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獨立媒體

香港獨立媒體 | 你聽到人民的歌聲嗎?

1. 逃犯 二十年前,我在紐約百老滙看《孤星淚》,那時剛過了六四不久,作為香港學生,感覺就如同逃犯一般。北京學生早已飄泊四散,自己卻在美國紙醉金迷之地,大模斯樣地享受著「自由」行的快感。1992年剛好也是鄧小平南巡,歴史的鮮血竟化作遍地黃金,香港人在移民浪花過後,迅即牽起一陣北上掘金潮。也虧周旭明想得出,《天與地》中的三個人吃了家明,才會孕育出20年後的中年中產。但歴史的包袱並沒有退去,電影《孤星淚》把一切的罪與罰, 如生地再度重現香港人眼前──倒未知會有幾多個鼓佬或黑仔,還會購票進場回首自己的半生? 2. 學運 二十多年過去了,現實年紀更加接近電影中的冉阿讓。久未經歴學運和社運的我,最近又和年青人走在一起,再次喚起那彷彿早已煙沒塵封的青春和熱情。雖然未至於把他/她們看成子女,但在年齡上作為契仔契女也差不多!就在聖誕日那天,大夥兒營火、音樂、跳舞、大吃、大喝,把八鄉冰冷的田野都舞得火熱;在深夜潻黑一片的荒地上,禾草和火光把百來人的臉龐都照得通紅。和年青人一起彷彿世界總有希望,現實中的一切困厄鬱悶都可暫時拋諸腦後。 除夕臨近,在電視上看見久違了的學民思潮,除了黃之鋒還多了個周庭,仍是那弱不禁風的老樣子,這下子真的可以當子女看待!不過倒是真的後生可畏,竟還出動到吊臂車來拉橫額!即時令我想起那是綠色和平,那是人家專業搞社運的工具呢!如此高高在上的駕臨鬧市,放在中學生身上是否早了一點?還有幾十年的學運社運路要走呢,過於早熟是否有點拔苗助長?難免讓人想起《孤星淚》的街童嘉維殊。 1832年6月5日,反對復辟的巴黎六月起義,最終無法喚起廣大群眾參與而流血收場。假如不是雨果把犧牲的學生領袖,寫成《孤星淚》一眾從容就義的主角,這場早夭的運動也許早就消失在人們的歴史視野。但由於那個特別的日子,作為中國人卻難免會別具共鳴。我倒想起去年的《建黨偉業》──一套名正言順歌頌「愛國無罪,上街有理」的電影,不過末段描寫一大會議,那些窩囊的知識分子代表們(毋庸多言,沒有一個是工人或農民),又想鬧革命又怕人身安全,倒才是真正的神來之筆。我還想起了2006年婁燁的《頤和園》,在香港大概沒幾個人會看過(羅湖影音店有DVD發售)──一套絕無僅有直接觸及六四的內地片,那份沉重鬱壓迷茫的調子,難免要較《建黨偉業》濃烈得多了。 3. 人民 你聽到人民的歌聲嗎?《孤星淚》中提出的關鍵問題──不錯,慷慨激昂的進行曲拖著不是別的,而是一個大大的問號。當年雨果流放在英國,急欲知道小說推出的反應,於是發了一個著名的電報「?」,而出版商則回了一個「!」。若問你聽到人民的歌聲嗎?答案卻同樣只會是:? 這問題首先得由行騙長官──的支持者來答。不錯,其實就在大半年前,民間選特首選出來的不是別的,正是狼鷹!不少知識分子還帶點天真帶點傻,相信一個強人又或是暴君上場,便能為香港亂局帶來一線光明──彷彿在法國大革命之後找到了拿破崙!帝制復辟就可以重振香港的聲威!還幸拿破崙沒有出場,換來的卻是酒舘老闆泰納第家族,原來偷厄拐騙才是施政方針,語言偽術才是管治策略。 這問題也得由議會精英來答。就在不到幾個月前的立法會選舉,選民盡皆用腳來投票,跑到那些沒有政綱(除了反共還是只有反共)、沒有往績(議會投票往績極為可疑)、也沒有多少誠信的政黨去──難道又是輪到泰納第家族出場了?!你能聽到人民的歌聲嗎?對不起其實我也聽不到,我只想到「上帝要人滅亡,必先令他瘋狂!」 但這問題也得由民間精英來答。既然當權者、反對派都洋相盡出,學運、社運就真能代表人民的聲音嗎?對不起其實我也尚未聽到。我倒想起了陳健民老師,去年提出關於德國威瑪時代的警告,雖然當時受到千夫所指,現時回看真還有幾分道理。不過香港最躁動的肯定不是年青人,倒是那些高唱蝗蟲論的學者,那些為恐天下不亂的傳媒,那些拿了幾百萬官府俸祿,忽爾保皇、忽爾文化的精英,還有那些年屆五十,月入五萬公帑付鈔,卻天天在辦公室上facebook五小時的人! 4. 精英 提起了陳健民,我又想起中大社會學系的其他老師。為什麼那麼多的公共知識分子,尤其是公共社會學家,最終都抵擋不住權力的誘惑,都要走上「帝師」的不歸路?那些早在港英年代,已經「身在曹營心在曹」,回歸後「身在漢營心在漢」的也還算了,起碼也算是貫徹始終嘛!但那些民間智庫的領導人,為什麼卻忽然變成成保皇黨了?為什麼在報章上長篇廢論學運過激也就算了,背後還要砌詞只為引發社會討論?為什麼冠冕堂皇倡議《求變》,卻絕口不提地產霸權的問題?為什麼搞了十幾年的智庫,卻連份像樣一點的政策研究也拿不出來? 於是我想起了阿倫特的「平庸之惡」(banality of evil)。其實這些都不是什麼大奸大惡的人,甚至都是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似乎還很關心香港的前路和出路,但都像警官賈維爾一樣失去獨立意志,在有意無意之間淪為政權的附庸。就正如阿倫特筆下的納粹戰犯艾希曼,「他不粗野,也不是非人类的,更不是难以理解的。他既不阴险奸刁,也不凶残专横,而且工作上尽职尽责。他除了对自己提职晋升非常热心之外,恐怕没有任何不良动机,也不可能构成任何犯罪。然而,这也正是他最危险、最可悲之处。」 在阿倫特看来,「平庸之惡」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一種理論或教條,而是表現着一个不思考的人所作的惡。「艾希曼既是一名循规蹈矩的职员,也是一名和蔼可亲的父亲,但他在面对选择时候的无思——没头没脑的鲁莽、无可救药的迷茫,抑或自鸣得意地背诵已变得琐碎空洞的真理,却是黑暗时代的人们的显著特征。恶始终只是一种走极端,从来都不是极端的创造,它没有深度,也不是什么着魔。它会把整个世界夷为荒漠,之所以会这样,恰恰在于它的蔓延方式,如同在肤浅的表面疯长的蘑菇一样。」 5. 夢想 我夢了一個夢。《孤星淚》真正令我震憾的,卻竟然是六月起義過後,一切都灰飛煙滅了,卻獨剩下馬瑞斯在傷悼同學之餘,卻找到了珂賽特;革命不成,卻換來了愛情。他和珂賽特的豪門婚禮,依舊是貴族身分的十足排場,是整套電影中最唐皇華麗的一幕。馬瑞斯從來不是悲慘世界的一員,他只是追求浪漫激情的革命想像;他從來沒有脫離階級位置,只享受集體狂歡的剎那快感。 近期香港出現社運界布爾什維克主義的爭論,這太半只是抹黑社運的無聊技倆,本來不值一談;但看罷《孤星淚》之後,作為社運界的每一份子,看來還是應該撫心自問一下,到底自己來自怎樣的一個階級,所代表的又是怎樣的一個階級;想像中自己在指揮/領導的是什麼,而被指揮/領導的到底又是什麼。 魯迅說:「知識分子,性質不好的多。左翼興盛的時候,以為這是時髦,立刻左傾,待到壓迫來了,又即刻變化,甚而至於賣朋友。」又說:「滿口激進之言,此人必須提防。」我從不懷疑、亦不擔心激進,但卻甚為戒懼那些浮誇的激進之言。畢竟受苦的總是貧苦大眾,享受革命快感的卻往往是知識分子。 再問你聽到人民的歌聲嗎?我情願答案仍然是:? ──要比掌握真理、手握人民的精英來得踏實。 鄒崇銘 寫於2012除夕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Secret) Service Protection of Presidential Candidates ( and Y )(2nd)

(Secret) Service Protection of Presidential Candidates ( and Y ) In regard to presidential campaign, the Secret Service is authorized by law (18 United States Code § 3056) to protect: • Major presidential and vice presidential candidates and their spouses within 120 days of a general presidential election. As defined in statute, the term “major presidential and vice presidential candidates” means those individuals identified as such by the Secretary of Homeland Security after consultation with an advisory committee. The Secret Service has no role in determining who is to be considered a major candidate. The Secretary of the Homeland Security determines who qualifies as a major candidate and when such protection should commence under the authority of Title 18, United States Code, Section 3056. This determination is made in consultation with an advisory committee comprised of the following individuals: • Speaker of the House • House Minority Whip • Senate Majority Leader • Senate Minority Leader • One additional member chosen by the committee (1) L and Y cxrs on same road follow me.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香港版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原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已在香港蔓延。 維基百科對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釋義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又稱為”’人質情結”’、”’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 另外,”研究者发现到这种症候群的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俘]]、[[受虐妇女]]与[[乱伦]]的受害者,都可能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又,”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人质数据库显示,大约27%的人质表现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症状··· 據心理學者的研究,情感上會依賴他人且容易受感動的人,若遇到類似的狀況,很容易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放諸香港,若將建制中的統治階級代入綁匪角色,及將普羅港人代入人質角色,現下不少難解怪現象即變得可解了。倒如何以民調一再顯示不濟如董華、不堪如曾權、不是若梁芵仍有一定人數支持等現象。而我們可稱這種現象爲”香港特區症候群”(簡稱”港特症”)。 試問,一個失常的社會,其成員又怎可能全部皆百分百正常。正如一個病人,他身體的細胞不可能全部皆處於正常狀態。而要治病,就先要找對病因,方可對症下藥。同理,要給社會對症下藥,就得先對人民心理有所瞭解。可是,現今人們往往誤將心理視爲一種靜態的精神狀態。須知,所謂心理,並非純屬一種狀態,而實在是人對處境的內心對應。所以它可以隨人的意識/見地改變而改變。以一個爲甲而設的驚喜派對爲例,甲可以由一秒前的驚轉變爲一秒後的喜,由此可見,心理與其說是一種狀態,倒不如說是一種對應,否則相對靜態的所謂狀態又怎可能於一秒間由驚突變爲其相反的喜呢! 回看本港,普羅港人亦身處有如人質的處境般受綁匪脅持而又無路可逃,於是部份人就產生一種反過來依賴綁匪的心理。所以問題的癥結正在於港人(以至世人)欠缺一份可共創的願景,從而脫離絕望的心態。其實世人也自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一直尋覓能打破困局、破歪立正的願景-使命(Vision-Mission),而這是半出於實踐半歸於心理的需要。 要言之,使命(Mission)之達至,除了須以願景(Vision)爲導向外,還有賴心志(Passion)之推動。(此三者,簡稱MVP。它們是我們共創未來所須兼顧的三大維度。)故我們也須於開創未來的歷程中認識自己以至持份者的心理/心志,進而調適之。此即知彼知己之理也。 最後,就願景有一點補充:我於上文”2012/12/21是末日抑新開始?”曾指出,人若欠缺願景,自趨向保守甚至反動。要補充的是,保守者以至反動者其實亦有其願景,只不過保守者的願景就是保持現狀,而反動者的是重返那所謂美好的往昔罷了。由此可見,願景實在是人的不可或缺的需要,雖則它可能只是粗糙、迷糊的景象。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蕭超杰 : 最高工時與創意產業

台灣近年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迅速,不少港人認為當地政府在文化政策或硬件配套上,均提供大量支持,還有一位熟知文化藝術的官員龍應台坐鎮;香港政府近年亦銳意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惜成效未見理想。筆者認為當中有一點不容忽視,就是台灣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同時,實行周休二日(即香港的五天工作),並縮減工時。 回望近年香港政府也着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大興土木興建「西九文化區」等文化設施,前特首曾蔭權把文化創意產業納入政綱,促使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和香港電影發展局的成立;現任特首梁振英上台之初,也曾銳意成立文化局,為香港文化政策把關把脈,縱未能成事,亦見政府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雄心壯志。在軟件硬件配套看似充足的情況下,筆者敢問港人可有時間參與文化活動或生產嗎? 周休二日香港難行 港人工時冠絕亞太區,接近一半人工時超過51 小時,有些專業人士每周工作更長達96 小時(每天工作16 小時,每周六天工作),工時過長,令港人參與休閒活動的機會少之又少;港人終日埋頭苦幹,連從事創作的時間都無法釋出,遑論感受世界,為創作帶來靈感。 即使有幸擠出有限的寶貴時間參與文化藝術活動,亦只能拖着身心俱疲的身軀參與,未能全情投入,享受箇中樂趣,繼而作出自我反省、感情和意識的追求。這種參與方式,實難營造良好的文化藝術氛圍,即使再好的文化政策、設施或官員,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亦只會事倍功半,最終阻礙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台灣早於2001 年元旦施行周休二日,並推行雙周84 小時工時制(平均每周42 小時工作)。法國著名政治經濟學家高茲(André Gorz)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生態學》(Capitalism, Socialism, Ecology, 1994)一書中指出,縮短工時對社會的好處是令受僱者利用增加的休閒時間,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並發展其他專長,達成自我實現的目的。 縮減工時對台灣休閒活動帶來怎樣的影響?以台灣境內旅遊為例,在文化配套和縮減工時的配合下,1999 年與2007 年實施周休二日前後,短短八年間,旅遊人次由726 萬多激增15 倍,至1 億1025 萬。縮減工時實際可讓巿民騰出更多時間參與休閒活動。 與此同時,配合周休二日亦衍生出多項文藝活動,如: 「林業雕.原民刻與原住民文化木雕藝術創作活動」、「女巫音樂會」(十多項表演包括山海舞動、客家表演、唭哩岸布袋戲等)、圖書館加強視聽室功能、放映影片、辦理文化講座、「書香市集、好書交換—周休二日作伙來看冊」等等,實在是多不勝數。 休閒如何有助文化建設及生產?最直接是文化創作活動,例如寫作。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的感受,上述台灣的文藝活動,便讓參與者感受不同的生活和文化。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政策白皮書》(2002)指出,周休二日及工時減少政策,令台灣民眾有更多自由時間,逐漸重視及在意休閒活動,社會由單純的物質生活滿足轉向精神生活需求與提升,精神生活滿足的具體呈現是「文化建設」。 創意產業變為空談 陳世昌博士在《論文化與休閒》指出,「休閒不只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而且還在精神層面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一旦沒有休閒,就沒有文化的產生」。由此可見,工時縮減對休閒活動除量變外,也在提升巿民的文化層次時造成質變,有助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參考台灣的例子,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成功,縮減工時是其中的重要因素。香港在萬事俱備,只欠「休閒時間」的情況下,要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改善文化軟硬件外,標準工時立法變得刻不容緩。可惜千呼萬喚終於上月出爐的標準工時研究報告,不但未有為立法訂出明確方向,更有拒絕立法之意,港人只能無奈地維持或以更少的休閒時間參與文藝活動,未能為香港滋養出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肥沃土壤提供充分和必要的條件,迎接未來的文化政策及設施。 筆者只能感慨地說,對港人來說,參與文化藝術活動實在是太沉重了。佳節當前,也代「香港文化監察」順祝讀者新年休閒,多搞文化! 筆者為工黨創黨黨員 原文載於《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2012年12月28日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遊德國憂香港

近十年那「偉大國家」財大氣粗了,加上對岸的民國不像民國、香港日趨大陸化、海外老華僑相繼凋謝 不知是否太久沒有出外,此次遊德國,赫然驚覺那「偉大國家」趁此時機在海外用盡一切手段,結果令外國人日漸以為︰ 中文字=殘體字 漢語=「煲冬瓜」﹝已忘記或不知漢語其他方言,如︰廣府話、客家話、潮州話及台山話等﹞ 老毛裝是中國人的傳統衣著﹝註︰與從前的「傅滿州」﹝Fu Manchu﹞形像同樣不堪﹞ 香港——及澳門——只是那「偉大國家」的地方城市而已﹝越來越多外國人忘記了港、澳是特別行政區,有自己的政府、制度、貨幣、對外代表等——姑勿論那「偉大的國家」在背後干涉了多少﹞﹝註︰當然,英國人絕不會忘記他們的「帝國斜陽」﹞ 他們那已破壞殆盡、完全扭曲人 性的一套才是正統、真正的中華文化 結果,外國友人不明白我這個香港人為甚麼︰ 自稱來自香港 說粵語也是中文 用英文名介紹自己 寫或讀英語,不讀﹝或寫﹞殘體字——雖然我懂殘體字 當他們說「Nǐ hǎo」,我不會感到興奮 不過,台灣友人諒解、體會香港的景況,澳門友人則感同身受 後記︰ 在法蘭克福期間,偶然看見一不知所謂的海報﹝就是附在本文那個馬戲團廣告﹞,幾乎氣死 我氣的不單是在全球化時代,外國人仍不知中國人——其實中國人也仍不知西方人、印度人、中東人及日本人;我更氣的是原來那「偉大國家」在背後有支持這馬戲團﹝詳細資料︰ ﹞,那不是再說人家不瞭解中國人了,但我更担憂外國人可能以為連香港人都是那個模樣……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