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贴能力”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小 (Text replacement - "===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China Digital Space Related Links===" to "===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 |
|||
(未显示1个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 |||
第4行: | 第4行: | ||
|data=extract=extract}} | |data=extract=extract}} | ||
{{#external_value:extract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拼裝 (维基百科{{FULLPAGENAME}})] | {{#external_value:extract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拼裝 (维基百科{{FULLPAGENAME}})] | ||
+ | === 数字时代相关文章 === | ||
+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46429.html 【旧闻重温】封面人物|郝海东叶钊颖 我们的下半场] | ||
+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chinese%2F 谷歌搜索:更多 CDT【{{PAGENAME}}】相关文章] | ||
+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tag/{{PAGENAME}}/ CDT 网站:【{{PAGENAME}}】相关文章索引] | ||
===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 | ===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 |
2023年12月29日 (五) 19:29的最新版本
拼裝(法語:bricolage,又譯拼貼)此概念最初是由社會人類學家克勞德·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在1962年所出版的著作《野性的思维》中所提出。他認為修補匠和原始人類解決問題的方法類似:修補匠喜歡凡事自己動手做,並且會運用手邊現有的工具和材料來完成工作;而當原始人類面對未曾遇過的問題時,並不會想出新的概念來解決,而是會重新組合並修改現有的方法,以適應這些新的狀況。研究其他學科的思想家與作家也會借用拼裝的概念,討論創意藝術家、教師以及其他人士是如何修改現存的想法、材料和做法,並再加以運用,以應付新的狀況。借用此概念的學科包括教育、藝術理論、法律,以及經濟學。(维基百科拼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