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劳教制度”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get_web_data: url=https://zh.wikipedia.org/w/api.php?action=query&prop=extracts&exsentences=4&explaintext&format=json&exintro&titles={{FULLPAGENAME}} |format=JSON…”)
 
第1行: 第1行:
 
{{#get_web_data:
 
{{#get_web_data:
url=https://zh.wikipedia.org/w/api.php?action=query&prop=extracts&exsentences=4&explaintext&format=json&exintro&titles={{FULLPAGENAME}}
+
url=https://zh.wikipedia.org/w/api.php?action=query&prop=extracts&exsentences=4&explaintext&format=json&exintro&titles=劳动教养
 
|format=JSON
 
|format=JSON
 
|data=extract=extract}}
 
|data=extract=extract}}

2024年6月21日 (五) 18:13的版本

劳动教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7年至2013年间执行的一种所谓“劳动、教育和培养”的行政处罚制度,简称劳教。一般认为劳动教养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苏联引进的,但和苏联的相关制度并不完全相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独有的劳动改造和劳动教养两种不同制度。从法律上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劳动教养制度始于1957年,它并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刑罚,而是相关行政法规规定的一种行政处罚;公安机关无须经法院对疑犯进行审讯定罪,即可将疑犯投入劳教场所,实行期限为一至三年,最多延长一年的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思想教育等措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于1987年引进该制度。(维基百科劳教制度)

中国数字时代相关文章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