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广州暴雨漏电事件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2018年6月8日晚,一位40岁左右的母亲和她10岁的女儿在公交站牌附近触电身亡。
2018年6月8日下午,17岁少年常某在广州白云机场路一处红绿灯旁触电身亡。图为漏电设备内部。

2018年6月8日,广东多地暴雨并出现城市内涝,一天之内广州、佛山、肇庆等地都发生了3起水中触电的致命事故,4人遭电击身亡。

​​6月8日中午,在肇庆鼎湖区桂城街道新八区枫苑路,一男子疑因触电倒在地上,浸泡在雨水中一动不动,随即公安干警合力将该男子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抢救。后不治身亡。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8日下午,广州白云区机场路、南云西街路口的积水路面上,一名17岁的学生疑似“触电”后昏倒在水中,被送往医院抢救,后抢救无效身亡。

8日晚,一对广西籍母女在准备乘车返乡时,于佛山市禅城区汾江中路花园购物广场正门公交站触电倒地,均经抢救无效身亡。

母女触电身亡 调查报道被撤

6月8日,一位40岁左右的母亲和她10岁的女儿在公交站牌附近触电身亡。搜狐新闻旗下后窗工作室(后更名极昼工作室)6月15日发表了此事件的调查报道,后被删除,微信公众平台显示为“接相关投诉,此内容违反《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被人看到的时候,住在佛山的张青和女儿小雨,倒在了约30-40厘米深的水中。

倒地之前,受台风“艾云尼”影响,这座城市曾断断续续下了二十几个小时的暴雨,内涝严重,雨水漫进了店铺,有五六厘米深。

事发当天6月8日晚,佛山禅城区政府通报称,二人(母女关系,广西人)系触电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漏电的是她们身旁的公交站广告牌。

张青倒在水里的视频在网上广泛流传,当天,广州市和肇庆市各发生了一起疑似触电身亡事件,其中广州市的事件后经调查确认为触电致死。人们由此质疑城市的排水系统以及电力管理责任,试图理清谁应该为此负责。

争论声中,没有答案。

6月9日,阳光重新回到这座南方城市,而张青和女儿永远倒在了冷雨里。

……

救护车上下来的工作人员,本来准备下水去拉人,但看鞋不行,马上去车里拿了雨鞋和绝缘手套。刘思琴叹口气,“我们没有碰到过这种事情,也没有雨鞋和手套,要不然她们可能就得救了。”

参与抢救的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李素华说,“触电之后,现场施救很重要。如果一倒地,马上有人施救,救活的几率会高一些,我们十几分钟后到现场,孩子已经很难救回来了。”

被抬上救护车后,考虑到人手,张青被送到佛山市中医院,小雨被送到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参加抢救的护士陈怡说,当时抢救了一个半小时,张青一直没恢复过心跳和呼吸。“人触电之后会进入昏迷状态,我们到现场发现这位母亲面部朝下,头在水里,那就可能出现溺亡。得等做了尸体解剖才知道确切的死亡原因,但目前来看,她的死亡有很大的可能是合并窒息。”

张青和小雨没能抢救过来,之后就被送去了太平间和殡仪馆。当天晚上,李素华等人没见着死者的直系亲属,只有几个亲戚赶来。

6月11日下午,事发地出现一株粉红色百合,两份用塑料饭盒盛着的米饭,旁边有燃烧纸钱后留下的灰烬,撕开包装纸的面包,还有冥币飘到站牌路沿下。有隔壁开店的人曾在两天前看到一些人前来烧香,一个男子指着那根柱子,说它是杀人凶手,杀死了他的太太和女儿。[1]

新闻媒体的死亡

微信公众号发文“第四维时空”发文批评广州本地媒体的撒谎“辟谣”、沉默和洗地,后文章被删:

6月8日下午,广州暴雨,16岁的少年在白云区机场路的高架桥下倒地,随后被紧急送往医院,当时朋友圈就传出,少年是“触电”晕倒,然后提醒大家附近有几个电箱漏电,水里有电,希望各位绕道而行。

但是8日晚,已经有“媒体”出来辟谣,说三元里附近绝对没有漏电,6月9日中午,澎湃新闻采访的时候,倒地学生因抢救无效,已经离世。当记者询问有关部门的时候,广州白云区宣传部的一名工作人员透露:“8日晚,经公安、供电等部门现场调查,初步判断已排除触电可能。”

看着好像没什么问题,但仔细琢磨,就发现出大问题了,澎湃新闻可是上海的媒体!广州本地出的事,事主不远千里跑到上海喊冤了!

我当时就非常疑惑,广州出了这么大的新闻,本地媒体哪里去了?广州可曾是市场媒体的圣地,南方系的大本营啊,它们为什么不像鲨鱼追着血腥一样追着问事件的真相?它们到哪里去了?

于是我去翻《南方都市报》的微信公众号,6月9日,南方都市报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头条新闻是调侃语调的《暴雨也阻挡不了段子手!华南鲤工大学、广东卖鱼卖猫大学…了解一下?》

然后在尾端,第七条,一篇惊世骇俗的报道《如何预防雨中触电?保命贴扩散收藏》横空出世……[2]

媒体洗地 反向问责受害者

6月11日,央视新闻发文《暴雨天母女公交站触电死亡雨天如何防触电?这个知识帖能保命!》,被网民指为颠倒黑白,反过来问责受害者。其后众多媒体跟进分享了各种“雨天防触电小技巧”:

@头条新闻:【暴雨天行人出行如何保护人身安全?了解一下!】近日南方部分地区连遭暴雨侵袭,多地积水严重,官方通报广东已有4人因漏电身亡。暴雨天,最安全也是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待在家里!然而,要上班、有急事,又没车怎么办?请收好这份#雨天安全指南#!提高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技巧![3] ​​​​

中国数字时代收集的该新闻下网络民议

@shidaoguo:公共设施出了问题,央视却在告诉你我怎么防触电?这思维有问题吧?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各地供电公司严格排查有漏电隐患的设施。确保雨季不发生触电伤亡事故。

@mumuonod:之前女孩子被害了,就教女孩子不要走夜路。这次人被电死了,就教人触电之后应该怎么走路。能找到这么神奇的切入点也挺不容易的。

@麦烧同学:这次广佛大雨做到了没有媒体问责(目前只看到财新一篇),现在也没有看到官方对人员伤亡的信息发布。北京721的时候,我知道的所有媒体包括我当时所在的财新都在问为什么,还有记者在新闻发布会现场顶撞了鲁炜。六年也。 ​​​​

@麦烧同学:看了好多转发,提到广东媒体有报道,想说报道和问责是两回事。报道是说发生了什么事情能够,问责是复盘,看政府从预报、预警、积水、救援每一步是否做得到位,为什么没有做到位。教你单腿跳保命是报道,反问为什么市政建设出现这么大漏洞是问责。就是这样。 ​​​​

@CJiscoming:广州昨天暴雨一场,传开公交站牌漏电电死路人数名的消息,微博忙着删帖,广州本地的大号要么充耳不闻,要么春秋笔法不敢直言。十数年前刚来广州时,这里号称内地最发达的公民社会,三大报社以敢言自称。如今,这舆论尺度也跟内地小县城一般无二了。

@换个马甲再怼你:佛山来报道。在佛山生活长大25年,从没有遇见全城大规模水浸,这次暴雨真的令人太失望!市政工程简直浪费纳税人的钱!朋友圈群里疯传电箱电倒路人,消息盖不住了才发官方文。然而ZF做了什么??无辜的生命白白因为这退不去的水灾牺牲,为ZF买单?

@cuok:更可怕的是媒体用基层干部的辛劳唱颂歌来转移话题掩饰zf的责任。高明基本上一大雨就多处积水,多年也没有解决,这次更严重,水淹村了。而官方发布看看佛山发布禅城发布都说什么了?心寒啊!但不能怪媒体,南方系当年在妥部长整治下伤尽筋骨啊。

@小聪明April:这次大雨,看到到处水浸一片的情形,我第一反应就是城市排水系统怎么会如此糟糕?但是新闻除了“如实”报道哪里桥断了,哪里有人触电死亡了,没有一个去反思去调查原因。说到底这是个不负责任的zf和社会。

@white_pigeon:不太可能有行业大佬会为触电发声,这是个腐败的行业,行业规范一塌糊涂,编制者卷入丑闻。触电事故这种隐形的豆腐渣并被不重视。

@shajiabiji:来,学习一下南都的《下雨天怎么才能不触电》吧。//谁能想到在此地,要想活命居然还要掌握这种技能?[4]

再无媒体问责

2018年6月16日,NGOCN称“家媒体发出遇难者的特稿,但现已悉数删除”,并分享了学者曾繁旭的作品《媒体作为调停人:公民行动与公共协商》,分析媒体作为官方和民众之间的“调停人”的作用:

但反观近期,珠三角地区暴雨期间,引发了几起漏电致死事故,网民则表达出对媒体缺位的担忧:无人再为此“问责”了。

据笔者观察,今年的这场暴雨引发起民间舆论场的普遍忧虑,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地面排水系统,长期没有改善;二是官方责任部门存在失察,包括暴雨前没有安全排查、警告发布后应急机制不及时;三是官方公布信息的延迟和透明度不足。

以目前的报道情况来看,在官方调查结果和民间忧虑之间,媒体再难是“调停人”了。

有前媒体记者在微博上将此次暴雨的报道与北京721特大暴雨的报道作对比。在2012年北京的721特大暴雨引发了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多起伤亡事件以后,大量的媒体都在追问“为什么”——而且不只是问责,更在问如何不重蹈覆辙。

笔者仅以网易的新闻专题为例,专题中有不同功能的新闻报道分门别类:灾情记录方面,有持续更新的死伤和失踪数字,有详细的暴雨积水点分布图,有气象学家解释特大暴雨的成因;问责方面的报道,有直指城市排水系统积弱的,有批评政府施政理念偏差的,有介绍外国城市成功防涝经验的,也有车辆涉水注意事项和行人安全守则;灾后重建方面,有灾民安置情况、受影响的学校开课情况、捐款数额和去向、公路恢复情况、车主集体索赔情况;当时的网易甚至为多名死难者建了一个悼亡专页——除了名单以外,每个人都有年龄、职业和自己的故事,供浏览网页的人自发悼念。

从事故严重程度来看,两起事件的伤亡程度有较大差异,但本次报道的数量和内容都实在“过少”。在本次触电死亡事故发生近一周后,6月13日晚至6月14日,几家总部不设于广州的媒体发出了遇难者的故事特稿,也通过遇难者家属的经历,呈现出其中涉及的责任不明等问题。其中,《冰点周刊》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报道《广州下了一场雨》,其摘要写着“严肃问责”四字。《新京报》则采访了专业人士,指出涉事设备本身存在漏洞。然而,以上报道均已悉数删除。

至于广州本地的媒体,相关报道基本围绕着天气预报和教育市民如何自我保护。包括一向被寄予厚望的《南方都市报》,其微信公众号在6月11日推送了一条题为“下雨天如何避免触电”的推送。[5]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