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徐斌的离职演说

2002年,我来到浙江工商大学。先在杂志社干着。两年中,完成了从记者到学者的转换,2004年人文学院成立,校领导动员我当院长。当时我做杂志社社长挺顺手,又有时间搞研究,不想动。校领导说,你干嘛要看一辈子稿子,多一些人生经历,感受一番中国高校主流的东西不好吗?再说,上点课多看看坐在前排的女生,精神会一振呢。我只好笑着应了。干了一届,有些事只做了一半,于是接着第二届。实际上我在连任后一年多就知道自己不适合这个行政职位了,2009年初即向学校提出另请高明,也帮着联系过接班的人选。 为什么不适应?我置身其中,越卷越深,深感高校行政化、权力化日趋严重,尤其在本科教学评估中的作为,公然全体造假,已丧失了最起码的大学精神。近年盛行的数字化考评、高校排名,让各级像疯了一样抓项目、课题、报奖、报点、基地之类,上级考什么,下边就干什么,行政权肆无忌惮地侵害教育权和学术权,搅得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如果有人问我,六年多来最大的体会是什么?我说,一是没有精力认真考虑真正的教学和科研事宜,只是穷于应付上级下达的各项冠冕堂皇的所谓“创新强校”的指标;二是高校中违背常识的行为 ,甚至造假的勾当居然大行其道。可以说,这六年多里学校无数次开会、布置工作,没一次真实地倡导大学精神、学术自由、坚持学者良心、敢于批评政府、担待社会责任。口头上虽讲过几次大学精神,但只是招牌,实处要大家去做的净是如何讨好政府、送礼攻关,争项目、要课题。这是大学境界、大学气度吗?在文明国家这可是学界大忌,学者须与政府保持距离。我想到斯诺夫人90年代的一次来访。中国政府看她生活比较艰难,欲以演讲费等形式给点资助,亦算是对斯诺过去帮助中国革命的感谢。斯诺夫人谢绝了。她说:斯诺和我在世界上讲的话,之所以有人相信,全因他们认定我们和政府没有利益关系,所言所论皆出自我们的独立观察。如果我拿了钱,今后没人再信我们的话了,连以前说的也都不信。现在中国大学的领导和学者存有这样的观念与意识吗?不仅想方设法向政府讨钱,要钱的时候甚至可以送礼行贿,不择手段。这一切,都顶着个堂而皇之的名义:为了学校做大做强!功利高于一切,良心和是非一钱不值。这正常吗? 校内部门的领导们在一起的话题,说来说去老这么几条:怎样贯彻学校的考评指标,设计个方案逼下边竭尽全力;强调本部门如何重要,希望领导格外关照;本部门的考评在学校里排了个第几、什么档次;如何通过搞关系、走门子达到了目的;大家相互之间多关照,你这次帮我,我下次帮你……古人讲求劝人以德,此间流行的皆是劝人以“利”。我看清了,如今大学里就是丘八文化加农民文化,再添个所谓的“量化管理”,行事的根据只有一条“有奶便是娘”,说好听点是谓 “谋食不谋道”。权力在这一领域中为所欲为,这不仅在世界上,就是在中国的各个行业里,都算问题最大的。因此,近些年社会上对教育尤其是对高等教育的批评一浪高过一浪,可以说已失去人们的信任。 今天上午听学校一位老师说,网上评“十大缺德”行业,教育“居首”。我听后并不感到惊呀。最近我去东北讲学,一路碰到各色人等,说起现今中国的教授、学者,普遍的反映都是不值得尊敬,水平不怎样又不敢讲真话,为了钱可以昧良心。最能说明教育危机的莫过于此种现象:现在的有钱有势者,都想方设法将子女送到国外接受教育,包括教育部的领导和诸多大学校长的孩子,自己办的教育自己瞧得上吗?学者这副“权力附庸”、给点钱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德行,其实当官的打心眼里也瞧不起,不当你一回事儿。我亲历过一件事,2006年吧,搞过一次什么“保鲜”活动,当时一位省委副书记到中国美院检查。有位老师正在创作,说搞不懂,不予理睬。该副书记大为光火,对美院的“保鲜”活动严厉批评,推迟验收。我们学校传达此事时,居然以本校得以顺利通过而庆幸,对美院还有点幸灾乐祸的味道。上世纪五十年代,彭真去协和医院拜访林巧稚,林正在给患者看病,表示不便见,彭真因此而更加敬重林巧稚。不要说跟民国时代的知识分子比气质了,生活在五十年前的林巧稚,也足令我们汗颜,不自重,又何以能让别人尊重。 在这种体制中,我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矛盾。我无法象大部分所谓学者型领导那样,一边不痛不痒地批评体制,一边又利用体制大捞好处。那些捞好处的套路我不是不清楚,无非利用手中资源,请掌握项目的官员、高级别刊物的主编、学界评委等来讲学,变相用公款行贿。逢年过节再去孝敬送礼。然后就可以在为学校、学院作贡献的名义下拿课题、发文章、得奖项,慢慢自己也就成了名家、评委。这些年我要干此类事处在非常有利的地位,相关的利益链也铺到过我面前,但我不屑为之。我的道德底线不许可,这些既然是我批评的事情,就决不随波逐流。 中国最大的问题,也是很多知识分子的通病即说与做的分离,人格的两面性,甚至到了不自觉的地步。慷慨激昂的体制弊端批判者,行为的目的不是改造体制,而是一转身也参预其中去分一杯羹,连半点内疚也没有。这不是乡愿是什么? 我选择了批判的态度,行动上便不会另行一套。2006年本科教育评估,大家无不反感,但学校要求评估组进场时全体起立,长时间鼓掌。那天我是整个礼堂中惟一不起立、不鼓掌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假、这样贱?反感或反对,为什么不敢公开表达。2008年学校搞所谓“加速发展”的改革方案,小组讨论时我发表了不同意见,蒋书记要我大会上讲讲,我便在大会上坦言:如今之大学是“谋食不谋道”。2009年底续签增长20%的责任书时,我曾打算拒签,因此而下台也无所谓。为此找过蒋书记。蒋书记做工作说,你不签,这件事就僵住了,反正年内要搞“三定”方案,到时会调整的。这样我才勉强签约。去年初学校开党代会,小组讨论有校领导参加,我本不想发言,大家一定要我讲几句,我便说,“一所大学设有党委,还要开党代会,这是人们习惯了的现实,但这是真正的大学之道吗?世界上还存在此种体制的恐怕也只有朝鲜、古巴了吧。没听说世界上哪所一流大学是在党委领导下成功的,也没听说哪个党委办出过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中国大学改革的方向和出路在于与世界大学接轨,若不行,哪怕学学民国时的北大和西南联大也好,总在现行体制框架里折腾是没有希望的,所谓“钱学森之问”即这个意思。我不想发言,就是对当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讨论不感兴趣。”党代会后接着开教学工作会,吃饭时我坐在蒋书记边上想说个事,看到一拨一拨的中层干部来祝贺蒋书记当选,言辞阿谀,全是官场文化。我说不出口,坐至终席不发一言。近些年里,无论省领导还是学校领导的报告,我极少参加,不是摆谱,实在是听不下去那些假大空的言语,坐不住。我任职期间向学校的建言,都不在所谓搞指标的“强校”方面,粗想大约有这样几条:引进人才的政策要适当灵活、宽松,否则难以操作白费劲;认真履行低碳节能,消灭长明灯、跑冒滴漏;撤掉学校的驻京办事处。对以上言行,有人说我敢直言、有见识,其实在我心里,只是遵循常识而已。目前中国高校所犯的毛病,多在常识以下。 在对待体制的业绩、考评等事情上,限于我个人的好办,不当会事罢了。近年来我从不报奖、争什么带头人、入什么人才工程、第几层次啥啥的……每回报奖都有人劝我,包括学校领导、好友、同事,职能部门还表示愿意代为填表。我感谢他们,但依然故我,解释的理由也简单:一是本人的成果水平低,够不着,白折腾;二是生性怕花时间填表,有功夫更愿意去打球或漫步西湖,感受点令人愉快的事。当然,我对报奖和获奖的老师,也表示尊重。大学的老师们不需要同质化,有差别,价值多元是好事。 但关系到部门工作和集体利益的事,就不能完全不在乎了。我的分寸是,按学校要求公事公办,报学位点、学科、团队、精品课等等,一板一眼地执行,但重点在于提高水平、壮大实力、打好基础,结果是自然而成的,而不是急功近利,靠攻关忽悠,跑省里、跑部里。在此类事情上,我从不行贿送礼,至多意思一点劳务费而已。也有人建议多送,说有的学院五倍、十倍于我们,我未接受。我的观念是:即使得不到也不越此底线。对于通过送重礼达到目的者,我毫不羡慕,甚至可怜他们。我不会为此而焦虑、纠结的,也决不会为了得到并维系诸如此类的“业绩”,绑架自己宝贵的生命。多个点什么的,真的就代表水平高了吗?这是真学问?真科研吗?在我眼中,不少各种名义的大项目,资金上千万上亿的,搞出些伪科学成果来,通过动用科研经费攻关,就能整个大奖来。这是在糟塌纳税人的血汗,还败坏学风。 我这样的态度,本人身陷矛盾,学校可能也有看法。虽然我对学校领导是否满意并不在意,但最终还是存在着让我解不开的纠结,即这些考评指标与部门利益和群体利益的挂钩与捆绑。如前几年的学院考评划分ABCD档,近两年的达标120%发足额奖,还有各种学科点、基地之类,皆拨下相应的经费等等。并且这都与每位老师个人的业绩、职称有关。我只能尽量跟上趟,无法做到如何出色,让大家满意。解决的办法只有一条:我再次选择退出,不和体制玩了。去年上半年蒋书记问我为何不愿续聘了?我说,现在高校教育的这套做法,无法得到我价值上和道义上的认同。 对我的工作,学校如果不满意,我完全理解,站在学校角度这样看是正常的。但我不愿改变,最好的办法是请来新院长。高老师这次在海内外招聘中脱颖而出,我很高兴,总算可以摆脱矛盾处境,回归原本的人生角色——卧龙岗上散淡的人。 “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此话乃东晋名相王导的存世名言。愦愦是昏乱、糊涂之意。我非常佩服东晋那一代士人的气度,身临偏安一偶的危局,仍义无反顾地信奉玄学的“无为而治”,自觉遏制体制化儒家——礼教的回潮,以“务在清静”的文化理念“力撑东南”。 我当然是小人物,但也有根深蒂固的“无为而治”理念,也听到一些徐老师不爱管事,只布置不督促、检查,重讨论不重落实等议论或批评意见。从事实上讲,这些看法都没错,提出批评也是出于对工作的负责,我表示感谢。但老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还是尊奉“无为而治”。我的信念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从根本上讲,教师皆成年人,并具备高等学历,属于社会上最热爱学术和教学的群体,他们有足够的能力自己管好自己。 第二,我自学生时代研究玄学,饱受浸染,深信“无为而治”是自由知识分子永远的价值追求,这也是当今体制下尤其需要提倡和发扬的内容。 第三,目前高校管理体制问题多多,推行、布置的东西,美曰做强做大,加快改革,说白了都是些无聊的折腾,干的事皆违背常识。在教育体制行政化的背景下,“无为而治”是最有效的挡箭牌和解毒药。如搞“精品课”,我也赞成,但首先要整明白什么叫“精品课”。精品课的标准只有一个:学生受益并形成口碑。不存在什么固定格式。现在的这套,千人一面:课件、作业、教材、网上互动等等,缺一不可,讲的再精彩也没用。照此标准,过去北大陈寅恪、刘文典的课亦算不上精品了。陈寅恪仅带一布包,刘文典上来先把国民政府骂它半点钟,这如何是好?教学讲求的是多元化、多样化,哪有倡导一付面孔的道理。 搞科研把课题项目强化到如此程度,也违背科学精神:1、研究起点上就渗入功利因素。取经费、应考评、上职称,严重的名利取向破坏了以求道为目的的单纯之心;2、找材料盖过读书。读书本是与智者交心,体玄悟道,有了心得自成文章。做课题则重在各取所需地淘资料,立论草率,学养无从积累;3、赶时间交任务,忽视质量。要求半年、一年完工,本不合科研章法。但作者只要能对付交差就好,垃圾多多;4、成果的通过、发表过程中人格受辱。高级别刊物大家都往上挤,于是水平差不多时看谁敢送又会送,做研究还要赔上人格;5、报账做假。文科研究开销有限,找发票报销就成了少不了的节目。 单纯的科研经过这一系列的干扰与附加,古人所推崇的“因心而会道”的“为己之学”还有生存空间吗?怕是多为“凭誉以显扬”的“为人之学”了。研究已严重地工具化,沦为名利的敲门砖,还有多少人能从科研中获得快乐和价值肯定。当然,可能尚有部分高手,有本事将项目与自己的精神需求较好地结合起来。然这已不是主流,主流是极大的干扰和伤害。我怀疑,在如此环境里,真正具备与古今贤哲沟通能力的学者能有几人?为什么出不了大师?这还用问么! 近两年学校搞的“创新强校”,每年递增20%,更属胡闹。有的学院指标分解到人;还有自己掏腰包来填充经费的;造假也出现了,把前、后年的成果计入当年,就为了拿到那点年终奖励。 再有多如牛毛的各色评比、排名,先进教师、科研标兵,优秀党员、团员、家庭,工会及民主党派的积极分子,什么“一五一”还分几个层次,这个奖、那个奖、这个级、那个级。这世风如此糟糕,整体文化水平如此低下的社会里,居然有这许多优秀称号,还值钱么?都是自己树自己搞的廉价货,除了干扰心境没丝毫意义。每学期、每年还要把学院的老师排个名次,半斤八两的楞要分出个一二三四来,有什么意思?这是幼儿园里戴小红花的套路搬来了,把老师当小朋友对待。搞得学者一个个气局狭隘,争虚名图小利,一到年关就半分半分地算账,跟扛了一年长工似的。过去我们人文学者的精神世界中,多是苏格拉底、黑格尔或孔子、李白的,现在一年到头总在脑子里纠结的是:怎么完成或多挣考评分。 对于这些学校的制度规定、无法回避的管理内容,我的态度只能是“无为而治”,由老师本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待、取舍,反正有关个人考核的政策、结果,学校都有事先规定,学院只是执行而已。可以说,我在院长位置上有意识地抵挡体制污染,对许多事情在学院层面上作淡化和减法处理,不干强化和加法的事,目的是让老师们少受干扰,躲过上述那些可笑乃至有点荒唐的瞎折腾。事实上,一些明显的折腾亦长久不了,顶顶也就过去了。如“加速创新”,差不多无疾而终了吧。对我自由主义的理念,老师们认可,我欣慰;有老师不赞同,我亦含笑。这不过是管理观念有所差异而已。民主的要义,不独尊重多数,同时也尊重少数乃至个人,我从不追求所谓的和谐一致。高校改革任重路远,各种想法、做法都能共存,方为大学应有的文化生态。对我来说,这些年真正令我有成就感的,乃是学院部分年轻教师在考评体系之外自发组织的读书小组,这才叫学人正道。 最后这段说说我今后工作、生活的设想。 题目是杨绛翻译的兰德诗《我和谁都不争》中的一句。“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煨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杨绛先生的豁达、善良、雅致、坚韧,最令人钦佩,现在再出不了这样的人了。记得我来人文学院时还念过胡适引用易卜生的一句话:“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我念着这两句话上任,今天则吟着这两句话离任。行政职务卸去了,回归到原本的角色中,当一名历史系的老师,这个职业很神圣,也令人自足、充实。我会更投入地与学生交流,把历史的真像告诉他们。同时我又不会像以往那样深陷体制生存了,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转向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论学校里的考评如何。手头还有两个课题完成后,可能也疏远课题了,除非出现与我兴趣相当吻合的机会。目前已考虑或参与的有这样几件事,实际上最近一年中已化不少时间在做了。 1、关注环境保护。最近在新疆、杭州、绍兴等地讲学讲课,重点都是环境保护。中国近30年高速发展的代价,导致自然环境破坏到了可怕的地步,全国整成一大工地,古城古风荡然,大量物种灭绝。2010年9月22日,美国太空总署公布了卫星检测全球空气质量的PM2.5数值图(2001年—2006 年)。PM2.5小于10为安全值。中国空气质量全球最差,中国东部尤其严重,PM2.5超过50接近80。中国社科院党国英最新研究表明:中国的GDP 每增1%,用地量为日本的8倍。单位能耗亦长期是日本的8倍左右。北岛说,我们近一个世纪被现代化搞疯了。不惜土地、环境代价的繁荣之路,别国不是不明晓,问题在于他们已经把维护一方净土视作首要战略目标,像日本就悄悄地成了资源大国。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自以为得计,其实是又输了一招。所以说,中国的环境保护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 2、参与慈善事业。我在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和浙江省正泰集团基金会两个社团中担任理事,主要的工作是:推广低碳生活、关注食品安全、资助困难群体等。 3、研究、反思百年来的文化变迁,尤其是左倾时期的文化灾难及其后遗症。左倾时期所经历的斯文扫地、道德沦丧、文化毁灭,至今没有认真清理、反思。为什么到了人们普遍失去道德底线的地步?少报一元钱事比天大,大白天开着长明灯却视而不见。2009年60周年大庆中,文艺界搞出个“特务年”影响至今,“潜伏”、“暗算”充斥银幕,连《探索?发现》栏目也大播间谍战。世间的善良、诚实不再有人相信。不找关系,不相信会被公平对待。谭嗣同说,中国之旧政,为大盗、乡愿吞剥愚弄。这话发人深思。 俄罗斯是经过彻底的文化反思了。前苏联的颠覆说到底是文化上的失败,失掉人心,今天的复兴也得益于文化整体的复兴。前些年有人怀念苏联,普金讲,把前苏联说得一无是处是良心出了问题,但想要恢复前苏联则是脑子出了问题。所以要真正恢复俄罗斯人的信仰自由、思想自由,让个人在最大程度上按自己的愿望去生活,而不是仅仅是吃饭、生存。 中国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也是文化认同的问题。近几十年最值得庆幸的是解决了吃饭的事情,同时最令人困惑和担忧的症结,乃是权力在社会中膨胀到无以复加,官权与民权极不平衡。就改革力度最大的经济领域而言,民企500强的全部规模仍不及央企50强的最后一名。以官治民的社会结构没有出现大的改观,也就很难养育出具有理性精神、契约意识和公德自律的现代公民。文化重建要有人来担当,不光说,更要做。我一生最感欣慰者,乃数十年间始终生活于自己的本色中,坦坦荡荡就这么过来了。当然我还有业余爱好,我曾在一篇简介里自白:在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严重流失的今天,我辈忝列学人,除了汗颜,还是汗颜,让任何荣誉、名号论之无味。此生倘能在保存点滴文化火种上略尽薄力,余愿已足。再加上打篮球、玩乒乓、游泳、登山的爱好得以陪伴到老,那便是美满人生了。 尽管生活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事事如意,甚至还会碰到、经历很大苦难,我仍虔诚地认为,上苍待我不薄:一生基本没有受冻挨饿,工作、生活于本人最喜爱的新闻与历史专业中。傅聪说,上帝让我此生与音乐为伍,这已经足够。我亦十分知足,惟感在上苍面前索取多多而无所回报,心存愧疚。因此,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感恩之情,将伴随在我今后人生之路的每一步中。 总之,今后和大家在一起的是一个更加轻松愉快的徐老师,这就叫“怀童心的孩子回家了”。 来源:http://www.aisixiang.com/data/52410.html 因为盗链严重,而我们服务器带宽有限,所以图片设置了防盗链,请见谅。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23482/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徐斌的离职演说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2/04/18, 13:13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c5d85dad8496c5aa16731e645eaa0010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如果大学能够重新来过 交换生看台湾大学:很人文 很随意 浙江就是嚣张! 海事大学甩奶舞,注意6分30秒 大学里的那点事,你都有过吗? 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秒速武厘米-武汉大学的樱景校红 (@hexieshe) 集体早泄-火影忍者、妖精的尾巴和超自然学院Youtube偷跑 (@hexieshe) 吉浦康裕×冰川龙介上海财经大学交流会现场札记 (@hexieshe) 新华社与中国传媒大学共建手机电视动漫频道 (@hexieshe) 四月樱花天-第四届西安交通大学樱花祭 (@hexieshe) 无觅

阅读更多

李長春會英相 談薄熙來殺人疑雲

編譯任中原/報導 英國首相卡麥隆十七日在倫敦首相官邸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會面時,要求大陸當局對英國商人海伍德在大陸重慶死亡一案,進行全面而適當的調查,同時英國外相海格也提出類似的聲明,充分顯示此案已正式登上大陸與英國雙方關係的檯面。 先前傳出海伍德遺孀王露露(譯音)擬攜兩名子女前往英國,卡麥隆也將在這次與李長春會面的場合,表達希望大陸方面同意王露露赴英的申請。中、英兩國將海伍德事件上升到公開的外交協商,在國際事件中也屬罕見。 英商海伍德去年十一月十五日被發現死於重慶一家飯店的房間內。大陸當局最初表示海伍德是因「飲酒過量」而猝死;但由於海伍德的友人對死因提出質疑,指出海伍德的遺體未經查驗,便立即被火化,於是英國政府於今年二月要求大陸當局重啟調查。 上周由於中共前重慶市長薄熙來的妻子谷開來因被控涉嫌謀殺海伍德,而遭大陸當局羈押,使整個案情急轉直下。據大陸方面未經證實的報導指出,海伍德可能是被氰化物毒斃。 英國首相官邸發言人表示,卡麥隆在與李長春的會談,將聚焦於加強雙方間的關係,並針對「全球性的挑戰」共同合作,例如伊朗及敘利亞問題。李長春是中共黨內排名第五號的「領導」,主管意識型態。 發言人表示:「首相也趁此機會提起海伍德一案,歡迎中國展開調查,並強調我們深切希望能消除對案情的各項疑慮。」她並指出,「我們希望看到經過適當的調查程序後所得到的完整結論。」 另外英國外相海格十七日也表示,他對於中國大陸當局針對海伍德的死亡重新展開調查表示歡迎。 海格針對國會保守黨議員普利查的質詢,提出書面聲明。國會質詢英國外交部太晚介入此案;海格指出,在英國政府一再要求之後,大陸當局才展開調查。 海格並直接指出,海伍德死亡一案,後來是由於重慶公安局長王立軍於二月六日進入當地美國領事館後才爆開的。 海格對此事表示:「我們現在希望看到經過適當的調查程序後,所得到的完整結論,不受政治力介入,揭露出這起悲劇背後的事實,並確定正義得到彰顯。」 台灣 聯合報

阅读更多

英国政府对海伍德死亡案反应迟缓遭质疑

据几名知情人士透露,英国驻华领事馆官员在去年11月英国商人海伍德(Neil Heywood)死后曾立即表示对其死因怀有疑问,但是由于一些英国官员认为要求中方进行调查会带来问题,因此没有继续深究。 上述知情人士说,一些英国官员去年11月就已经知道,这名商人的中国妻子受到了来自当地警方的巨大压力。海伍德的尸体在重庆一家宾馆的房间里被发现之后,警方曾要求海伍德的妻子同意在不进行尸检的情况下立即将尸体火化。 海伍德死亡案引发了中国20多年来最大的政治危机。中国政府周二宣布,与海伍德关系密切的中共高层领导人薄熙来被免去党内职务,而他的妻子薄谷开来因涉嫌参与杀害海伍德而被移送司法机关。 这一事件如今同样引发了对英国政府的各种严厉质疑。英国政府直到今年2月中旬才要求对海伍德的死因进行调查,并反复声称,最初并没有理由对海伍德的死因提出怀疑。 在海伍德死亡案引发棘手问题的当口,英国正在加大努力扩大对华出口以及吸引更多中方投资,希望借此帮助英国经济走出低谷。 海伍德在重庆死亡之后一两天,英国一名部长级官员访问了重庆并与薄熙来见面。 英国外交部发言人上周五晚间说,由于这起案件引发了我们更多的关注,再加上此后商界提出的建议,我们做出了要求中国政府对此案进行调查的决定;当我们对事件的关切让我们认为有必要这么做时,我们立刻采取了行动;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中方已经开始了调查;我们一直在与海伍德的家人保持联系,让他们随时了解我们的行动。 英国对海伍德死亡案反应迟缓已经在英国政界引发质疑。英国议会议员、前自由民主党(Liberal Democrat party)领导人坎贝尔(Menzies Campbell)质疑道,为什么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领导的政府等了这么久才要求调查?工党(Labour Party)议员盖普斯(Mike Gapes)说,政府应该就这一问题向议会做出解释。 对海伍德死亡及随后发生的事件进行的调查表明,海伍德死后,英国驻华领事馆官员中很快就有人对海伍德的死因表达了担忧。 去世时41岁的海伍德生前曾告诉多位朋友,他是薄家由朋友和顾问组成的“内部圈子”的成员之一,但在与薄谷开来发生争执后他曾表示担心自己的安全。海伍德曾告诉多位朋友,薄谷开来认为“内部圈子”里有人已背叛了她。 据知情人士透露,驻华英国官员知道海伍德与中国政坛正在升起的明星、时任重庆市委书记的薄熙来过从甚密,海伍德曾为多家英国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并曾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大使馆活动,还与英国政企名流会面。 据海伍德当时联系过的一个人说,他在死前一天对一位朋友说,他被临时通知与薄家在重庆的几名代表会面,他认为自己有麻烦了。 据知情人士透露,当地有关部门于11月16日向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通知了海伍德的死讯。当地官员说,海伍德死于饮酒过量。熟悉海伍德的人则说,他不太饮酒。 上述人士说,处理此事的领事馆官员向上级汇报说,海伍德的遗体直到他死亡36小时后才被发现,他们还对中国有关部门未经尸检就将遗体火化的做法向上级表达了严重担忧。 上述人士还说,领事馆官员还对警方就海伍德死亡案施压表示关切,并表示海伍德的死因尚有待厘清,因为海伍德在中国的家人从中国当地官员得到的说法是,他死于心脏病发作而非饮酒过量。 负责此事的英国官员们当时决定不再进一步追查,也不就此事发表任何公开声明。不清楚是谁做出了最终决定,也不清楚驻华英国官员的担忧是否传达到了伦敦。 在中国上周二宣布将按凶杀案处理海伍德死亡案之前,海伍德的家人也未要求对其死因进行调查,并仍说他死于心脏病发作。 直到今年2月中旬,英国才要求中方调查海伍德的死因。据几位知情人士,这意味着英国是在美国政府向其转交了王立军提供的有关此案的证据之后才提出调查要求的。王立军曾任重庆市公安局长。知情人士说,今年2月6日,王立军前往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寻求政治庇护。英国政府要求对此案进行调查一事直到3月底才公开。 就在英国驻华官员处理海伍德死亡一事之际,他们也在忙着筹备另一件事──为英国外交部负责亚洲事务的布朗(Jeremy Browne)访问重庆做准备。据重庆市政府说,11月17日,布朗与薄熙来在重庆举行了会谈。 据一位知情人士说,布朗没有向薄熙来提起海伍德死亡一事,在他访问之前及期间也没收到有关海伍德死亡的报告,因为英国政府当时并没有按可疑案件处理此事。 在重庆市,布朗还在国营的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试驾了一辆新款新能源汽车。该公司上一年斥巨资在英国设立了一个研发中心。 布朗当时说:中国是我们关键战略伙伴之一。 英国外交部发言人说,布朗没有进一步置评。 身为英国自由民主党(Liberal Democrat)人的布朗是近年来访问过重庆的诸多英国高层人物之一。 其中包括2010年当选英国首相的卡梅伦(David Cameron)于2007年访问重庆,2008年以英国外交大臣身份访问重庆的米利班德(David Miliband)等。欧盟前贸易专员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和英国女王伊利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的次子安德鲁王子(Prince Andrew)去年也访问过重庆。 一位知情人士说,海伍德好像并没有参与安排卡梅伦、布朗、米利班德或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访渝。另一个人说,海伍德也没有参与安排曼德尔森的重庆之旅。 安德鲁王子当时是以英国贸易特使的身份访问重庆的。他的发言人说,安德鲁王子与薄熙来的会面是英国驻华大使馆安排的,他不认为海伍德在其中起了作用。这位发言人还说,没有记录显示安德鲁王子见过海伍德。 卡梅伦2007年访问重庆时,强调了重庆对英国的重要性。他说,重庆可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城市。 卡梅伦在重庆大学发表演讲时说,21世纪重庆之于中国相当于19世纪芝加哥之于美国。 卡梅伦上周三说,欢迎中国调查海伍德死因。他还说,我们要搞清楚这起令人不安且非常不幸的案件背后的真相,这一点十分重要。 英国议会外交委员会成员坎贝尔也对中国方面进行调查表示欢迎,但同时也质疑对海伍德死亡案的最初处理方式。 坎贝尔说,一开始的解释完全经不起推敲,也经不起可信度的检验;如果英国官员去年11月就关注海伍德之死,那么就无法解释为什么直到今年2月份才由英国政府高层向中国方面提出此案。 盖普斯也是英国议会外交委员会成员。他说,希望英国政府就此事向议会作出说明。 盖普斯说,政府应就所了解的情况通报议会。显然,议会外交委员会和其它委员会希望就此事提出问题。 相关日志 2011/08/19 — 严厉的判决?算了吧,少年暴徒们享受的待遇好似他们是受害者 2011/08/18 — 英国未考虑关闭社交网站 卡梅伦遭中文媒体曲解 2011/08/16 — 德国之声:卡梅伦考虑监管社交网站中国官媒拍手称快 2011/08/13 — “幸灾乐祸联盟”刺痛英国 2011/08/12 — Twitter拒绝关闭英国骚乱者帐号 2011/08/12 — Providence:伦敦小p孩这么猛 2011/08/11 — 宋鲁郑:谁应该为伦敦“骚乱”负责? 2011/08/11 — 伯明翰惊魂 亲历英国骚乱 2011/08/09 — 伦敦骚乱事态升级 骚乱呈扩散趋势 2011/06/14 — 林达:不光荣的“光荣革命”

阅读更多

動了殺機乎 血濺五步乎

由於薄熙來主政重慶時的「唱紅打黑」動靜太大;由於他有太子黨的尊貴血統,是赫赫有名的薄一波之後;由於他的仕途一直備受關注,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很高;由於他的問題盛傳牽扯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甚至軍方某些將領,於是中央在處理他時也就十分大陣仗,遠遠超過江老爺子處理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胡、溫幾年前處理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中央的大陣仗包括兩點:一是開動「全黨全國宣傳機器」,大張旗鼓的製造政治壓力,而且層層下達「中央文件」,要求各地方黨組織領導表態支持;二是早在一個多月前就「動員」軍隊表態,「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胡主席的指揮」、「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據稱,處身黨、政、軍高層中人,皆感到的威懾和壓力,猶如當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叛逃被揭示以及毛皇帝死後「四人幫」被粉碎。當年就是一方面輿論鋪天蓋地,一方面中央通過各種途徑要求黨、政、軍高級領導人逐個表態。大凡及時表態的,被認為「政治立場正確、堅定」;大凡「俯仰徘徊、猶豫觀望」的,則被認為政治立場必有問題,會入另冊。 今天面對薄熙來的問題,一些黨政軍領導人又要面對這樣的考驗了。與以往不同的是,今次表態考驗來得很急,因為很快就要召開中共十八大,很快就要「權力大洗牌」。當年的林彪事件、四人幫事件雖然更大、更震驚、影響面更廣泛,但沒有那麼「急」,沒有面臨要召開黨代會的緊迫性。 再說,林彪事件、四人幫事件都不是一般的黨內政治鬥爭,而是雙方都動了殺機,要血濺五步的;今次呢? 柳扶風 東方日報

阅读更多

南华早报:军委派出五个调查小组调查薄熙来案 包括14集团军

香港英文「南华日报」15日报导,中共中央军委已派出五个调查小组,分赴四川、重庆、昆明及贵州等地,深入调查被罢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与成都军区的关系,而薄熙来的父亲、中共元老薄一波在云南的旧部14集团军也正被调查。 报导说,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近日突然高调亮相成都军区,引起外界高度关注,但目前不知他此行是否与上述调查有关。但他在成都发出的官兵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指挥」以及「不听、不信、不传各种政治谣言」,则显然与薄熙来案有关。 报导说,上周被彻底踢出中央委员会的薄熙来与中国军方的密切关系人所共知。消息人士对该报说,重庆市警方近日已有公安局副局长郭维国等两名高级警官,因涉嫌掩盖和销毁薄熙来妻子杀害英国商人海伍德的证据而去职并接受调查。当地政府喉舌「重庆日报」也首次暗示,薄熙来将面临刑事指控。 报导引述消息人士说:「五个小组已被派驻成都军区,调查该军区是否有高级军官或所辖部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捲入薄熙来案。」 消息人士未透露谁被调查,但外界猜测该军区有多位将领与薄熙来关系密切。 成都军区所辖部队涵盖地处中国西南部的重庆市以及四川、云南、贵州及西藏的警备区及集团军。重庆警备区即隶属于成都军区,而薄熙来2月在王立军案发生后曾高调前往参观的昆明14集团军,也隶属于成都军区,该部队由其父薄一波创建。 消息来源指出,驻扎在昆明的14集团军目前正被调查。 前成都军区政委、现任解放军二砲政委张海阳,曾被传因与薄熙来关系密切而被调查,但官方15日公布他率团出访欧洲,显然有意为他辟谣。 报导还引述重庆当地记者说,两年前,薄熙来在重庆「打黑」初期,为个人安全考量,就是住在解放军军营。而在上月举行的北京「两会」上,薄熙来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时,还有解放军代表与他握手,并当着数以百计的媒体记者向他行军礼。 有关薄熙来和王立军案的调查进展,香港「东方日报」分析指出,由于中央政治局九名常委中,贾庆林、温家宝及李长春先后出访,因此有关对薄熙来违纪调查近期不会有结果,预料会在有关领导人回国后,才会对外公布. 相关日志 2012/04/17 — 美国之音:伍德死因之谜:威胁不成反遭杀身 2012/04/17 — 芦笛:我看薄熙来案件(1-6) 2012/04/16 — 路透社:中国领导层的更替回到旧的无序本质 2012/04/16 — 薄熙来兄妹的不凡人生 谷开来姐姐们的传奇经历 政商各界的佼佼者 2012/04/16 — 多维:薄熙来政治狂妄遮双眼 多行不义必自毙 2012/04/16 — 多维:身负重案 薄熙来恐被判处死刑 2012/04/16 — 姜维平:一篇旧文:薄熙来与闻世震 2012/04/16 — 还原真实薄熙来 2012/04/16 — 樵夫:胡锦涛与温家宝在薄熙来问题上产生巨大分歧 2012/04/16 — 大内总管令计划全程操刀扳倒薄熙来 有望入常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