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

习近平

习近平(1953年6月15日-),陕西富平人,祖籍河南邓州。2012年后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CDS专页:习近平真理馆老大哥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美国之音 | 编辑手记:习近平访美

 2012年 2月 14日 编辑手记:习近平访美 记者: 丁力 | 华盛顿 最近美中关系的一件大事是中国副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美国之音中文部大力报道,具有全程、现场、多样、原汁原味的特点。 我们兵分几路,习近平所到之处:我们尽量派人去现场采访,或者搜集来自权威渠道的信息。 关于习近平和奥巴马的白宫会晤,我们有文字报道《 习近平访白宫 奥巴马强调经济和人权规则 》,其中有两篇文章,也有10分钟的中英文现场视频。 我们还有美国国务院为习近平一行举办的午餐会的视频,比较热闹。 除了报道宾主双方的活动和言论之外,我们也报道那些利用这个机会来表达政见的美国议员和各路示威抗议者。例如沃尔夫等5位美国议员致函奥巴马,要求他对习近平提出6位遭受苦难的中国人权活动人士问题。我们也在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个消息,并翻译了信件 全文 。 又如,美国国会及行政部门中国问题委员会主席、众议员克里斯托弗·史密斯和共同主席布朗参议员举行听证会:“中国著名人权律师高智晟的案例和处理”,我们的《 VOA现场 》栏目有中英文介绍和视频。 在白宫外面,西藏流亡者、维吾尔活动人士、宗教活动人士、人权活动人士纷纷示威抗议,我们现场直播了4段视频。除了视频录像外,还有照片和文字。《 VOA现场:习近平访美的画外音 》《 习近平会奥巴马 台美人在白宫外示威 》 我们不但报道抗议者,也报道欢迎习近平的人们。不过我们涉及的一个方面,大概是中国媒体不说的。《 欢迎习近平的华人团体有酬劳 》 我们的《习近平访美》专题,已经有数十篇文章。例如电视节目《 时事大家谈: 习近平访美奠定其最高领导人地位? 》访谈的是政论家和出版家何频。 还有《 美国社会对习近平到访的多重期待 》和《 美产官学界对习近平的评价与期望 》。 在习近平抵达美国之前,我们已经有不少相关文章。习近平这次在美国的行程公布得比较晚,我们一得到有关消息,立刻发了报道。 习近平在访问行前接受了华盛顿邮报的书面采访,美国之音新闻部写的英文国际新闻的标题是“China’s Xi Warns Against U.S. Military Buildup in Asia”,我们翻译成中文是《习近平对美国加强在亚洲的军事存在提出警告》。而中国媒体有关这次采访的报道强调了另一个侧面,也就是习近平所说的“The vast Pacific Ocean has ample space for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浩瀚的太平洋有广大的空间给中国和美国。 我们也有几篇背景报道,介绍习近平和他的父亲习仲勋,以及美国媒体对他们的说法。 中国著名政论和经济评论家何清涟是美国之音的签约博客作家。她开始在我们网站上发表分析2012年中国政局的系列文章,第一篇是《 中共太子党离权力到底有多远? 》。谈到了习近平,还谈到了刘少奇之子刘源和薄一波之子薄熙来等人。 根据我们在2月13日发起的网络问卷调查,回答问题者目前有33%认为习近平接任中国最高领导职务后美中关系会和胡锦涛当政时期差不多。 美国之音中文部记者前往习近平过去访问过的美国农业州小城,做了电视报道和两个图片集《习近平将重游美国小城马斯卡廷》和《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将重返美国腹地的爱荷华州》。 美国之音中文网的图片集目录网页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习近平访白宫 奥巴马强调经济和人权规则

 2012年 2月 14日 习近平在白宫会晤奥巴马、拜登 记者: 美国之音 | 华盛顿 图片来源: AP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月14日在白宫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首次访问白宫。他在白宫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了会谈,以促进两个大国之间的合作。 奥巴马说,两国以互相尊重为基础的合作符合全世界的利益。 习近平和奥巴马在椭圆形办公室的会晤之前,美国副总统拜登在欢迎习近平到白宫时称,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他敦促两国合作,不过他承认两国存在分歧。 习近平的到访吸引了各界的密切关注,因为他在今年晚些时候将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并于2013年成为国家主席。访问期间,习近平很多时间将与拜登在一起。拜登去年八月作为习近平的客人访问了中国。 在与拜登同时露面时,习近平说,他希望在访美期间与美国社会广泛接触,加深两国间的友谊。他说,他期待深入和坦诚地交换意见。 习近平的这次访问也是奥巴马总统提及对中国的一些熟悉的关切的机会,这些关切包括人权、西藏骚乱以及美中贸易的不平衡。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习近平承认人权问题是美中棘手问题

 2012年 2月 14日 习近平承认人权问题是美中棘手问题 记者: 杨晨、张松林 | 华盛顿 图片来源: AP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月14日访问白宫时与美国副总统拜登会晤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可以说是美国这几天的重大政治新闻。他14号会晤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副总统拜登和美国内阁官员。 这是习近平第一次到白宫访问。奥巴马总统说美中合作关系有利全世界,中国的崛起也意味着中国要负更大的责任:“我一直强调我们欢迎中国的和平崛起,我们相信强大和繁荣的中国有助于这个地区和世界的稳定,繁荣。我们希望能够继续过去三年来建立的合作关系。” *庞大的商业代表团* 习近平14号会晤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国防部长帕内塔等内阁成员,并且和美国工商界人士会面。 习近平访美的同时,中国商务部组织了6个访问团,由300多家企业组成的贸易投资促进团到美国各地进行商务活动。 *白宫外抗议活动 习近平访问白宫的时候,藏人组织、民主团体法轮功在白宫外抗议,有一人要求释放高智盛等。6人白宫前被逮捕。 *人权是两国间棘手问题* 奥巴马总统在会晤时谈到了中国人权,他说美国将继续强调人权和理想对所有人的重要性。 习近平后来在国务院的午餐会上承认人权是两国之间难以消除的棘手问题:“我们还就人权问题等问题开诚布公地交换了意见。 我强调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权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但在人权问题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他说人权问题和中国人口多、区域差异大和发展不平衡有关。 习近平星期三要到国会与参众两院领导人会面,在国会他可能会听到更多对中国人权的批评。

阅读更多

雾谷飞鸿 | 旧地重游习近平将访马斯克廷与当年房东聚会叙旧

在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的行程中,颇受传媒注意的是他将访艾奥瓦州(又译爱荷华、衣阿华)。艾奥瓦位于美国中西部,对于华人来说,艾奥瓦虽然不及纽约、加州、华盛顿、佛罗里达等地那么有名,但也并非默默无名。艾奥瓦大学(University of Iowa) 的“国际写作班” (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 在华人文化圈中名闻遐迩,两岸三地的许多重量级华人作家都曾在这个写作班中进修过。艾奥瓦州又是较早与中国的地方政府结为友好州省的美国州之一,1979年美中正式建交,1983年艾奥瓦州就与河北省结为姐妹州省。 代表团成员与当地接待人员合影,前排左一为夏文义、左三为兰德、左四为刘录清;后排左二为白润璋、左三为习近平、左四为于锡庆 (马斯卡廷日报资料照片) 1985年河北省派出了一个玉米加工考察团前往艾奥瓦州参观考察,带队的团长,便是现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当时考察团包括团长习近平在内共有五名成员。为了了解当时的访问情况,经过与考察团成员、时任石家庄外事办秘书的夏文义先生联系,再经过夏先生与其他三位成员白润璋先生(时任河北省束鹿县县长)、刘录清先生(时任石家庄地区科委副主任)、于锡庆先生(时任石家庄地区经委主任)联系,他们四人共同回忆了当年到艾奥瓦州访问的情景。 部分代表团成员名片 (照片:Xiao) 根据他们的回忆,当时习近平担任正定县委书记,“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盛产玉米,尤其是当时的石家庄地区,更是玉米高产的地方,玉米的利用和深加工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衣阿华州盛产玉米,是美国的粮仓,有玉米州之称,是河北省的友好省,他们的玉米深加工解决的好。于是河北省决定派一个玉米加工考察团访问衣阿华州。” 习近平当时出访的身份是代表团团长、河北省石家庄地区食品协会主席。 代表团于1985年4月28日到达艾奥瓦州,5月9日下午离开,在艾奥瓦州度过了十二天。代表团参观了工厂、农场、大学、研究所、政府机关,重点考察学习了玉米育种和生产,玉米为原料的饲料加工、养殖与肉食加工,玉米为原料的食品加工和工业深加工等先进技术。据代表团成员回忆“访问非常成功”。 代表团成员与房东合影(照片:VOA) 除参观工厂和农场外,由当地接待方安排,还让代表团住在普通百姓家,了解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据代表团成员回忆:“当地美国人很热情,老百姓待我们如同家人。代表团有2天吃住在房东家,时间虽不长,但建立的友情很深。我们5月5日上午到达马斯卡廷小镇,7日下午离开,在那里呆了近三天。5日和6日晚分住在两户人家。团长习近平、石家庄地区科委副主任刘录清和翻译夏文义住在得沃切克(Dvorchak)家,代表团另外两位成员白润璋和于锡庆住在理查德·马戈林(Richard Maeglin)家。白天出去考察,晚上与房东一起交谈。与房东家一起吃早餐,主人准备的全是西餐,有面包、煎蛋、奶、烤火腿等,还有多种果汁饮料,非常丰盛。吃这些东西我们并不陌生,团长也希望我们多接触美国人,多了解他们的习惯,多向他们学习。除聊天交谈外,我们还与房东一家庆祝孩子生日。临分别时,房东老太太对白润璋说,孩子,你能喊我一声妈妈,跟我拥抱一下吗?白润璋欣然同意,并与老大妈热情拥抱。她说,你们离开就像儿子要出远门,希望再来。习近平的房东分别时送给代表团成员很特殊的礼物—爆玉米花。这是按照当年白人用送爆玉米花表示对印第安人感谢的方式,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在小镇马斯克廷召开的欢迎会上,市长还宣布我们为荣誉市民,并赠送了象征友谊的金钥匙。” 习近平接受马斯卡廷城市钥匙 (马斯卡廷日报资料照片)   此次访问给代表团成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回忆时表示:“衣阿华当地的农业很发达,玉米种植和深加工技术非常先进。他们采用轮种制,种一茬休两年,再换种其他作物,既保护地力又防止病虫害,美国人少地多,有这个优势。玉米种植采用精播技术。当我们看到播种机拉着线,精播种植时,感觉很先进。当时我们石家庄地区的种植水平还达不到这种程度。美国的玉米深加工实现了产业化。” 代表团离开艾奥瓦州后,经旧金山返回中国,有趣的是,当时由于美中之间的交往不多,他们在旧金山“停留三天等待回国的航班,那时每周只有两个航班。5月13日离开美国。”这与目前每天有许多航班往返美中两国的情况相比,令人有恍如隔世之感。 根据上述四位代表团成员的回忆,习近平当时是正定县委书记,出访时的身份是石家庄地区食品协会主席、代表团团长。正定县既是文化名城,也是华北平原重镇,历史上与北京、保定齐名,同时正定又是农业、养猪大县,饲料生产在河北占重要地位。而艾奥瓦州是美国传统上的农业州,盛产玉米、大豆、燕麦、猪、牛、蛋、奶制品等。由习近平率团到艾奥瓦州考察农业生产以及饲料加工、食品加工等先进技术,可谓适得其所。 习近平在当地居民劳奇家做客 (照片:VOA)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前美国外交人员塔西克(John Tkacik)回忆说,1991年习近平曾说他最喜欢住在马斯卡廷(Muscatine)百姓家的经历。习近平这次访问美国,特别安排了到艾奥瓦旧地重游、会见老友的行程,可见他是一个重感情而又念旧的人。 在马斯卡廷负责接待习近平一行的莎拉•兰德(Sarah Lande)是艾奥瓦州美中“姐妹省州”活动机构的负责人,她说习近平给她留下的印象是人很聪敏、专业、很好学,同时很有管理水平。兰德表示,习近平作为代表团团长在访问中提了许多有关食品生产、育种、养猪、饲料生产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接待方的回答,总是认真听取。代表团还到不同的农场考察,也去了孟山都公司 (Monsanto)分公司参观,孟山都是大型跨国农业生物技术公司,以生产草甘膦除草剂(Roundup)知名,同时也生产多种农作物种子。 兰德在1984年曾到河北访问,此后又三次到中国,最近的一次是2008年与艾奥瓦州长一起到河北庆祝艾奥瓦与河北结成姐妹州省25周年。她说当年初次到河北时,印象中到处是自行车,汽车很少;人们大多穿着毛式服装,而现在中国已变得很现代化了,漂亮的机场、宽敞的道路以及到处都是汽车。兰德说第一次到中国时就被中国文化所吸引,回来后一直致力于美中民间的文化交流。目前艾奥瓦州与中国的来往已遍及各个领域,包括教育、文化、商业等。 据兰德表示,习近平这次到马斯卡廷将是一次老友重聚,是一次非正式活动。接待过习近平的得沃切克一家已经搬迁到佛罗里达,这次会从佛罗里达赶到马斯卡廷与习近平重聚。 马斯卡廷市内一览 (照片:马斯卡廷政府网) 马斯卡廷位于艾奥瓦的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河畔的一座城市,人口两万两千多。这座城市有一个全美其它城市所没有的特点,即它的名字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其它美国城镇使用相同的名字。马斯卡廷市区被密西西比河的两条支流分割成三部分,市区道路沿着河谷和山脊盘旋,很有特点。1854年著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在此短暂生活工作过,并在其名作《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Life on the Mississippi)中提到过马斯卡廷。马克·吐温对马斯卡廷的夏季落日赞不绝口,使得马斯卡廷人将落日余晖看作本地最值得骄傲的景色。马斯卡廷也因出产密西西比淡水蚌壳珍珠纽扣而闻名,在二十世纪初曾被称为“世界珍珠纽扣之都”,当时生产珍珠纽扣的工厂雇用了当地一半的劳动力,生产了15亿颗珍珠纽扣,直到更便宜的塑料纽扣面世,取代珍珠纽扣的地位,马斯卡廷的珍珠纽扣业才一落千丈,不再辉煌。 习近平此次将要前往马斯卡廷,使这个小城成为传媒关注的热点,许多传媒派出记者前往当地一探究竟。当地相关机构也在积极准备欢迎习近平的到来。不过,据兰德表示:“他只想与老友见面,不会见新朋友”。所以,此次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马斯卡廷之行,将是一次旧地重游以及与老朋友叙旧的温情之旅。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世界媒体看中国:习近平·笑话与正题

 2012年 2月 14日 世界媒体看中国:习近平·笑话与正题 记者: 齐之丰 | 华盛顿 图片来源: AP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资料照) 中国内定的执政党领导人和国家元首习近平继续在美国访问。习近平这次对美国的访问,被认为是将给今后十年的美中关系定调。而此时此刻,习近平、中国、美国、美中关系都面临机遇和挑战,这已经成为没有什么争议的共识。 *两党议员对中国发出挑战* 但星期二,在习近平全面展开在美国的访问活动之际,美国著名的政治问题网站 plitico.com 发表美国国会众议院议员里克·拉尔森和查尔斯·布斯塔尼的文章,对习近平和中国提出了这样的具体挑战: “在未来的岁月里,中国自己的行动将定义中国跟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通过展示认真地致力于改革和开放,中国就可以将自己变成美国的最可信的国际伙伴之一。这将由中国自己的行动而不是微妙的外交来决定。” 拉尔森和布斯塔尼议员,一个来自民主党,一个来自共和党。两位议员是国会的美中工作小组的共同主席,从而是他们的挑战增加了份量。 *究竟能认识多少习近平* 说到挑战,美国方面在习近平这次访美期间所面对的最大挑战是能在多大程度上能认识习近平。 星期二, 美联社 发表记者马修·彭宁顿的报道说: “华盛顿就要首次认真地打量习近平。这个人已经内定要在未来十年领导中国。习近平要在今年晚些时候接替呆板的胡锦涛担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2013年担任国家主席。58岁的习近平被认为是更善于跟人打交道。他的美国之行不太可能预示着政策变更,倒有可能显示出他的领导作风。” 彭宁顿接着提纲携领地列出了在美中关系中,美国和中国分别面临的挑战,以及奥巴马总统在应对中国的时候不得不应对的美国国内政治现实: “华盛顿需要让持怀疑态度的北京相信,美国调整其对外关系,将外交重点转移到经济蓬勃发展的亚太地区并不是意图遏制中国的崛起。中国则需要让美国和很多亚洲国家相信,不需要害怕中国20年来的军备扩张。” “奥巴马总统在争取今年11月连任。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名列前茅的竞争者罗慕尼已经指责奥巴马对中国软弱。因此,(在这次习近平访问美国期间),奥巴马政府将特别强调(对美国国内政治来说十分重要的)经济问题。” 这些经济问题包括中国是否遵守贸易规则、知识产权、人民币汇率问题,等等。 *胡锦涛的笑话与习近平* 寡言少语、照本宣科的胡锦涛在很多西方人看来神秘莫测,让人糊涂,甚至让人说成了笑话。美国《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星期二发表记者阿米莉亚·纽科姆有关习近平的报道第一段第一句,就是以胡锦涛的笑话打头:Who is Hu? “Who is Hu?”这个普通的英文疑问句可以说是典型的一语双关,一方面字面意思是“胡(锦涛)是何许人?”但另一方面字面之外的意思则是“谁是谁啊,闹不明白,Who is who,who knows.” 纽科姆的报道说: “Who is Hu? 这个问题让美国官员纳闷了将近10年。他们一直闹不明白呆若木鸡的那个中国领导人到底是个什么人。他们到现在依然是没有答案。今天(星期二),在会晤习近平这个内定要在今年秋天接掌胡锦涛位置的人的时候,奥巴马总统将希望能比较容易地跟他建立一种个人关系。这个人预计要在今后10年掌管中国。” 纽科姆在报道中对胡锦涛和习近平的差异还有一些说法: “美中之间建立更好的关系的一个障碍是,美国领导人和即将卸任的胡锦涛国家主席之间缺乏融洽的个人关系。胡锦涛是一个呆板僵硬的人,循规蹈矩,照本宣科,似乎是对美国总统发出的个人信息无动于衷,油盐不进。” “习近平则预计会展示出一种更为和蔼亲切、自然和自信的形象,可以在中国领导人的政府大院外的世界中比较放松。” *美中关系面临的挑战* 习近平副主席这次访问美国,尽管主要目的是让美中领导人有机会相互认识,但在他访问美国之际,两国关系也确实是面临一些无法忽视的挑战。 路透社 星期二发表记者阿利斯特·布尔和储百亮(Chris Buckley)从美国首都华盛顿发出的报道说: “在习近平访问美国之际,北京和华盛顿这两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间的关系面临贸易、货币政策、人权,以及军事意图等方面的严重挑战。” 两位路透社记者接着例举了习近平面临的挑战的一个例子: “在白宫门外,大约200名反北京的抗议者游行,高喊口号,抗议中国在西藏进行的镇压。美国官员表示将在跟习近平会谈的时候提出这个问题。” *三年准备差点功亏一篑* 美国西部大报《 洛杉矶时报 》星期一发表记者保罗·里克特和唐·李的长篇报道,向读者透露了习近平副主席这次访问美国的一些人们先前所不知道的背景: “美国和中国官员花了三年的时间细心规划如何向美国听众观众介绍这位有可能成为中国下一任领导人的人。但在美国总统竞选期间,中国受到猛烈批评。这导致一些中国官员一时发出疑问,这就是,是否应当推迟习近平对美国的友好访问。 “习近平对美国为期五天的访问从星期二开始。他在星期二会晤奥巴马总统。这次访问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权力关系中的关键一步。习近平需要向中国国内官员显示,美国人以尊敬的态度对待他。而白宫则需要测度习近平的做事方法,以便以后在他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之后跟他打交道。” 里克特和李在他们的长篇报道中还写道: “习近平迄今为止没有显示出任何迹象表明他打算开放中国的政治体制,结束对人权的侵犯。他曾经抱怨他所说的美国插手干预中国事务,并对西藏自治的问题采取强硬路线。” *习近平的与众不同* 在习近平访问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抛头露面之际,英国大报《 卫报 》推出驻北京记者塔尼亚·布拉尼根的长篇习近平介绍。其中的第一句话是: “他的名字正在变得更广为人知,但他的面目对大多数人来说依然属于未知,他的想法和意图依然是迷。” 为了写出这篇报道,布拉尼根通过广泛的调查,搜集了很多有关习近平的个人信息,其中包括:习近平个头将近两米,自信、随和、容易展现笑容,他表示喜欢美国的战争片,而且,更出人意料的是,他赞扬棱角分明的中国独立制片人贾樟柯。 在这篇介绍习近平的长篇文章中,英国《卫报》记者布拉尼根还写出了绝大多数中国公众大概会非常感兴趣的两句话: “在以腐败著称的体制中,他(习近平)也有清廉的美名。一个朋友对《洛杉矶时报》说,该报所能发现的习近平最恶劣的事情大概就是图书馆的书到期了他还没有还。”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