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愤青”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第4行: 第4行:
 
|data=extract=extract}}
 
|data=extract=extract}}
 
{{#external_value:extract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ULLPAGENAME}} (维基百科{{FULLPAGENAME}})]
 
{{#external_value:extract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ULLPAGENAME}} (维基百科{{FULLPAGENAME}})]
 +
 +
<blockquote>[[愤青]]攀附[[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把攻讦的矛头指向那些挑战黑暗的[[爱国者|真正爱国者]],动辄把呼吁[[政治改革]]的志士仁人诬为“[[卖国贼]]”;把争取“[[民主]]、[[自由]]、[[法治]]”的文字等同于崇洋媚外。其实“民主、自由、法治”并非西方的专利品,中国一样需要“民主、自由、法治”。<ref>[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7211.html 狼奶·愤青·爱国·反动]</ref></blockquote>
  
 
=== 数字时代相关文章 ===
 
=== 数字时代相关文章 ===

2024年4月2日 (二) 19:32的最新版本

憤青最初指中國大陸的激進中國民族主義者(尤其是年青人)。憤青是「憤怒青年」的縮寫。 愤青最早指在1960年代歐美左翼思潮中主張顛覆傳統社會價值的中国的叛逆青年。憤青中的精典是1968年發動五月風暴,反對法國當局教育和勞工政策的巴黎學生,被視為青年人有理想,有行動,敢於反抗社會不公的代表。(维基百科愤青)

愤青攀附主流媒体舆论导向,把攻讦的矛头指向那些挑战黑暗的真正爱国者,动辄把呼吁政治改革的志士仁人诬为“卖国贼”;把争取“民主自由法治”的文字等同于崇洋媚外。其实“民主、自由、法治”并非西方的专利品,中国一样需要“民主、自由、法治”。[1]

数字时代相关文章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