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政见不和而大打出手的情况在台湾屡屡发生;图片来源于网络)
民主政治是竞争、妥协的游戏,但美国民主、共和两党走到破局这一步,美国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抗议、咒骂、恶搞都玩遍了,CNN把“国会病”同灰指甲的画面放在一起,调侃“相同之处在于,都非常难治”——把恶心推向新高潮。
不仅美国,最近台湾国民党,党内两派斗争,家丑闹上法庭。中国人乐见的“一团和气”被马英九所谓“要分是非”冲得飞散。要是内讧难平,2016年民进党乘虚而入,两岸关系岂不是遭遇新的不确定?
如果把这些统统归咎于民主出了问题,乃一叶障目。无论美国还是台湾,面临的都是大党分裂、两党轮替走向多党制的可能,是民主政治发展中的自然生态,而不是烂了根。
两大政党把持朝纲,并不是一个国家的选择,而是历史沿袭,两党制是多党制的特殊形态。除了民主、共和两大党,美国事实上还存在约三十个党派,包括共产党。不过,这些政党成立于近两个世纪,而民主、共和两党分别诞生于1828和1854年,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后来美国人选择了“赢家通吃”的选举规则,维护两大党制,小党进军国会希望渺茫。
两党轮流执政,政府相对稳定,政策功过也易于归咎。坏处在于,正如眼前所见,党争剧烈,另一个极端的例子是泰国红黄对抗。多党争位的体制,代表更广泛群众利益,谁也不能自个儿说了算,所以出台的政策较为温和。缺点是不稳定,多掣肘。比如对“独大”深怀恐惧的德国人,爱默克尔爱到第三届,却也没让她的政党拿下过半席位。“大赢家”仍然要为找谁共组联盟而头痛。
党争加剧到一定程度,自然导致分裂。茶党,也就是共和党中更加右倾保守的团体,是这次把“奥巴马医疗计划”与政府临时拨款法案捆绑的“设计师”。茶党联署80名议员,挟持共和党党首博纳。这些议员认为,选民把他们抬进华盛顿,就是为了搞垮奥巴马,应不择手段,告慰乡亲。
意料之外,共和党成功逼宫,却输了民心。民调显示,多数美国人怪罪共和党蛮缠。2008年以来两届选举,共和党都扒不出像样的候选人,美国人口比例又正倾向民主党支持者,再加上政府关门、债务可能违约这一出,共和党的2016不容乐观。玩弄政治对国家造成伤害,最终也将伤害自己。
长远来看,共和党求咸鱼翻身,必先断尾求生,跟茶党切割。免得让两百年大党,沦为“偏激”、“无理”的代名词。美剧“The Newsroom”(新闻编辑室)里那个共和党主播,不是把茶党称为“美国塔利班”?就是拆穿他们同样奉行“原教旨主义”。
台湾国民党百年老店,内部分馆林立,已经不是秘密。宋楚瑜曾经脱党参选,另组新党,分裂已经不是第一次。王金平、连战等“本土派”与马英九代表的“党务系统”长期不和。“本土派”在台湾人情社会中根深叶茂,如鱼得水。马英九身边是一众喝洋墨水,高举法治旗帜的知识精英,迟早“道不同,不相为谋”。 “本土派”或许另立山头,成为台湾政坛第三支力量。
政党分裂不仅仅是权力斗争,更是社会变化、民众观念分化的体现。英国曾经实行最典型的两党制。但与北美两党分野不同,欧洲工人阶级力量大,所以形成“工党”与“保守党”分立。但是,当阶级划分渐渐从社会身份中淡出,英国工党中分裂出类似北美民主党的“自由民主党”。历二十年积累,2010年“自由民主党”在英国大选中支持率急升,迫使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组成联盟,史上头一遭出现三党鼎立。
很难简单定论,哪种政党制度更优越。我们习以为常的标准,是施政“效率”。但是研究民主历程的大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约翰.邓恩认为,效率最显而易见,所以常常被拿来说事。公平难道不重要吗?最后也许只有时间,能够验证一种制度是否站得住脚。
(原载于:《周末画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