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小镇做题家”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Redirected page to 做题家
标签新重定向
 
 
(未显示4个用户的2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REDIRECT [[做题家]]
+
小镇做题家,目前学术界尚无明确定义,综合网络上的各类观点,大致可以将其理解为:出身于农村或小城镇,埋头苦读,擅长应试,高考进入一流高校,但缺乏一定视野和社会资源的贫寒学子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0%8F%E9%95%87%E5%81%9A%E9%A2%98%E5%AE%B6 (百度百科:小镇做题家)]。
 +
 
 +
<embedvideo service="youtube">https://youtu.be/UXqvompRf3g?si=4tDU7hRQZOGYfJvj</embedvideo>
 +
 
 +
{{#get_web_data:
 +
url=https://zh.wikipedia.org/w/api.php?action=query&prop=extracts&exsentences=4&explaintext&format=json&exintro&titles=做题家
 +
|format=JSON
 +
|data=extract=extract}}
 +
{{#external_value:extract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做题家 (维基百科:{{FULLPAGENAME}})]
 +
[[File:小镇做题家1.jpeg|300px|thumb|right]]
 +
 
 +
做题家,是一种自嘲的说法。来自于知乎的解释是,做题家指的是,做事更加注重纸面效应而忽略其实际效应的人。站在灵魂深处的角度上来说,本质上指的是一个人对于规则的理解和态度。而“小镇做题家”这个称谓,强调的是“镇”这个地处偏远的出身,结合了最近几年的丧文化,屌丝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对自身身份认同的焦虑,对社会阶级固化的一种无奈自嘲和反讽,也隐含了对自己出身地位的些许自卑。
 +
 
 +
<blockquote>做题家不等于学霸。学霸是最优秀的做题家,做题家的范围比学霸大得多。只要参加了高考,天天做卷子,那么这个人的少年时期就是按照做题家培养的。可以说,我们每个人,从小都是做题家。</blockquote>
 +
 
 +
<blockquote>当个优秀的做题家有多么苦逼,咱们也是都知道的。培育一个做题家最低需要16年(到大学),最高无上限(可能30大几还在住博士宿舍)。一生经历无数考试战役:大考、小考、期末考、分班考、中考、高考……高考不算完,还有很多地狱级副本——考研、考雅思,还有更极端的武林高手认为,国考才是真正的“高考”,冲上去就VANS了。做题家有个非常直线型的价值观守则:“做卷子——听老师话——上好大学——找好工作”是他们的人生信条。是一步步累积的,是老师家长学校从小教育的,一万年不动摇。<ref>[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20/12/x%E5%8D%9A%E5%A3%AB%EF%BD%9C%E6%9C%80%E8%AE%A8%E5%8E%8C%E4%B8%81%E7%9C%9F%E7%9A%84%E6%98%AF%E5%81%9A%E9%A2%98%E5%AE%B6/ X博士|最讨厌丁真的是做题家]</ref></blockquote>
 +
<!--
 +
#############################################################################################
 +
1.简介(请在上面填写一些“编辑自己的话” 简单解释这一词条,若词条重要性较强,请更详细解释。)
 +
图片引用代码:[[File:最名称.jpg|thumb|300px|right|描述]]
 +
引用文本代码:<blockquote>引用文本 citation  <ref>[]</ref></blockquote>
 +
#############################################################################################
 +
-->
 +
 
 +
<!--
 +
#############################################################################################
 +
2.维基百科引用(如有维基百科同名可以添加,没有的话请将上面代码删除。)
 +
#############################################################################################
 +
-->
 +
==背景==
 +
“小镇做题家”最早于2020年起开始出现在中文互联网上。[[File:小镇做题家3.jpeg|350px|thumb|right]“985废物引进计划”]]
 +
 
 +
最初,网民们用“小镇做题家”来代指那些出身小城镇,在高考等各种考试中都很会做题并取得高分,但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却发现现实与理想差距甚大的人。他们往往缺乏独立思维和创造性,更擅长通过“题海战术”埋头苦读从而获得高分并考入一流名校,从而脱离小镇生活。然而,在进入大学以及社会工作后,“小镇做题家”们发现仍然无法摆脱“小镇”的命运,很难在社会中取得什么成就,实现所谓的“阶级跨越”。“小镇做题家”们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应试教育的失败产物。
 +
 
 +
在拥有近五万多名成员的豆瓣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中,众多来自“985”、“211”等高校的“失败学子”分享他们“失败的故事”,他们自称为“five”,谐音“废物”。除此之外,“小镇做题家”也是他们对自己的自嘲。
 +
 
 +
在《三联生活周刊》发布的文章《小镇做题家:他们为什么自称废物》中,近年来中国青年的众生相被描绘的淋漓尽致:无资本、无背景、无颜值,为了在城市生存,只能不懈努力。[[File:小镇做题家6.webp|350px|thumb|right]][[File:小镇做题家7.webp|350px|thumb|right|官媒《中国新闻周刊》发文挺易烊千玺]]
 +
 
 +
然而,真正让“小镇做题家”引起更广泛的舆论关注的起因则是这一本是青年自嘲的称谓却被官媒使用于对网友的讽刺和攻击。
 +
 
 +
2020年12月20日,官媒《中青评论》发布文章《“做题家”们的怨气,为何要往丁真身上撒?》。该文针对彼时网民们对因“政府造星”而走红的藏族小伙丁真的不满进行嘲讽。文章中写到:“不少活跃在网上的做题家,突然把丁真当成了命中的对头,为此大发怨言”,并认为网友对丁真走红不满,是因为“羡慕嫉妒恨”,丁真的成功扎伤了那些失意做题家们的心。
 +
 
 +
2022年7月,中国娱乐明星易烊千玺疑似走特殊渠道考入带有编制的国家话剧院的新闻持续在中文互联网引起网民热议,众网民再次借此事件感慨“小镇做题家”们“悲惨”的命运。
 +
 
 +
但很快,官媒《中国新闻周刊》就发文力挺易烊千玺,并在文章《易烊千玺凭什么不能考编,又为什么要考编》中对“小镇做题家”们进行讽刺和攻击。文章称“小镇做题家”是无能恼怒的失败者。
 +
 
 +
接连遭到官方媒体的嘲讽和攻击,自认为是“小镇做题家”的网民们则发起了反攻,他们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帖称“‘小镇做题家’可以是自嘲,但不能变为‘他嘲’”。
 +
 
 +
在2023年3月,”小镇做题家“们有了另一个称号:“[[孔乙己文学|孔乙己]]”。“孔乙己”是鲁迅百余年前的小说《呐喊》中的一个人物,穷困潦倒却还穿着象征读书人的长衫,缺乏谋生技能,显得迂腐且麻木。
 +
“[[孔乙己文学]]”在中文互联网上爆红,许多年轻网友用鲁迅小说《呐喊》中人物“孔乙己”进行自嘲,抒发自己“毕业即失业”的迷茫。
 +
 
 +
然而,和“小镇做题家”的遭遇一样,以央视网为首的中国官媒同样发文批评“孔乙己文学”,并求年轻人通过奋斗来改变自身的处境,放下读书人的架子。
 +
 
 +
官媒的批评再次惹怒了一众网民,有网民批评官方将“孔乙己”们的悲惨命运怪罪到个人身上,而不反思社会因素。
 +
 
 +
“小镇做题家”背后所反映的实际上是[[中国教育]]制度、社会规则的不公平,虽饱受争议,但正如知乎用户@如月千早所说:“为什么要做小镇做题家?因为出生在小镇,再不做题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考试是他们唯一堪用的武器。”
 +
 
 +
=== 中国数字时代 ===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20/12/x%E5%8D%9A%E5%A3%AB%EF%BD%9C%E6%9C%80%E8%AE%A8%E5%8E%8C%E4%B8%81%E7%9C%9F%E7%9A%84%E6%98%AF%E5%81%9A%E9%A2%98%E5%AE%B6/ X博士|最讨厌丁真的是做题家]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20/05/more-less%EF%BD%9C%E5%B0%8F%E9%95%87%E5%81%9A%E9%A2%98%E5%AE%B6%EF%BC%8C%E7%A4%BE%E7%95%9C%E5%92%8C%E7%94%B5%E5%BD%B1%E3%80%8A%E5%AF%84%E7%94%9F%E8%99%AB%E3%80%8B/ MORE LESS|小镇做题家,社畜和电影《寄生虫》]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20/12/%E3%80%90%E9%BA%BB%E8%BE%A3%E6%80%BB%E5%B1%80%E3%80%91%E5%8C%97%E6%BC%82%E5%87%A1%E5%B0%94%E8%B5%9B%E4%BD%93%EF%BC%9A%E5%B0%8F%E9%95%87%E5%81%9A%E9%A2%98%E5%AE%B6%E7%9A%84%E4%BA%BA/ 【麻辣总局】北漂“凡尔赛体”:小镇做题家的人间真实]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02163.html 【CDT百科】“小镇做题家,他们为什么自称废物?”]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chinese%2F 谷歌搜索:更多 CDT【{{PAGENAME}}】相关文章]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tag/{{PAGENAME}}/ CDT 网站:【{{PAGENAME}}】相关文章索引]
 +
 
 +
=== 中国数字空间 ===
 +
<div style="column-count:2;-moz-column-count:2;-webkit-column-count:2">
 +
{{ #dpl: linksto = {{FULLPAGENAME}} }}
 +
{{ #dpl: linksto = 公平正义 }}
 +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space%2F  更多和【{{PAGENAME}}】相关词条]
 +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space/Special:Random  漫游数字空间]
 +
</div>
 +
<!--
 +
#############################################################################################
 +
上面这条命令是显示相关词条和更多google关键词搜索的CDS文章结果,请“相关词条名”替换“相关词条1、2、3” 以“词条名”替换“关键词”。
 +
#############################################################################################
 +
-->
 +
 
 +
=== 参考资料 ===
 +
<references /> 
 +
<!--
 +
#############################################################################################
 +
上面是参考资料代码,如果没有“参考资料”,请删除。另外,在下面设置本页面的所属分类:
 +
#############################################################################################
 +
-->
 +
[[分类:网络词汇]][[分类:CDT百科]]
 +
__NOTOC__

2024年5月8日 (三) 17:09的最新版本

小镇做题家,目前学术界尚无明确定义,综合网络上的各类观点,大致可以将其理解为:出身于农村或小城镇,埋头苦读,擅长应试,高考进入一流高校,但缺乏一定视野和社会资源的贫寒学子 (百度百科:小镇做题家)


做题家是中国大陆在2020年起开始流行的讽刺性互联网用语,是指擅长高考很会写题目拿高分、但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不会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人,泛指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出的擅长重复性工作但缺乏独立思维和创造性的书呆子,类似于1990年代曾引发社会批判的“高分低能”。这话最早出自人人网的网友论战之中,後由作家刘仲敬频繁使用而变得流行起来。(维基百科:小镇做题家)

小镇做题家1.jpeg

做题家,是一种自嘲的说法。来自于知乎的解释是,做题家指的是,做事更加注重纸面效应而忽略其实际效应的人。站在灵魂深处的角度上来说,本质上指的是一个人对于规则的理解和态度。而“小镇做题家”这个称谓,强调的是“镇”这个地处偏远的出身,结合了最近几年的丧文化,屌丝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对自身身份认同的焦虑,对社会阶级固化的一种无奈自嘲和反讽,也隐含了对自己出身地位的些许自卑。

做题家不等于学霸。学霸是最优秀的做题家,做题家的范围比学霸大得多。只要参加了高考,天天做卷子,那么这个人的少年时期就是按照做题家培养的。可以说,我们每个人,从小都是做题家。

当个优秀的做题家有多么苦逼,咱们也是都知道的。培育一个做题家最低需要16年(到大学),最高无上限(可能30大几还在住博士宿舍)。一生经历无数考试战役:大考、小考、期末考、分班考、中考、高考……高考不算完,还有很多地狱级副本——考研、考雅思,还有更极端的武林高手认为,国考才是真正的“高考”,冲上去就VANS了。做题家有个非常直线型的价值观守则:“做卷子——听老师话——上好大学——找好工作”是他们的人生信条。是一步步累积的,是老师家长学校从小教育的,一万年不动摇。[1]

背景

“小镇做题家”最早于2020年起开始出现在中文互联网上。

right]“985废物引进计划”

最初,网民们用“小镇做题家”来代指那些出身小城镇,在高考等各种考试中都很会做题并取得高分,但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却发现现实与理想差距甚大的人。他们往往缺乏独立思维和创造性,更擅长通过“题海战术”埋头苦读从而获得高分并考入一流名校,从而脱离小镇生活。然而,在进入大学以及社会工作后,“小镇做题家”们发现仍然无法摆脱“小镇”的命运,很难在社会中取得什么成就,实现所谓的“阶级跨越”。“小镇做题家”们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应试教育的失败产物。

在拥有近五万多名成员的豆瓣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中,众多来自“985”、“211”等高校的“失败学子”分享他们“失败的故事”,他们自称为“five”,谐音“废物”。除此之外,“小镇做题家”也是他们对自己的自嘲。

在《三联生活周刊》发布的文章《小镇做题家:他们为什么自称废物》中,近年来中国青年的众生相被描绘的淋漓尽致:无资本、无背景、无颜值,为了在城市生存,只能不懈努力。

小镇做题家6.webp
官媒《中国新闻周刊》发文挺易烊千玺

然而,真正让“小镇做题家”引起更广泛的舆论关注的起因则是这一本是青年自嘲的称谓却被官媒使用于对网友的讽刺和攻击。

2020年12月20日,官媒《中青评论》发布文章《“做题家”们的怨气,为何要往丁真身上撒?》。该文针对彼时网民们对因“政府造星”而走红的藏族小伙丁真的不满进行嘲讽。文章中写到:“不少活跃在网上的做题家,突然把丁真当成了命中的对头,为此大发怨言”,并认为网友对丁真走红不满,是因为“羡慕嫉妒恨”,丁真的成功扎伤了那些失意做题家们的心。

2022年7月,中国娱乐明星易烊千玺疑似走特殊渠道考入带有编制的国家话剧院的新闻持续在中文互联网引起网民热议,众网民再次借此事件感慨“小镇做题家”们“悲惨”的命运。

但很快,官媒《中国新闻周刊》就发文力挺易烊千玺,并在文章《易烊千玺凭什么不能考编,又为什么要考编》中对“小镇做题家”们进行讽刺和攻击。文章称“小镇做题家”是无能恼怒的失败者。

接连遭到官方媒体的嘲讽和攻击,自认为是“小镇做题家”的网民们则发起了反攻,他们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帖称“‘小镇做题家’可以是自嘲,但不能变为‘他嘲’”。

在2023年3月,”小镇做题家“们有了另一个称号:“孔乙己”。“孔乙己”是鲁迅百余年前的小说《呐喊》中的一个人物,穷困潦倒却还穿着象征读书人的长衫,缺乏谋生技能,显得迂腐且麻木。 “孔乙己文学”在中文互联网上爆红,许多年轻网友用鲁迅小说《呐喊》中人物“孔乙己”进行自嘲,抒发自己“毕业即失业”的迷茫。

然而,和“小镇做题家”的遭遇一样,以央视网为首的中国官媒同样发文批评“孔乙己文学”,并求年轻人通过奋斗来改变自身的处境,放下读书人的架子。

官媒的批评再次惹怒了一众网民,有网民批评官方将“孔乙己”们的悲惨命运怪罪到个人身上,而不反思社会因素。

“小镇做题家”背后所反映的实际上是中国教育制度、社会规则的不公平,虽饱受争议,但正如知乎用户@如月千早所说:“为什么要做小镇做题家?因为出生在小镇,再不做题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考试是他们唯一堪用的武器。”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