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装”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Created page with "亦译为:拼贴能力 {{#get_web_data: url=https://zh.wikipedia.org/w/api.php?action=query&prop=extracts&exsentences=4&explaintext&format=json&exintro&titles={{FULLPAG...") |
|||
第2行: | 第2行: | ||
{{#get_web_data: | {{#get_web_data: | ||
− | url=https://zh.wikipedia.org/w/api.php?action=query&prop=extracts&exsentences=4&explaintext&format=json&exintro&titles= | + | url=https://zh.wikipedia.org/w/api.php?action=query&prop=extracts&exsentences=4&explaintext&format=json&exintro&titles=拼裝 |
|format=JSON | |format=JSON | ||
|data=extract=extract}} | |data=extract=extract}} | ||
− | {{#external_value:extract }}[https://zh.wikipedia.org/wiki/ | + | {{#external_value:extract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拼裝 (维基百科{{FULLPAGENAME}})] |
<!-- | <!-- |
2015年12月9日 (三) 16:37的版本
亦译为:拼贴能力
拼裝(法語:bricolage,又譯拼貼)此概念最初是由社會人類學家克勞德·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在1962年所出版的著作《野性的思维》中所提出。他認為修補匠和原始人類解決問題的方法類似:修補匠喜歡凡事自己動手做,並且會運用手邊現有的工具和材料來完成工作;而當原始人類面對未曾遇過的問題時,並不會想出新的概念來解決,而是會重新組合並修改現有的方法,以適應這些新的狀況。研究其他學科的思想家與作家也會借用拼裝的概念,討論創意藝術家、教師以及其他人士是如何修改現存的想法、材料和做法,並再加以運用,以應付新的狀況。借用此概念的學科包括教育、藝術理論、法律,以及經濟學。(维基百科拼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