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o在中国”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第1行: | 第1行: | ||
− | +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files/2018/07/2018-07-26-3-1-e1532603964794.jpg | |
− | |||
− | |||
− | |||
− | |||
中国#[[MeToo]]运动兴起不久,1月中旬远在加拿大的女权行动者七七在微博上首次创建#MeToo在中国#话题声援发声者,直到1月17号被封禁,阅读量有四百五十万。之后为躲避审查机制,MeToo本土化为了“米兔”,继续号召反性骚扰行动。但[[网络审查]]仍然沉重地打击了[[米兔]]运动的发展壮大。[[朱军]]事件爆发后,微博半小时内迅速删除相关热搜贴文,陆续撤下“#MeToo”、“[[性侵]]”等标签。网友遂想出以“[[我也是]]”、“俺也一样”替代,随后也被列为禁词。数个MeToo的发声者也被其指控的侵害嫌疑人以名誉侵权告上法庭,运动陷入低谷,但后续的发声者、行动者仍在努力。 | 中国#[[MeToo]]运动兴起不久,1月中旬远在加拿大的女权行动者七七在微博上首次创建#MeToo在中国#话题声援发声者,直到1月17号被封禁,阅读量有四百五十万。之后为躲避审查机制,MeToo本土化为了“米兔”,继续号召反性骚扰行动。但[[网络审查]]仍然沉重地打击了[[米兔]]运动的发展壮大。[[朱军]]事件爆发后,微博半小时内迅速删除相关热搜贴文,陆续撤下“#MeToo”、“[[性侵]]”等标签。网友遂想出以“[[我也是]]”、“俺也一样”替代,随后也被列为禁词。数个MeToo的发声者也被其指控的侵害嫌疑人以名誉侵权告上法庭,运动陷入低谷,但后续的发声者、行动者仍在努力。 | ||
第30行: | 第26行: | ||
############################################################################################# | ############################################################################################# | ||
--> | --> | ||
+ | {{#get_web_data: | ||
+ | url=https://zh.wikipedia.org/w/api.php?action=query&prop=extracts&exsentences=4&explaintext&format=json&exintro&titles=#MeToo | ||
+ | |format=JSON | ||
+ | |data=extract=extract}} | ||
+ | {{#external_value:extract }}[https://zh.wikipedia.org/wiki/#MeToo (维基百科{{FULLPAGENAME}})] | ||
[[Category:女权话语]] | [[Category:女权话语]] | ||
[[Category:事件馆]] | [[Category:事件馆]] | ||
[[Category: 网络话语]][[Category: 网络事件]] | [[Category: 网络话语]][[Category: 网络事件]] |
2023年3月18日 (六) 22:46的版本
中国#MeToo运动兴起不久,1月中旬远在加拿大的女权行动者七七在微博上首次创建#MeToo在中国#话题声援发声者,直到1月17号被封禁,阅读量有四百五十万。之后为躲避审查机制,MeToo本土化为了“米兔”,继续号召反性骚扰行动。但网络审查仍然沉重地打击了米兔运动的发展壮大。朱军事件爆发后,微博半小时内迅速删除相关热搜贴文,陆续撤下“#MeToo”、“性侵”等标签。网友遂想出以“我也是”、“俺也一样”替代,随后也被列为禁词。数个MeToo的发声者也被其指控的侵害嫌疑人以名誉侵权告上法庭,运动陷入低谷,但后续的发声者、行动者仍在努力。
中国数字时代相关文章
中国数字空间相关词条
- 我也是(英語:#MeToo)是2017年10月哈维·韦恩斯坦性骚扰事件后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的一个主题标签,用于谴责性侵犯与性骚扰行为。社会运动人士塔拉纳·伯克在此之前数年便开始使用这一短语,后经女演员艾莉莎·米兰诺的传播而广为人知。米兰诺鼓励女性在推特上公开被侵犯的经历,以使人们能认识到这些行为的普遍性。自此之后,数百万人使用了这一标签来公开她们的不快经历,其中也包括许多知名人士。(维基百科MeToo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