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黑格尔”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第3行: 第3行:
 
|format=JSON
 
|format=JSON
 
|data=extract=extract}}
 
|data=extract=extract}}
 
 
{{#external_value:extract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维基百科{{FULLPAGENAME}})]
 
{{#external_value:extract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维基百科{{FULLPAGENAME}})]
  
第14行: 第13行:
 
=== 数字时代相关文章 China Digital Times Related Articles===
 
=== 数字时代相关文章 China Digital Times Related Articles===
  
<feed url="feed://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tag/黑格尔/feed/" entries="10">
+
<feed url="feed://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tag/黑格尔/feed/" entries="5">
 
== [{PERMALINK} {TITLE}] ==
 
== [{PERMALINK} {TITLE}] ==
 
'''{DATE}, by {AUTHOR}'''
 
'''{DATE}, by {AUTHOR}'''

2016年12月27日 (二) 06:01的版本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語: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常缩写为G. W. F.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德國哲學家,其時代晚於康德,是德国19世紀唯心论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爾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首府斯图加特;卒於柏林,去世时是柏林大學(今日的柏林洪堡大學)的校長。 一般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法西斯主义以及历史虚无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黑格尔在后世争议很大,一派认为黑格尔的思想为自由主义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而另一派认为黑格尔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为法西斯主义提供思想基础。(维基百科黑格尔)

数字时代相关文章 China Digital Times Related Articles

<feed url="feed://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tag/黑格尔/feed/" entries="5">

[{PERMALINK} {TITLE}]

{DATE}, by {AUTHOR} </feed>

更多黑格尔文章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China Digital Space Related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