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

艾未未是中国知名的艺术家、活动家和评论家。他以其大胆的艺术创作和对中国政治体制的批评而闻名于世。

艾未未是中国著名诗人艾青的儿子。他曾在中国电影学院学习,并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从事艺术创作。艾未未的作品涵盖了多个艺术形式,包括雕塑、摄影、装置艺术和建筑设计等。他的作品常常具有政治和社会意义,批判了中国政府的权力滥用、人权问题和社会不公。

艾未未的艺术作品和活动吸引了国际关注,他曾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艺术机构展览和举办个展。然而,他的政治立场和对中国政府的批评使他成为中国政府打压和监控的目标。在2011年,他因为对政府的批评而被拘留数个月,并受到持续的监控和限制。最终,他决定离开中国,目前定居在德国。

艾未未也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发声,通过推特等平台表达他对社会问题和人权的关切。他经常利用艺术和社交媒体来揭露中国政府的不公和违反人权的行为,并呼吁民主、自由和言论自由。

艾未未的作品和言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他被一些人称赞为勇敢的艺术家和人权捍卫者,但也有人批评他过于激进和偏激。无论如何,他的存在和艺术作品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对话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时间馆公民行动馆真理馆
人物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英国卫报:Ai Weiwei – Review 艾未未 – 评述(伦敦新展览)

Ai Weiwei – review 艾未未 – 评述 作者: Adrian Searle 艾德里安.瑟尔 (著名艺术评论家) Lisson Gallery, London 利森画廊,伦敦 翻译:@gexun; 校对:@kRiZcPEc 英文原文:http://www.guardian.co.uk/artanddesign/2011/may/10/ai-weiwei-lisson-gallery-review 这是短期内我们能在伦敦看到有关艾未未的最佳介绍。围绕艾在泰特现代博物馆陶瓷葵花籽展览造成的陶瓷尘埃的宣传,他被继续监禁而不能接触律师也未承认罪行所引起的争议,在在使得这次展览非常及时。 這場展览的焦点是他十几年来的雕塑和电影作品,既美丽又令人感到困扰。最令人困绕的莫過於艾的失踪。两张空椅子、一个空棺材、一些空容器、北京街头的长视频、寂寥的街道、沓沓的行人、像残骸一样堆叠起來的大理石门、空虛得令人痛心的楂木橱柜,每一個都和衣櫃一樣大小,橱柜上不规则的洞,能让人看到月起月落。还有一個闭路电视摄影机,和那些设置在艾未未工作室外的监视摄影机看來一模一样,不同的只是這摄影机是用白色大理石雕刻成的。也许他在注視那熟知的东西,而那东西也在看着他。 这些不同时期的,因为不同原因而制造的作品都令人觉得像是凄美的挽歌。艾的作品虽然在顾过去,但同時极富现代感。他帶给我们震撼和惊奇,也帶给我们过去和现在、东方与西方的奇特合成。 无论是用拆除清代庙宇的木料制成的超大号棺材还是“月亮橱柜”,都采取了传统的中国工艺,没有胶、钉子和螺丝。棺材沿着它的身长具有一个锐角,像一个弯曲的死人。(原句: The coffin takes a sharp angle, part way along its length, like a crooked death.求更贴切翻译) 一隻大型木制多面体,取材自塑料猫玩具,用明代木工做法制作,但形式则按照达芬奇在1509年於《神圣的比例》一书中画的其中一幅插图。一组组新石器时代的瓶子,醮上刺眼的工业油漆,又一次远古和现代的交合,又一场价值观和情感的冲突。它们的颜色很吓人,像唾液一樣的釉顏料亵渎而优雅,幾乎令人起敬。椅子是清代的仿制品,大理石賦予它们经典的气质和浴室时尚的庸俗。这些又是用一整块石头雕成的椅子,你会欣赏它們的形状,但卻压恶它们本身,這就是它们象征的反常。 那些视频可以播上好几个小時,有許多道路、桥梁、清晨、黄昏、骑自行车的和过路行人的静态镜头,它們融汇成某种无孔不入的异地生活戏剧。寂静无声的长安大街这段影片,片长10小时以上,有点像是沃霍尔的早期电影和艾德.如斯达 (Ed Ruscha)日落大道纪录片的中国版。只能研习而不能占有这影片,没有比这个更糟的事了。我多希望它可以在我的房间里不停的播放呢。

阅读更多

马德升谈艾未未与艾未未的艺术

马德升谈艾未未与艾未未的艺术 http://goo.gl/rtnOg 作者 小妍 在艾未未“被失踪”后,本台邀请过多位学者评论此一事件的政治与国际效应,较少涉及到艾未未的艺术本身,因此在本次节目中我们特别邀请到旅法20多年的中国画家也是艾未未的老友马德升先生,来跟听众朋友您谈一谈他所认识的艾未未与艾未未的创作。 二位艺术家是如何结识的?马德升首先对法广说,因艺术而结缘,他们两人一起都参加了第一届星星美展,那时候星星美展两个最年轻的成员除了赵刚,另一位就是艾未未,艾未未当时在北京电影院学。至于星星画会是怎么组成的,马德升表示,当时北京西单有个民主墙,讨论多半是冤假错案,一些政治社会上的东西,于是黄锐在1979年就找了他及其他人,一起开辟一个艺术民主墙,并且想办一不同于官方的美展,因为文化大革命十几年下来,都没有什么新东西出来,当时星星画会有两个宗旨:第一是,在创作型上要多样化,类型越丰富越好;第二是,在内容上要说真话,表达真实的情感与对人性的观察。因此,大部分星星美展的作品对当时艺文界来说很新鲜的,也引起很大的回响。 石头记——马德升作品 那艾未未在第一届星星美展上的作品呢?马德升回忆说,以他的感觉应该是一种抽象表现主义,用水彩画出来的,他认为当时艾未未这些水彩在年轻人的作品里还是不错的。但要谈艾未未的艺术创作的话,可能要从他近代的作品谈起,他在纽约时,马德升曾去过他家,看到他一件作品,把两个些根据掉后连接在一块儿,又有一个是将保险套从大衣下露出来,这种风格后来在他作品也不断出现,艾未未更好的作品,应该是这四、五年来的创作,很有震撼力,内容上来讲也很有思想。 对于艾未未艺术中“震撼力”指的是?马德升进一步解释说,例如艾未未葵花籽那件作品,一眼就觉得很惊人,形式很精致与内涵也很深刻,但那不是一个数量上原因,你近看是葵花籽,远观又变成了沙滩,所以艾未未是从一种逻辑上、一种哲学上的角度去做这样的一件作品,至少他是如此理解的。再且说葵花籽对每个人的意义都不一样,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他的一种解释,每一种文化也能从其中找到一个解释。 马德升认为一个好的艺术作品,最重要的是有其厚度,提供不同的解释,也就是说,会让人爱也会让人骂,人们可以从各种角度去看,无论是东西上下或者黑得白的,都可以去理解,这样才有冲击力。 那么艾未未的艺术是不是不被中国官方理解而遭到打压?马德升认为中国政府想打压的应该不是艾未未个别的艺术作品,而可能是他那些维权的活动,或者是他在艺术上一些非常个性化的东西,突破了官方的底线了,这恐怕是问题的一个本质的表现,马德升是这么觉得的。此外,马德升也同意艾未未的艺术反映出其性格,艾未未每一件作品都很有个人特色,举例来说,艾未未一件陶瓷作品,他将它烧到两米高,有不同颜色蓝的、红的、白的,然后在把它推倒,这就显示了他对造型艺术,对社会包括对人性的一些东西,一种立体的表现吧! 马德升也谈到艾未未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哦爱国外的创作,在形式与内容两者上来说都有其一致性,都是探讨人性上的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所有艺术创作这深思的问题。还有,人性是共通的,有时使用的符号,虽然有所不同,但那是一个次要的东西。艾未未作品里反映出的是人类普遍性的问题,所以艾未未受到西方的好评,引起一定震撼是有基本上的原因的。 谈到与艾未未之间他最珍惜的是?马德升对我们表示说:就是真诚!最后问马德升藉由本次节目想对艾未未说点什麽,马德升回答: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白的,无论这个世界怎么变, 出了多少大哲学家、大文豪家、大政治家,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共产主义,什麽宗教也好,这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白的,永远不可能变的。 艾未未曾经说过,“表达是人之为人的一个特徵,没有表达你就不是人!”本台感谢画家马德生先生接受专访,也同时希望艾未未能够早日获释,继续他的艺术创作。

阅读更多

人民日报又在放屁了

人民日报又在放屁了       --顾晓军主义:改变中国•之一千零三十二       2011-5-9,人民日报发表了篇题为《管理互联网并不意味着限制网民思想》的文章。而内容,显然是在混淆视听。     作者假意列举了些许互联网的好处后,笔锋一转,马上以“熊猫烧香”等为例,贩卖“管理互联网”的重要性;进而,扯到“管理真空”、“国家安全”、“混乱”、“灾难”……并以美国为例,说“有130多项互联网管理法规,堪称‘世界之最’”等。     具我所知:中国网友,没有一人说过不要管理,而是不要一党专制的互联网管理,不要愚民的信息控制、思想控制,不要祸国殃民的红色灌输。     作者说,“在一些人眼里,管理互联网意味着限制网民思想、钳制言论自由、阻碍信息流动”,转而又说“事实并非如此。政府对互联网的管理,体现在监控有害信息”。   仅此,我请问:什么是“有害信息”?是茉莉花、艾未未……等呢?还是一党之私、党文化……等?   其实,“限制网民思想、钳制言论自由、阻碍信息流动”,这是所有网友、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得到的,也是不争的事实。     以我顾晓军为例,接触互联网,才不过短短6年,就已经被封杀了数百个博客――从新浪,流浪到博客中国;而后,又退守金羊博客……最后,连金羊博客也被你们中共特工授意封杀了。   千万、百万点击的博客,几年的心血,你们一句,就可以化为乌有;聚集起来的人气及读者、顾友,被你们棒打散尽。   而我,不过是说点真话、谈点看法;最多,再说说什么是真民主、什么是假民主。请问:你们这不是“限制网民思想、钳制言论自由、阻碍信息流动”,又能是什么?     作者,接下来又说“互联网推崇自由、促进自由,但绝对的自由并不存在”。狗屁!   谁会奢望“绝对的自由”?我、与所有的网友,只希望讲道理――不是说你们无权“封杀”,而是你们应该说出“封杀”的理由。   任何事情,都应该讲理,难道不是这样的吗?而你们,在一党之私的党文化之下,根本不讲理。若愿讲理,你们可组写作班子,与我论战,请问敢吗?   你们的不讲理,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实际生活中,你们同样是不讲理,如强拆、截访、失踪……等等。     一个越来越不讲理的政党,控制着整个国家,还要通过党媒对全体国民说,“管理互联网并不意味着限制网民思想”。这不是放屁,又能是什么?   人民日报,有着放屁的光荣历史,如反右、大跃进、文革……期间;所以,我说:人民日报又在放屁了。       (欢迎发表、转载、引用本文与观点)                 顾晓军 2011-5-11 于南京    

阅读更多

卫报:艾未未在哪里? Where is Ai Weiwei?

翻译:@kRiZcPEc 校对:@gexun 英国卫报原文: http://www.guardian.co.uk/artanddesign/2011/may/09/ai-weiwei-arrest-protest-exhibition 艾未未的两个作品展在英国开放的同时,他已被北京警方拘留了超过一个月,越来越多人担忧那位中国艺术家的安全。阿德里安塞尔(Adrian Searle)报道。 这是,在我写这篇文的时候,艾未未在4月3日准备登上飞往香港的航班时,被北京中国警方逮捕而消失的第37天。那天以来,没有人看到或听到过他。他一直没能接触律师(艾自己的律师在艺术家被捕后失踪了五天,),尽管他的家人不断查询也还不知道他人在何处。 另外一个问题。艾未未是谁?除了是个艺术家,艾还是一位建筑师,设计师,活动家,反传统,博客,有时也卖卖古董, 此外,他精于玩二十一点。如果逮捕他和设计使他失踪的中国当局是正确的话,这个富创意,复杂的男人也是重婚者,涉及税务欺诈,发布色情物品,而且是 -很可笑的- 一个抄袭者。 当前没有任何有关艾未未近情况的新闻,只有传言,包括由心怀不满的新华社记者用笔名写作的,未经证实和骇人的图像报告,说艾未未受到折磨,并已开始承认他的假定的罪行。与此同时,他的艺术已经运往伦敦,纽约和瑞士等地。他的两个作品展本周在伦敦开放。十二生肖兽首将于星期三在萨默塞特府 (Somerset House) 庭院亮相。这些兽首都是放大了的青铜复制品,原型是由意大利耶稣会画家郎世宁(1688-1766)为清朝乾隆皇帝的避暑胜地–圆明园园林内的水钟制作的雕塑。1860年,宫殿遭到法国和英国军队洗劫,兽首被夺。其中两个后来成了伊夫·圣洛朗 (Yves Saint Laurent) 的私人收藏品,目前的中国政府一直试图要取回它们。种瓜得瓜,種豆得豆 (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艾的雕塑和影片的第二次展览周四在 Lisson 画廊开幕。 与此同时,已有由德国,美国,英国和其他国家政府提出的抗议。也有请愿,抗议,还设立了释放艾未未网站,专门收集信息。在香港,一个年轻女子冒着被判监禁的惩罚在该市的建筑物上喷上“谁在害怕艾未未?“涂鸦。泰特现代美术馆巨大的外部书写有“释放艾未未“的巨型字母。阿尼什•卡普尔 (Anish Kapoor) 把周三在巴黎大皇宫开放的古迹遗址展览献给艾未未。有沉默的时刻,也有喧闹的游行示威,有由萨尔曼•拉什迪 (Salman Rushdie) 写给新闻界的信,还有比利时画家吕克图伊曼斯 (Luc Tuymans)在德国接受专访时说,他最近一次到北京时,已敦促艾保住低调或者离开中国。 艾两样都不做,“他们能对我做什么?无非是驱逐,绑架和监禁我。也许他们可以使出我凭空消失,但他们没有任何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既缺乏喜乐也不会飞。” 他2009年11月在自己的博客这样写道。当时他已经被骚扰,他的银行帐户也受到调查。当局多年前已经在他北京的工作室安装闭路电视摄影机,监测他的行踪。他甚至拿其中样一个摄影机做雕塑对象,从一整块大理石雕刻成的复制品。 “我相信,“艺术家继续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没有什么能阻止社会要求自由和民主的历史过程。“ 在艾的作品回忆(Ai’s Remembering,2009年)中,9000个儿童的背包堆在慕尼黑的艺术之家(Haus der Kunst)的外墙,拼出了一句:“她在这个世界上度过了幸福快乐的7年。“这个想法来自于艺术家2008年地震后访问四川的经历。看着倒塌的学校建筑,艾未未说:“学习资料和背包到处可见,学生的生活在国家宣传机器上消失了,很快大家就会忘记一切…” 在1995年,他曾拍摄自己放开一个古老的汉代骨灰盒,让它在地板上砸碎。他有一个年代同样久远的容器,上面用了可口可乐的标志做装饰。这两部作品都是表达中国近年对历史的不尊重,以及把过去看成商品一样去推销。 独特和不可替代的文物,以及个别人的生命-这些价值问题是艾未未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在最初看起来是文化,坏男孩破坏的行为其实是关于现状的苦涩声明。 饥饿的猫群和理发 即使是在艺术界里,也有一些对艾持怀疑态度,并视之为机会主义的人。如果有人怀疑他的认真和诚意,我建议他们读一读他2006年至2009年间发表的博文的英译。在2009年,他的网站被中国当局关闭了,网站的内容从网络空间被删除了。这中2700篇博文中,有许多现在已经寻回而且翻译成了英文,刊载在一本刚刚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的引人入胜的,经常令人感动的书。 我认为西方的艺术家近来的著述没有可以和这些文章比拟的,没有哪一篇会像艾的文章这样雄辩滔滔地的指控政治和社会现实,也没有哪一篇会像艾的文章这样带有激情和克制的愤怒。艾的博客周到,尖刻,愤怒,越来越直言不讳,涵盖无数主题,从试图拯救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的清理运动中被围捕, 给丢在仓库中饿死的猫,到建筑和设计都有。他也写安迪沃霍尔,写关于中国的文物破坏,写没有头脑的愤世嫉俗,写城市规划者和文化官场的各种愚昧。他记录了中国政府处理2003年SARS疫情的手法,他记录了毒奶丑闻,他记录了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倒塌的“豆腐渣“的学校建筑。他谴责华文媒体虚假(“管他们叫电话妓女会贬低解性工作者。称他们为牛马会羞辱动物王国” ),他也指斥一些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虚伪。然而他也有写些比较轻松的散文例如理发,幽默,创造力,会有其他许许多多。艾的博客被关闭之后,他转而用推特,说,用中文写140个字符,虽然形式简短,但也几乎等于是中篇小说了。 一般人的生活是复杂和混乱的,艺术家的生活和一般人比,没有过之,也没有不及。以下是艾的个人简史 – 他一岁时和他被流放的家人在劳改营长大,他在纽约的年月,他的回归中国以及他在中华艺术世界起的关键作用,他在国内外日益显赫的名声 – 这些都和他的作品连成一体,不可分割。他看起来反传统的行径如改装古代文物,重组古董家具等都和中国的历史以及社会现实有关,这些行径也和杜尚 (Marcel Duchamp) 或沃霍尔有渊源。他1980年代在新泽西州的赌桌上玩21点的事成了中国媒体的把柄 (然而,在美国的21点网站也在呼吁释放艾未未. 这就是他的名声)。 如果讨论到的赌徒换了是培根 (Francis Bacon),这些活动几乎就没人注意 。在他的博客上,艾从未表示自己比任何人优胜,即使他争取中国国内的公义冒了极大的个人危险。 无形的外交 当艾未未在北京机场被带走时,德国政治家和博物馆董事刚刚主持了“启蒙的艺术”展览会的开幕典礼,准备搭乘飞机回国。这个展品价值一千万欧元 (880万英镑) 的展览会在全球最大的博物馆 – 中国新国家博物馆举行。这个象征中德两国文化交流高峰的展览,它所在的博物馆由德国建筑师GMP设计,坐落在天安门广场。展览会预定为期一年,在艾未未被捕后,就有人,包括德国政府内部的,提出中止展览。展览会的讲座,沙龙没多少北京的观众出席。人们害怕。启蒙运动似乎启蒙不了中国当局。 其它可能搁置的大型国际项目包括由英国文化协会主办的节庆活动,活动的高潮原定是明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陶瓷展览,展品由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及大英博物馆借出。博物馆协会伦理委员会的前主席, T. Besterman, 已经呼吁重新考虑。中国政府认为这些节目- 以及一个庞大的建设计划,每年建100座新的博物馆- 是施展软实力的好方法。然而,拘留艾未未对这些精心策划的文化外交全无好处。“如果像艾未未这样的知名人物也可以如此公然在公众目光下受到这种虐待,那么,普通中国公民会得到警察怎样的保护?” 纽约大学的世界级中国法律专家科恩 (Jerome A Cohen) 上个月在南华早报这样写道。科恩又指出,即使依据中国的法律,艾的拘留也是非法的。那么,艾未未在哪里? 更正:原文的巴黎大皇宫的名称拼写错误。已纠正。

阅读更多

【装聋作哑之53】广州日报:对话艾未未:<童话>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游戏?(2007)

对话艾未未: 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游戏? 2007年04月30日 广州日报 花3000万元 招募1001个中国人 到德国免费看展览 连日来,著名诗人艾青之子、当代艺术家艾未未《童话》在艺术界掀起巨波。今年2月底,艾未未在博客上发表《童话》草案,将招募1001个中国人一同前往德国,参加今年6月举行的第十二届卡塞尔文献展。这部以真人为元素,以围绕着真人而展开的现实主义创作得到了投资方3000万元的赞助,引发社会关注。称赞者认为,《童话》是“更好更高的现实主义”作品,也有人发出“不如找1000个疯子去!”的质疑。 针对他的作品《童话》,记者日前采访了艾未未本人和活动参与者。 艾未未小传: 著名的实验艺术家、著名诗人艾青之子,1957年8月28日生于北京,其研究领域涉及建筑、雕塑、绘画、家具、编书、策展等多个方面。 1957年生于中国北京 1978年就学于北京电影学院 1981年就学于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Art Student League,美国纽约艺术家 1994年~1999年北京艺术家,1994年~2000年主编出版实验艺术刊物“黑皮书”(1994)、白皮书(1995)、灰皮书(1997) 1998年至今“中国艺术文件仓库”艺术总监   艾未未印象 艾未未,被称为当代中国实验艺术领军人,他是在海外举办第一次观念艺术展的中国人,《北京人在纽约》副导演,也是北京奥运会“鸟巢”的中国顾问、还曾入选英国《艺术评论》杂志“全球当代艺术界最有影响力100人物”,并在华人艺术家中排名最高。 上述任何一个头衔,都让人感到光芒逼人。可现实生活中的艾未未,一脸络腮大胡子,随意得有些邋遢的着装,思维中透露出的敏锐和自我使人很容易感觉到他的独特,尽管他看上去很不喜欢媒体形容他“特立独行”。 关于最新进展: 过半人已拿到签证 记者:参加《童话》作品的这1001个人,签证情况如何? 艾未未:这个作品报名很快,报名只用了三四天时间,从这些人里筛选了1001个,给这些人签证,目前签证已经签了一半。这些人里没有一个被拒签的,其中有三分之一手续不齐也都签了。很多农民,没有账号、财产、英文介绍信等等,使馆也给了签证。 记者:有没有专门和使馆进行过协商? 艾未未:我专门和德国使馆的大使和签证官见面和协商,德国大使非常支持,他懂艺术,他说我会全力支持你们。这1000多人中,学生、设计者、自由职业者最多。 记者:农民有多少个? 艾未未:农民参加的将近四五十人,广西那边的一个侗族山寨大约有20多个村民。他们的一个亲戚知道这件事情后,在家乡度假时和我通电话,之后帮我组织,他们在山寨开了几天的大会,挺兴奋的。 记者:这20个侗族村民是怎么选出来的? 艾未未:身强力壮,离得开家,只要家里的猪和牛有人养他们就能去。他们是很严肃地选的,现在已经签证了的两个人因为家里的猪和牛没人照管,后来放弃了,我们又换了两个人。 记者:山寨里的人怎么看这个活动? 艾未未:他们对这个没有什么概念,据说出了当地那个县,到月球和到德国他们认为差不多是是一回事。 关于3000万投资: 投资人并没有要求我收回 记者:如何构思这个作品? 艾未未:我在走路的时候,突然之间想到了,这并不复杂,谁都可以想到,但是完成是很烦琐的一件事情。 记者:投资的3000万元,能否收回? 艾未未:肯定能够收回。但是我没有想这么多,投资人并没有要求我收回。 记者:您做事是不是有些特立独行。 艾未未:很多人喜欢用这个词。我不太考虑关于收益的问题,人做事的价值有多种类型,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偏见生活。 记者:这个作品很轰动。 艾未未:在欧洲很轰动,但是在中国好像没有,欧洲那边上网搜索几天前约有十五万条消息。很多德国朋友拿来剪报给我看,德国有五六家媒体来采访了这个事情。其实,我不希望它有轰动效应,如果想轰动,会很愚蠢。 记者:能不能谈谈投资方是哪里的? 艾未未:投资方是很久以前在一个朋友的生日宴会上遇见的,对方在瑞士负责一个文化基金,我们谈了5分钟,他告诉我他喜欢收藏中国的老照片,我已经不记得他现在是做什么了。 后来,我的画廊找到他,他投资后,我们也没有通话,我对他也没有任何承诺,不是世界上每一件事情都要像大家通常想象的那样。 沟通的时候,我写了个计划,我做完了要多少人,多少钱,算出来了是300万欧元(约为人民币3000万元),一个星期后得到了他的同意的答复,后来我们就开始进行我们这项艺术。按道理也要求写做这个作品的目的,但是他没有要求,我也就没有写。   关于活动目的: 这些人去了就是一种效果 记者:关于这件事情的争议和质疑,您怎么看? 艾未未:什么事都有争议,什么事都有质疑。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我的作品,这个作品本身就是我的表达,我会(把这些争议)放进我的作品里去。 记者:这次去的人,比如农民、山寨的人,会给他们之后的生活带来影响吗? 艾未未:也可能会有影响,也可能不会有影响,这至少是一个特殊的经验。 记者:有没有希望通过这个作品达到什么效果。 艾未未:这些人去了就是一种效果,没有别的效果,我对这件事情没有任何期望,这只是一个作品。给它更多的价值只会减弱它的特征,没有什么有更深刻含义的地方,似乎一个艺术家说这件事情大家都不愿意相信,好像艺术不会是这样。我很老实地告诉大家,但是很多人不相信,它就是生活本身,是很多人的一个愿望,能够出国,能够去看一个展览,只是不能留下。 透视: 它是生活?还是艺术? 作为一个艺术作品的创作者艾未未无疑是成功的,从未有人愿意像今天这样,将3000万元的巨额投资到这样一件作品中,更不用说,这件作品是否能够顺利卖出仍属于未知数。 不过,无论如何,从这件事件里,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艺术的形态正在悄悄变化,在这种当代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形式突破了传统艺术的边界和界限,不是雕塑、不是油画,一次活动也可以被纳入艺术的范畴,这种突破随着这件作品冲入人们的视野而对人们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到底是什么?它是生活?还是艺术?是艺术又或者更像是生活。艺术家艾未未,在创作这件作品的同时,已经突破了自己原来的艺术家的身份,而更像是一个社会人,他以一种带有福利性质的、企业化的手法来运作自己的作品,而他的作品也涉及经济、文化及制度的方方面面。 而让更多人关注的是,艾未未在以一种什么样的经济模式来运作这一作品?作品运作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虽然是组织1001个人观看展览,但是艾未未却亲自奔走各地为这些人选择服装和道具,那么一旦他的这件作品轰动世界,进而被争相购买,这1001个人身上的每一件东西可能都会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像古文物那样被人购买和收藏。 无论如何,艾未未已经以这件耗资巨大的作品引起了艺术家们和整个社会的惊讶,也改变了人们对艺术作品买卖价值的传统概念。   各方评价 艾未未的作品胆子大、想象力丰富,可以说是一个艺术游戏,艾未未设定“1001”这个数字,正是“一千零一夜”,而现在的中国就像一个神话。很多中国人很有钱,在欧洲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中国人旅游的身影。但是,在许多外国人看来,现在的中国人很有钱,却缺少文化修养。艾未未的作品恰恰是一种讽刺,“它是提醒在这样一种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人在国外切不可飞扬跋扈,有损国人形象。 ——艺术评论家朱其 《童话》是“更好更高的现实主义”作品,而且因为其“更好”、“更高”的“客观真实”内容,更成典范。所有试图把这一作品称为观念艺术、行为艺术的图谋必是无知必将失败!总之,作为现实主义的《童话》,多、快、好、高、远样样达标,除了不省,故是典范。 ——浪漫主义理论“鼻祖”苏坚 “我虽然并不完全了解这个项目的背景,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他是利用现在的西方中心主义去颠覆西方中心主义。也就是说,中国人现在关心西方、参照西方,这点很重要,艾未未的作品正是反讽意味。” ——美术评论家、策展人李旭 来源:http://goo.gl/MK1sx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