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第17行: | 第17行: | ||
意识形态的主要目的,就是使人们在意识中感到现存制度“自然”、“正常”,感到他们在这种制度中“各得其所”,从而安身立命。[[镇压性国家机器]]以暴力方式强制人们服从现存制度,[[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则力求使人们“自愿地”、“自由地”服从现存制度。"<ref>[https://www.js-skl.org.cn/uploads/Files/2016-05/23/1-1463971153-634.pdf 刘力永|隐蔽的统治: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再考察]</ref> | 意识形态的主要目的,就是使人们在意识中感到现存制度“自然”、“正常”,感到他们在这种制度中“各得其所”,从而安身立命。[[镇压性国家机器]]以暴力方式强制人们服从现存制度,[[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则力求使人们“自愿地”、“自由地”服从现存制度。"<ref>[https://www.js-skl.org.cn/uploads/Files/2016-05/23/1-1463971153-634.pdf 刘力永|隐蔽的统治: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再考察]</ref> | ||
− | "意识形态是通过把我们构成为[[主体]],我们又具体实践着意识形态承认的仪式这一过程发挥作用的。我们在意识形态中行动、言说,意识形态又借助于主体的行动和言说达成它的目标。主体(我们)-意识形态的双重构成与交互作用,成就了意识形态持续不断的工作。正是个人在意识形态的[[询唤]]中成为主体,主体的行动和话语才有可能表现为被'''偷换和挪用''',因为意识形态就在它们之中工作。"<ref>[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36732.html Philosophia哲学社 | 对本次疫情的结构性反思:谣言、官僚与国家主义]</ref> | + | "意识形态是通过把我们构成为[[主体]],我们又具体实践着意识形态承认的仪式这一过程发挥作用的。我们在意识形态中行动、言说,意识形态又借助于主体的行动和言说达成它的目标。主体(我们)-意识形态的双重构成与交互作用,成就了意识形态持续不断的工作。正是个人在意识形态的[[询唤]]中成为主体,主体的行动和话语才有可能表现为被'''[[意识形态工作|偷换和挪用]]''',因为意识形态就在它们之中工作。"<ref>[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36732.html Philosophia哲学社 | 对本次疫情的结构性反思:谣言、官僚与国家主义]</ref> |
[[1989]]年以来,[[党国|中国共产党]]开始围绕[[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进行持续不断的整顿,[[互联网]]进入中国以后更是如此。 | [[1989]]年以来,[[党国|中国共产党]]开始围绕[[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进行持续不断的整顿,[[互联网]]进入中国以后更是如此。 |
2022年5月19日 (四) 18:29的版本
意識形態(英語:ideology,意為「理念或想像的学說」;也譯作意識型態;周德偉譯作意理;中文早期曾經譯作意德沃羅基,屬音譯;林毓生主張音譯意譯合一,譯為意締牢結)有兩種具有本質性區別的涵義:若將意識形態視其為一種無價值偏見的概念,意識形態可視為是想像、期望、價值及假設的總合;若考慮政治的層面,則意識形態是「所有政治運動、利益集團、黨派乃至計畫草案各自固有的願景」的總和。可參見政治意識形態列表。卡爾·馬克思所理解的意識形態是一種不平等的權力關係,是統治階級爲了欺騙和使權力關係具有合法性的產物,目的是為了讓大家扭曲對於現實的認識,馬克思也稱其為上層建築。通常是某些社會的道德價值觀形塑了意識形態的基礎。(维基百科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代表正日益成为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权力的核心支柱,为权力的存在制造借口,提供内在凝聚力。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加强了,越来越远离现实,但却具有了特异而实在的力量。它变成了现实本身。当然,这是个完全自我封闭的现实,在权力内部,这个伪现实在某种程度上比真正的现实还有份量。祭祀仪式的重要性越来越超过藏匿在后面的现实。现象的重要性不再产生于现象自身,而在于它在意识形态概念世界里所据的座标。不是现实决定理论,而是理论决定现实。因此,权力离意识形态更近,离现实更远了。权力从理论中汲取力量,成为理论的附庸。这样难免就导致了一种悖乎常情的结果:不是理论和意识形态为权力服务,而是权力为意识形态服务。就好像意识形态在权力中凌驾权力之上,自己变成了独裁者。最后,看起来是理论、意识形态和仪式来做出影响人民生存的决定,而不是相反。——《无权者的权力》(哈维尔)
"阿尔都塞从两个方面对意识形态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的定义,以便充分说明意识形态 的结构和作用。一方面,意识形态表征(representation)了个人同其真实存在情况的想象(imaginary)关 系。之所以说“想象的”是由于这种关系并不符合现实。然而为什么需要对真实存在的情况做这种想 象变换呢?原因在于,这种想象是一种故意编织起来的“美丽的谎言”,目的就是要通过宰制人民的想 象来役使他们。还有一个原因,这种想象来源于现实的异化。人们之所以自己制造一种关于存在情况的想象的表征,是因为这些情况为“异化了的劳动”所支配。
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具有一种物质的存在。意识形态总是存在于一种机器及其实践中。而这种存在就是物质的."[1]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指的是将意识形态自然化的行动者,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认为「个人的信念与意识,都是经由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制度仪式、个体行为、自觉(被操控)这四个项目相互牵连、相互链结,所形成的,而这四个项目就构成了意识形态召唤主体的机制。」
"通过把个体建构成为主体,意识形态发挥作用或者产生效果,而吊诡的地方在于,这种主体的建 构是自主的结果,是由自己做出来的。阿尔都塞认为,在“建构成主体、从属于大的主体、普遍承认以 及绝对保证”的这四重体系中,这些主体“做出来”了。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主体都“是自己做出来” 的,只有个别的“坏的主体”是例外,他们往往引起镇压性的国家机器的某个镇压部门介入。但绝大多 数的“好的主体”“全部都自己”做的不错,就是说都按照意识形态的方式做的不错。
意识形态的主要目的,就是使人们在意识中感到现存制度“自然”、“正常”,感到他们在这种制度中“各得其所”,从而安身立命。镇压性国家机器以暴力方式强制人们服从现存制度,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则力求使人们“自愿地”、“自由地”服从现存制度。"[2]
"意识形态是通过把我们构成为主体,我们又具体实践着意识形态承认的仪式这一过程发挥作用的。我们在意识形态中行动、言说,意识形态又借助于主体的行动和言说达成它的目标。主体(我们)-意识形态的双重构成与交互作用,成就了意识形态持续不断的工作。正是个人在意识形态的询唤中成为主体,主体的行动和话语才有可能表现为被偷换和挪用,因为意识形态就在它们之中工作。"[3]
198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始围绕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进行持续不断的整顿,互联网进入中国以后更是如此。
相关链接
- 1989
- 2009匿名网民宣言
- 2016春晚
- 404重点
- CDS专页:中共是如何打造真理部的
- Matters:专访《中国数字时代》总编辑萧强:中国网络审查巨轮下的“珊瑚礁”
- Tiktok
- 一党专制
- 中共版爱国主义
- 中国梦
- 主体
- 主旋律
- 主流意识形态
- 主流话语
- 习近平"8·19"讲话精神传达提纲全文
- 互联网
- 信息控制
- 党国
- 公安部
- 共产
- 共产主义
- 共产党
- 共惨党
- 共残党
- 共铲党
- 关于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的通报
- 刘亚洲:西方敌对势力妄图以互联网”扳倒中国”
- 刘梦熊:问题在经济 根子在政治
- 创作自由
- 同意
- 哈维尔
- 哈维尔:当权者作了自己谎言的俘虏,就不得不把一切颠倒黑白
- 国保
- 国家主义
- 境外非政府组织
- 多党制
- 大外宣
- 奴才
- 威权人格
- 孙雁:去妖还人:如何改善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 宋志标:“赵家人”的前世今生
- 审查制度
- 审查员交班日志2014年10月26日夜班
- 宣传
- 察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四大隐患及其防御
- 异化
- 异议人士
- 张千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 思想工作
- 思想自由
- 思想警察
- 恐怖主义
-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 意识形态安全
- 意识形态工作
- 意识形态教育
- 愚民教育
- 抖音
- 搜狐禁词2004
- 政党
- 政治人物
- 政治宣传
- 文化
- 文化审查
- 文化抵抗
- 文化自由
- 文化霸权
- 新闻自由
- 无产阶级专政
- 无权者的权力
- 权力
- 极权
- 极权主义
- 正能量
- 民族主义
- 民族主义者
- 沙叶新 宣传文化
- 洗脑
- 爱国主义
- 王沪宁
- 分类:理论馆
- 百度
- 百度知道
- 真理部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科罗廖夫:被遗忘的黑历史(大陆篇)
- 符号暴力
- 网络审查
- 网络抵抗
- 网络文化理论词汇表
- 网络舆情
- 老大哥
- 老耄
- 自我
- 草榴社区:中国与GCD的领导
- 蕭强:2014中国互联网的英雄:“编程随想”博客
- 行动主义
- 袁世凯
- 解放军报:与看不见的敌人争夺制脑权
- 话语权
- 询唤
- 象征暴力
- 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
- 锐实力
- 分类:锐实力馆
- 镇压性国家机器
- 阅后即焚:GFW的前世今生,一部GFW之父方滨兴的发家史
- 阿尔都塞
- 陈嘉映:教育与洗脑
- 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