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战”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中国数字时代)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34行: | 第34行: | ||
######################################################################################## | ######################################################################################## | ||
--> | --> | ||
+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79001.html 【CDT周报】第63期:“动态清零”与“病毒共存”本质是制度之争、文明之争?] | ||
+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78256.html 环球时报|基于加速主义理论的“大翻译运动”是一场闹剧] |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tag/{{PAGENAME}}/ CDT【{{PAGENAME}}】相关文章索引]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tag/{{PAGENAME}}/ CDT【{{PAGENAME}}】相关文章索引] |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search_gcse/?q={{PAGENAME}} CDT搜索:更多和【{{PAGENAME}}】相关文章]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search_gcse/?q={{PAGENAME}} CDT搜索:更多和【{{PAGENAME}}】相关文章] |
2023年8月8日 (二) 20:09的最新版本
“认知战”(Cognitive Warfare)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主要涉及利用信息和心理战术来影响、误导、混淆或操纵敌人或对方的决策制定过程和心理状态。与传统的心理战不同,认知战更加关注对方的决策链、感知和情感反应,并使用一系列的工具、技术和策略来实现这些目标。
认知战的核心思想是:在现代战争和对抗中,成功往往取决于对方的知觉、决策制定能力和心理状态,而不仅仅是物理或军事能力。因此,通过影响、干扰或操纵这些因素,可以达到战略上的优势。
认知战可以包括以下活动和策略:
- 信息战:通过发布、隐瞒或歪曲信息来影响对方的知觉和决策。
- 网络战:利用网络工具和技术,如社交媒体、黑客攻击和网络间谍活动,来收集情报、传播信息或影响对方。
- 心理操作:使用各种方法,如宣传、欺骗或恐吓,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情感和行为。
- 文化战:针对对方的文化、信仰或价值观,以改变其认知框架或引发内部矛盾。
- 知觉管理:尝试管理或操纵敌人、友方和中立方对特定事件或行动的知觉和理解。
认知战的目标可以非常广泛,从影响对方的战略决策,到改变广大公众的舆论和情感。在当前的信息时代,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和大数据,认知战成为现代战争和对抗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数字时代
- 【CDT周报】第63期:“动态清零”与“病毒共存”本质是制度之争、文明之争?
- 环球时报|基于加速主义理论的“大翻译运动”是一场闹剧
- CDT【认知战】相关文章索引
- CDT搜索:更多和【认知战】相关文章
- 谷歌搜索:更多 CDT【认知战】相关文章
中国数字空间
维基百科:认知战
認知領域作戰(英語:Cognitive Domain Warfare),簡稱認知作戰(英語:Cognitive warfare) 、「認知戰」、認知域作戰,亦可稱為影響力作戰(英語:Influence operation)、輿論戰。是一種結合多元領域技術企圖製造衝突的手段,目標是影響個人、團體或國家對某一問題、事件或局勢的思考方式。認知作戰的目的,在於透過釋放虚假資訊,影響並破壞社會既有、互相信任的網絡,並加深對立、降低士氣,打擊對手計畫和開展活動的能力。也就是聚焦在被攻擊方的大腦認知運作(心理意識、邏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