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谣言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謠言亦称流言、蜚言、蜚語、讕言、流言蜚語,早期有民間反應的意思。制造和传播谣言的行为则被称为造謠。 根據學者Peterson和Gist的看法,謠言也可能是針對公眾所關心的事物,所提出的一種未經證實的解釋或理由。進一步來說,謠言的講談是社會交換市場中,也許廉價,但卻珍貴的商品。(维基百科:谣言)

邓树林律师V:【以下内容是不是谣言?】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这是不是谣言?中国是法治国家,这是不是谣言?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是不是谣言?中国人权比美国好五倍,这是不是谣言?中国大多数领导是清廉的,这是不是谣言?中国从不会删微博,这是不是谣言?毛主席万岁,这是不是谣言?[1]

维舟在文章《谣言研究回顾》里写道[2]

很多学者都指出,谣言是一种反权力,即官方发言之外的发言——无论这个“官方”指的是政府、大企业,还是明星。谣言之所以在一般人的概念里是一个负面、贬义、道德可疑的名词,原因就在于始终有一个真相、一个官方说法在那里和它进行对比,后者通常都在不断地(有时是徒劳地)驳斥、抨击、打压谣言,以确立自己作为唯一正确的声音存在——这不仅在政治斗争领域是如此,在经济和文化领域同样如此。


官方对谣言的控制,主要是出于一种现实的考虑:谣言本身蕴含着对现有秩序的破坏性能量,德国学者Hans-Joachim Neubauer在《谣言女神》一书中指出,“谣言是国家权力的敌人,秩序的对头”,“国家把非正式言论看作是诱发无政府状态及骚乱的极其危险的因素”。历史证明,谣言在社会动员上具有极为强大的能量,在《谣言心理学》中也指出了一个社会心理学规律,即“从未有一场暴乱的发生不带有谣言的鼓动,伴随着对激烈程度的激化”。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