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日兴:我国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小 (Text replacement - "===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China Digital Space Related Links===" to "===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 |
小 (Text replacement - "===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 to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chinese%2F 在中国数字时代阅读更多【{{PAGENAME}}】相关的文章] ===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 |
||
第120行: | 第120行: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929171108/https://new.qq.com/rain/a/20210913A03RVI00 来源链接]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929171108/https://new.qq.com/rain/a/20210913A03RVI00 来源链接] | ||
+ | |||
+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chinese%2F 在中国数字时代阅读更多【{{PAGENAME}}】相关的文章] | ||
===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 | ===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 |
2021年11月13日 (六) 13:13的版本
我国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贺日兴1,2
(1.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
2.首都师范大学三维数据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摘要:针对大数据时代新技术对我国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该文回顾了我国公安机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PGIS实践探索方面所经历的4个阶段主要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PGIS发展所面临问题、挑战及与国外的应用差距;提出了PGIS后续技术优化升级与应用生态体系构建、警务时空大数据关键技术研究、学科建设、国外先进技术引入及本地化优化等相关建议。指出今后PGIS技术研究和应用重点,将从当前以警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可视化管理与空间查询应用为主的阶段,逐步向基于云的警务时空大数据分析与犯罪预测阶段发展过渡。
引言
地理信息技术由于其在基于位置的多源警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可视化管理、在线地图服务提供、空间决策分析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是公安信息化技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公安行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引入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 system,GIS)等技术,经过20余年发展与应用探索,尤其是在“金盾工程”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应用技术研究与规模应用示范》项目(以下简称“十一五”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olic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PGIS)项目)共同推动下,地理信息技术推广和全警普及化应用取得成功,尤其是在不同层级多尺度警用地理信息分级数据更新、跨域数据无缝集成与协同服务共享技术等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技术突破,有效解决了PGIS应用横向“多警种集约化建设”和纵向“多级平台联网联动”技术难题,初步建成了符合我国公安行业信息化应用特点的PGIS应用服务体系,在支撑各地公安机关“扁平化高效勤务指挥体系、动态数字化治安防控体系、全时空情报研判体系、跨区域协同警务体系”构建,提升公安机关在当前开放、动态社会环境下“打防管控”效率和整体战斗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显著应用成效。
近年来,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成熟并在公安行业逐步推广应用,为公安信息化注入了活力,但同时对现有警务信息技术体系也带来巨大冲击,相应地对PGIS的技术架构、运行环境、空间数据组织方法、应用服务与开发模式等均带来革命性影响。因此,在当前公安信息化技术转型升级阶段,有必要对我国PGIS前期实践探索历程进行全面梳理,在充分了解PGIS发展基本脉络和不同阶段应用理念变迁基础上,理清新形势下我国PGIS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挑战与存在差距,探讨提出PGIS未来发展对策建议,通过发掘新的技术驱动力和应用增长点,推动PGIS应用的升级换档,进一步提升其应用潜力和价值,更好地支撑警务实战。
1我国PGIS实践探索历程
我国公安机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计算机单机系统来管理人口、违法人员等信息,到20世纪90年代初,公安机关各业务部门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始日益增多,公安信息化开始进入起步阶段,这期间GPS和电子地图的应用也开始受关注。根据不同时期公安行业GIS技术应用情况及特点,我国PGIS实践探索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4个主要阶段。
1.1 GPS和GIS技术引入及初步应用尝试阶段(20世纪90代年中期—2000年)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一些测绘类院校学者[1-2]和公安部技术主管部门[3]开始关注、探讨和积极推动GPS、GIS在公安工作中的引入和应用问题。1995年5月,海南省公安厅和海口市公安局在全国率先建成了包含GIS电子地图系统和GPS定位报警系统的省市两级现代化指挥系统,基于电子地图将海口市划分20个巡区,每个巡区配置1辆安装GPS的警车, 24 h 4班运转值勤,实现了城区接警后3 min内可到达现场,大大提高了110接处警快速反应能力[4]。此后,国内其他一些省市公安机关也在110、119、122指挥中心技术系统建设(或升级改造)过程中,相继建设了类似以GPS监控和指挥调度业务为主的服务器-客户机(client-serve,C/S)结构电子地图系统[5-6]。截止1999年,全国共有30多个城市建立了近100个卫星定位系统,安装GPS车载接收机4 000余套[7]。
该阶段所建的GPS接处警指挥调度类系统,主要实现了在1:5万或1:1万城市电子地图上警务巡逻车辆和报警运钞车辆实时GPS定位显示、空间信息查询等功能,功能简单,且仅限用于指挥调度类业务,总体应用水平较低。这种以单一警种各自独立建设的模式,不仅系统建设投入大,而且因各系统采用的GIS软件不同,所用的电子地图来源、精度和坐标系均不一致,导致系统间警务地理信息图层不能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也不符合公安信息化对跨警种信息共享总体要求和技术发展趋势。
1.2城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试点应用探索阶段(2001—2009年)
2001年以来,随着“金盾工程”正式启动,全国公安信息网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完善,而且此时WebGIS技术也正逐步发展成熟,这些均为公安机关开展多警种地理信息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此期间,以北京、昆明、深圳、大连等为代表的一些有创新意识的城市公安局,开始了以城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应用为目标的试点探索,并协助公安部先后制定了11个城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相关标准,以支撑城市公安多警种地理信息集约化建设与应用需求[8-10]。其中,北京市公安局于2002年启动的《警用综合地理信息平台》项目,创新性提出了“平台化”建设思路,建成了国内首个大型城市警用综合地理信息平台,基于市局平台“一张图”为全市各分县局及业务警种GIS应用提供地图服务支撑和资源共享,在全国首次实现了对全局万余台800M数字集群手持电台警员GPS定位信息动态接入与实时态势展示,有力支撑了后续北京奥运安保、60周年国庆安保等诸多重要GIS业务系统的开发和实战应用。该局PGIS平台化建设模式及成功应用经验得到公安部肯定,后被国内许多省市公安(厅)局广泛学习借鉴。
此后,从2005—2008年的一段时间内,在北京奥运安保工作大的应用背景下,公安部指挥中心、警卫局和边防局,青岛和秦皇岛两个奥运城市,南京、杭州、济南、广州、武汉等诸多省会城市与地级市,以及河北、上海、广东和宁夏[11]等部分省级公安厅(局)共40余个单位相继启动了PGIS平台(或系统)项目建设,我国城市警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掀起一个小高潮。
该阶段试点在解决城市公安局多警种集约化GIS建设方面无疑是成功的。但经奥运安保实战检验表明,这种以城市为主体的建设模式,由于相互间技术标准不一致,不能有效支撑部、省、市三级公安机关“一张图”协同指挥,也无法满足诸如奥运安保“护城河行动”等跨区域警务协作应用需求,因此,跨省市之间PGIS地图联网问题这时开始引起关注。为解决当时全国PGIS建设和应用中的突出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公安部于2008年向科技部申请了“十一五”PGIS项目,组织多家课题单位从2009年起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和全国PGIS平台软件研发,拟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统一软件”原则来组织全国PGIS建设,确保各地能按期完成“金盾工程”二期PGIS平台重点建设任务,并能实现互联互通。
1.3规模化建设和应用普及阶段(2010—2015年)
在“十一五”PGIS项目支持下,项目研究制定了全国PGIS平台技术框架体系和系列标准,并集成警用地理信息时空数据模型、跨平台中间件技术、多尺度警用地理信息跨域数据无缝集成与协同共享服务、多源警务信息集成、海量定位消息分发与汇聚、多维警务时空分析模型与可视化等关键技术研究成果[12-13],于2010年初正式发布了全国PGIS平台软件1.0版本(后又陆续发布了1.5、1.6版本)。
此后,自2010年起,各地公安机关利用公安部提供的PGIS平台软件,采用“分建共享、协同服务”建设思路和不同的建设部署模式,在部、省、市三级公安信息中心开展了PGIS平台建设[14]。到2015年底,各省市均按要求完成了建设任务,基于统一的技术标准及时空框架支持,在公安网内建成了由1个部级、31个省级、290余个地市级PGIS平台节点组成的大型分布式行业地理信息系统,初步构建起了“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全国警用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和应用服务体系,实现了部省市三级平台之间互连互通和全国警务信息“一张图”,满足了跨区域警务协作对地图联网应用的需要。各地公安机关在建设过程中“边建设、边应用”,组织不同业务警种基于本级PGIS平台地图服务接口,开发了大量的业务GIS应用系统,快速促进了PGIS在各警种的实战化、普及化应用。
为解决全国PGIS建设地图数据获取与更新问题,公安部与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于2011年签署了《数字城市建设与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共建共享合作协议》。2014年,全国PGIS平台实现了向“天地图”数据标准的转换和软件升级支持,通过瓦片数据离线拷贝或在公安网内部署“天地图”前置托管系统等方式,有效建立了部省市三级PGIS平台与本级“天地图”之间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此外,公安部自2012年起开始采购高德地图数据更新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符合PGIS数据格式标准的全国导航电子地图栅格瓦片地图数据和3 000余万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以及在公安网内部署地图搜索和路径规划服务引擎等,相关数据通过部级PGIS平台集成后统一对外提供共享,每年提供2次更新。这两套数据的引入,丰富了PGIS基础地图数据,完善了数据更新机制。
2012年,公安部又申请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一代警用GIS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该项目重点开展了警用标准地址库应用技术体系、PGIS与视频技术融合应用,以及基于位置地图的室内外多维时空数据融合与可视化[15]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进一步促进了PGIS技术体系优化完善和应用深化。此外,总装北斗办2014年支持的《北斗公安应用示范项目》,在推动警务终端定位技术由GPS向北斗国产替代、扩展PGIS北斗定位服务功能支持和统一时间基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技术探索与示范应用。
在此期间,第一、二届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应用技术交流会于2011、2012年在北京成功举办,很好地推动了国内在犯罪制图、犯罪分析和PGIS实战应用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同时, “警用地理信息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和“苏州市警用地理信息技术(智慧公安)重点实验室”于2013、2014年相继成立,促进了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公安机关在该领域技术力量整合,为公安行业PGIS应用技术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1.4应用深化阶段(2016年—至今)
在各地完成PGIS平台建设后,自2016年起全国PGIS发展开始转入以警种业务GIS应用为主导的应用深化阶段。经此阶段的进一步推动,各地公安机关基于PGIS平台开发的个性化地图应用已覆盖至公安业务方方面面,在指挥调度、警情分析、情报研判、大型活动安保、刑事侦查、巡逻防控、反恐维稳、应急处突、实有人口和实用房屋管理、智能交通、危险物品监管、跨区域协同指挥、消防管理、禁种铲毒、视频选址分析、社区警务等诸多警务实战领域均得到成功应用[16],在各地“打防管控”工作中的重要技术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全国PGIS系统为公安行业不同警种百万级民警、数千个业务GIS系统提供着在线地图服务,其用户及应用规模均位居全国行业GIS前列。
在此期间,各地进一步加强了公安业务类信息的空间化采集、整合与共享,弥补了早期建设阶段业务地理信息采集种类较少、空间化覆盖不全(仅采集了主城区数据)等问题。这些数据资源既可通过PGIS平台提供在线服务,也可通过部省市三级PGIS平台或公安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逐级数据上报汇聚或联网调用。截至2019年底,公安部PGIS平台除整合了大量全国静态警务信息图层外,还接入了全国百万级以上联网警力定位终端实时位置信息、百万级以上联网视频流信息、全国每日新增的几十万条实时警情数据,以及全国几万个交通卡口点的实时过往车辆等数据资源,有力支撑了公安部全国可视化指挥调度应用需要。此外,公安部与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于2016年新签署了《地理信息共享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明确了双方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共享与技术服务范围,新增了应急测绘协作及成果共享等内容,建立了PGIS共享获取重大突发事件或灾难现场的应急测绘地图成果数据的工作机制。
随着各地公安机关警情及案事件数据空间化越来越完备,这阶段国内犯罪地理学研究者在基于特定犯罪类型的时空分布模式、犯罪地理分析与防控对策等方面的实证研究开始增多[17-19]。此外,PGIS云化设计[20]、多源时空数据融合[21]等方面应用技术研究也开始受关注。在公安大数据战略推动下,这期间各地公安机关对PGIS云化升级、警务时空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三维应用、移动端应用等需求矛盾越来越突出。但因多方面原因,全国PGIS平台软件升级工作的组织较为滞后,早期开发的PGIS平台功能和技术支撑能力越来越不能满足各地快速增长的多样化地图应用需求,我国PGIS发展开始进入瓶颈期,应用后劲不足压力骤增。
2我国PGIS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公安行业PGIS快速发展的10年,也正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概念不断涌现,技术发展最活跃时期。随着新技术发展,公安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 当前我国PGIS发展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
1)PGIS技术架构和功能全面优化升级的挑战。
前期PGIS平台设计时,虽已充分考虑多警种GIS应用在空间数据资源、服务和功能组件需求上的通用性,并通过采用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以“服务+功能组件”方式提供平台化服务,满足了基于平台的多警种GIS应用集约化开发需求,但平台服务、数据与基础GIS软件之间耦合紧密,扩展能力受限。近年来随着警务云、公安大数据平台在各地公安机关开始实施建设和落地应用,PGIS平台现有技术架构、数据组织方式、应用服务功能和服务方式等已不能适应各地警务云和公安大数据应用发展需求。急需对PGIS平台软件技术架构和功能进行全面重构与优化升级,以进一步释放其在警务实战中的应用潜能。
2)互联网地图给PGIS带来的强烈应用冲击与挑战。
近年来互联网地图发展迅速,其快速的产品迭代和地图数据更新能力,多样化的地图表现形式,丰富的信息量,智能化的搜索排序,让人感觉“简单易用,查啥有啥”。尤其在智能手机普及后,各种导航、打车类等地图APP培养了大众用图意识和能力,相应地也提高了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和基层民警对公安内网PGIS应用的期望值。若PGIS在地图数据与功能更新,应用模式及用户体验等方面得不到尽快改善,必将遭致大家的诟病和应用抵触,直接影响PGIS应用推广。互联网地图所带来的应用冲击问题,也是当前国内所有已建行业GIS系统普遍面临的问题。
3)警务时空大数据分析方面的新挑战。
警务时空大数据与一般意义上的公安大数据的主要区别是其时空属性,因此,其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模型与算法研究需要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犯罪学等多学科相关理论与技术支持。如何实现对具不同时空特征的多源警务大数据有效聚合,并从时空和业务属性维度去深入解析犯罪时空模式、预测犯罪发展态势、挖掘犯罪时空关系和轨迹线索等,是未来警务时空大数据深度分析挖掘需应对的新挑战。
4)国内犯罪地理分析等相关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薄弱,对PGIS实战应用支撑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公安机关借助社会GIS企业力量以工程化项目形式推动的PGIS发展建设模式,存在理论研究与技术支撑方面的先天不足。作为与PGIS密切相关的基础学科—犯罪地理学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受到我国学者关注[22-23],但受保密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国内研究者因很难从公安机关获得犯罪数据开展实证研究,长期以来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极少。与人文地理其他分支学科相比,国内犯罪地理研究仍非常弱小[24],而与PGIS警务实战应用密切相关的犯罪制图、犯罪地理分析与犯罪预测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尤其薄弱。目前国内在犯罪地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往往只提供原则性指导,所提出的建议较难在微观层面落实[25],当前理论技术研究对警务实战支撑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
5)与国外相比,应用深度不足,整体应用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GIS技术在警务执法领域的应用,国外通常称为犯罪制图(Crime Mapping)[26-27]。国外犯罪制图应用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2000年左右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大城市警察局已得到较广泛普及,利用制图技术的建模和空间分析开始被纳入其日常警务战略和战术分析应用[28]。在此后近20年发展过程中,以美国国家司法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NIJ)为代表的国外政府机构,多年来资助了大量由相关研究机构和试点警务实战部门合作的犯罪制图创新性应用研究项目,有力推动了GIS技术在犯罪地理分析领域的蓬勃发展[29]。目前,国外犯罪制图应用已从早期的犯罪时空聚类分析、热点警务应用[30-32],逐步发展到基于犯罪预测分析技术的预测警务阶段,并产生了一批经典模型算法,如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覆盖椭圆法、最近邻指数(nearest neighbor index, NNI)、自激励点过程建模(self-exciting point process modeling, SEPPM),风险地形建模(risk terrain modeling,RTM)等[33-35],代表性的犯罪预测商业工具软件如美国的PREDPOL、RTMDx等[36-37]已在美、英等许多国家的警务执法部门广泛投入实战应用,此外较知名的还有荷兰的犯罪预测系统(crime anticipation system, CAS),德国的PreCobs等[38]。相比之下,我国公安行业直到2015年才基本普及GIS应用,目前尚停留在警务信息地图可视化管理、空间查询、热点制图及轨迹分析等初级应用阶段,应用深度及整体应用水平与欧美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
3后续PGIS发展思考
针对当前我国PGIS发展所面临问题,同时结合国外在相关领域最新技术发展与应用进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推动我国PGIS后续发展建设、应用深化及理论技术研究。
1)做好PGIS云化升级研究与设计。
遵循《公安云计算平台框架指南》《公安大数据处理技术指南》相关技术要求,合理界定PGIS与警务云、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边界,理顺PGIS建设范畴与升级改造重点,基于微服务架构设计思路和分层解耦的设计原则,将PGIS作为警务云平台中对外地图服务部分,合理规划设计PGIS总体架构(图1),确定其在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 )层、数据即服务(data as a service,DaaS)层、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层的相应建设内容,并制定配套技术标准规范,明确详细的服务接口规范和功能要求。
如图1所示,感知层主要负责对与警务工作有关的多渠道(公安网、视频专网、移动警务专网、互联网、政务网及物联网等)来源的不同类型动、静态时空数据的接入。
IaaS层,需要重点解决PGIS对国产主流云平台的兼容适配问题,确保能在各地不同警务云平台环境中成功部署运行,并可实现对云平台的网络、存储、计算、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等资源服务的访问调用,按需弹性扩充。
PaaS层,一方面需要对原PGIS平台软件1.6版本中服务进行“瘦身”,仅保留和升级各地调用最多的核心服务,并要求具备向下兼容性;另一方面新增移动地图、矢量瓦片、三维GIS、轨迹可视化、视频GIS等服务,以拓展PGIS应用服务能力。升级后的PGIS服务要求与ArcGIS、SuperMap、MapGIS等基础GIS软件解耦,但同时基于云平台服务注册管理体系建立PGIS平台服务的开放技术框架,以支持第三方服务接入,确保其开放性、可扩展性。此外,该层还提供丰富的PGIS二次开发服务及第三方软件开发工具包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SDK)支持。
DaaS层,利用警务云平台所提供的关系型数据库(如PostgreSQL)、分布式文件系统(如Hadoop-HDFS)、内存数据库(如Redis)等云数据库存储服务,构建警用基础地理信息库、标准地址库、业务地理信息库和时空大数据库等PGIS逻辑数据库,以实现对不同数据结构、时态特征警用地理信息数据的分类存储管理和高效数据访问,并提供相应的时空数据管理功能和地图数据加工处理工具。对外还提供数据访问更新服务、时空大数据分析、空间模型算法服务、空间数据引擎等数据类服务,以满足不同警种在空间数据访问、个性化地图、时空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多样化数据应用需求。
SaaS层主要提供面向不同用户群、不同类型终端(桌面、移动警务终端、平板电脑、电子沙盘、大屏等)的多样化PGIS应用。
2)构建完善的PGIS应用生态体系。
加快新版本PGIS平台软件的升级研发,并借鉴互联网一体化研发运维(DevOps)经验,建立平台软件功能快速迭代更新机制。充分发挥云平台微服务架构支持下PGIS灵活、敏捷的云地图服务能力,高效响应警务实战对PGIS应用功能按需快速搭建、持续优化更新的需求;充分共享利用政府行业部门、智慧城市、互联网地图企业的地图、三维模型和位置服务等多源数据,进一步完善PGIS地图数据资源体系及更新机制;提供云端数据采集、在线制图、业务数据匹配上图、轨迹数据可视化、应用定制等DIY 微应用,满足基层民警对私有数据进行空间化、可视化、制图成果发布等个性化应用需求;利用公安行业大力发展移动警务契机,同步推广移动警务地图类APP应用,打造PGIS移动端地图服务应用生态;按照大数据运营理念,基于PGIS开放地图服务打造警务位置服务大数据体系,衍生新增值应用产品;鼓励各地积极探索警务云支撑条件下省市级PGIS平台新的建设部署与应用服务模式,并通过自主扩展个性化地图应用服务或接入第三方服务(如采购的商业GIS软件专业GIS服务或第三方数据服务等),打造具本地特色的PGIS应用生态,确保应用不受公安部PGIS平台软件功能或升级进度制约。
3)加强警务时空大数据分析关键技术研究。
在公安大数据战略背景下,需要深入研究分析警务时空大数据所关注的不同类型人类行为数据的时空粒度、广度、密度、偏度和精度“5度”特征[39];加强诸如:警务云支持下多源异构警务时空数据的实时获取、融合处理、多维分析、知识挖掘与可视化集成展示等关键技术研究;基于位置的时空数据建模,高效的警务时空大数据聚类分析和时空过程模拟、时空大数据可视化算法及工具研究;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和多维数据分析模型的犯罪预测预警技术,以及面向犯罪嫌疑人的个体行为轨迹大数据分析与犯罪地理画像等研究;全国移动警务时空大数据体系构建及数据挖掘应用技术研究;三维技术(如倾斜摄影、三维激光点云、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irtual reality/augmented reality,VR/AR)技术等)、视频GIS及视频分析技术在PGIS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方面的集成应用研究;以及警务时空地理信息资源的分级分类管理和授权访问控制等系列研究,为治安防控、侦查破案、科学指挥决策等提供PGIS时空大数据智能服务支持。
4)加大对我国犯罪地理学分支学科建设和相关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的支持。
针对现阶段我国犯罪地理学研究对警务实战支撑不足问题,一方面要加强高校人文地理学下面的犯罪地理学分支学科的发展建设和相关基础研究的扶持力度,促进该领域研究力量和人才的培养,鼓励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犯罪地理分析与预测方面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国内有创新意识的警务部门合作,开展中国社会经济与人文背景下典型(区域)环境特定类型犯罪时空分布格局、形成机理及防控对策、犯罪分析与预测等犯罪地理学的基础理论、方法与应用技术研究,逐步完善我国犯罪地理学的理论技术体系,并通过PGIS实现成果落地应用,最终服务于解决不同的现实警务需求问题,并在应用驱动下促进我国在该学科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5)加强国外先进技术的跟踪研究和技术引入,缩小与发达国家应用差距。
加强国外犯罪地理学相关理论与前沿技术跟踪研究,积极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国外犯罪地理分析与预测方面的应用技术、模型算法、成熟工具软件的消化、吸收或引入,做好在中国的本地化适应性改造、技术优化及实证研究,并对其分析预测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和精准度等进行评估验证;研究借鉴国外在大数据时代个人轨迹数据使用、公民隐私保护政策等。在学习引入国外先进技术过程中,对国外一些基于传统统计学、小样本数据环境下形成的相关研究成果,要善于利用大数据方法,用中国的犯罪数据进行创新性研究,发现犯罪地理新规律,做出新的学术贡献,产出一批有中国特色的新方法、模型、算法和软件成果。
4结束语
当前公安大数据战略驱动下的新一轮公安信息化技术革新浪潮,为PGIS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各地公安机关警务云和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实施,PGIS云化升级改造工作的逐步完成,应用生态体系的完善,PGIS将有更多的计算资源可调配、更丰富的警务数据资源可利用,将为开展深层次的警务时空大数据应用探索奠定良好基础。而当前越来越多有创新意识的公安机关在开展智慧警务、预测警务实践探索过程中,迫切需要犯罪地理学方面的理论与专业技术的支持,这将有助于推动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与警方在犯罪分析与预测研究领域的更多合作,联手共同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解决警务实战应用需求同时,同步带动我国犯罪地理学科快速发展。相信通过研究人员与警务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必将很快突破当前PGIS技术发展与应用瓶颈,并助推我国PGIS从当前警用地理信息共享和地图可视化应用阶段,逐步向深层次的犯罪分析与犯罪预测阶段发展。
作者简介:贺日兴(1972—),男,江西吉安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GIS、警用地理信息技术、犯罪地理学等。
在中国数字时代阅读更多【贺日兴:我国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