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一个美国人的城市发展观

一个美国人的城市发展观 上海世博会美国馆总代表费乐友 10 月 13 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们希望将每一块土地的价值最大化。但也许 50 年以后,当人们回顾一切的时候,会惋惜当初为何没有修缮老宅、维护老的街道和建筑。” 据报道,对于 “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这一世博主题,费乐友深有感触。他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中国人对那里可能比较陌生,但圣安东尼奥却是美国很古老的城市。费乐友去过北京,他的女儿在上海工作。不久前,他去厦门鼓浪屿发现当地有很多古老的建筑,他和夫人愿意同在美国一样,出资修缮这些古建。 不知道,费乐友是否对席卷中国的强拆风有所耳闻,反正他的这番话,出言就击中了强拆者的要害,怎么听来都像是给了热衷强拆的中国官员一记响亮的耳光。 “希望将每一块土地的价值最大化”, 不正是 不顾百姓尊严生死的强拆 者最大动机吗?那位宜黄官员的奇文 《透视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表述的“强拆论”,为了掩饰强拆血淋淋的逐利本质,甚至恬不知耻地扯上了公共利益、大多数人利益的大旗,荒唐不堪地抛出了“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论点。 其实像 费乐友这样对城市发展有历史责任感的人,在中国也大有人在。只是人微言轻,经不起权力大棒的敲击,经不起急功近利者的围攻,很快消失在所向披靡的推土机的怒吼里。要不是这次费乐友话题的提醒,在到处在拆,不让拆就强拆的浓厚氛围里,恐怕人们很难再想起曾经有这批失意者的存在。 也许,这些热衷强拆的官员们内心深处会有一种历史负疚感,但“每一块土地的价值最大化”带来的政绩上、利益上的快感,很快会稀释负疚感, 50 年, 100 年后的回顾,已经是物是人非,让别人去惋惜吧,重要的是享受在当下。   2010 年 10 月 14 日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阅读更多

中国成为美国中期选举的众矢之的

随着美国中期选举的临近,越来越多的民主共和两党候选人开始把矛头指向中国。他们攻击竞选对手把工作机会拱手让给中国,要求担心经济现状和失业的选民们支持自己。评论指出,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替罪羊,变成了选战的避雷针。 *民主党人首先发难* 最先把矛头指向中国的是国会民主党人。争取连任的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哈里·里德(Harry Reid)在广告中攻击竞选对手、共和党籍的安格尔(Sharron Angle)支持的企业减税计划导致工作机会流失到中国和印度,称安格尔是“外国工人的最好朋友”。 经济不景气,让国会民主党资深参议员芭芭拉·博克瑟(Barbara Boxer)的连任竞选陷入苦战。她在广告中攻击共和党籍对手费奥丽娜(Carly Fiorina)在担任惠普HP公司首席执行官期间大量裁减美国员工,却将工厂开到了中国、印度,还把产品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 俄亥俄州众议员查克·斯佩思(Zack Space)在广告中指责共和党对手鲍勃·吉布斯(Bob Gibbs)支持的自由贸易政策让俄亥俄州的工作流失到中国。广告还用中国话说,“谢谢你,吉布斯”。 *两党相互攻击* 随着中期选举的临近,涉及中国问题的广告在美国各地电视台纷纷亮相。纽约时报说,至少有29位候选人过去一周开始拿中国说事儿,攻击竞争对手在中国问题上太软弱,让美国民众受苦。 广告还不断变化花样。 一个广告甚至出现了毛泽东头像,并伴有中国音乐。西维吉尼亚州共和党候选人梅纳德(Spike Maynard)指控众议员拉霍尔(Nick Rahall)支持的涡轮风力发电机制造项目让中国增加了就业机会,而不是美国。 涉及中国的广告甚至引发了相互攻击。 竞选国会众议院席位的密西根州民主党候选人迈尔斯(Pat Miles)攻击共和党对手阿马什(Justin Amash)经营的一家公司在中国生产工具,拿到密西根州来卖,并称网站显示,这家公司就在杭州。 阿马什回敬说,公司根本没有网站,也没有在中国生产,对手是在抹黑。 *避雷针* 评论说,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失业严重,让中国成为众矢之的。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等民主党全国领导人今年3月就开始鼓励候选人把中国当成攻击的靶子。 美国竞选媒体分析集团(Campaign Media Analysis Group)总裁特雷西(Evan Tracey)认为,中国已经成为美国中期选举中的”稻草人恶棍”(straw-man villain)和美国政治中的避雷针,有点象当年的日本。 他说:“ 1980年代的日本汽车产业、1990年代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后的墨西哥也在竞选中受到类似的攻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政治中的避雷针。这就是出现这些竞选广告的原因。” *经济威胁* 今年4月公布的一项民调显示,越来越的美国人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感到不安。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资深研究员霍罗维茨(Juliana Horowitz)说,就在两年前,认为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国家的人还占46%,认为是中国的人只有26%,这个数字在今年发生了变化。 她说:“今年的调查中,认为美国是世界最强国的人有38%,认为是中国的人有41%。所以在美国人心目中,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47%的美国人认为这对美国不利。所以美国人已经开始担心中国、担心中国的经济发展。” 纽约时报说,这些广告非常逼真,具有说服力,有人因此担心会增加美中之间的敌意,让已经脆弱的双边关系更加复杂。 特雷西认为,广告会对当选的国会议员们未来的对华政策产生一定影响。但以往的经验表明,竞选语言一般不会影响到双边关系。 他说:“其他国家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1980年代的日本汽车产业就是一例,但双方基本维持了友好关系。所以我认为,这基本是短期效应。美国现在经济不安全感很强,把中国说成是经济威胁,是为了拉选票,并不一定会改变美中关系。” 民主共和两党的竞选顾问们正在密切观察选民对此类广告的反应,以决定广告需要延续的时间。

阅读更多

美国的言论自由和仇恨言论

美国的言论自由和仇恨言论 徐贲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于今年 10 月 6 日开始听取“施奈德诉费尔普斯”( Snyder vs. Phelps ) 一案的证词,又一次引起美国社会对 “ 言论自由 ” 的界限的讨论。此案缘起于 2006 年马里兰州施奈德家的一场私人葬礼,葬礼是为 20 岁的伊拉克阵亡战士马修·施奈德( Matthew Snyder )举行的。就在施奈德家举行葬礼的时候,从堪萨斯州来的一群“ Westboro 浸信会”教徒,这是一个很小的教会,创建于 2007 年,有大约 70 名教众,都是长老费尔普斯的家族成员。他们手举抗议牌进行示威,为的是马修·施奈德生前是一个同性恋者(当然也针对“美国对同性恋的容忍”)。 他们的示威牌上写着“上帝憎恨同性恋”、“感谢上帝弄死这些士兵”、“上帝憎恨你”这样的标语。该教会还在自己的网站上贴了一首诗,指责马修的父亲和前妻 ( 马修的母亲 ) ,没有好好教育马修,“为魔鬼养育了他”。 事情发生后,施奈德家把费尔普斯告上法庭,理由是教众们对私人葬礼进行骚扰,侵犯了他们的隐私,并对他们造成了感情和心理伤害。经由陪审团裁决,费尔普斯应对施奈德家赔偿将近 1,100 万美元,地方法院的裁决将这个赔偿数减半,定为 500 万美元。费尔普斯以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言论自由”为由,向地区法院上诉,结果地区法院推翻了地方法院的判决。施奈德家于是又将此案告到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对这个案子的判决最早要到明年春天才能作出,现在还难以预料结果。但是,这个案子却引起了人们对另一件不久前发生的事情的联想。 9 月 22 日, 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大一新生克莱蒙泰 ( Tyler Clementi ) 因为被同学偷拍了同性恋的行为并传到网络上,跳河自杀。 这两起事件都与同性恋有关,但引起美国人普遍关注的却并不仅仅是同性恋歧视,而且也是公共言论与群体仇恨的关系问题。自由言论的限度在哪里?不当的“自由”言论对他人,甚至对整个社会可能造成怎样的伤害?应该如何防止仇恨言论利用民主的自由言论权力并最终毁掉民主的社会秩序?这些问题不仅关乎人们普遍的公共行为道德,而且也关乎民主制度本身的安全存在。 1933 年纳粹在德国取得政权之前,魏玛共和国的民主法律也非常强调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而希特勒和纳粹分子正是利用民主提供的自由,从民主制度内部摧毁了民主。纳粹头目 尤利乌斯·施特莱歇尔( Julius Streicher ,二战后,由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于 1946 年 9 月 30 日被处以绞刑),是纳粹宣传的干将。他写作的少儿读物《毒蘑菇》( 1938 )把犹太人比作看似自然,其实有毒的蘑菇,教导德国儿童如何“识别犹太坏人”,起到了极广泛的洗脑作用。早在 1924 年,他就创办了臭名昭著的《先锋报》,鼓吹仇恨犹太人,并污蔑攻击一些知名的犹太人士。每次被告上法庭,施特莱歇尔都以“自由言论”为理由,并声称自己进行的不是“宗教言论”而是“政治言论”,他有意识地利用 民主法律制度对政治言论的宽容,来扩大对犹太人仇恨的言论影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败诉,也“总能给听者留下些印象”。 在美国,任何组织或团体宣扬群体间的仇恨(如提倡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是不合法的,个人在公共社会空间和场合发表仇恨言论也是不合法的。仇恨违背民主社会和平共存的政治原则,更是一种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暴力威胁。但是,对同性恋者的仇恨言论却比较特殊。 美国的“仇恨犯罪法”制定于 1969 年,适用范围仅及于种族、肤色、宗教和国籍。多年来同性恋者努力将其适用范围扩张至性倾向,但成效并不理想。 2005 年 9 月 14 日美国众议院通过“地区仇恨犯罪预防执行条例”,但只是作为“儿童安全法”的修订条款,将联邦仇恨犯罪法的适用范围扩大至“性倾向、性别与身心障碍者”。由于法律的不明确,加上人们对同性恋是“天生”的还是“选择”的倾向有不同看法, 表达对同性恋憎恶或仇恨的言论常常被蒙混为公共争论的“政治言论”。这次 最高法院作出对施奈德诉费尔普斯案的判决,不管结果如何,都将会成为法律如何看待仇恨言论的一个重要先例。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