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窜访”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未显示1个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第6行: 第6行:
 
<blockquote>
 
<blockquote>
 
佩洛西'''窜访'''台湾之前,他们'''装聋作哑''',默不作声,现在却'''跳出来'''对中国采取正义行动横加指责,他们的'''虚伪和丑恶嘴脸'''暴露无余。<ref>[https://www.fmprc.gov.cn/fyrbt_673021/202208/t20220804_10734474.shtml 外交部|2022年8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ref></blockquote>
 
佩洛西'''窜访'''台湾之前,他们'''装聋作哑''',默不作声,现在却'''跳出来'''对中国采取正义行动横加指责,他们的'''虚伪和丑恶嘴脸'''暴露无余。<ref>[https://www.fmprc.gov.cn/fyrbt_673021/202208/t20220804_10734474.shtml 外交部|2022年8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ref></blockquote>
 +
 +
此外,该政治语言与中国官方滥用“[[恶意返乡|恶意]]”做定语,将正常行为冠以恶名的[[语言腐败]]相类似。
  
 
===如何翻译“窜访”===
 
===如何翻译“窜访”===
“窜访”一词却迟迟没有被中国官媒翻译,大部分情况下都选择将“窜访”翻译为中性词“访问”(visit),而另一方面[[纽约时报]]则将“窜访”直接音译为“Cuanfang”<ref>[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2/08/02/world/pelosi-taiwan/chinese-statements-convey-a-drumbeat-of-anger-at-the-united-states Chinese statements convey a drumbeat of anger at the U.S.]</ref>,以凸显其特殊性。
+
“窜访”一词迟迟没有被中国官媒翻译,在大部分情况下官媒都选择将“窜访”翻译为中性词“访问”(visit),而另一方面[[纽约时报]]则将“窜访”直接音译为“Cuanfang”<ref>[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2/08/02/world/pelosi-taiwan/chinese-statements-convey-a-drumbeat-of-anger-at-the-united-states Chinese statements convey a drumbeat of anger at the U.S.]</ref>,以凸显其特殊性。
  
 
对此,《[[歪脑]]》作者徐觅菲写道:
 
对此,《[[歪脑]]》作者徐觅菲写道:
第19行: 第21行:
  
 
众所周知,内宣不需要翻译。<ref>[https://www.wainao.me/wainao-reads/translation-of-Pelosi-visit-082032022 歪脑|“窜访”一词小考]</ref></blockquote>
 
众所周知,内宣不需要翻译。<ref>[https://www.wainao.me/wainao-reads/translation-of-Pelosi-visit-082032022 歪脑|“窜访”一词小考]</ref></blockquote>
 +
 
===中国最后的警告===
 
===中国最后的警告===
 
[[File:我对美国提出第四百次严重警告.jpg|380px|thumb|right|1966年4月6日《人民日报》一则文章标题标题:《我对美国提出第四百次严重警告》 <ref>[https://cn.govopendata.com/renminribao/1966/4/6/2/ 1966年4月6日《人民日报》第2版]</ref>]]
 
[[File:我对美国提出第四百次严重警告.jpg|380px|thumb|right|1966年4月6日《人民日报》一则文章标题标题:《我对美国提出第四百次严重警告》 <ref>[https://cn.govopendata.com/renminribao/1966/4/6/2/ 1966年4月6日《人民日报》第2版]</ref>]]
第58行: 第61行:
 
=== 中国数字空间 ===
 
=== 中国数字空间 ===
 
<div style="column-count:2;-moz-column-count:2;-webkit-column-count:2">
 
<div style="column-count:2;-moz-column-count:2;-webkit-column-count:2">
*[[战狼外交]]
 
 
{{ #dpl: linksto = {{FULLPAGENAME}} }}
 
{{ #dpl: linksto = {{FULLPAGENAME}} }}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space%2F  更多和【{{PAGENAME}}】相关词条]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space%2F  更多和【{{PAGENAME}}】相关词条]

2023年8月6日 (日) 23:48的最新版本

2022年8月3日,新华社旗下报纸《参考消息》头版的“窜访”标题。

中国政府和官媒的一种政治用语,“访问”的贬义写法。最早自2006年,时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使用。

除了以“窜访”代替“访问”,中国官方经常使用带有强烈贬义的措辞发表声明,如华春莹2022年8月4日记者会上表示反对佩洛西访台的措辞:

佩洛西窜访台湾之前,他们装聋作哑,默不作声,现在却跳出来对中国采取正义行动横加指责,他们的虚伪和丑恶嘴脸暴露无余。[1]

此外,该政治语言与中国官方滥用“恶意”做定语,将正常行为冠以恶名的语言腐败相类似。

如何翻译“窜访”

“窜访”一词迟迟没有被中国官媒翻译,在大部分情况下官媒都选择将“窜访”翻译为中性词“访问”(visit),而另一方面纽约时报则将“窜访”直接音译为“Cuanfang”[2],以凸显其特殊性。

对此,《歪脑》作者徐觅菲写道:

尽管上述不少学者和作者、乃至民间声音都很替官方着急,认为干巴巴的“visit”无法传神地表达“窜访”的精髓,但至少一直到该词诞生的16年后,官方还是使用这个翻译,并没有向英文世界推广“窜访”这一精彩的发明。

对内情绪强烈,对外克制表达,因而这一贬损意味很重的词汇尽管虽然一直出现在外交辞令,但却不能算冲出国门,也甚少引起过国际纠纷——唯一一次引起不满,来自语言同源的台湾:2018年,蔡英文前往美国,访问NASA等机构,外交部同样称为“窜访”,引发了陆委会的不满,他们提出抗议,认为该词“粗鄙不堪”。

而这一被形容为粗鄙不堪的中文词汇,其官方的英文翻译却是个中性词,这是翻译的局限,还是一种政治选择,也只有制定者才知道。在上述关于“窜访”语意的知乎问答中,在几乎最底层,有一个不太为人注意的答案,是这样写道:

众所周知,内宣不需要翻译。[3]

中国最后的警告

1966年4月6日《人民日报》一则文章标题标题:《我对美国提出第四百次严重警告》 [4]

参见维基百科:中国的最后警告

中國的最後警告(俄语:Последнее китайское предупреждение,羅馬化:Posledneye kitayskoye preduprezhdeniye),或者第n次中國警告(俄语:-е китайское предупреждение)、中國警告,是蘇聯流行語、中蘇交惡時期的蘇聯政治笑話、俄羅斯民諺,意指不會採取任何行動的口頭警告。 于冷战期间的1949-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的军用飞机在台灣海峡及南中国海的空域对峙。中华人民共和国指控美军共有497次侵犯中国大陆领空之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则对此发动军事反击,表示于1949-1969年间共击落“侵犯领空”的美军及中華民國國軍飞机95架、击伤200架。

参考资料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