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CDS专页:膜蛤”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Created page with "===怀旧“辱包”时代:“膜蛤”反讽当下=== 300px|thumb|left|膜蛤抽象画| link=膜蛤 <blockquote> [https://chinadig...")
 
第1行: 第1行:
 +
===[[膜蛤|中共前领导人江泽民何以成为“蛤”?]]===
 +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6/01/424823/ '''前两个原因是“蛤”这个概念产生的可能性,第三个原因则是这个概念产生的必要性。 —— 《林中来信|“膜蛤”的模因与迷思》''']
 +
 +
“膜蛤”文化将中共前领导人隐喻成“蛤蟆”大概有三大原因:
 +
 +
一是,“江泽民”的形象微胖,且在公共场合常穿着高腰西裤,并戴一副与“蛤蟆镜”类似的眼镜,因而与“蛤蟆”的形象有相似性。
 +
 +
二是,我们在追溯“膜蛤”的起源时发现,最早是一些“反共势力”,尤其是“法轮功”势力在其宣传中将江泽民类比蛤蟆的。蟾蜍一般有毒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蛤蟆是“五毒”之一,且蟾蜍在民间亦被称为“癞蛤蟆”,是丑陋的。而将江泽民与“蛤”进行隐喻的另一原因是蛤蟆毒性的联想,他们认为江泽民的统治手段“毒辣”且“阴险”。
 +
 +
三是,由于中国的互联网管理问题,如“江泽民”这样的关键词经常被屏蔽,但网民又有谈论领导人的需求,因而给领导人起一个代称是有必要性的,如“涛哥”(胡锦涛)、“康师傅”(周永康)等都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
 +
 
===[[膜蛤|怀旧“辱包”时代:“膜蛤”反讽当下]]===
 
===[[膜蛤|怀旧“辱包”时代:“膜蛤”反讽当下]]===
  

2020年8月25日 (二) 17:21的版本

中共前领导人江泽民何以成为“蛤”?

前两个原因是“蛤”这个概念产生的可能性,第三个原因则是这个概念产生的必要性。 —— 《林中来信|“膜蛤”的模因与迷思》

“膜蛤”文化将中共前领导人隐喻成“蛤蟆”大概有三大原因:

一是,“江泽民”的形象微胖,且在公共场合常穿着高腰西裤,并戴一副与“蛤蟆镜”类似的眼镜,因而与“蛤蟆”的形象有相似性。

二是,我们在追溯“膜蛤”的起源时发现,最早是一些“反共势力”,尤其是“法轮功”势力在其宣传中将江泽民类比蛤蟆的。蟾蜍一般有毒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蛤蟆是“五毒”之一,且蟾蜍在民间亦被称为“癞蛤蟆”,是丑陋的。而将江泽民与“蛤”进行隐喻的另一原因是蛤蟆毒性的联想,他们认为江泽民的统治手段“毒辣”且“阴险”。

三是,由于中国的互联网管理问题,如“江泽民”这样的关键词经常被屏蔽,但网民又有谈论领导人的需求,因而给领导人起一个代称是有必要性的,如“涛哥”(胡锦涛)、“康师傅”(周永康)等都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

怀旧“辱包”时代:“膜蛤”反讽当下

膜蛤抽象画

世道变坏是从人们取笑文艺青年开始的,以前有人觉得是耸人听闻,仍热衷于对文艺青年的反讽以及文青们的自嘲的狂欢中,如此对一个拥抱理想主义和自由精神的群体进行污名化成为了一股反装逼的装逼潮流,结果周小平们的登堂入室一下让所有人的感受到了羞辱,自己没有坚持品位的勇气,就等着被这些权力夹裹的文革审美一次次的强奸。—— 《江选研讨会 一朝天子一朝逼格》

2014年,微信公众号“江选研讨会”出现,笔名“黄薄码”的撰稿人(圣膜导士)写出了诸多关于江泽民以往的经历及趣事(其中较为经典的即“蛤三篇”《怒斥香港记者》、《与华莱士谈笑风生》、《视察上海国机二院》),并以戏谑的文风评论江泽民和其他人物,赞扬江泽民的学识水平及人性化特质,被大量网友点赞和转载,膜蛤文化开始渐渐形成气候。

因受到中文互联网表达自由的限制,蛤丝以怀旧的方式以及恶搞这位“更有人情味的领导人”的方式来表达对于当下现实的不满,这其实是在“辱包”形成之前另一种形式的“膜蛤讽包”,虽然其中不乏有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色彩。这种反讽当下的文字内容很容易就能在一些膜蛤文中找到,从“江选研讨会”微信公众号最终被封也不难看到中共网络审查部门的“后知后觉”。与“草泥马”最初积极的话语反抗相比,“膜蛤”则更像是一种失去话语权者的消极抵抗,人们使用一种无奈但不失快乐的方式来表达不满与反对,虽然它看起来“感情是复杂的”同时参杂着“半真半假的叙述与讽刺”。


数字时代与“膜蛤”相关的文章

<feed url="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search/膜蛤/feed/rss2/" entries="5">

[{PERMALINK} {TITLE}]

{DATE}, by {AUTHOR} </feed>

更多CDS专页:膜蛤相关文章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