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PUA”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第5行: 第5行:
 
|data=extract=extract}}
 
|data=extract=extract}}
 
{{#external_value:extract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煤气灯效应 (维基百科煤气灯效应)]
 
{{#external_value:extract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煤气灯效应 (维基百科煤气灯效应)]
 
 
  
 
=== 中国数字时代相关文章===
 
=== 中国数字时代相关文章===
第17行: 第15行:
 
*[[CDS专页:米兔在中国]]
 
*[[CDS专页:米兔在中国]]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UA+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space%2F 中国数字空间上更多和【PUA】相关的词条]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UA+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space%2F 中国数字空间上更多和【PUA】相关的词条]
 
=== 参考资料 ===
 
<references />
 
  
 
[[Category:网络话语]]  
 
[[Category:网络话语]]  
 
 
__NOTOC__
 
__NOTOC__

2023年5月30日 (二) 18:51的版本

搭讪艺术家 | pick-up artist

煤气灯效应(英語:Gaslighting)是一种心理操纵的形式,其方法是一个人或团体隐秘地让受害人逐渐开始怀疑自己,使其质疑自己的记忆力、感知力或判断力,其结果是导致受害者產生认知失调和其他变化,例如低下的自我尊重等。由於操作者使用否定、误导、矛盾和提供錯誤資訊,煤气灯效应使受害者心理去穩定化,以及使受害者不再相信自己原来的信仰。在现实案例中,可以从受虐者否认先前发生过虐待事件,到虐待者意图使受害者迷失方向等怪异事件的发生。 该术语起源于剧本《煤气灯》(Gas Light,1938年,但最初在美国以“安吉尔街”为名称演出)及其1940年和1944年的改编版电影。(维基百科煤气灯效应)

中国数字时代相关文章

中国数字空间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