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年

联合早报 | 凡是人 皆须爱

伍德扬:凡是人 皆须爱 (2012-02-19) 早报导读 [特写天下] 桑托勒姆,‘政坛林书豪’? [时事漫画] 唐英年陷诚信危机 [中国早点] 当传奇遇上励志 [预算案] 学者、税务专家:社会安全网已加强 新声代 伍德扬 他们吵得越激烈,就越能显示他们彼此间的亲密关系。我一向认为:交流越多、了解越深,就有更多可供吵架的材料。我们不可能无缘无故与陌生人吵架。 今年的华艺节,我观赏了由新加坡华乐团呈献的“贤文雅韵之《三字经》与《弟子规》”。此音乐会根据《三字经》和《弟子规》的内容改编而成,集中表现两本著作中所提倡的孝、悌、忠、勇、爱,并大量引用书中原文。   新加坡华乐团是专业的乐团,编曲与演奏技巧当然有一定水准。不过老实说,我不是很喜欢华乐以大型交响乐团的形式演奏。   我觉得许多华乐乐器都很有“个性”。当我们尝试把众多乐器的声音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时,个别乐器的独特韵味和潜能难免被牺牲掉。所以,我比较喜欢小型的丝竹合奏,用西洋音乐的术语应该就是“室内乐小组合奏”(Chamber Ensemble),因为个别乐器的魅力能彰显出来。也许,这跟华乐的发展史有关。   我们熟悉的华乐团是仿效西洋交响乐团的表演形式,迟至上世纪才出现。因此,我猜华乐乐器的设计一般不是以大型合奏为考量。若用它们来演奏交响曲应该不容易,要不改良现有乐器,不然就在编曲上多费心思。当然,我不是研究音乐的专家,不知上述观点是否正确。我只是作为一个普通听众在分享我的个人喜好。   虽然乐器演奏无法让我惊叹,不过这次音乐会倒是在另一方面令我极为钦佩。新加坡华乐团邀请了中国男高音于吉星、日本女高音渡边衣泉深、丹绒加东中学合唱团和维多利亚初级学院合唱团演唱《三字经》和《弟子规》的词句;还邀请电视主持人郭亮讲诵、宏文学校和南洋小学的众多小朋友跳嘻哈舞。这么多人与团体同台演出,背后的协调工作肯定非常艰巨和繁琐。但整体效果却那么和谐温馨,感觉好像各路英雄齐聚一堂,为建设美好社会共同努力。   其中一景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当小朋友们跳完舞时,一名小男生跑到指挥台向叶聪先生鞠躬。我心里顿时充满希望,觉得如果人人都能像小男生彬彬有礼,这个世界一定变得完美无瑕。环视观众席,不同种族、国籍的大人小孩都聚精会神地欣赏演出,好一幅和谐的画面。

阅读更多

联合早报 | 社群媒体之涟漪

林翠绢:社群媒体之涟漪 (2012-02-19) 早报导读 [特写天下] 桑托勒姆,‘政坛林书豪’? [时事漫画] 唐英年陷诚信危机 [中国早点] 当传奇遇上励志 [预算案] 学者、税务专家:社会安全网已加强 林翠绢 学人视角 直至今日,社群媒体已发展为上亿人常用的互动科技,很难置身事外。研究新媒体的我,很清楚网络隐私无保障,并熟谙使用者的资讯有可能被用作商业用途,基于这些顾虑,我慎选虚拟社交圈。 草根的普罗大众,近年来透过新媒体赋权,一反往昔沉默大众的姿态,在言论自由的网络上,踊跃发声与评论,著名学者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认为新媒体的普及,促进参与式文化,并打破传统精英式媒体守门人机制和线性单向传播模式,让媒体使用民主化。而世界各地大量成长的公民记者(citizen journalism)与使用者自制内容,让阳光底下再难有免于公论的议题,或可久藏的秘密。   最近台日混血艺人Makiyo酒后卷入殴伤德士司机风波,当地媒体大肆报道她与友人的不当行为与反复供词,当事人还上热门电视Call-in节目,受到名嘴与观众抨击。值得注意的是,这则艺人闹事新闻,不仅在两岸三地的社群媒体吵得沸沸扬扬,延烧回日本,连面簿上成立的“反Makiyo粉丝团”,短短数日就有近40万名网友按“赞”,不管这是否如台湾作家导演九把刀所批评的“廉价正义”,这个现象反映出无国界的数位信息,得以病毒式地渗透虚拟的人际网络,迅速繁衍,并形成网络舆论压力。   根据国际市场调查公司Firefly Millward Brown在2011年进行的全球市调分析,新加坡是社群媒体最进化的市场之一,本地人最常使用面簿表达自我与联系虚拟社群的情感,它也是领先世界的社群网站,目前吸引高达8.5亿名全球爱用者。很难想象当初哈佛大学生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因失恋激发的灵感,他所草创的校园交友系统,居然能从美国常春藤名校,一路蔓延到世界各角落,并赢得跨越种族语言文化的青睐。   我在夏威夷念博士班接近尾声的2007年,社群网站正如火如荼地在美国年轻人间流传,不少报道或研究讨论这类新媒体对青少年自我及社交的影响,我当时加入面簿,纯粹只为学术研究,希望借它观察传播现象。基于重视隐私及对网络友谊存疑,初期我的面簿缺乏心力灌?[,一片荒芜。之后,在南大传播学院首次教授广电新闻,还记得有一组学生兴高采烈地提案要以“面簿的兴起”作为新闻拍摄主题,还问我听说过这新兴科技与否?短短数年,面簿已摇身变成在新加坡普及率约56%的个人化媒体。   面簿一类的社群网站,通常有着平易近人的使用介面,让受众能变成主动报道和选择阅听的主角,而亲朋好友不断地邀约加入的“拉力”都是它快速发展的因素。在这平台上,容纳无数的自我抒发与复杂的人际互动,当虚拟社群不断扩张,内容更多元丰富,面簿被潜在使用者评估为受欢迎的新媒体,自然地就吸引更多人使用。   进入面簿,展现在眼前的是经过个人筛选后的社交圈所互换的信息,他们每日不时上传最新动态,并分享所见所闻所感,有时,还可以涉猎“朋友的朋友”所发表的有趣主题,再加上简单的按“赞”或评论互动功能,网络发言在弹指间轻易完成。

阅读更多

联合早报 | 退色的理想

陈鸣鸾:退色的理想 (2012-02-19) 早报导读 [特写天下] 桑托勒姆,‘政坛林书豪’? [时事漫画] 唐英年陷诚信危机 [中国早点] 当传奇遇上励志 [预算案] 学者、税务专家:社会安全网已加强   剧作家余?莹为了追求写作的理想放弃医学,面对了家长负面的反应长达15年。(档案照片) ● 陈鸣鸾 五湖四海 我们的理想早已渐渐退色。要如何让理想这种状态再现彩虹般的斑斓,在社会价值中占据重要的一席,是一项庞大的意识建构工程。务实价值用了两代人的时间铸造,再重新呼唤理想,到底需要多久呢? 最近议论得沸沸扬扬的从政人士薪酬,虽已尘埃落定,但我对公共服务和高薪的关系,还是觉得有必要梳理一番。当中潜藏的是一个理想在社会上的定位问题。   理想是一种精神状态,能发挥巨大动力,改变事物。尽管它是抽象的,然而在人类史的历程中,它是被人们感受到的存在,也因而得到确认。   恰巧2月14日读到《联合早报》访问剧作家余?莹《把写作当修行》的文章,当中谈到她为了追求写作的理想放弃医学,面对了父母负面的反应长达15年,直到她获得青年艺术奖后,才获得谅解。那时已是1996年。   余作家出生于1960年代,受教育时适逢我们走向工业发展,一切以经济效益和繁荣为前提。建国初期为了经济而将其他的价值考量搁置一旁,是否是个必然和必须的选择依旧是个见仁见智的议题。而当时为人父母者担心孩子的前景,特别是聆听了领导层务实的再三叮咛和督促,整个社会对理想的观点,是到了不置可否的状态。余作家在当年做出放弃被社会和政治人士捧在手上的了不起职业——医学,是何等的大勇,当年她还不到20岁!   我们的整个建国历程强调的是良好教育、高薪工作、优质的生活水平。于是造就了衡量人的成就总离不开上述几点指标,离开这些指标就被冠以不务实。任何社会价值观的形成都是被塑造的,所以我们需要了解所谓的务实观念何以铸成,并重新审视和挑战这些观念。   回顾历史,我们的第一代领袖,不管来自什么文化背景,都是心怀理想的一代,他们当中许多学有专长,大可成为他们专业中的翘楚,但是他们都选择从政。当时学有专长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他们放弃专业,选择让他们的家人朋友失望。当时正值非常时期,他们所需要的勇气是我们这代人难以想象的。当年他们的选择从现代的角度来看,从他们家人的角度看,能归类为不务实吗?他们最大的推动力是要改变新加坡,要建设他们理想的家园,要为他人带来幸福。   十分吊诡的是,追求理想的人到了中年,特别是在生活相对稳定时,对理想却持有另一种态度,开始质疑起理想的意义。建国以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越来越来突出个人核心甚于群体,我们普遍缺乏了忧国忧民的关心,更别说牺牲和奉献了。

阅读更多

联合早报 | 其实很“融艺”

王一鸣:其实很“融艺” (2012-02-19) 早报导读 [特写天下] 桑托勒姆,‘政坛林书豪’? [时事漫画] 唐英年陷诚信危机 [中国早点] 当传奇遇上励志 [预算案] 学者、税务专家:社会安全网已加强 ● 王一鸣 尘点沙 在艺术如此贴近生活、走进社区、普及到无以复加的今天,我觉得真正的问题,不是“看不懂”,而是“没感受”。 又是艺穗节!打开今年艺穗节的节目表,具争议性和话题性的表演内容和艺术家很多,这些为演出极其增色的“噱头”,足可以撑起一篇艺术报道的大半内容。但除了“噱头”,作为艺术线的记者,一边翻看节目表,一边挑选报道题材时,我常常列入考虑范畴的是:“这部作品,一般读者看得懂吗?”或者,最基本的是:“我自己看得懂吗?”   想起一件有趣的小事,我曾经拉着妈妈——一位自言只喜欢京剧、黄梅戏等传统曲艺的普通妇女,去看过一场现代芭蕾舞表演,那场毫无剧情架构、音乐时断时续的1小时舞蹈演出下来,我妈妈的感想是:“不喜欢,不就是抬胳膊踢腿么?看得我稀里糊涂的。”但她又神来一笔地说:“难得糊涂,哈哈。”   而那次演出如果让我用报道式的语言写出来,绝对不会是“抬胳膊踢腿”这般浅显易“懂”。   本地舞蹈家黄凌去年在评论舞人舞团编创的大型现代舞作品“Re: ok…but!”时,曾写“带着观众走上一段困惑、同时方向和终点不明的旅程”,招致了舞人舞团艺术总监郭瑞文的反弹,郭瑞文说尊重黄凌的个人话语权,但认为她代替观众发声之举是“冒昧的”(presumptuous)。   这“昧”与“懂”之间到底存在多少思辨,一言难以蔽之。事实上,我当时也在“Re: ok…but!”的演出现场,对那场演出置评不是重点,我此刻思考的是关于“懂”的一连串问题——用“懂”来衡量一个艺术演出或一件艺术作品是否公允?“懂”在艺术欣赏过程中是否真的重要?到底多“懂”才算“懂”?谁该“懂”?谁又该不“懂”?   这回归根本,其实是艺术与公众之间存在障碍的体现,而这障碍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欣赏者本身。   在西方美术史上,印象派式微之际崛起的当代绘画已经不再以追求“与实物相像”或“看起来很美”为目标,“懂”成为一个与当代绘画艺术纠缠在一起,又延伸到其他艺术领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因为艺术线记者的身份,常常被一些认为自己不懂艺术的朋友当做懂艺术的人,让我讲懂某一出表演、或某一个作品。大多数人偏好一种“中心思想”归纳法——“通过对某事某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如此这般的观点,反映了当时社会这样那样的现实。”

阅读更多

联合早报 | 不让失望

吴新慧:不让失望 (2012-02-19) 早报导读 [特写天下] 桑托勒姆,‘政坛林书豪’? [时事漫画] 唐英年陷诚信危机 [中国早点] 当传奇遇上励志 [预算案] 学者、税务专家:社会安全网已加强 ● 吴新慧 慢三拍 必须一提的是,对于当下各社会都盛行的网上“人肉搜索”行为,似乎至今还未有正式辩论和讨论。在当今人人都可以是路见不平仗义的“民警”,又可以是挖人隐私的“狗仔队”的双重互联网功能下,我们对网上行为应有怎样的自律才能体现尊重与文明? 凤飞飞悄然辞世的消息正式公布的那一天,台湾TVBS电视当天晚上播放了两年前给她做的专访的纪念特辑。奶茶色的帽子配上奶茶主色的衣裤,凤飞飞既柔又潇洒的特质让看着的人更难接受这只是影像,她已经走了。   访谈的主旋律是她的歌唱演艺生涯及她早年对台湾综艺节目与流行乐发展的轶事,但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不难察觉她一些细细小小的人生哲理与价值观。访谈主持人也是特辑的主持人用凤飞飞的一句话,概括了纪念特辑所要表达的敬意:“做个不让大家失望的歌手”。   《流水年华》、《掌声响起》、《我是一片云》等百听她唱都不厌的歌曲,凤飞飞说她其实花了不少心思经营,不时重新编曲编唱,避免停留在旧的模式上。而这过程中,旧有的和原味的应保留多少,新的又要加入多少,自己必须好好拿捏,“只希望做个不让大家失望的歌手。”   凤飞飞肯定知道她在台湾和华人世界歌坛的重量,不让大家失望是个高度,那是要求向自己的定位和地位负责,更要向这些年累积下许多热爱和高期望的人负责,只是心态上比只顾争做最好或争做第一谦卑。心态正常了,人也较能保持真,保持正常。   今年开年以来在本地和本区域发生的许多政坛与艺坛风波,无论大小都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助力”下,成为跨族群与跨地域热烈议论的谈资。风波当中的是非与曲直,似乎只是让无数说和看的人有许多机会和理由尽情消费充分娱乐,但每一场辩论背后其实都有价值观的牵扯与思辨,并在无数来回的牵扯与谈判中认识到当今社会与不同社群对一些课题的价值观和包容度,以及人们对涉及公众人物、公众利益与公权的事件处理的期望。   当人们都在热议部长薪金问题时,许多国人更关注的是部长薪金制的设定原则,关注的是这原则是不是只有市场价值取向,而轻视了德高与问责的标准,也就是轻视了部长薪金制的价值观取向。辩护只有高薪才能留才的人不愿或没能看到这层关注,就难以消除关注者对这等价值观取向的疑虑。   同样的,在崇尚民主自由的台湾社会,艺人Makiyo和日籍男友袭击德士司机引发的公愤与连日社会舆论,更大的愤慨是来自他们的谎言与不认错的不负责任态度,而不是单单的殴打司机行为。自由民主的社会,仍有它是非分明的规律,甚至对文明与自我负责有更高的期许,因为滥用自由与别人的信任,就是造成别人的不自由,同样得面对舆论压力和法律约束。

阅读更多
  • 1
  • ……
  • 6
  • 7
  • 8
  • ……
  • 14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