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吃瓜”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第7行: 第7行:
 
随着动词“吃瓜”作为暗语在[[饭圈]]中被广泛使用,“瓜”字逐渐被用来指代明星绯闻、娱乐八卦等突发事件。
 
随着动词“吃瓜”作为暗语在[[饭圈]]中被广泛使用,“瓜”字逐渐被用来指代明星绯闻、娱乐八卦等突发事件。
  
以“瓜”来隐喻突发新闻,故意不指明主语的方式常常能绕过[[网络审查]],因而越来越多地被网民别出心裁地使用。同时,把新闻事件中他人的苦难和娱乐八卦一律通称为“瓜”,冷漠旁观地“吃瓜”,也被批评为缺乏同情心和[[语言腐败]]。
+
以“瓜”来隐喻突发新闻,故意不指明主语的方式常常能绕过[[网络审查]],因而越来越多地被网民别出心裁地使用。同时,把新闻事件中他人的苦难和娱乐八卦一律通称为“瓜”,事不关己冷漠“吃瓜”,也被批评为缺乏同情心和[[语言腐败]]。
  
  

2021年11月9日 (二) 09:52的版本

吃瓜群众.jpg

网络用语,形容不发言,仅围观某些热点事件。

该词源于2016年网络热词“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或简写为“吃瓜群众”)[1],更早则来自百度贴吧中“前排出售瓜子”、“吃瓜子看戏”等用语,而“不明真相”是网民用来反讽中国官方话语中常见的“少数别有用心”、“不明真相的群众”等固定短语。

随着动词“吃瓜”作为暗语在饭圈中被广泛使用,“瓜”字逐渐被用来指代明星绯闻、娱乐八卦等突发事件。

以“瓜”来隐喻突发新闻,故意不指明主语的方式常常能绕过网络审查,因而越来越多地被网民别出心裁地使用。同时,把新闻事件中他人的苦难和娱乐八卦一律通称为“瓜”,事不关己冷漠“吃瓜”,也被批评为缺乏同情心和语言腐败


对“吃瓜群众”一词的批评

2016年“吃瓜群众”一词流行时,有自媒体作者评价:

最近似乎很流行一个词,叫吃瓜群众。

当人们把雾霾编成段子,哈哈笑着转发时,我想他们内心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我是一个吃瓜群众”。

我不知道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但我非常不喜欢它。当然我不反对任何人使用这个词,每个人都有选择用什么词的自由。但是从一个社会的整体来说,我更希望用这一类词的人能少一点。

因为吃瓜群众这个词,它给人带来的心态就是,这件事和我没有关系,我只是一个看热闹的路人。

一旦一个人抱有这样看戏看热闹的心态,也就意味着他已经彻底放弃了思考,主动把大脑上交给了国家。不管面对什么事情,他们首先思考的不是这件事和自己有什么关系,而是如何从中汲取一点有意思的笑料,慰藉一下自己无聊的人生。

当大多数人抱着吃瓜的心态,后果一是挤占了正常的公共讨论空间,二是庸俗化了原本该严肃的讨论。[2]

环球时报“吃瓜”

2017年7月13日,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因肝癌病情恶化去世,环球时报官方微博称要做“吃瓜群众”,暗示自己幸灾乐祸。

@环球时报:今夜把场子让给你们。死者已去,演悲正隆。我们做一夜吃瓜群众。(西瓜)(西瓜)[3]

语言腐败

2021年6月,有作者评价“舔狗”、“吃瓜”、“带节奏”、“等反转”等网络用语对公共讨论的污染:

最容易被观察到的特征,是语言丰富性的丧失:一些简单化、符号化、便于记忆的,“哪怕第一次见到都能迅速理解”的词汇被大量使用,概括的却是一些复杂到并不适用的事物,比如人类社会,或者人的思想。

拿我们都很熟悉的“渣”这个词为例,它无疑是“把人性的幽深过度简单化”的典型。当它被使用在文学作品上的时候,不论是包法利夫人的渴望,还是安娜·卡列尼娜的绝望,乃至思特里克兰德难以抑制的艺术冲动,人类在一对一的两性关系中无限丰富的精神状态,都可以被简化为“渣”和“不渣”两种——这还只是众多类似词语当中的一个,不难想象,如果这样的语言习惯泛滥成灾,我们对人类情感的理解力会变得多么匮乏。

私人领域之外,在公共领域,这种语言丰富性的丧失,同样导致了公共讨论和公共理性的缺失:分析事实、提出观点,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进而寻求更多人的认同,本来是公共讨论的基础步骤,但如今,这样的正常实践却被“带节奏”“屁股歪”和“夹带私货”等词汇遮蔽;个人的理性有限,对现实的认识免带有片面和偏差,这些偏差会在与他人的公开讨论中不断被校正,这本是寻求真理的必经过程,现在却被“造谣”“递刀子”“送子弹”之类的词语逐渐污名化……

语言腐败让基于事实、逻辑与理性的公共讨论变得难以进行,却将基于立场、态度和身份的相互攻讦设定为唯一的对话方式。[4]

饭圈“吃瓜”遭官方整顿

在2021年中国官方整治娱乐圈的“清朗行动”中,豆瓣多个“吃瓜”小组被移除组名,要求不得含有“吃瓜”等名词。

9月1日,有网友发现豆瓣上多个“吃瓜小组”名字变为未命名,具体原因未知。 不过据相关知情人士透漏,此次小组改名是为了响应“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相关要求表明,小组新名称将不能再含有“吃瓜”、“爆料”、“拉踩”等诱导集中八卦爆料、拉踩引战等内容。[5]

“巨型瓜”暗指敏感新闻事件

2021年11月2日晚,女子职业网球名将彭帅在微博认证账号上发帖,举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曾在多年前对她进行性侵犯,并在其妻子的许可之下与她保持情人关系。在这篇微博帖文中她详述了此数年经历带给自己的巨大痛苦、压力,并在文末强调“即便这么做以卵击石,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但也决定说出事实。此次是中共最高层首次有人受到此类公开指控,迅速引爆舆论,并持续发酵。

由于墙内的严厉审查使得多数“民议”被删除殆尽,以至于许多墙内网民“想知道却不敢问、不敢说、不敢发”,只得隐晦地、小心地“吃瓜围观”。在墙外有大量网民发表了对此事的看法:有人批评以过于娱乐的吃瓜心态看来此事,因彭帅本身也是米兔受害者。有人则就此事背后是否有“一盘大棋”展开争论,认定一切不简单。有人则对真相存疑,认为需要更多的事实补充。有人对事态的后续绝望:因涉及高层,一开始恐怕已经结束…….[6]

“瓜”成为敏感词

2021年11月4日CDT敏感词周报第38期测试发现:

网球运动明星彭帅11月2日在微博发表的一篇对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高丽性侵及感情纠葛的控诉,引起了审查系统近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条件反射。不仅涉及人物名字的多种变体和暗喻都遭禁,匹配范围极广的但也同时是暗语的“瓜”字遭到禁搜,甚至连“网球”都无法幸免。

敏感词:“瓜”、“吃瓜”、“大瓜”、“巨型瓜”等。

敏感度:高。

1.微博将匹配范围极广的“瓜”设为仅可见蓝V的准禁搜。

2.知乎清理了11月2日后所有主语不明确的涉及“瓜”的内容。[7]


中国数字时代相关文章

中国数字空间相关词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