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的彼岸是什么?有一些人直到今天还认为,它应当“是西方”。他们主张,对中国传统的传承只应是一些文化上“花花草草”的东西,中国应在政治上全面西化,不应羞羞答答。

中国存在这种声音一点不奇怪。西方是近现代史的赢家,现在公认的发达国家走的都是“西方道路”,西方至今保持着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优势,西方之外唯一的超级大国苏联垮掉了。在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里,“西方崇拜”情结即使不在民间文化中占主导地位,也决不会因一个具体挫折输得精光。

中国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通过对外学习一步步摆脱落后。尽管我们从苏联也学习了不少东西,但西方仍不啻为我们的“首席老师”。经验主义往往是中国最强大的哲学。中国今后也必须学习西方,只有把西方的技术和社会治理经验都学到手,消化了它们,我们才有可能最终超越之。

这不就是“全盘西化”吗?然而不是。学习西方和全盘西化有一个根本区别:作为学习者,我们在精神上是独立自主的,具体学什么不学什么,以及学习的节奏都由中国人民的利益和中国国家利益决定。而全盘西化是绝对膜拜西方的“休克疗法”思路,它把西化作为先决性选择和条件,让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围绕它“撞大运”,“自生自灭”。

中国今天的道路是混合型创新,其中包含着西方元素、苏联因素,也有对本国优秀传统的重新阐述。而且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些中国过去拒绝学习西方的事物,后来又以“此一时彼一时”的思路引入了。这当中最宝贵的经验恰是坚持中国人自己的判断力,以中国利益为中心,而不是接受西方的指挥。

西方不会是全心全意教授中国的老师,国际政治的性质决定了西方指点中国的复杂用心。中国如果自己不聪明点,我们就有可能沦为被卖了还帮着别人数钱的傻瓜。

幸运的是,中国成为全球极少数能把学习西方和坚持精神上独立自主融为一体的国家,这或许就是中国改革成功的政治秘诀,也是让实践检验真理以及实事求是精神的胜利。中国的经济及社会进步幅度在最近三十几年全球最大,但中国没有付出苏联、南斯拉夫以及一些中东国家的惊人社会代价,中国的平稳发展的确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羡慕。

然而只要中国还同西方有距离,主张全盘西化的圈子就不会在中国消失。或者出于无知和短视,或者有特殊政治目的,这些主张有时慷慨激昂,或者显示出为民请命的悲情,不时在舆论场上经营出一块“道德高地”。它们会刺激出自己对立面的另一种极端,即拒绝改革的主张。中国主流社会不得不在所谓“左”和“右”的两极骚扰中前行。

全盘西化主张还带来了评价中国现实的“西方式坐标”。这个坐标有意忽略已经形成的中国与西方历史性差距,把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进步与西方现实水平一一对比,不是为了激励中国社会,而是要打击中国人逐渐积累的道路自信。

然而必须指出,虽然互联网为全盘西化主张提供了方便的传播途径,但这一主张的实际市场在萎缩。因为中国道路的阶段性成果拿到世界上一比如此突出,而同时期全盘西化的失败例子很多。中国人在逐渐领悟学习西方和坚持独立自主的复杂辩证关系。

中国最终会是具体学习西方很多,同时又“另搞一套”的特殊大国。中国注定要上演21世纪的人类政治绝技。祝愿我们的祖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