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新文化运动”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Text replacement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chinese%2F 在中国数字时代阅读更多【{{PAGENAME}}】相关的文章]" to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chinese%2F 谷歌搜索:更多 CDT【{{PAGENAME}}】相关文章]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tag/{{PAGENAME}}/ CDT 网站:【{{PAGENAME}}】相关文章索引]")
(Text replacement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search/{{FULLPAGENAME}} 更多{{FULLPAGENAME}}相关文章]" to " ")
第18行: 第18行: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search/{{FULLPAGENAME}} 更多{{FULLPAGENAME}}相关文章]
+
  
 
<!--  
 
<!--  

2021年11月14日 (日) 05:35的版本

新文化運動,是1915年进行的一場宣揚民主與科學的文化運動,包括白話運動(即文學革命)、反孔非儒思潮、整理國故、引進各種西方思想,比如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學)、馬克思主義、實用主義,等等。新文化運動以《新青年》雜誌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陳獨秀、胡適、蔡元培是主要發起人,吸引了許多當時的新式知識分子參加,他們開辦雜誌、報紙,組建社團,傳播新思想,影響了很多青年學生,最後影響了整個中國社會。

新文化運動自梁啓超1898年開始創辦了《清議報》、《新民叢報》等报刊广泛传播,發表很多通俗易懂、明白曉暢的文章,白话文影響很大。五四運動之後,新文化運動一方面更加廣泛地開展,另一方面產生了分化,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中,陳獨秀、李大釗等一大批人積極投入政治活動 ,胡適等少數人繼續堅持非政治化的文化運動。(维基百科新文化运动)

中国数字时代相关文章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