并且代表了当时社会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 然而,林彪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当时的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按照当时的权力规则,他除了选择暴力的方式获得权力外别无选择。暴力的方式即强迫的方式。 当时是怎样的权力规则呢? 中国共产党建党始于 1921 年,这个党从诞生之日起到 1949 年获得全国政权,就是靠武装革命——靠暴力(强迫)消灭暴力(强迫)获得的。中国共产党从几十年残酷的武装政治斗争中逐渐发现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中国共产党武装革命的成功,从理论和实践上确立了一个坚定不移的规则:权力来自强迫,即强迫是获得权力的唯一选择。 林彪戎马一生,跟着毛泽东南征北战,武装革命、暴力斗争的成功经历使“权力来自强迫”的规则在枪林弹雨中溶入了毛泽东、林彪那一辈人的血液里,时刻滋养着高度紧张的脑细胞。 任何成功的事件都为他人效仿提供了一种规则。只要这种规则有可能使人占有最大利益,任何人都可能会按照这种规则进行选择,即:有什么样的规则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选择。占有最大利益永远是人的第一选择。(王大豪《利益论》) 林彪似乎可以靠耐心等待获得国家最高权力,但他怕自己的身体“熬不过”毛泽东。而且,特殊的权力规则派生出的残酷的权力斗争,也使他的前途充满了变数。虽然林彪接班人的地位已被神圣的党章确立,但深谙权力规则的林彪明白:无论是韬光养晦,还是党章,都是靠不住的。一个人靠专权使他人获得权力,这个人也可以靠专权使他人失去权力。 1969 年 11 月 12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含冤去世。 刘少奇之死,使得身为元帅的林彪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命安全及国家命运感到极度焦虑,本能的自卫意识与使命感使他不得不决定以死相拼。他本可以苟且偷生,即使不免冤死,将来也会有一个很隆重、很体面的追悼会为他平反,恢复名誉。作为身经百战的元帅,他不可能没有考虑到失败的可能,不可能不知道“成者为王败者寇”的道理。但他最终还是冒天下大不韪执意担负起扭转乾坤的责任,为了个人、也为了国家,他也因此被一些后人称为“野心家”。 在任何一个民主的国家,任何人都有权利竞选国家元首,没有人会因此被斥为野心家。但在林彪生活的那个年代的中国,谁如果说想当国家元首无异于自杀。 当“权力来自强迫”成为被公认的规则的时候,暗杀毛泽东成了林彪别无选择的选择。 然而,林彪的强迫遭遇到了更大的强迫。他的最后一战失败了,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且死得很惨——惨不忍睹。 林彪——这位曾指挥千军万马、叱咤疆场的元帅,最后却在政治权力的角逐中葬身异国,粉身碎骨,成为孤魂野鬼。 即使林彪以强迫(暴力)的方式获得了国家最高权力,对国家和人民来说同样是悲剧。人们已经无须假设他“武装革命成功后”会怎样行使权力,因为他的“ 571 工程”计划昭然若揭的表明——他会继续恪守使他成功的规则:权力来自强迫。 规则的继续,意味着一切都会继续。 假设死去的人活着会怎样,以假设来争论谁是谁非都没有意义,因为一切假设都不等于事实,而只有事实才有说服力。 林彪之死至少可以证明这样一个事实:林彪的悲剧是制度制造的悲剧,这种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所有人的悲剧,包括是那些审判林彪“叛国案”者的悲剧。      林彪为何要“叛国” 出逃?在民主国家中,想当国家元首的人为什么不会因为竞选元首失败而叛国出逃? 无异,林彪“叛国” 出逃是为了避免暴力(强迫)的惩罚而做出的被迫选择,这是“权力来自强迫”这一规则导致的必然选择。 林彪事件后,林彪成了中国人眼中最大的造假者——他说了很多极端吹捧毛泽东的话被当做最经典的造假案例。其实,最大的造假者是没有言论自由的制度。强迫是谎言之母。凡是谎言满天飞的地方、凡是歌功颂德之声成为主旋律的地方、凡是说真话会有牢狱之灾的地方,必是缺乏言论自由的地方。林彪言不由衷的两面派做法,是当时那种制度之下的必然选择。他只有在说假话竞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他才能获得最大的安全、最大的利益。因为说真话会受到严酷的惩罚,所以争先恐后说假话便成为邀功请赏的最佳选择。如果没有中大奖的诱惑,有谁会去买彩票呢? 悲剧性的制度不结束,悲剧就不会落幕。 1976 年 10 月,制度的悲剧又重演了:试图以强迫方式获得权力的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集团,被华国锋及其支持者以先发制人的强迫方式夺去了权力。 虽然邓小平曾被强迫方式多次夺去权力,但他对华国锋以强迫方式获得权力欣喜不已,因为“四人帮”的倒台使他有了复出的希望。 华国锋以惊心动魄的强迫方式获得的权力,使邓小平成为最后的赢家。当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后,对获得的权力备感珍惜。他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务实精神,艰难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经济发生了飞跃性的进步。 邓小平虽然无愧于他获得的权力,但他对得到权力的传统规则耿耿于怀。因为这种规则曾使他三起三落,使人民经历了一场浩劫,他深知其害。面对经济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权力规则——从而保住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这成为邓小平一生的心结。 他曾心有余悸地说,当初抓(强迫方式)“四人帮”是非常时期的非常选择,警告同仁“下不为例”。但这种警告的效力有多大的持久性呢? 1986 年 9 月 3 日 ,邓小平会见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时,他不无忧虑的坦言: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1986 年 9 月 13 日 ,邓小平在听取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汇报时再次透露出他的焦虑:我们越来越感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989 年 9 月 4 日 ,邓小平对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说:我多次讲,一个国家的命运寄托在一两个人的威信上是很不正常的。 关于规则的作用,邓小平有深刻地认识。他有一段睿智而经典的讲话:“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我们今天再不健全社会主义制度,人们就会说,为什么资本主义制度所能解决的一些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反而不能解决呢?……毛泽东同志……由于没有在实际上解决领导制度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仍然导致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年迈的邓小平迫切想建立一种新的权力规则——新的规则可以使任何人都不会选择强迫(暴力)方式改变政权。 一种新规则的扎根和生长,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培育。然而,生命给邓小平的时间太有限了,我们也不必苛求这位进入垂暮之年的老人把什么事情都替我们做好。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当胡锦涛顺利当选党的总书记时,邓小平已经去世。这次权力的和平更替,标志着邓小平等第二代领导集体确立的新的权力规则第一次经受住了考验。 无论任何名义的革命或社会制度,只要是以一种暴力(强迫)代替另一种暴力(强迫),其本质上还是对强迫的复制,只是复制者(强迫者)不同而已,而多数人还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被迫的命运。   “权力来自强迫”的规则确立的价值标准是:强迫是最大价值,只有强迫占有才能获得最大利益。 “权力来源于自由”的规则确立的价值标准是:自由是最大价值,只有自由占有才能获得最大利益。 有什么样的规则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选择。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规则呢? 我们需要的不是“权力来自强迫”的规则,而是“权力源于自由”的规则。 只有结束制造林彪悲剧的制度,林彪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作者:王大豪     —————————————————————————————————————— 附: 林彪简历   林彪,湖北黄冈人。 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毕业后,在叶挺独立团任排长。 1927 年参加南昌起义。 1928 年随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到井冈山。 1930 年后,历任红四军军长、第一军团军团长,参加长征。 1937 年任红军大学(后称抗日军政大学)校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 115 师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解放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 全国解放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七、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副主席。 “文化大革命”中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结成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阴谋败露后,于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坠机身亡。一九七三年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一九八一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阅读更多

高祖贵:世界在延续中变革调整

  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战争、冲突、动荡与紧张事态似乎比以往更多一些。从2001年的“911”事件开始,紧随其后的是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粮食危机和金融危机,以及席卷西亚北非的大变局和利比亚战争,而所有这些重大事件并非此起彼伏,而是彼此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相互关联,相互交织叠加共振,连续不断地冲击整个世界,至今依然在发展。如今,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冷战结束甚至可以回溯更早时间以来已经形成的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等进程仍在发展,在延续的同时呈现一些新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进程长期持续发展所累积的效应,加上“9?11”事件以来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冲击、洗礼和催化,推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和安全等不同程度地开始经历转型,转型的长期性、过渡性、渐进性、曲折性和多变性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和不同领域时有不同显现。这些特点使得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的发展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非传统安全问题大幅凸显   “911”事件是迄今国际恐怖主义的极端之作。事件发生后,美国小布什政府随即高举反恐大旗,把反恐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首要目标,对内检审和改革国家情报机构,组建国土安全部等,对外以反恐划线,很快发动阿富汗战争,并加强金融和情报反恐合作。受此冲击,世界首先在安全领域发生变化,那就是恐怖主义与反恐迅速上升为国际政治与安全方面的焦点议题,其他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受关注程度相对下降。   从恐怖主义威胁的发展看,继“911”事件之后,除了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地针对美军和北约部队的持续不断的恐怖袭击之外,又发生多次针对西方国家和西方游客的重大恐怖袭击,诸如2002年印尼的巴厘岛爆炸案、2004年3月11日西班牙马德里汽车爆炸案、2004年9月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2005年7月7日英国伦敦地铁爆炸案、2008年11月印度孟买系列爆炸案,等等。2009年9月被挫败的纽约地铁爆炸阴谋和2009年12月未遂的圣诞炸机案等,也使世界感到惊悚不断。在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备受追剿的情况下,阿拉伯半岛“基地”分支机构、印尼“祈祷团”、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等其他与“基地”组织有关或无关的恐怖主义组织日趋活跃,整个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呈现分散化、多元化、本地化和小型化等特点。对于美欧来说,本土的而非外部输入的恐怖主义所构成的威胁近年来明显上升。   从反恐方面看,美国通过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种方式来打击恐怖主义,十年的实践不仅已经充分证明效果的有限性,而且表明将激起更多的恐怖袭击。也许正由于此,美国才在也门采取了出钱出枪而不是直接军事介入的办法来推动萨利赫政府反恐。国际反恐合作在“9?11”事件之后迅速成为“主旋律”,尽管在伊拉克战争后合作动力和势头有所下降,但至今已然发展成为基本趋势。随着美国历经10年努力最终于2011年5月2日击毙本?拉登和本土恐怖主义的威胁不断上升,美国一方面在海外进一步施行“情报+精确打击”的反恐策略,同时开始把反恐重点转向国内。8月3日,奥巴马政府公布题为“提升地方伙伴能力,防范国内暴力极端主义”的战略,表示要以社区为中心开始提高美国国内防范包括恐怖主义在内的极端主义的能力。其他主要国家也纷纷把反恐作为比较优先的事项来处理。   在恐怖主义与反恐占据国际安全议程焦点位置的同时,社会层面因失业严重、福利水平下降、宗教和种族矛盾加剧等问题导致的反对政府、破坏稳定的威胁明显上升。金融危机、粮食危机、自然灾害(地震、洪灾、旱灾)、大规模传染病疫情等其他非传统安全问题在国际安全议程中的地位也不断攀高,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加强调更加全面和更具综合性的安全理念,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国家安全战略,普遍大幅加强应对非传统安全的能力,甚至为此调整军事战略,包括调整军队职能和相关机制,变革军队结构、武器装备和作战方式等。非传统安全合作作为国际安全合作的新领域和新亮点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主要大国实力消长加剧国际关系重组   美国是“911”恐怖袭击的直接受害者,其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安全自信心遭遇空前挫伤。小布什政府无论是被激怒而采取了非理性的报复战略,还是顺势利用“9?11”事件提供的契机既打击恐怖主义又大力推进早已有所谋划的地缘战略,总之其后来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重大举动,不仅使美国付出较大的软硬实力代价之后至今尚未完全撤出伊拉克和阿富汗,而且持续激化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至今尚未缓解。再加上金融危机对美国金融和经济的严重影响,这一连串因素共同导致美国从小布什上台之初盛极一时的权势地位相对下滑,迫使其越来越多地注重国内问题,对外政策从单边主义到多边主义再到发挥自身巧实力和借助外部多方力量维护地区和全球领导地位的趋向日益明显。   从全球战略层面看,过去十年国际战略格局最重要的变化就是美国在“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冲击下,实力和影响力相对下降,“全球领导作用”的发挥所受制约增多。这一突出变化,加上欧日实力稳中有降,以及新兴大国实力地位相对上升,导致世界主要力量之间的相互差距有所缩减,彼此关系重组明显加快。美国起初与主要大国合作反恐,之后大行单边主义发动伊拉克战争,再之后寻求与各国共同反危机抗衰退,如今则是一边强化与欧日等西方盟友传统关系,一边增加对中印等新兴大国借助,以维护其全球领导地位。受此牵动,大国关系过去十年的演变呈现合作加强——分歧上升——合作加强——分歧上升的波浪态势。   如今主要大国都在为各自未来的战略优势加紧战略谋划,调整内政外交,积极展开竞争。一方面,主要大国都在着眼解决各自国内发展面临的中长期重大问题;另一方面,都着眼争取各自在国际和地区格局中的有利地位而展开布局,美欧围绕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全球经济治理方向,美俄围绕中亚和中东欧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变动,中美日印围绕亚太格局重组走向,不同层面的博弈都在交织发展,明显增添了国际战略格局变动的错综复杂多变程度。这轮竞争和博弈的结局取决于谁调整方向正确、谁调整速度快、谁率先调整到位、谁的战略和政策实施顺畅有效。    国际机制转型深化推升权利博弈   正如前述,世界在“911”事件以来一系列重大事件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连续冲击下,从安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开始转型,诸多全球性和地区性问题泛起,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加快,所有这些变动都势必逐步浮现于国际机制,推动“911”事件之前早已开始的国际机制和平渐变加速。   从全球层面看,联合国体系作为当今国际体系的主要支撑,其适应国际形势变化的改革小有进展。2005年成立了建设和平委员会,用人权理事会取代人权委员会,改善和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开启安理会改革进程。2009年有关安理会改革的政府间谈判正式启动,各方博弈艰难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的股权结构和职能调整取得进展,根据2010年通过的改革方案,两大机构分别向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转移6%和3.13%的投票权。从金融稳定论坛变身而来的金融稳定委员会围绕强化信用评级机构和衍生品监管等问题进一步调整和探求发展方向。世界卫生组织寻求在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疫情发布、疫苗研发、治疗指导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大力帮助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同时致力于将其下属的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改造成“最重要、最广泛的消除世界饥饿的国际交流和政策协调平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寻求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断升温的背景下向新的国际气候治理机制转变。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继续增强适应核裁军和核不扩散新形势的行动能力的同时,以帮助应对日本核辐射危机为契机,着力强化在核能和核电安全方面的国际领导力。   从大国关系和地区层面看,成立于1999年的二十国集团(G20)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催化和全球经济治理需求的强劲拉动,上升为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加强全球金融监管、开展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全球经济转型的主要平台。八国集团寻求重新定位,酝酿扩容和调整职能。“金砖四国”峰会从概念走向现实并扩大为“金砖五国”,朝着兼顾有效务实合作和准机制化的方向发展。北约加快全球化转型,力求成为与“民主国家同盟”理念相配套的全球性“磋商国际安全事务的中心”。欧盟在债务危机的洗礼中探求进一步整合成员国内外政策,穿越“转型时刻”迈向一体化建设的新阶段。亚太地区的上合组织、东盟与中国(“10+1”)、东盟与中日韩(“10+3”)、中日韩峰会、美国与东盟(“1+10”)机制、东亚峰会(“10+6”)、亚太经合组织(APEC)、“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等多个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竞争互促。南美洲国家联盟向共同体建设迈进。非盟把“非盟委员会”提升为专门负责防务、外交与外贸谈判等事务的“权力机构”,阿盟在应对诸多挑战过程中寻求整合阿拉伯世界,二者都力求在中东大变局的应对过程中加强内部协调和提升影响。   这些变化部分是各种机制调整自身以适应全球和地区治理新形势的需要,部分是新崛起者为争取与自身实力地位相称的权利而促使既得利益者让渡部分权利,还有部分是主要力量围绕地区和国际体系转换中的规制权和影响力展开角力。和平条件下权利重新划分和规制厘定的艰难决定了国际和地区机制变革演进的缓慢,外交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使得国际和地区机制的新旧部分在相当长时期内将并存、交织、磨合和竞争,不断优化重组,权力结构将更趋多元化和网络化,整个体系的运行将变得更加复杂、充满变数甚至显得有些混乱。

阅读更多

颜昌海:9.11十周年,历史之轮有望重归正途

9.11 恐怖袭击 10 周年临近,美国前总统布什接受“国家地理频道”专访,讲述他 9.11 当天的无助、无奈、愤怒。据台湾中央社报道,“ 9.11 ”当日,时任总统的布什正探访佛州一所小学,听学生讲故事,幕僚长卡德突然在耳边告诉他第 2 架飞机撞向世贸大楼,他那刻一脸愕然。布什早前接受国家地理频道“ 9.11 ”特辑专访,他忆述首架飞机撞向世贸大楼北翼时,以为只是架小型飞机,还心想“老兄,不是天气差就是机师有问题”,到第二架飞机撞过去,幕僚长安迪•卡德告诉他“美国正遭受敌人攻击”,方察觉是恐袭。 布什在新书《抉择时刻》中也回忆了当时的情景:“这时,我感觉身后站了一个人,卡德凑近我,悄悄对我说:‘又一架飞机撞上了世贸中心双子塔中的另一座大楼。’他说的每一个字都故意带着他那马萨诸塞州的口音,‘美国正遭受袭击’”;“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愤怒。竟然有人胆敢袭击美国。他们一定会为此付出代价。之后,我看着面前的孩子们那一张张无辜的面孔,这些无辜的孩子与那些残忍的袭击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数百万象这些孩子一样的人们需要依靠我来保护他们。那时,我下定决心绝不会让他们失望。” 当时媒体捕捉到布什不断点头,神色凝重,似乎再也无法融入教室里的动静,他的贴身幕僚也在一旁不断交头接耳。突然变成战时总统的布什说,他坚持返回白宫。 就在华府的五角大厦也被攻击之后,布什搭上空军一号返回华府,在椭圆形办公室而非地堡发表演说,希望给国人信心。他召开记者会发表反恐宣言。媒体形容当时的布什,就像在跟看不见的敌人奋战,因为一开始,美国并不知道发动攻击的是谁。布什坦承感到无助:“最无助的一刻,是从电视机看着人们由大楼跳下来。我完全无能为力。” 虽然未掌握有多少客机被恐怖分子劫持,布什做了一个艰难决定,就是下令空军击落拒绝降落的客机。一架客机之后在宾夕凡尼亚市郊坠毁,他以为那是空军执行了命令,后来才证实是客机的英勇乘客一起上前制服劫机者,自我牺牲免客机作为恐袭武器。当时传闻,客机撞击目标就是白宫。…… 就是这样,当恐怖来袭,上至总统下至民众,能如此从容、英勇和坚决地反击之。 10 年过去了,美国社会有效发挥军事力量对敌人迎头痛击。 10 年来在阿富汗与伊拉克长期驻军,改变美国 70 年代越战结束后,从未大规模干预外国的军事政策。《华盛顿邮报》引述美国国防部资料, 3 万 3739 名美军在韩战阵亡, 4 万 7434 名美军死于越战,此后 30 年,美军并未在海外遭遇重大伤亡及长期参与战事;而 9.11 事件后将近 10 年,至今有 3521 名美军死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相对于韩战与越战爆发大规模社会运动,美国社会普遍接受以军事力量争取和平的手段,即使经济前景不佳,国防预算及海外军事支出也省不得。 《华盛顿邮报》称持续 10 年的国内外反恐战争,将美国带进“战争无止境”的时代,只有战争才有和平的想法反映在社会各角落。学校的爱国教育,街头与购物中心无所不在的保安警察,连线上游戏都以联军在阿富汗与伊拉克的战事为内容而大受欢迎。 以政治手段争取和平在华府政治圈已不再受欢迎,众议院年初投票将旗下美国和平研究所预算全数删除,虽然最后仍获拨款,负责人认为“和平”一词无法反映现实,建议将研究机构改名为“冲突管理”研究所。 9.11 事件发生后,美国民众愿意为价值观一致的国家安全而付出任何代价。 那么,十年后的今天,人们从中得到什么警示和反思?不断有学者对此进行解读。 曾撰写“远华案黑幕”一书的作者、著名时事评论员盛雪女士认为,像“ 9.11 ”这样的一个巨大的悲剧,的确说明了整个人类社会面对了一个很大的困境;人们都知道“ 9.11 ”这个悲剧的表面原因是极端的穆斯林原教主义对美国发起的攻击,但从更深一层来说,人类这种博爱、宽容、理性这些精神是离我们的理想还非常非常的遥远,而且在飞速发展的物质世界中,很多精神层面的东西遭到人类进一步的忽视。她指出,“ 9.11 ”是一个非常典型、具有标志性的一个巨大悲剧,实际上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类似小的悲剧经常发生。事实上人类应该进一步了解在这种信仰、文化、种族、生活方面等这些方面,应该更加的宽容、能够彼此更包容,有一种更高层次的尊重。 盛雪表示,现代成熟的民主国家,比在专制国家、军人统治的国家、甚至是极端的原教主义所控制的国家,人类悲剧少的多,差异非常大。“实际上一个成熟的民主制度,它因为有可靠的司法系统,有自由社会媒体的第三方的监督,也包括它有不同党派之间的这种制衡……等等因素,特别它对这个无权无势的少数人的一种保护机制,它确实是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避免很多的悲剧发生。” 盛雪认为,“恐怖主义对人类的危害,我们已经看得比较清楚了,但是我始终还是觉得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偏颇,就是说反恐怖主义的同时,必须要反专制。”盛雪认为恐怖主义做为一种形式对社会造成的伤害,其实它是有更深的背景和来源:就是专制主义,它就是极权、专制这样一种社会型态。“今天世界上的许多恐怖主义的泛滥,直接就受到专制政权的支持,甚至是培养。另外,一种专制社会制度,专制的思维方式和对社会的管理方式,包括它所造成的这种意识形态等等,它确实是恐怖主义延伸的一个重要来源。” 她还表示,反恐的同时不能舍本逐末,不能够只是注意或者是应对这些表面问题,要真的深入到它的背后去,才能从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杜绝恐怖主义。无庸置疑的事实是,国际上许多恐怖主义的国家,他们恐怖主义的力量、实施恐怖主义的行为,不但在国际上一直在支持恐怖主义,同时也对自己国内的民众一直实行恐怖主义的统治。 盛雪认为,在“ 9.11 ”过去了 10 年之后,一些专制政权的“国家恐怖主义”,达到了更加登峰造极的程度。“它的国家恐怖主义统治的模式比 10 年前、 20 年前还要恐怖。虽然在很多人可能比以前比起来生活方式是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人们在精神层面受到压制、心灵层面受到威胁、行为方式受到限制,在另外一个更大的范围之内受到盘剥和奴役。”所以,今天的国家恐怖主义的统治模式,不但没有任何的缓解,甚至可以说是走到了一个极端的境地,随意抢夺人民的私有财产、私有房产、土地的现象,就是非常直接的诠释。 对国家恐怖主义统治模式的结局,盛雪也早就做了预测,“全球的独裁专制国家都有一个非常相似的结局,从当时整个东欧国家连锁式的变革开始,不管它的政权所谓稳固时期是多么的强大,只要有一个适当的契机,它就会吹枯拉朽一样的一败涂地。” 著名经济学家、时事评论家何清涟指出, 2011 年将是世界历史上重要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北非中东发生的“茉莉花革命”表明:一、人民权利意识的觉醒是这场革命的主要动力。由于权利意识是西方文明独有的,这表明所谓“文明的冲突”,将由国别战争与反恐战争转化为独裁专制国家内人民要求权利与统治者固守权力的内部冲突。二、西方文明与穆斯林文明的冲突退居次要地位,集专制与共产文化为一体的“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将会以内部冲突的形式日趋激化。 9.11 事件发生之后,世界普遍认为亨廷顿《文明的冲突》预言成真——西方文明与穆斯林文化的冲突将成为 21 世纪主旋律。这一忧虑即使在萨达姆覆亡后也未减轻。但到了 2011 年,随着中东北非“茉莉花革命”的发生,突尼斯、埃及等国相继走上民主化道路,伊朗民主化的诉求增强与恐怖主义头子本•拉登的死亡,西方文明与穆斯林文化的冲突――即以国别战争与反恐战争形式发生的冲突已基本结束,并已转化为一国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独裁与反独裁的内部冲突。她以北非中东国家的革命作为判断的事实根据,即人民的权利意识,如民主、自由、人权这些理念,并非穆斯林文明与东亚儒家文明内生的要求,而是人民受到西方普世文明影响后所形成的一种权利主张。 她不否定政治学大师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一书的贡献与影响,他的观察已相当准确地预见到世界几大文明间的冲突,只是他无法预测互联网对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与思想将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现阶段中东北非的青年与 1990 年代中期以前的青年不同。前辈青年所处的时代信息相对封闭,更容易成为统治者宣传蛊惑的对象,其生活出路更多地是进入军队,成为基本教义、恐怖主义、叛乱的兵源。现在这些国家的青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但仍然大量失业,生活无意义,看不到明天。而在互联网的帮助下,青年人了解到世界上除了独裁统治之外,还有尊重个人权利的民主制度,这种制度可以让人民选择统治者,并过上具有人格尊严的生活,因此这代青年很自然地将实现普世价值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 十年间,因 9.11 造成的各种损失和开支总计高达 2.6 万亿美元。纽约审计官员估计, 9.11 恐怖袭击发生后,因建筑损毁、人员伤亡、灾区清理、世贸塔重建等造成的各项损失和开支高达 770 亿美元。这还只是 9.11 引起的经济损失的九牛一毛。有统计资料说:金融公司在此浩劫中直接损失 100 亿美元;因股市暴跌,股票缩水近 1.4 万亿美元;因航班停飞和旅客减少,航空业向政府提出 240 美元的援助;航空旅客因各种安检造成的各种损失达 4170 亿美元;各项国土安全花费 6900 亿美元;在未经通货膨胀率和国债利率调整的前提下,伊拉克军费开支 1.4 万亿美元……。但虽受此重创,美国仍在稳健发展。政治方面,民主制度随着反恐战争扩展到世界各地,自由和人权仍然是美国无法撼动的核心价值;科学技术方面,美国仍然是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国家,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数据,美国科技专利数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经济方面,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科技日益完善和成熟,调整和优化了生产过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除遭遇经济危机后的 2009 年美国经济为负增长 1.9% 外,其余年份经济增长在 2.5% 至 6.7% 之间;文化方面,美国以开放的态度容纳各种不同的文化,世界任何国家的人都可以在美国自由自在的生活,并吸引着世界上最优秀的学子到美国的大学深造。 人们不难看到,美国的资本主义并没有走下坡路,反而越来越繁荣。美国仍旧充当着人类文明创造的发动机。正如古代的文明社会常常要遭受游牧部落的侵扰一样,某些流氓和独裁国家也威胁着现代文明和世界的安全。反恐战争应时而出,借用李大钊的话语形式,“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民主的世界!” 当然,也有学者形容,中国大陆是反恐战争的大赢家。比如美国华人学者熊剑说,“ 9.11 ”事件后美国政府将反恐作为战略重心,先后打了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这两场战争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军费据不同的估计高达数万亿美元,使得美国国债大增,导致一部分保守的美国人对政府越来越不满,引起社会舆论纷争。此前国会与总统之间在提高国债问题上爆发激烈争执以及标准普尔下调美国国债评级,直接起因就是这两场战争开销巨大,所以也可以说是“ 9.11 ” 事件的后遗症发酵。 更糟糕的是 10 年下来,冷战的胜利,再加上高科技革命,当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都睥睨全球的美国,却因为 9.11 ,陷入了一场与徘徊世界的新幽灵——政治伊斯兰几乎力均势敌的抗争。山姆大叔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的绝对优势,在这场抗争中却显得力不从心陷入了深刻的内外危机——对外,令人质疑美国的世界霸权还能延续多久?对内,虽然受到美国社会历史演变的主导,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 9.11 的加剧和恶化。 总之,世界向反恐领域的投入是空前的,这样的人力物力规模可以办成任何事,但反恐的收效与投入比,或许是人类历史上最拿不出手的。它在提示我们,这中间有些差错,或者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不准,或者是我们打击的目标和我们原来想的不一样。 熊剑说,在未来历史学家眼中, 9.11 的最大赢家是中国大陆,乘美国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政治伊斯兰的 10 年中,通过高速发展坐大,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首要威胁。 9.11 之后,若干犹太新保守主义劫持了美国外交政策,把政治伊斯兰立为美国的头号敌手,而忽略了对中国大陆崛起的关注。随着两国经济、贸易、外交交往越来越紧密。这 10 年不仅根本性地改变了美中经济实力的对比,也加深了中美经济“连体婴”关系,使得华盛顿即便要打击北京,也会有投鼠忌器的多重制约。 但是“福兮祸所倚”。以熊剑的看法,北京固然是 9.11 的大赢家,但是 9.11 之后国际环境的改善,也延续了北京以经济发展取代政治改革的痼疾。其结果是国内社会矛盾的深化和体制道德权威的巨大赤字。从长远角度,北京不断增长的道德权威赤字,与华盛顿的金钱赤字一样,都是不可能无限期延续的现象,而且越是拖延,其解决方案越加困难。 熊剑提醒大陆当局:一个有点诡异的结果是, 9.11 对美国和世界的冲击,也对穆斯林社会的产生影响。 10 年以来,本拉登主张的暴力激进主义,在伊斯兰世界的影响不断减小。而主张“议会道路”的政治伊斯兰,开始通过和平途径进入主流政治。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和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就是典型代表。“阿拉伯之春”,为穆斯林社会带来了远比美国高科技军力有效的和平发展途径,随着基地组织头目本 •• 拉登的被击毙以及基地组织的瓦解,美国的战略重心又从反恐重新转向东亚。他以为,这个转移对中美关系将产生什么影响值得密切关注。即,时下又适逢全球经济危机,在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有“罗斯福”愿景的美国民众看来,他是否还需要再一次等待那期望中的“珍珠港”或“ 9.11 ”?是继续布什政府的未尽事业,适时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拉动消费与生产、控制资源和交通,并激发民众走出低谷的心理潜能?还是……?! 对于此,史蒂芬 • 温伯格关于“无神论者的名言”或许会对我们思考有所助益,他说“宗教就是一个普通人视之为真,聪明人视之为假,统治者视之为有用的东西。无论宗教存在与否,善人行善,恶人行恶。但善人欲行善,或恶人欲行恶,就需要宗教”。假如你仍不明白,那“无神论者的名言”还有“绝对的信仰如同绝对的权利那样会彻底腐化,绝对的权利只会在绝对的信仰手中腐化”,“人被教会接受是因其所信,被教会驱逐是因其所知”等等。…… 2011 年 9 月 11 日 ,是美国遭遇 9.11 恐怖袭击十周年。十年前的 9.11 事件,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进程,把原本正在正常行进的历史之轮拖入了一条岔道。 三百多年前,英国的清教徒为了逃避宗教迫害,乘坐五月花号来到美洲大陆,后来创建了美国,独立宣言写道: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的立国之本来源于人生而平等的基督教教义。纵观美国建国后 200 多年的历史,就是在实践平等、自由、人权的普世价值观,并把这种价值观推广于全世界。但进入 20 世纪,共产主义运动以苏联为首开始了在全世界的实验,共产主义暴力革命给世界带来的是战争、饥荒和屠杀以及数以亿计生命的死亡,以无神论和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美国信奉的基督教教义以及普世价值水火难容。共产主义运动成为了近代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命运安全的最大威胁。 为了保护美国的立国之本及普世价值在全球的推行,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成为了世界第一的美国承担起了“国际警察”的任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了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对抗。 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冷战格局,美国经过 40 多年的努力,终于促使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解体,迎来了新的世界格局。中国大陆在冷战后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中国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的军力迅速扩张,被世界舆论视为对美国与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在中国大陆的官媒,在宣传中也称“美国把中国当成最重要的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对手”等等,其实,由于美国的立国之本和所奉行的价值原则,美国从来都不会把一个经济繁荣自由民主的中国当成敌人。相反,一个自由民主的中国的存在,是对世界稳定与和平最大的贡献,被美国当作敌人的是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的政权,是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安全的最大威胁,不仅二十世纪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拥有了核武器的共产政权更是明证: 2005 年 7 月 14 日,时任国防大学防务学院院长的朱成虎少将在香港对记者表示,若因台湾问题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大陆别无选择,“只能动用核武”。他还说,如果中国大陆西安以东的城市在核战争中变成废墟,则美国一两百座城市也将遭到毁灭。此语不仅令全球自由人士骇然,就是大陆民众,也想起毛泽东愿意为苏联共产主义而不惜死掉 3 亿人口的“豪言壮语”,在共产人士眼里,民众的生命草芥不如,可以随意被他们的主义消灭。 有鉴于此,如何消除世界上最后一个共产专制政权,就成为美国的最主要战略目标,美国也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为此而运作进行。但这时发生了 9.11 恐怖袭击事件,从此把美国拖入了 10 年的反恐战争,原本的历史进程由此改变。 但是,今年的 9.11 与以往不同。经过十年的努力,在付出了巨大的经济资源和几千名美国军人的生命代价之后, 5 月份本拉登被击毙,宣告了美国的反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果和根本性的转折。美国终于有机会转过身来。目前,欧洲 44 国全部走向民主,成为地球上第一个都是民选政府的洲际大陆;美洲 35 国,除古巴外,也都实行了选举制度。在亚洲,日本、印度、南韩、菲律宾、台湾、印尼、柬埔寨,都走向了民主。从美国诞生至今才短短的二百多年,但正是由于美国的存在,才给全球带来越来越多的自由。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战略,也正在向这一目标靠近:为世界和平与人类安全,充当好世界警察的角色,消除世界上所有的共产专制政权,迎来自由民主的大同世界。 9.11 十周年,历史之轮有望重归正途。 “华盛顿邮报”指出,从国防部到华府政治圈,美国以和平的外交手段处理全球冲突的思维,不再是优先考量。取而代之的是加强军事设施、重塑领导体系与直接执行恐怖分子追杀令的强硬手段。这样,未来才有真正和平可能的新思维。

阅读更多

BBC | 点评中国:“文明的冲突”今后将如何发生?

911后,世界普遍认为亨廷顿《文明的冲突》预言成真 2011年将是世界历史上重要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北非中东发生的“茉莉花革命”表明:一、人民权利意识的觉醒是这场革命的主要动力。由于权利意识是西方文明独有的,这表明所谓“文明的冲突”,将由国别战争与反恐战争转化为独裁专制国家内人民要求权利与统治者固守权力的内部冲突。二、西方文明与穆斯林文明的冲突退居次要地位,集东方专制与共产文化为一体的“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将会以内部冲突的形式日趋激化。 “文明冲突”的形式发生重大变化 911事件发生之后,世界普遍认为亨廷顿《文明的冲突》预言成真——西方文明与穆斯林文化的冲突将成为21世纪主旋律。这一忧虑即使在萨达姆覆亡后也未减轻。但到了2011年,随着中东北非“茉莉花革命”的发生,突尼斯、埃及等国相继走上民主化道路,伊朗民主化的诉求增强与恐怖主义头子本·拉登的死亡,西方文明与穆斯林文化的冲突――即以国别战争与反恐战争形式发生的冲突已基本结束,并已转化为一国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独裁与反独裁的内部冲突。 我这样说,是以北非中东国家的革命作为判断的事实根据,因为人民的权利意识,如民主、自由、人权这些理念,并非穆斯林文明与东亚儒家文明内生的要求,而是人民受到西方普世文明影响后所形成的一种权利主张。 我也不是想否定政治学大师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一书的贡献与影响,他的观察已相当准确地预见到世界几大文明间的冲突,只是他无法预测互联网对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与思想将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 现阶段中东北非的青年与90年代中期以前的青年不同。前辈青年所处的时代信息相对封闭,更容易成为统治者宣传蛊惑的对象,其生活出路更多地是进入军队,成为基本教义、恐怖主义、叛乱的兵源。现在这些国家的青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但仍然大量失业,生活无意义,看不到明天。 而在互联网的帮助下,青年人了解到世界上除了独裁统治之外,还有尊重个人权利的民主制度,这种制度可以让人民选择统治者,并过上具有人格尊严的生活,因此这代青年很自然地将实现普世价值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 “亚洲价值共同体”的彩虹已消失 香港民众支持中国茉莉花革命 当伊斯兰世界普遍面临世俗化(西方普世价值观念)的冲击之时,亚洲各国包括中国的青年一代也未能免除这种影响。中国作为东亚文明及共产文化的最后一个强大堡垒,又将如何自处呢?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里曾谈到,1980-1990年代促成东亚各国的“亚洲肯定说”是基于以下四个因素:1,亚洲人相信,东亚各国可以维持快速的经济成长,在经济产值上可以超越西方;2,亚洲人相信,经济成功多半拜亚洲文化比西方文化优越之赐,西方文化与社会日益衰败;3,亚洲尽管也有不同社会和文明之间的差异,但共通性更重要。4,亚洲各国相信,亚洲发展和亚洲价值观是其他非西方社会的样板,应该效法。基于此,亚洲社会与中国面对来自美国和其他西方社会的压力,会越来越勇于抗拒。 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出于反恐战争的需要,不得不与中国结成“战略伙伴”。这不仅给中国拓展国际空间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也使中国的专制政治及人权问题所面临的外部压力大大降低。 21世纪零年代前期,北京确实沉浸于“和平崛起”这一幻想中,甚至成功地迫使美国舰队撤至太平洋第二岛链以东海域。但自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中国这个曾让世界充满期待的“第二大国”既暴露出它内部的种种不堪,所作所为也让国际社会看到日益增长的财富并未提升其作为大国的责任感。 随着南海海域争端的尖锐化,东南亚邻国对中国的崛起深感不安,美国在东南亚诸国的邀请下重返太平洋区域。在国内矛盾日益深化的压力下,北京当局不得不重归韬光养晦之道,以安抚美国与周边国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一系列摩擦证明,所谓“亚洲价值共同体”的内部矛盾远大于它们与西方文明的矛盾。 北京自我肯定的基础正在崩塌 北京现在面临的麻烦主要不是来自国际社会,而是国内人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与权利要求。 应该说,经济增长使北京的权力支配欲极度膨胀,曾一度热衷宣扬“中国模式”对“华盛顿共识”形成的巨大挑战。这种自信还表现在北京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满足与本国人民的“面包契约”。 但现在北京已清楚地感受到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面包契约”是把双刃剑,让人民吃饱饭,固然在一段时期内提升了人民对政权的拥护;但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当生存需要这第一层次需求获得满足之后,人的尊严与人的权利等必然会成为国人关注的中心。 另一方面,北京罔顾社会公正的发展方式,以及官僚集团肆无忌惮的腐败掠夺,使中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政府与企业对生态环境那种竭泽而渔的掠夺性使用,也使经济发展难以持续,“面包”的原料已日渐匮乏。互联网的发展又使政府控制信息的能力大为削弱,民众借助互联网不仅冲破了政府的信息封锁,还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 我曾这样总结过:今日中国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权利”叫板“权力”,“维权”对抗“维稳”,“上网”渐渐取代“上访”,民间与政府的对峙以越来越尖锐的形式突显出来。 而这三大趋势,表明的其实就是一点:中国人的权利意识正在逐渐觉醒。中东北非革命发生之后,中国人经常会在微博上冒出一句:什么时候轮到中国?而新左派等竭力打造的“中国模式”和中共政权倡导的民族主义则被越来越多的人唾弃。 如果要问在911事件为中国营造的宽松国际环境中,中国最不应该失去的是什么?我的看法是:中国最不应该失去的是改造国内制度结构的机会。可以预见,下一轮文明的冲突,即倡导以人为中心的西方文明与以漠视人权为特点的亚洲文明之间的冲突,将以中国为主战场展开。不幸的是,由于经济发展的最佳时期已经过去,北京当局能够回旋的余地越来越小,留给中国人民的重建资源也已经不多。 本文不代表BBC 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