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思想政治教育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思想政治教育2.png
习近平点赞的高校课程表首度曝光

思想政治教育,簡稱思想政治、思政、政教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义务教育阶段一般叫做《道德与法治》,高中教育阶段叫做《思想政治》,大學也有「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適切相關。 「思想政治教育」這名稱常見於共產主義國家的教育體系,但究其授課內容实质,在資本主義國家亦有類似但不同名的科目。其他國家類似科目,見公民教育。(维基百科: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为思政课指明方向

2020年9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将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强调,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八个“统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新华社《学习进行时》为您梳理。[1]

全面加强高校思政教育

2024年6月22日,哈佛大学商学院助理研究员 Daniel Fu 在外交家杂志发布了一篇文章[2],指出中国虽然仍然强调大学和西方的国际合作, 但多项政策和指导文件表明,“北京正在加强对全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在推动高校自我孤立”。比如,具体做法有远离全球排名、不重视英语课程教学以及新法规阻碍国际研究合作等等。

“这些都表明,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将采取更加自给自足的政策,对学术自由的敌意日益加深。”

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实行学术安全培训制度,并在年轻教师和学生中培养一大批政治干部。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对教师的政治培训课程,以及统一各学科特别是社会科学的教科书。

2021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官方声明中批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意识形态工作上的不足。之后在2023年,教育部发布的工作计划则讨论了为中国大学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指数测评”的举措,该指数将让中国高校相互竞争,目的是激励它们加强校园党建和意识形态活动。

此外,作者指出,中国高校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倾向于意识形态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拨给意识形态研究课题的资助数量显著增加。2019年,“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党史/党的建设”项目资助总额比2011年分别增加了一倍和三倍。

作者研究发现,自1994年“思想政治教育”(简称思政)一词首次出现以来,人民日报》共提及766次,其中700次是在习近平任期内。习近平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替代”,官媒还呼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应该加强意识形态科目的教学。

最后,作者认为尽管面临自我孤立的压力,中国高校领导和学者仍在努力维护学术自由。他们需要西方同行的帮助,来继续推动全球学术自由的价值观。因此,作者呼吁这时候与中国大学的接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参见 党化教育陈嘉映:教育与洗脑洗脑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