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惯习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Qi Yi讨论 | 贡献2020年9月7日 (一) 19:23的版本 (Created page with "布迪厄本人曾说,“‘文化’可能是比惯习更好的术语。但是,这个过分被决定的术语带有被误解的危险,而且不容以界定其有效性...")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布迪厄本人曾说,“‘文化’可能是比惯习更好的术语。但是,这个过分被决定的术语带有被误解的危险,而且不容以界定其有效性的条件。”文化概念带有过分被决定的特征,因此他便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惯习“这一深奥的术语。这一概念主要突出这样的基本观念:行动是由关于在社会世界中如何运作的“实践感”控制的。

惯习理论体现了对支配传统社会科学的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二元对立的超越。这种二元对立体现在不同学科或是单纯对个体进行研究(如心理学),或是仅关注超越个体的结构(政治学、社会学)。布迪厄主张打破这种因为学科分工而造成的对社会现实的机械分裂。因为社会现实既存在于个体之内,又存在于个体之外;既存在于个体的心灵中,又存在于事物中。他强调,在社会学研究中应注意这种社会现实的两面性。“惯习”概念便体现了他的这种社会现实观。惯习概念既存在于个体身体上和心灵中,也反映了社会结构的特征。

布迪厄早期强调惯习作为思想的模式或方式,或对行为的认识能力的特征,当时的定义如下:

“持续的,可转换的倾向系统,它把过去的经验综合起来,每时每刻都作为知觉、欣赏和评价的母体发挥作用,依靠对各种框架的类比性的转换(这种转换能解决相似地形成的问题),惯习使千差万别的任务的完成成为可能。”

后来他的惯习概念转向对行为的倾向方面和实践方面的理解。表明这一转向的定义如下:

“可持续可转换的倾向系统,倾向于使被结构的结构发挥具有结构能力的结构的功能,也就是说,发挥产生与组织实践与表述的原理的作用。这些实践与表述客观上能够与其结果相适应,但同时又不以有意识的目标谋划为前提,也不以掌握达到这些目标所必需的操作手段为前提。”

这两种定义都是侧重从功能上对惯习进行界定。他也从实体上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

“‘倾向’这个词看起来更适合表达惯习这个概念传达的东西——惯习被界定为倾向系统。它首先表达的含义是一种组织化行为的结果,与结构的意义相近。它也指一种存在方式,一种习惯性的状态(尤其是身体的状态),特别是一种嗜好、爱好、秉性倾向。”

由上述定义可知,惯习是一种倾向的系统。这种倾向系统来自通过个人的社会化而实现的社会结构的内化(被结构的结构),另一面也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再生产着社会结构(具有结构能力的结构)。因此,惯习的概念包括两个核心要素:结构与性格倾向。

具体而言,社会结构性因素内化于人的部分是一种客观机会——即基本的社会存在条件,包括物质、社会、文化的条件,这些条件决定了对于特定社会群体而言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这些结构性因素通过人们的社会化经验,内化为个人相应的倾向,正是这些倾向引导群体成员进行实践。

惯习对个人而言,发挥着“产生与组织实践与表述的原理”的作用。惯习的倾向使行动者偏向于选择根据他们的资源和过去的经验最可能成功的行为方式。

通过指导人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惯习也生产着社会的区隔。通过惯习,“客观的限制变成了一种限制感,一种通过对于客观限制的经验而获得的对于客观限制的实践的参与,一种‘恰在其位’的感觉,这种感觉引导人们把自己主动排除于与自己无缘的商品、人物以及地方等。”

惯习具有下述特征:

首先,惯习具有相对普遍性(指一定范围内的共享性)与绝对特殊性。相对普遍性是指,惯习总是为同一阶级或群体的所有成员所共有。因为同一阶级或群体的社会成员所面对的社会文化物质生活条件相似,所以他们通过对其内化形成的惯习也相应地表现出类似性。绝对特殊性是指,由于行动者在阶级或群体内部所处的位置不尽相同,或者用布迪厄的话说,他们所持有的各类资本(如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的总量和结构不尽相同,另一方面他们每个人的社会生涯也截然不同,所以在他们的个体惯习之间同时也有着不可否认的差异。但布迪厄更为强调前者,即把相似机会内化的个体享有的相同的惯习。

“个人风格,不过是相对于时代的或阶级的风格的偏离,所以,它不仅通过一致性也通过差异性回过头来与共同风格相关联。”

第二,惯习是一种非形式化的、实践的知识,而非推论的或意识层次的。人们受惯习指导进行实践时是潜意识的,无知无觉的。

“惯习的框架、分类模式的特殊效力来源于这样的事实:他们在意识和语言的水平之下发挥功能,同时也超越了意识控制所能及的范围。”

第三,惯习具有使用上的迁移性,即可以用于指导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惯习“正是一种普遍的,可以转化的倾向,超越了直接习得的东西,把内在于学习过程的必然性加以系统,普遍的应用。”

第四,惯习是非常抵制变化的,原因在于原初的社会化较之后继的社会化更具有结构型塑内在倾向的力量。 第五,客观结构的内化过程不仅是心理的过程,而且是身体的过程,体现在人们的姿势,步态和语言风格上。[(https://baike.baidu.com/item/惯习理论 百度百科)]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China Digital Space Related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