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路透社:中国政府在水危机中看到自己的映照

中国大陆正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有专家认为,中国政府几十年来大搞工业化和建造大型水利工程,导致了中国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和流失。 路透社9月23日报道,对中国政府来说,气候变化已成为一个很方便的借口。北京总是把中国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危机归咎于气候变化。但有专家却指出,中国几十年不顾一切的工业化发展和建造巨大的水利工程,才是造成中国今天所面临的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 今年国际气候变化大会将于9月23日到26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联合国所属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日前表示,中亚地区和喜马拉雅山一带冰川的加速融化,将影响下流区域、包括中国在内的一系列国家的水资源。科学家指出,气候变化是人为的,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气候变化将在本世纪引发更的多热浪、干旱和洪水。持续上升的气温将会进一步加速喜马拉雅山冰川的融化,从而先带来严重的洪灾、随后再导致干旱,随之还将出现季节性雪融化的减少,从而达到无法填补中国河流流水量的地步。 中国今年8月份公布的水资源普查显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有2万8千条左右政府记录的河流已经消失了,剩余的河流数量还不到2万3千条。虽然中国水资源普查没有对这些河流消失的原因作任何解释,但中国气象局透露,中国包括黄河在内的几条主要河流,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不断缩小,而且这个趋势可能还会持续下去。中国环保专家、“公共和环境事务研究院”主任马军表示,中国不同地区雨量的大幅度上下起伏,气候变化使问题更复杂化,一些地区的水资源已经相当紧张了。 但是,气候变化只是问题的一部分。路透社援引南京大学环境问题专家邹磊(译音)的话说,中国目前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多地是由于中国不顾一切地大搞城市化以及对水资源的不良管理而导致的。在美国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专家武业钢表示,他同意这个说法: “中国的人均地表水只相当于世界人口人均数的四分之一或六分之一。目前中国西部大开发,滴水贵如油。中国东部虽然水分布比较多,但黄河、长江、珠江等河流的水都污染非常严重,许多水资源由于污染而无法使用,使得农业和工业用水,以及饮用水都非常地危险。这当然会影响到中国经济和GDP的发展。再加上森林的毁坏、以及很多地方因为要种植农业产品而导致水面积缩小、湿地的消失、湖泊的消失等,失去的水资源又得不到补充。在这样的情况下,生产需要水,生活也要用水,那么,你怎么能水不紧张呢?” 在即将举行的斯德哥尔摩气候会议上,来自195个国家的官员和科学家,将对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有关气候变化的草案进行讨论。草案表示,以燃烧化石燃料为主的人类活动“非常可能”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可能性至少为95%;确信以燃烧化石燃料为主的人类活动,引发了海洋升温,融化了冰雪,提高了全球海平面均值,并改变了一些极端天气。武业钢就中国的水危机问题进一步表示: “中国天然的水资源就没有保护好,人口有那么多、又要发展经济,不缺水那才怪呢。此外,再加上中国雨水的分配不均匀,而且中国在储蓄雨水和洪水方面做得不够,中国的水利工程都只是为了泄水、排水,而不是设法把洪水储蓄起来,这样很多的水资源又被浪费了”。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草案指出,如果各国政府不采取行动大幅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本世纪全球气温可能上升4.8摄氏度;但如果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气温可能仅上升0.3摄氏度。各国政府已经承诺,将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阅读更多

张鸣 | 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

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 张鸣 一个成都女孩,考上了大学,父亲并非供不起,但却不想让她上学,认为这样的投资无用。消息传到网上,竟然有百分之七十的网民赞同父亲。媒体惊呼,新的一轮读书无用论来了! 我生不幸,有生之年,竟然赶上三拨读书无用论热潮,第一拨在文革中,第二拨在 8 、 90 年代的商品大潮里,第三拨就是当下。第一拨发生的时候,上不上学都一样,又不能高考。第二拨时,高考恢复了,但人们觉得研究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第三拨,人们发现,大学毕业,工作并不理想,上大学付出的成本,根本收不回来。 三拨读书无用论的发生,其实都是一个问题,上学后的出路。没有出路,或者出路不理想,就没有必要读书。客观地说,人们这样的认识,并无大错。从经济学上讲,人的行为,多少都带有投资性质,上学更是如此。同样的人生,用来上学,就不能做其他可以获利的事情,而且还要为此付费。投资之后,没有回报,或者回报不佳,当然投资的欲望就会降低。前两拨姑且不论,第三拨读书无用论的出现,明显跟当下阶层固化,平民子弟再难通过上大学改变命运的现状有关。如果这样的认识蔓延开来,成为平民的刻板印象,那将是一场灾难。 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发生,跟现在的学校其实并不读书也有关系。严格说来,现在的学校,无论中小学和大学,其实只是考试,并不读书,也不教学生如何读书。学生身经百战,考入大学之后,鉴于严进宽出的格局,考试变得容易了,更加不读书了。很多大学的博士生宿舍,书架上都没有几本书。不读书的大学生,毕业脑子里顶多有几条课堂上的教条,很难应付社会的需要。现在的社会,毕竟还有市场,如果真有本事,拼爹不成可以到市场上拼杀,可惜很多人,并没有这个本事。 所以,所谓读书无用,其实是上学无用。上学无用,关键是上学不读书,更没有学会读书。况且,人的行为,不能单纯用经济学来解释。很多时候,读了书,不见得立竿见影,马上会有用。但对于人的素质提高,却有看不见的功效。即使读无用之书,最终会有无用之用。所以,所谓读书无用论,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是,现在的学校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境地:学校不是考试场,而是教人读书之所在,再不改,就没有人来了。 (“拇指博客”客户端已登陆苹果app store,百大名博,一手掌握)

阅读更多

金融时报 | 中国将继续持续发展之路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5年后的今天,在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的恢复过程中,新的挑战出现在各国面前。本周即将在中国大连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人们期待从这里获得中国政府的信号,感受正处于转型关键阶段的中国经济的力量。 有观察人士问,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是否会最终导致大幅下滑,甚至“硬着陆”?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是否会因各种复杂的社会难题而脱轨?我的回答是:中国将保持经济长期健康发展,中国将继续走改革开放之路。 中国新一届政府今年3月上任伊始,就明确提出把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作为施政目标。中国已经不可能沿袭高消耗、高投入的老旧模式,而是必须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深化改革仍是持久动力。我们已经并将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推进结构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市场能做的交给市场,社会能办的分给社会,政府该管的管好。 我们将继续推进行政管理、财税、金融、价格等改革。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主题是“创新”,我理解,这指的不仅是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制度创新,坚持改革就是创新。 加快开放是助推器。我们将继续支持WTO多哈回合谈判进程,推动与相关国家签署双边自贸协议,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不断改善外商投资的公平和法制环境。我们将积极探索扩大开放的新办法,在上海设立自贸区实验区就是一个重要的尝试。 扩大内需是主攻方向。中国的一大优势是拥有追求美好生活并且愿意为之辛勤工作的13亿人民,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我们要努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包括促进信息产业发展,例如扩展宽带和4G牌照等。 在关注消费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合理的投资力度,重点是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中西部铁路项目和市政设施建设等。 城镇化为长期扩大内需提供巨大潜力。未来十多年,中国将有上亿人口融入城市,这是极为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变化过程,需要新的协同发展政策。虽然有许多困难,但这将成为我们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由之路。 服务业是新支撑点。作为最大的就业容纳器,服务业为经济转型缓解压力。政府将大力改进公共服务。今年我们对众多小微企业其中大部分是服务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 中国政府明确了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上限”和“下限”,防止过度波动。明确“下限”是要稳增长、保就业,GDP从以前的两位数增长到2011年的9.3%和2012年的7.7%,再平稳过渡到今年的7.5%左右,既是经济规律的趋势,也是主动调控的结果。明确“上限”是要防通胀,今年CPI涨幅3.5%左右。使经济运行保持在这一合理区间,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可以给市场和社会一个稳定的预期。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6%;5%的调查失业率和2.4%的通胀率,均处于合理、可控范围。 世界经济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对一些发达国家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导致大量资金回流发达市场,触发亚洲地区多国股市、汇市大幅波动,甚至有观察人士担心亚洲金融动荡重演。我认为,亚洲各国从过去的经历中汲取了教训,大大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汇率形成机制更加灵活,外汇储备水平普遍提高,有关货币互换的清迈倡议多边化和各种双边金融安排为应对复杂局面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中国对此有信心。 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自己的诸多任务和挑战,随着中国国力上升,将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多的、与自身条件相符的责任和义务,与各国一道,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我期待着,世界经济终将柳暗花明,再度繁荣。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也将为世界经济提供新的动力。 (注:本文为李克强总理撰文的官方授权中文版。)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 | 中国游客持假票游法国卢浮宫

收听或下载声音文件 法国媒体报道,近日法国卢浮宫工作人员发现有中国游客持假票到卢浮宫游览。法国警方已经介入调查,事件牵连多家中国旅游公司。中国官方媒体对此表示,中国游客也是假票事件受害者。有法国旅游业者表示,假票很可能是导游做的手脚。 法国《巴黎人报》和《费加罗报》近日报道,8月12日法国卢浮宫工作人员发现一队中国游客领队所持门票有问题,其纸质、手感与真票明显不同,印刷质量也不好。当场被逮的中国旅游团领队推说对假票一问三不知。当月14日和19日,卢浮宫又发现有中国游客使用“质量大幅度提高”的假票。法国警方调查后,前往这些游客买票地点拘捕嫌犯,却发现售票人已经逃之夭夭。 假票事件引起法国警方高度关注。八月底,比利时海关查获一个来自中国的邮包,内有三千六百张卢浮宫假票。法国巴黎检察院立案对事件进行全面调查,传讯了数名中国导游,目前尚未拘押任何人。报道说,目前尚不清楚造假者的身份,但事件似乎和多家大陆旅行社有关联。 法国一位旅游经纪人赵女士表示,法国多家旅游热点的门票管理松懈,很容易出现问题。 “他们是集团化的,旅游公司会拿很多票,导游拿票有提成的,所以这里有很多很多问题。” 法国一位当地华人导游李先生对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说,他以前从未听说过类似事件,这对中国旅游团肯定有不利影响。 “我还第一次听到这种事情。欧洲买门票的地方就这个几个地方。现在卢浮宫、凡尔赛宫和埃菲尔铁塔,都会临时对中国游客的门票特别检查。你去投诉歧视没有用,你们自己作假,没法不歧视。” 中国官方新华社的相关报道指,事件使中国游客境外旅游形象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但其实“中国游客也是受害者”。导游李先生表示,绝大部分中国游客肯定不会主动购买假票,因为中国的欧洲团费用已经包括了卢浮宫的门票。 卢浮宫是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每年有近九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卢浮宫门票从十二欧元到十四欧元不等,价格并不昂贵。李先生就此分析说,假票很可能和导游有密切关系。中国导游和当地导游接待中国旅行团都必须“买团”,即导游不但没有收入,还要向旅行社交纳高额费用。导游自己的收入主要依靠游客购物和景点参观,一个三十人的旅行团若使用假票,导游可多获得数百欧元的收入,这对导游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导游出团一分钱没有,不但不拿工资,还要给旅行社钱。现在行价是每个游客一百五十到一百八十欧元。比如卢浮宫一张门票十元,他买假票可能在两元,他就可以赚很多钱。” 自从欧洲开放对中国公民的旅游签证之后,来自中国的游客大量增加。中国游客在欧洲许多城市都成为当地旅游业招徕的对象,但欧洲人对中国游客的态度是又爱又恨,导游李先生说, “欧洲人对中国游客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中国人会大肆购买奢侈品。但同时,中国人很多问题让他们也很头痛。比如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讲个人卫生,不尊重别人隐私等等。” 法国各景点对门票的管理相当松懈,没有电子化检票,门票印刷简单容易假造。李先生估计,未来欧洲多家博物馆等旅游热点,都会陆续加强门票发售和查验系统, “以前在卢浮宫门前会有中国人买用过的票,因为那个票不但没有撕掉,有些连划痕都没有,他可以卖给另外的团。法国人本来是好心,因为你有一张票,一天之内可以多次进入,但有中国人钻这个空子。这是真的假票,现在发展出来假的假票。卢浮宫这个事一出,另外一个博物馆,叫奥赛博物馆,马上改进系统,变成了电子验票。”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卢浮宫博物馆收藏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和不同时期的数千件珍品:涵盖了古埃及、近东及中东古文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代艺术品,也是中国游客到法国必去参观的景点。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黄河断流严重 河南部分乡镇水稻整村消失

中国南方地区近期的干旱,导致目前黄河断流的支流已达10余条。 据中国官方媒体星期天报道,随着黄河沿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引黄用水量剧增。水稻由于用水量大,干旱的影响首当其冲。下游有的地方原本种植水稻的农田不得不改种玉米。而与此同时,黄河防总在今年汛期又发布了“干流出现洪水”的消息。专家指出, “缺水和防汛并非矛盾体。”由于降水具有周期性、随机性,年际变化大,黄河流域的旱涝灾害频发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 报道说,黄河是三条世界断流大河之一。由于守着黄河引不来黄河水,因而在下游地区多个县里,水稻在整村整村地消失。报道说,黄河用水本以农业为主,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尤其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快速发展,争水的矛盾日益凸显。同时由于过度开发,已造成黄河河源草场退化、土壤沙化;部分湿地萎缩,局部地下水超采严重。据统计,近年来,年均超过40亿吨废污水排入黄河流域。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