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公仆经济”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第32行: 第32行:
 
<div style="column-count:2;-moz-column-count:2;-webkit-column-count:2">
 
<div style="column-count:2;-moz-column-count:2;-webkit-column-count:2">
 
{{ #dpl: linksto = {{FULLPAGENAME}} }}
 
{{ #dpl: linksto = {{FULLPAGENAME}} }}
{{ #dpl: linksto = 文艺人士 }}
+
{{ #dpl: linksto = 土地改革 }}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space%2F  更多和【{{PAGENAME}}】相关词条]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space%2F  更多和【{{PAGENAME}}】相关词条]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space/Special:Random  漫游数字空间]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space/Special:Random  漫游数字空间]

2024年5月9日 (四) 04:54的最新版本

公仆经济一词出现于中国经济学家李昌平的文章《警惕县城经济萎缩到只剩“公仆经济”的地步》中,形容在中国经济通缩的大环境之下,县市公务员和准公务员的吃喝经济却热闹不减。[1]

李昌平在文章中形容:

“绝大多数县级城市的工业园区冷冷清清,房地产冷冷清清,只有吃吃喝喝还是热热闹闹的。中西部地区好多好多的县市,年财政收入就2-6个亿,年支出却是几十个亿或更多。 为什么很多县市的吃吃喝喝还行呢?因为一个县市城区,居住着数以万计的公务员和准公务员。如:退休干部及事业单位人员、在职干部及事业单位人员、老师、医生等,这些人的收入是稳定的,中央每年数十个亿的转移支出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县城吃吃喝喝经济也是稳定的。"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