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城市大脑”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第8行: 第8行:
 
<blockquote>   
 
<blockquote>   
 
2019年9月30日,杭州市“城市大脑”的数字驾驶舱正式上线,它是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的综合体现。随着数字驾驶舱的上线,“城市大脑”四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市级的中枢系统、部门的系统和区县的平台、各级的数字驾驶舱以及不同的便民服务场景,在杭州形成了一个整体,让城市的数据资源系统地服务于城市的运行。<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412051257/http://www.cac.gov.cn/2019-12/19/c_1578293837898291.htm 光明日报:“城市大脑”:大数据让城市聪明起来]</ref></blockquote>
 
2019年9月30日,杭州市“城市大脑”的数字驾驶舱正式上线,它是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的综合体现。随着数字驾驶舱的上线,“城市大脑”四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市级的中枢系统、部门的系统和区县的平台、各级的数字驾驶舱以及不同的便民服务场景,在杭州形成了一个整体,让城市的数据资源系统地服务于城市的运行。<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412051257/http://www.cac.gov.cn/2019-12/19/c_1578293837898291.htm 光明日报:“城市大脑”:大数据让城市聪明起来]</ref></blockquote>
 +
 +
2016年,杭州在全国首创“城市大脑”,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杭州数字治理指数居全国第一,正在成为“最聪明的城市”。
 +
 +
  由数字驾驶舱推动的基层治理应用场景:
 +
 +
  <blockquote>  在楼宇园区,驾驶舱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企业服务的乘数效应,服务主动靠前、需求主动发掘。
 +
 +
  走进杭州江干区四季青街道的“亲清”数字驾驶舱,记者看到大屏幕上跳动着注册企业数、今年累计税收等数据。有了数据指路,职能人员仅需坐在“驾驶舱”内,就能感知城市动态、把握管理全局。
 +
 +
  “我们街道是杭州楼宇经济的主战场,有88幢商务楼宇9971家企业。怎么管理?怎么服务?驾驶舱建设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四季青街道办事处主任孙强告诉记者,依托驾驶舱,街道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的50名“D小二”分工协作,从规划楼宇产业定位、安商稳商、协税护税,到楼宇企业综合治理、城市管理等,为企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
 +
  滨江区长河街道驾驶舱,是杭州市首个街道级平台“亲清”驾驶舱。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有新登记企业注册资本达到1000万元以上时,驾驶舱将发布走访提示,由网格“D小二”发起组团上门服务,为企业精准提供政策解释、咨询应答等服务。
 +
 +
  施甜甜告诉记者,今年杭州在完成各区、县(市)试点镇街“亲清”驾驶舱落地应用基础上,还将根据各地实际需求,定制个性化数据接口开放给基层数字驾驶舱,帮助基层管理者做好分析研判与企业服务。
 +
 +
  在商业街区,驾驶舱接入市场监管、公安、城管等系统,打破数据壁垒、提升治理效能。
 +
 +
  位于杭州下城区东新街道的新天地街区,集商务、百货、娱乐等多元业态于一体,依托数字驾驶舱,便捷泊车、智慧电梯、“10秒找房、20秒入园、30秒入住”等场景得以有效落地。
 +
 +
  以智慧电梯为例,驾驶舱协同市场监管电梯管理系统,对街区内123部电梯状况在线监测,一旦发现电梯故障,会立即自动向社区、物业等相关工作人员发送短信,从发出警报至现场处置仅需7分45秒。
 +
 +
  “得益于城市大脑中枢协同机制,街道层级数字驾驶舱才能协同到市场监管、公安等系统的数据,实现精密智控。通过打破数据壁垒,新天地街区的特保人员从原有170人减至80人,总体治理效能却提升了。”东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汤灵峰告诉记者。
 +
 +
  在基层社区,驾驶舱协同“人头熟”“地头熟”的“武林大妈”,打造线上线下互动治理模式,问题实时可控、处置精准高效。
 +
 +
  “白泽弄3号2单元门口的水管冻住了,请尽快处理。”1月8日,杭州下城区武林街道数字驾驶舱平台弹出一条新事件。由于寒潮来袭,武林街道竹竿巷社区不少水管出现问题。经街道协调后没多久,水务部门便上门处理。
 +
 +
  如此快速的处置反应,得益于“武林大妈”“码上报”数字驾驶舱运用场景。
 +
 +
  68岁的汪红武是竹竿巷社区居民,也是“武林大妈”的一员。她告诉记者,以往发现问题,要先用本子登记,再电话反映、登门上报……一整套流程下来,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如今,一旦发现问题,仅需拍好照片,扫码后通过“1call”上传到数字驾驶舱,值班人员会第一时间梳理信息,针对上报问题分配任务。
 +
 +
  数据显示,自去年10月“武林大妈”“码上报”上线以来,辖区880余名“武林大妈”、网格员完成登记,汇集信息6117条,数字驾驶舱信息收集、分流、协同、指挥、处置的系统作战能力凸显。
 +
 +
  “让数据从‘别人看’变成‘自己用’;让不同部门的数据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更多价值,这是杭州城市大脑建设的显著变化。”王坚认为,数字驾驶舱可以让政府部门实现“前看看、后看看,左看看、右看看”,从“人脑算数据”变成“城市大脑算数据”,实现城市管理无盲点。
 +
 +
  这些应用场景均来自杭州近日发布的“城市大脑”数字界面。界面首页闪现一句标语:“让城市会思考,让生活更美好。”它囊括38个应用场景、366个办事事项,能找车位、查天气,也提供健康码、民意直通车、12345民生平台。
 +
 +
  实用的APP背后,是一座城市数字治理的实力。杭州作为一座拥有千万人口的省会城市,人口流动大、管理要求高、突发变数多。2016年“城市大脑”诞生之初,就明确了它的使命——解决城市“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弊病。王坚曾感慨,红绿灯和交通摄像头在同一根杆子上,但由于没有通过数据连接,摄像头看到的东西永远不会变成红绿灯的变换。
 +
 +
  数据不通,交通不畅。从交通拥堵的感知起步,杭州将目光瞄准城市车辆的“在途量”。王坚拿出了一组数据:杭州机动车保有量是360余万辆,高峰期的在途量是30万辆,平峰时期仅有20万辆。因此,交通治堵的对象不是360万的机动车保有量,而是高峰时期多出来的10万在途量。
 +
 +
  2017年,“城市大脑”接管调控了杭州市128个路口信号灯,将试点区的通行时间缩减了15.3%,高架道路出行时间节省了4.6分钟。在杭州主城区,“城市大脑”日均报警500次以上,精准率达92%。在杭州萧山区,120救护车等特种车辆到场时间缩减50%。
 +
 +
  依据“在途量”,不仅能“指挥”信号灯优化时间配置“治堵”,还能精准“放量”。
 +
 +
  根据大数据分析,在杭州交通高峰期时再放入0.5万至1.5万辆车不会引起延误指数直线上升。由此,杭州推出“非浙A急通车”场景,为非浙A车辆高峰期间到杭州办事提供通行便利。目前,“非浙A急事通”工作日日均申请量5000次以上,累计申请量已超80万次。
 +
 +
  还路于民、还时于民,从数数开始。杭州已成为第一个实现“急救车不必闯红灯”的城市、第一个利用数据计算后有序放宽“限行措施”的城市。在人口净增120万、总路面通行面积因施工减少20%的情况下,杭州交通拥堵排名从2014年的第2名,下降至如今的第31名。
 +
 +
  目前,杭州已建成覆盖公共交通、城市管理、卫生健康、基层治理等11个领域的48个应用场景、390个数字驾驶舱,率先真正实现“用一部手机治理一座城市”。(记者 黄平)<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524161037/http://www.xinhuanet.com/info/2021-03/23/c_139828790.htm 新华网:给城市装上“大脑”]</ref></blockquote>
 
<!--  
 
<!--  
 
#############################################################################################
 
#############################################################################################

2021年6月26日 (六) 00:17的版本

2019年9月30日,杭州市“城市大脑”的数字驾驶舱正式上线,它是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的综合体现。随着数字驾驶舱的上线,“城市大脑”四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市级的中枢系统、部门的系统和区县的平台、各级的数字驾驶舱以及不同的便民服务场景,在杭州形成了一个整体,让城市的数据资源系统地服务于城市的运行。[1]

2016年,杭州在全国首创“城市大脑”,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杭州数字治理指数居全国第一,正在成为“最聪明的城市”。

  由数字驾驶舱推动的基层治理应用场景:

  

在楼宇园区,驾驶舱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企业服务的乘数效应,服务主动靠前、需求主动发掘。

  走进杭州江干区四季青街道的“亲清”数字驾驶舱,记者看到大屏幕上跳动着注册企业数、今年累计税收等数据。有了数据指路,职能人员仅需坐在“驾驶舱”内,就能感知城市动态、把握管理全局。

  “我们街道是杭州楼宇经济的主战场,有88幢商务楼宇9971家企业。怎么管理?怎么服务?驾驶舱建设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四季青街道办事处主任孙强告诉记者,依托驾驶舱,街道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的50名“D小二”分工协作,从规划楼宇产业定位、安商稳商、协税护税,到楼宇企业综合治理、城市管理等,为企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滨江区长河街道驾驶舱,是杭州市首个街道级平台“亲清”驾驶舱。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有新登记企业注册资本达到1000万元以上时,驾驶舱将发布走访提示,由网格“D小二”发起组团上门服务,为企业精准提供政策解释、咨询应答等服务。

  施甜甜告诉记者,今年杭州在完成各区、县(市)试点镇街“亲清”驾驶舱落地应用基础上,还将根据各地实际需求,定制个性化数据接口开放给基层数字驾驶舱,帮助基层管理者做好分析研判与企业服务。

  在商业街区,驾驶舱接入市场监管、公安、城管等系统,打破数据壁垒、提升治理效能。

  位于杭州下城区东新街道的新天地街区,集商务、百货、娱乐等多元业态于一体,依托数字驾驶舱,便捷泊车、智慧电梯、“10秒找房、20秒入园、30秒入住”等场景得以有效落地。

  以智慧电梯为例,驾驶舱协同市场监管电梯管理系统,对街区内123部电梯状况在线监测,一旦发现电梯故障,会立即自动向社区、物业等相关工作人员发送短信,从发出警报至现场处置仅需7分45秒。

  “得益于城市大脑中枢协同机制,街道层级数字驾驶舱才能协同到市场监管、公安等系统的数据,实现精密智控。通过打破数据壁垒,新天地街区的特保人员从原有170人减至80人,总体治理效能却提升了。”东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汤灵峰告诉记者。

  在基层社区,驾驶舱协同“人头熟”“地头熟”的“武林大妈”,打造线上线下互动治理模式,问题实时可控、处置精准高效。

  “白泽弄3号2单元门口的水管冻住了,请尽快处理。”1月8日,杭州下城区武林街道数字驾驶舱平台弹出一条新事件。由于寒潮来袭,武林街道竹竿巷社区不少水管出现问题。经街道协调后没多久,水务部门便上门处理。

  如此快速的处置反应,得益于“武林大妈”“码上报”数字驾驶舱运用场景。

  68岁的汪红武是竹竿巷社区居民,也是“武林大妈”的一员。她告诉记者,以往发现问题,要先用本子登记,再电话反映、登门上报……一整套流程下来,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如今,一旦发现问题,仅需拍好照片,扫码后通过“1call”上传到数字驾驶舱,值班人员会第一时间梳理信息,针对上报问题分配任务。

  数据显示,自去年10月“武林大妈”“码上报”上线以来,辖区880余名“武林大妈”、网格员完成登记,汇集信息6117条,数字驾驶舱信息收集、分流、协同、指挥、处置的系统作战能力凸显。

  “让数据从‘别人看’变成‘自己用’;让不同部门的数据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更多价值,这是杭州城市大脑建设的显著变化。”王坚认为,数字驾驶舱可以让政府部门实现“前看看、后看看,左看看、右看看”,从“人脑算数据”变成“城市大脑算数据”,实现城市管理无盲点。

  这些应用场景均来自杭州近日发布的“城市大脑”数字界面。界面首页闪现一句标语:“让城市会思考,让生活更美好。”它囊括38个应用场景、366个办事事项,能找车位、查天气,也提供健康码、民意直通车、12345民生平台。

  实用的APP背后,是一座城市数字治理的实力。杭州作为一座拥有千万人口的省会城市,人口流动大、管理要求高、突发变数多。2016年“城市大脑”诞生之初,就明确了它的使命——解决城市“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弊病。王坚曾感慨,红绿灯和交通摄像头在同一根杆子上,但由于没有通过数据连接,摄像头看到的东西永远不会变成红绿灯的变换。

  数据不通,交通不畅。从交通拥堵的感知起步,杭州将目光瞄准城市车辆的“在途量”。王坚拿出了一组数据:杭州机动车保有量是360余万辆,高峰期的在途量是30万辆,平峰时期仅有20万辆。因此,交通治堵的对象不是360万的机动车保有量,而是高峰时期多出来的10万在途量。

  2017年,“城市大脑”接管调控了杭州市128个路口信号灯,将试点区的通行时间缩减了15.3%,高架道路出行时间节省了4.6分钟。在杭州主城区,“城市大脑”日均报警500次以上,精准率达92%。在杭州萧山区,120救护车等特种车辆到场时间缩减50%。

  依据“在途量”,不仅能“指挥”信号灯优化时间配置“治堵”,还能精准“放量”。

  根据大数据分析,在杭州交通高峰期时再放入0.5万至1.5万辆车不会引起延误指数直线上升。由此,杭州推出“非浙A急通车”场景,为非浙A车辆高峰期间到杭州办事提供通行便利。目前,“非浙A急事通”工作日日均申请量5000次以上,累计申请量已超80万次。

  还路于民、还时于民,从数数开始。杭州已成为第一个实现“急救车不必闯红灯”的城市、第一个利用数据计算后有序放宽“限行措施”的城市。在人口净增120万、总路面通行面积因施工减少20%的情况下,杭州交通拥堵排名从2014年的第2名,下降至如今的第31名。

  目前,杭州已建成覆盖公共交通、城市管理、卫生健康、基层治理等11个领域的48个应用场景、390个数字驾驶舱,率先真正实现“用一部手机治理一座城市”。(记者 黄平)[2]

中国数字时代相关文章

中国数字时代上更多和【城市大脑】相关的文章

中国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参考资料