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红卫兵”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第31行: 第31行:
  
 
=== 中国数字空间 ===
 
=== 中国数字空间 ===
<div style="column-count:2;-moz-column-count:2;-webkit-column-count:2">
+
<div style="column-count:4;-moz-column-count:4;-webkit-column-count:4">
 
{{ #dpl: linksto = {{FULLPAGENAME}} }}
 
{{ #dpl: linksto = {{FULLPAGENAME}} }}
 +
{{ #dpl: linksto = 不明真相 }}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space%2F  更多和【{{PAGENAME}}】相关词条]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space%2F  更多和【{{PAGENAME}}】相关词条]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space/Special:Random  漫游数字空间]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space/Special:Random  漫游数字空间]

2024年5月11日 (六) 01:45的最新版本

红卫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对部分特殊人群的一种称呼,红卫兵在文革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相同,总体而言,红卫兵是受极左思潮支配下成立的群众组织,也指其成员。红卫兵运动在1966年北京“红八月”期间到达高峰,此后全国各地红卫兵进行了大串联,毛泽东则在北京天安门连续八次接见红卫兵、总人数超过1100万。红卫兵运动期间,全国各地大批“黑五类”分子(即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及家属遭到迫害甚至屠杀,诸多文物古迹在“破四旧”运动期间被红卫兵损毁。 1967年,随着夺权运动的兴起,红卫兵内斗升级,各派别之间甚至爆发大规模武斗,毛泽东、邓小平以及一些学者和文献认为,中国大陆此后进入了“全面内战”的状态,但也有人质疑“内战”的称法。(维基百科:红卫兵)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