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第31行: | 第31行: | ||
===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 | ===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 | ||
+ | <div style="column-count:2;-moz-column-count:2;-webkit-column-count:2"> | ||
{{ #dpl: linksto = {{FULLPAGENAME}} }} | {{ #dpl: linksto = {{FULLPAGENAME}} }} | ||
− | + |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space%2F 更多和【{{PAGENAME}}】相关词条] | |
− | + |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space/Special:Random 漫游数字空间] | |
+ | </div> | ||
<!-- | <!-- | ||
############################################################################################# | ############################################################################################# |
2023年6月17日 (六) 18:54的版本
北京大学(英語:Peking University,縮寫:PKU),简称北大,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为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中华民国建立后,校名改为北京大学校,后又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1916年—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中華民國政府在平津作戰失守北平后,北大与清华、南开迁昆明组建新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留守北京的學者於1939-1945年在北京成立淪陷區北京大學招收留守北京的貧寒學生,1946年北京大學由昆明回遷北平,接收了淪陷區北大學生。(维基百科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