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韩之争

方舟子,你应该道歉了——驳《韩寒三重门细节暴露重大疑问》

方舟子昨晚发微博转发了网友一篇质疑韩寒三重门细节的文章《韩寒三重门细节暴露重大疑问》,并表示: 这几天一天到晚应付媒体的采访,影响了分析署名韩寒的作品的进度。先转一个网友根据一些细节证明《三重门》不可能是韩寒所写的帖子《韩寒《三重门》细节暴露重大疑问》。大家一起来刻苦攻读韩寒著作。 看了这篇文章,不禁哑然失笑,哈哈大笑,如果人多,想必一定会哄堂大笑。想问一句方博士:这么牵强附会,漏洞百出的文章,你居然也会转?你这不是自己往坑里跳吗? 这篇文章提到的第一个疑点如下: 三重门原文:“车出上海,公路像得了脚癣,坑洼不断,一车人跳得反胃。……周庄不愧是一个古老的小镇……” 作者提出的问题: 联系上下文,可以确认作者经淀山湖风景区到达周庄,这条路也是上海市区到周庄最便捷的一条路,如果走这条路,商周公路则是必经之路。商周公路位于青浦县,濒临淀山湖风景区,全长8公里,其中上海市境内长5.5公里,旧的公路宽5.5米,为机耕碎石路面,建于78年,87年周庄乡自筹资金与上海市投资新建新的商周公路,并于88年建成,新的公路按照三级公路改建。 由此作者得出了结论: 作者说一出上海就颠簸不堪,说明走的不是一条质量良好的三级公路,可以确定作者根据88年之前游玩周庄的经历写这个情节的,而且关于周庄的情节极为翔实丰富,说明作者是根据亲身游历,并非文学想象或者借鉴书写。而这个时候韩寒本人6岁或者小于6岁。 我的反驳:这个结论有什么问题呢?暂且不谈文学创作是否可以在现实中严格分析以证代笔,我们就以方舟子科学打假的严谨逻辑来看看这个结论的问题(以下都只谈逻辑,不谈文学创作)。这个牵强粗糙的结论起码有以下2个问题: 1. 此文作者并没有证明或者证实九十年代末的商周公路不坑洼,并且有网友指出当时商周公路为“泥结碎石路面”。 2. 从上海到周庄驾车,出上海之后,必须经过沪青平公路和金商公路之后才能到达商周公路。而不是一出上海就踏上了商周公路。所以作者必须证明或者证实沪青平公路以及金商公路在九十年代末期也是一路平坦质量超级好的公路才能得出他所谓的结论。这可能吗?显然不可能。就算已经来到2012年,所有驾车在沪青平公路上走过的人都知道答案是什么。 所以,作者得出的这个结论是极其荒谬的。 这篇文章提到的第二个疑点如下: 三重门写道:“热情之火终于压抑不住,熊熊地烧,旺得能让科威特的油田自卑死。” 作者提出的问题: 科威特的油田大火起于第一次海湾战争,多国部队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并于1991年2月28日全线解放科威特,而被伊拉克点燃的科威特油井大约一年才被彻底扑灭。由于这是一场空前的环境灾难,只有一个关心国外时事的心智成熟的人才对此记忆深刻。 由此作者得出了结论: 1991年韩寒只有9岁,如何对一场环境灾难记忆深刻? 我的反驳:这个结论的荒谬之处只要举个例子就行了,如果你出生在1982年,你在1998年,也就是16岁那年如果在你的小说或者作文里提到1986年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和中场带球连过五人这件事,那么恭喜你,完蛋了!因为1986年你才4岁,你根本不可能知道马拉多纳那么多细节。 这篇文章提到的第三个疑点如下: 三重门原文:“雨翔的长跑队教练就是刘知章。刘知章第一天的第一堂课就是原地跳五百次……第二个项目是测一个一百米,测完后解散……” 作者提出的问题: 长跑特长生的韩寒居然描写的长跑训练是原地跳和百米,这个相当的奇怪,有这样训练长跑的吗?据我所知,原地跳可以提高爆发力,是短中跑运动员的方法,而且一定要用跳绳跳。作为长跑的训练除了单纯的长跑,还有很多技巧,比如短途加速跑,比如上坡冲刺,而这方面作为专家的韩寒基本没有涉及,这是很奇怪的。而且这个小说通篇对韩寒所擅长的体育并没有过多涉及,很反常。 由此作者得出了结论: 一个体育特长生写自己最特长的专业却发生原则性错误。 我的反驳:韩寒不止一次在自己的各种采访或者文章中提到过,他是一个从来不参加训练却可以在长跑比赛中得到好成绩的选手。所以即使作者奇迹般地证明了长跑运动员第一堂体育课不会要求原地跳和跑百米,也恰恰证明了韩寒的确是从来不参加训练,以至于在小说中暴露了真相。反而证明了《三重门》是韩寒写的。 这篇文章提到的最后一个疑点:长跑运动员每天大量训练所以饭量很大,但是韩寒小说中的角色吃得不多,所以…… 写到这里,我已经觉得很悲哀了,多反驳一个字,都是一种侮辱智商甚至侮辱键盘的行为。这样一篇极其荒唐丝毫站不住脚的文章,居然也被方舟子拿来用以质疑《三重门》不是韩寒写的。一本小说,一本文学创作,在一群拥有“合理质疑”权利的网民手里,每个句子都被用来和预设的结论相关联,用无与伦比的牵强逻辑联系起来,罗织莫须有的罪名,这难道不是中国社会曾经经历的浩劫中最为可怕的事吗? 有人说,别理他。我不同意。在这场荒诞的闹剧里,我只是一个围观者。我相信我站在事实的一边。胡万为什么最终逼得老六切腹取肠,就是因为围观者众却没人愿意站出来为事实说话。我不是谁的队友,我也和所有围观者一样等到早上四点钟看到路金波的微博声明才知道韩寒决定起诉了,我只是路见不平一声吼,每一个站不住脚的推论我都会反驳。 如果一个病人说服了100个傻子相信他荒唐的结论,难保1000个正常人里不会有300个相信了100个傻子。这就是这场构陷传播的威力。三人都能成虎,何况有超过百万追随者的偏执病人。 行文至此,见到韩父在微博里展示翻箱倒柜找到1999年初韩寒因疥疮在金山区中心医院看病的急诊单,用以证明韩寒早年作文《求医》的确是根据自身看病经历略带艺术夸张后写成的。看完顿觉心酸,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好父亲。 方舟子,你应该道歉了。 马日拉 2012/2/3 来源:马日拉 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4643db010107te.html 因为盗链严重,而我们服务器带宽有限,所以图片设置了防盗链,请见谅。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20301/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方舟子,你应该道歉了——驳《韩寒三重门细节暴露重大疑问》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2/02/03, 10:26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c5d85dad8496c5aa16731e645eaa0010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视频:韩寒回应“代笔”事件,称对方舟子很无奈 韩寒正式起诉方舟子索赔十万,要求其公开道歉 方舟子:韩寒成功毒害青少年 南桥:韩寒有个好爸爸 韩寒事件:不可能三字,何以服韩寒? 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为什么方舟子敢黑韩寒而不去黑郭小四 (@dongde) 韩寒:百度不要脸 (@dongde) 韩寒做父亲了,有图有真相 (@dongde) 揭开韩寒《独唱团》神秘面纱,封面目录出炉 (@dongde) 韩寒:三峡是个好大坝 (@dongde) 无觅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丁咚:方舟子为何搅浑韩寒之争?

丁咚:方舟子为何搅浑韩寒之争? 作者:丁咚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2-2-2 本站发布时间:2012-2-2 9:38:54 阅读量:1923次     韩寒“代笔门”风波,由于春节前夕方舟子的高调介入,使得原本开始熄灭的战火重新燃烧起来,而且越来越旺,吸引了中国各界的关注,有望成为新世纪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重要新闻事件之一。   这一事件看似起因于网络名人麦田《人造韩寒》的博文,实则是韩寒“三论”诱发的舆论分裂的继续,并随着重量级人物方舟子的加入而更加复杂化。   韩寒绝对料不到自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正应了那句老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他一在门前挂了白旗,立即引起了连锁效应,将他头上的光环无情地一层层地剥开来,直到公众看到一个血淋淋的本相。   他起初在公众中是以一个毫不妥协的、战斗的公共知识分子形象出现的,为此他还被国际舆论视为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之一。然而他自己亲手为自己卸下了这副重担——众所周知,在中国要当一个公共知识分子,必然要以牺牲某些现实利益为代价的。   他最终迫于现实压力,试图让自己变成一个知识“政客”,一面说些民众想说然而又无关痛痒的话,一面为利益集团开脱摆好,既要享受民众的膜拜,又欲收获现实好处,两面讨好,左右逢源。   如今看来他是失策了,世界上没有那么完美的事情,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今概莫能外。果然,在他挂起降表的同时,质疑和反对之声就如潮水般涌来,虽然支持乃至力挺之的仍然大有人在。而最致命的一击来自一篇看似不起眼的博文。   就像方舟子所说的,这个雪球越滚越大,缘于韩寒反应过激——之所以如此,大概是因为韩某势力之大超乎了那位质疑者的想象,于是他立即从原地撤退并向韩寒道歉了。在这一战果的鼓舞下,韩寒看上去昏了头,竟然悬起赏格来,由此引来了势力与之旗鼓相当的方舟子迎头痛击,情势由是急转直下,韩寒连连败退,形象在三论之后再遭重创,“气急败坏”(引方舟子语)之下要和方舟子对簿公堂。   韩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受到此一事件打击,后悔当初当了作家。公众都已看到,此前他已经通过公开发表“三论”放弃了“公知”的时代使命。他或许已经忘记了,他在今天能够位列中国少数富有的作家之列,以致可以玩他少年时代就向往的赛车事业,完全是基于他写作和此后作为“公知”声名大振的前提的。   而他背弃这些,宛若游戏,由此可见他不仅“嫩”,而且毫无操守,遑论深刻、责任?   说这些仅仅是就事论事,但并不意味着我对方舟子的搅局行为的赞赏。相反,我认为某些人希望岁末年初的韩寒之争转移方向,将水搅浑,使之复杂化,以此结束革命、民主、自由等敏感字眼的讨论,而最好的手段莫过于抹黑、整垮已经丧失道义形象的韩寒。   在此关键时刻,有人捅了韩寒这个马蜂窝。他完全可以置之不理,或者哂笑一声。即使我是个局外人,也深知在中国的思想界、知识界,请人代笔者不在少数,以团队进行包装打造者大有人在。韩寒就是有这些情形,也是他们中的一员而已,方某人不会比我这样的外省人还无知,却在往昔对这些现象视若无睹,而唯独将打假目标指向韩寒,对其落井下石,不光是不厚道可以形容之了,简直就是居心叵测,甚至有充当打手的嫌疑。   真正可怜无辜的是随着他们舞之蹈之的广大民众,人家根本没把你们放在心上,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尽情表演,你们的捧场只是陪太子读书,只会徒增他们的娇气,并在他们已经累积的虚伪声名上增添几道光环而已,而对公众来说实在没什么裨益。   如果说方韩大战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话,就是让人们看清,在中国要做一个有良知、为公众的知识分子何其之难,而要堕落成名利之徒又何其容易,这又何尝不在提醒我们:现状已经如沉疴在身,不痛下决心改变之,势必病入膏肓,以致无可疗救!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阅读更多

南方周末 | “韩寒诉方舟子案”来得正是时候

韩寒与方舟子在网络上的激辩贯穿了整个春节长假,最终争议升级,“斗嘴”发展到了“斗法”的阶段。 2012年1月29日,韩寒公开表示,就近日网络“打假名人”方舟子(本名方是民)质疑其作品有人代笔涉及造谣、对其名誉造成损害事宜,他将在上海提起法律诉讼,索赔10万元;方舟子则回应一定会应诉。如果法院受理此案,这位“中国最著名的质疑者”将接受中国法律的“质疑”,法庭将判决,方舟子的言行是否逾越了法律允许的范围、是否构成了诽谤;而韩寒也将借助司法的介入,向公众进一步澄清其作品是否存在有人代笔的疑问。 此事已经引发广泛关注,堪称近期最火热的网络事件,甚至有人制作出了新软件,用来在微博中屏蔽方舟子和韩寒,以免受微博“刷屏”的困扰。不少人将此案与1964年美国司法史上著名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相提并论,认为此案的判决具有巨大的示范意义,公众将在此案的司法实践中,习得言论的合法尺度和边界。 这十几年来,网络舆论异军突起,已成为当今中国最活跃的信息交流媒介,各种网络信息工具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大大拓展社会的舆论空间,深刻影响着舆论的形成机制和传播方式。在泥沙俱下的中国网络言论环境中,议论公众人物的法律边界何在?“韩寒诉方是民案”将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无论最终的判决结果如何,它都将成为一个标杆性的案例,给中国民众上一堂生动的言论自由与法律的教育课。 从法律上来讲,韩寒打赢这场官司的难度不低。作为公众人物,他在法律上必须比一般人向公众舆论让渡更多权利,在诽谤案件中承当更高的举证责任和难度。这是保证公众事务的辩论广泛公开、富有活力的必需。包括方舟子在内的任何人都有权对韩寒进行质疑和批评,哪怕存在个别细节的失实、从而有损韩寒本人的名誉。因为只有这样,“言论自由才有存在所需的‘呼吸的空间’”。 但这并不意味着方舟子对韩寒的言论没有界限,如果他超越了合理质疑的界限,带有主观恶意的诽谤并不受法律保护,法律将会对其侵犯私权的行为予以惩戒。最后的结果如何,将由法律和证据来说话。 必须说明,此次事件的副产品并不局限于法律领域。司法的介入当然大大有助于真相的澄清,一个理智的现代公民也应该尊重公正的判决结果。但法律并不能对此次争议的所有方面都做出评判,在可预见的将来,法律可能无法终结所有的质疑和讨论。 即使韩寒赢了这场官司,也无法终止一部分人不接受判决结果,继续质疑,继续相信韩寒的文章真的有其他人代笔。他们甚至可以继续发表质疑的言论,但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这都是公众的权利,韩寒无权干涉哪怕是已经公认的荒谬言论,法律只能提供保障。 即使赢得官司,韩寒和其他人都要慢慢适应一个现代开放社会的现实:你不可能强迫所有人都同意一个事。即便尼斯湖水怪的造假者出来自认了,依然还会有不少人相信湖怪存在;即使美国宇航局再澄清数次,也还是有人相信当年没人上过月球。我们将慢慢学会这真的不算什么,思想就是如此参差多元。 同样,即使法庭判决方舟子没有侵权,也并不代表韩寒就有代笔和作弊的行为。法庭只能判断,方舟子的言行有没有构成法律上的侵权。不得不说,作为著名的公众人物,积累了相当声望的“打假斗士”,约束方舟子的不仅仅是法律,还有道德和声誉。 在此次质疑韩寒代笔的过程中,方舟子的很多做法都远离了以往他打假时秉持的严谨态度,迄今没有拿出一个能证明韩寒代笔的强证据。“只要是对他有利的说法,他都拿来用,而不辨其真伪”的做法也饱受媒体批评。在方舟子的微博中,数次出现“只出示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基本上无视不利证据”的做法,在错误的举证被证伪后,方舟子往往选择无视,不做更正,打一枪换个地方。所有这些,都难免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他本人的声誉和公信力。这些,无论法律如何判决,最终都将由公众的舆论来评判。 如果上海法院受理“韩寒诉方是民案”,公众将收获的,是关于言论自由的法律边界何在,是关于公开辩论的内在自律何存。在微博火热,我口说我心的时代大门开启的今天,它来得正是时候。

阅读更多

郭于华:大过年期间的“韩战”

  原本并未过多涉入春节假期发生于网络的围绕着韩寒的争论,但毕竟或主动或被动地关注了此事,并且因此而读了不少资讯、文章。对于开年第一个热门话题,觉得还是有必要做下梳理、记录,对我来说,这算是一个重要的社会事件。   从“革命民主自由”到“疥疮之痒”   事件源起于韩寒的连续三篇博文《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在我看来,三篇博文是以韩寒特有的方式表达了我们大体认同的社会现实与基本理念,他说“相信天鹅绒革命其实就是选择相信了民众的素质,执政者的忍让,文人的领袖,这三者的共力才能形成天鹅绒革命,我认为这三者在中国全部不存在”。这难道不是中国的现状吗?但问题就出在这了:明明白白地说出真实情况等于把所有没穿衣服的皇帝都惹了,于是“五毛党”、“官方在下一盘很大的棋”、甚至“背叛”、“潜伏”……等罪名指向韩寒。我可能太过愚钝,反复看了几遍韩文,也没看出如一些批评者所严厉指责的他认为“中国人素质差不适合民主”观点,也没体会出这个特立独行的青年发生了投靠当局的“转身”。当然,我看不出不等于没有,这个问题大可见仁见智。   更值得讨论的其实还是革命、民主、自由的大题目,在2011与2012之交、在世界与中国变化云谲波诡之时,这与每个普通人的生活有关。韩寒就此大问题的观点与表达并不完备,这其实是很正常的,谁也不能要求谁就此说的完美无缺。比如:我以为,改革与革命无法一分为二、二元对立,换句话说,革命作为必要的压力存在才有可能启动改革,不然哪个大权在握的统治者会主动改革呀?再如,说民众只认得钱不关心民主、自由,虽然大体不错,但也需看到,民众的利益抗争可能而且正在走向争取公民权利、走向公民社会的过程,不信可以看看乌坎和许多地方的维权运动。(不及展开,就此打住)   现实总比预想悲摧得多。就重大问题的公共讨论没看见,事件却直奔人身攻击而去。我曾在微博上简单梳理了一下质疑韩寒的链条:革命民主自由——“人造”韩寒—代笔(包括参赛时间、精力、团队、推手、后门关系、父亲)——文本与文风分析(包括17岁不可能知道的事和不可能使用的词、掉书袋、外语、“答春绿”、文本分析软件等)——质疑具体作品(拥挤、开架书、不读书《书店》)——“疥疮之痒”与肝病症状之区别(《求医》)——最后还出来欲盖弥彰的“潜规则女记者”。矮油!这真是一个从普通到文艺再到2B的悲摧过程啊。不过,看到这里,还有人认为韩寒会被“倒掉”么?   更应该关注的是结构性的大是大非   我一再说我更看重的是整体性、结构性的大是大非,这是指要看争论对象的整体形象和历史,其所处的社会结构位置及大的制度背景。韩寒之可贵,在于他的独立、自主、率性,这些都是这个社会中的稀缺之物。他反出教育体制山门,走出一条不依附体制而依靠自己的生活和创作的路,实为难能可贵。仅此一点,“便胜却人间无数”,就此而言,批韩父“望子成龙心切、功利心过于强烈”害了韩寒是没着上调的;骂韩寒利用媒体和公司包装炒作成名是有失厚道的(人家不靠体制,还不许人家靠市场?);判断“韩寒现象是社会毒瘤”更是把批判劲道用错了地方:谁都知道当今中国什么才是导致社会生态恶化的毒瘤。为此我曾在1月26日发了一条微博:   “有关韩寒的这场厮杀,肯定有人乐翻了天:你们就互殴互毁吧,没人再批判强权暴力,无暇再关注弱者的处境。对个人极度不宽容甚至刻薄,而同时对制度之恶却宽容体谅,这种劣根性是真正让人绝望的。”对大局有大致共同判断、共同立场的人们厮杀的一片狼籍,遍地鸡毛,真不知让谁欢喜让谁愁。   再说韩寒的影响力,其影响力之大恐怕没人否认,但判断为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却势不两立。我觉得这没关系,首先不必把他当作偶像:如果你不当他是偶像,也就无所谓倒与不倒;倒韩者首先把韩寒当成青年偶像,或者是基于许多年轻人当他是偶像的现实,但是这不能归咎于韩寒。正如鲁迅被伟大领袖树为偶像而加以利用,但不应由鲁迅来担负罪名是同样道理。这次“韩三论”被有关领导别有用心地加以“表扬”,致使许多人蜂拥而上指责韩寒背叛,未免太过天真而轻易上当了。其次有许多青年人喜欢粉韩,就愿意把他作为偶像,一如各种“追星”现象,那又怎么了?有视他为偶像的,有视他为普通青年的,也有视他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这种多元化不是挺好吗?   至于韩寒是否可以质疑,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当我说不应该对一个年轻的赛车手求全责备时,并非如有人所指责的以为“他年轻、不是专业知识分子就可以不负责任地说话”,也不是如有人所言“根本就没看得起他”,而是强调,把重大的政治、社会问题厘清、向公众说明本是知识分子该做的事,知识分子没有做到而韩寒做了而且做的不错,结果却“躺着也中枪”,什么世道?   谁都别太拿自己当回事   质疑作为公众人物的韩寒的诚信问题是可以的,毕竟明是非、辨真伪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兹事体大。但如前所述不是这么个搞法,说人家“代笔”要拿的出实在的证据,对被质疑方的反驳和出示的证据不能视而不见。对倒韩一方也不必做阴谋论推测,我只是觉得他们太过自以为是,太想在这他们认为庸俗的大众社会中独树一帜、出类拔萃。看看如此表述:   【我从来没有看过韩寒的东西。也是因为方舟子的不依不饶,我于是刚才就到网上找来看了一下。作为20几年的出版人,一读书稿就基本上知道发生了什么。其中的行文用字,遣词造句,包括90年代甚至80年代风行的秀和事,居然都明晃晃地堆在那里。所以,想不支持方舟子都不成。】   【什么人能有什么样的文字,你只要面对面谈上几句,你就知道,藏不住的。韩70%以上的文字不是他自己的,“看不起他就是看不起广大群众”这种话不可能是他写的,他的阅历和头脑没那么复杂。】   【十几岁的男孩不可能将自己的腹部描述为肚皮,80后不可能用“爱的禁区”这个说法;】   【我总想提醒大家注意,若质疑是无理的蛮横的,何来这么多高手接力参与,恐避之不及;】   【韩寒成名时,我在北大中文系做当代文学博士后,就读过他的“文学”。如中国现实(包括文学与教育)不在1995年后堕落,1999年绝不会在中国出现一个“既杀戮权贵,也杀戮群众”的“文学天才韩寒”。】   【韩寒从来不读书,所以他不可能写出三重门。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可惜韩寒不敢出来应战。】   【但中文系出身的人,自己没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也见过猪跑的,我的观感与可以是完全一致的,就是中年男,有文青理想,但格局偏小,庸常喟叹,不似富有活力的少年人。】   ……   一个人要有多么良好的自我感觉才能这么武断地说话呢?这口气、这做派、这话语想让人不往“酸葡萄”和“羡慕忌妒恨”那联想都难呀!出身名校、高学历、专业和职业、年龄、阅历和经验都不能作为自己正确和对方谬误的依据和标准,这是常识。至于这样的“建议”:   【在麦田对韩寒发出质疑后,我不支持任何一方,但我支持麦田的质疑精神。我建议把韩寒封闭起来,让他写三篇和他平时相当水平的,甚至稍逊的文章,就什么都明白了。为了公平,题目由麦田出。写出来,韩寒赢了;写不出,麦田赢了。同意我观点的请转发。】还有要求【对韩寒父子用测谎仪】的主张,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你们以为自己福尔摩斯?是面对犯罪嫌疑人的法官?甚至是手握天秤和斩除邪恶之剑的正义女神?   想牛×没有问题,但是不能以挑战常识和众人智慧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这样做的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当然肯定有人会问韩寒是不是也太拿自己当回事了?我想我们可以希望他有自省,有反思,但是谁也不能强迫谁做什么。人需要自信更需要不时自省其身,自信过了头就成了自大、自恋,就听不进不同意见;太把自己当回事智商就会下降。这不是说别人而是自勉,我在这次事件中的收获之一就是自己也要不时反思,是不是也有太拿自己当回事的时候。   2012-1-30

阅读更多

BBC | 科学打假斗士要戳破文艺天才神话

方舟子说韩寒这个偶像会误导很多青少年 “科学打假斗士”方舟子在微博上解释他批评“80后”作家韩寒的原因是要戳破这个“文艺天才”的神话,他说韩寒这个偶像会误导很多青少年。 韩寒对方舟子提出法律诉讼并索赔10万元人民币,因为方舟子最近指韩寒大部分作品为他人代笔。 韩寒说,方舟子质疑其作品有人代笔涉及造谣,对其名誉造成损害。 方舟子说韩寒的小说《三重门》可能出自他人之手。《三重门》是韩寒发表的第一部小说,使他在全国获得知名度。 方舟子说,韩寒的父亲可能是该小说的真正作者。 有人为韩寒代笔的质疑最先由叫“麦田”的网络作者提出,但随后“麦田”承认自己质疑有误并向韩寒致歉。 不过随后“打假名人”方舟子加入质疑并且继续发表文章、罗列证据。 韩寒一直以其自由主义倾向的言论受到追捧。他去年底发表了谈革命、民众和自由的三篇文章掀起舆论波澜。 文章对民主和革命表现出的谨慎态度令自由派人士失望。 方舟子质疑韩寒以及韩寒的反击已经成为中国网络的热门话题,双方都拥有大量支持者。 两人都在接受不同媒体采访表达自己的立场,方舟子不停地提出对方文章中的技术漏洞,试图揭开商业包装下的真相;而韩寒则分析揭露方舟子发动攻击的真实动机。 中国网络名人也纷纷出场表态,支持一方,反对另外一方。还有娱乐名人也加入了这场争吵,辩论增加了娱乐成分。

阅读更多
  • 1
  • ……
  • 5
  • 6
  • 7
  • ……
  • 10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