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河南的地域妖魔化现象”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创建页面,内容为“{{#get_web_data: url=https://zh.wikipedia.org/w/api.php?action=query&prop=extracts&exsentences=4&explaintext&format=json&exintro&titles={{FULLPAGENAME}} |format=JSON…”) |
|||
第1行: | 第1行: | ||
− | + | 河南地处中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古代对其的评价相对正面“中州俗淳厚质直,有古风,虽一时好刚,而可以义感。语言少有诡诈,一斥破之,则愧汗而不敢强辩。”清代、民国时期对中原风俗也持相同的看法。而抗日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针对河南的大规模妖魔化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河南血祸]],针对河南的地域歧视由此开始明确化。有工厂曾明确注明“河南籍员工已招满”,深圳一地方派出所直接在街上布告出所谓“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的警示横幅。社会上还流传“没有河南人,就没有防盗门”的流行语,一些人对河南人的印象是“偷井盖的”、“卖血的”、“收破烂的”。([https://zh.wikipedia.org/zh-cn/对河南的地域妖魔化现象 维基百科]) | |
− | |||
− | |||
− | |||
− | |||
− | + | ===成因=== | |
+ | '''战乱灾荒移民''' | ||
+ | 历史上数千年来中原地区历经几十个朝代更迭,还有蒙古、满、日本外族的侵略。特别是近代满清以来饱受天灾人祸。典型的如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遭受严重持续的蝗旱涝灾,更由于当时战乱期间政府为阻挡日军人为掘开黄河郑州花园口段河堤,致使黄泛区及中原官话区范围内大规模难民流离失所,并向西北地区或他处移民。 | ||
− | + | 参见:[[1942年河南饥荒]]、[[信阳事件]]和[[河南“75·8”溃坝事件]] | |
=== 中国数字时代 === | === 中国数字时代 === |
2023年12月13日 (三) 00:51的版本
河南地处中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古代对其的评价相对正面“中州俗淳厚质直,有古风,虽一时好刚,而可以义感。语言少有诡诈,一斥破之,则愧汗而不敢强辩。”清代、民国时期对中原风俗也持相同的看法。而抗日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针对河南的大规模妖魔化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河南血祸,针对河南的地域歧视由此开始明确化。有工厂曾明确注明“河南籍员工已招满”,深圳一地方派出所直接在街上布告出所谓“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的警示横幅。社会上还流传“没有河南人,就没有防盗门”的流行语,一些人对河南人的印象是“偷井盖的”、“卖血的”、“收破烂的”。(维基百科)
成因
战乱灾荒移民 历史上数千年来中原地区历经几十个朝代更迭,还有蒙古、满、日本外族的侵略。特别是近代满清以来饱受天灾人祸。典型的如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遭受严重持续的蝗旱涝灾,更由于当时战乱期间政府为阻挡日军人为掘开黄河郑州花园口段河堤,致使黄泛区及中原官话区范围内大规模难民流离失所,并向西北地区或他处移民。
参见:1942年河南饥荒、信阳事件和河南“75·8”溃坝事件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