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软实力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软实力"(Soft Power)是一个政治术语,由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奈(Joseph Nye)在1990年代提出。它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实体通过文化、价值观和外交手段吸引和说服其他国家的能力,而不是通过军事或经济手段强制性地影响他们。软实力的核心在于影响力,使其他国家自愿地接受并支持某一国家的观点和目标。

软实力的主要来源包括:

  • 文化: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历史和传统等吸引力可以让其他国家的人民更加接受和认同这个国家的价值观和观念。
  • 政治价值观: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民主程度和人权状况等因素也可以影响其软实力,使其他国家愿意与其合作和交流。
  • 外交政策:一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和行为,如支持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合作和维护全球治理等,也可以提高其软实力。

软实力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影响力,与硬实力(Hard Power,如军事和经济力量)相辅相成。一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综合运用。

2024年8月10日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主持人麦迪哈森 (Mehdi Hasan)对邓小平原翻译、现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高志凯(Victor Gao)进行的专访,题为《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正在走上战争之路吗?》[1]节目上两人就习近平的独裁、中国的部长们的失踪及其对异见人士的打压,包括台湾新疆西藏人权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期间,高志凯因丑态频出引发网络热议。其专访视频被中共当局全网封杀。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

维基百科:软实力

软实力(英語:soft power),是指在国际关系中,一个国家所具有的除经济及军事外的第三方面实力,主要是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及民意等方面的影响力。此詞彙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約瑟夫·奈爾提出,根據其說法,硬实力是一国利用其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强迫或收买其他国家的能力,软实力则是“一国透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你的目标从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能力”。约瑟夫·奈尔教授认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存在于三种资源中:“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当这个国家在国内外努力实践这些价值观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需被认为合法且具有道德威信时)”。美国学者尼古拉斯·欧维纳则认为:“军事以外的影响力都是软实力,包括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的吸引力、文化感召力等。(维基百科:软实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