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小 (Text replacement - "<feed url=(.*)>" to " ") |
小 (Text replacement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chinese%2F 在中国数字时代阅读更多【{{PAGENAME}}】相关的文章]" to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chinese%2F 谷歌搜索:更多 CDT【{{PAGENAME}}】相关文章]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tag/{{PAGENAME}}/ CDT 网站:【{{PAGENAME}}】相关文章索引]")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12行: | 第12行: | ||
+ | |||
+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chinese%2F 谷歌搜索:更多 CDT【{{PAGENAME}}】相关文章] | ||
+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tag/{{PAGENAME}}/ CDT 网站:【{{PAGENAME}}】相关文章索引] | ||
===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 | ===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 |
2021年11月14日 (日) 05:21的版本
改革开放由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提出和创立,是在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实施的一系列以经济为主的改革措施,可总结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等人提出了「對內改革、對外開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理論。相对而言,中国共产党内部支持方被稱為改革派,以邓小平、胡耀邦、趙紫陽為首,並得到軍方代表葉劍英、杨尚昆等人支持,反對方则以陳雲、李先念等保守派為首,兩派政治斗争長达17年(1978年—1995年),其中六四事件曾导致改革开放一度遭遇危机、改革派大幅受挫,直至1992年鄧小平南巡才使得改革开放確立为中国今後的基本国策。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也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構成“鄧小平理論”,并于1997年中共十五大期间被納入中共党章、1999年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基百科改革开放)
数字时代相关文章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 404博物馆
- CDS专页:六四民主运动主要事件
- CDS专页:白纸运动
- 《零八宪章》
- 一尊
- 个人历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经济
- 中美关系
- 举报文化
- 分类:人物馆
- 八九六四
- 公民馆
- 关于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的通报
- 冲塔
- 刘梦熊
- 刘梦熊:问题在经济 根子在政治
- 制度优越性
- 反右
- 反右运动
- 地方财政
- 宏大叙事
- 审查员交班日志2013年5月5日白班
- 张千帆: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
- 张维迎
- 彭立发
- 搜狐禁词2004
- 政治体制改革
- 教育改革
- 时间馆
- 李克强
- 民营企业
- 沙叶新 宣传文化
- 王丽萍:应对怨恨情绪
- 生育率
- 留守儿童
- 白纸运动
- 白纸革命
- 百度贴吧禁词2009
- 社会矛盾
- 秦晖
- 稳定压倒一切
- 经济通缩
- 继续革命论
- 维稳
- 网易坏词2008
- 行动馆
- 计划经济
- 通货紧缩
- 遇罗克
- 邓江胡时代党国话语
- 长平
- 阜成门六号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